《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是对两次工业革命共同影响的延续和补充。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但不能全面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了解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研读——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和弊,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本课知识体系,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六、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由“《寂静的春天》经典语录”导入
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他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这种破坏不仅仅直接危害了人们所居住的大地,而且也危害了与人类共享大自然的其它生命。——《寂静的春天》
(链接)《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20世纪初的欧美各国在改变人类进程的过程中有没有留下破坏大自然的记录?
2.新课讲授:
(解读课题)①什么是工业化国家?② 20世纪初的世界,“工业化国家”包括哪些国家?
(链接“百度百科”)
①“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②工业化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等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过渡)两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各国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相继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机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使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了国民收入中的主要地位,工业化浪潮席卷全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学生活动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根据资料及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归纳“工业化国家发生变化的表现及原因”。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后,推选发言人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任务安排)第一组——第一、二组资料;第二组——第三、四组资料;第三组——第五组资料;第四组——第六、七组资料。
(方法点拨)读懂材料的方法:①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读完相整,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任何部分,如标题、注释、出处等内容。②注意材料中的符号所起的作用,如句号、分号、破折号等。③通过勾画关键词、关键句等提取有效信息,作为总结材料大意的突破点。
第一组资料:
材料一: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比较慢,每年大增长0.5%-1%之间。在土地比较辽阔的地方,如北美的新英格兰和俄国,人口增长率要超过1%,但人口已经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在法国,则低于0.5%。有的年份,死亡率超过出生率,造成了人大幅度下降,比如遇有战争、瘟疫和饥荒的年代。
材料二: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地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等…欧洲人ロ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教材第24页的图片: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
材料三:尽管19世纪期间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时欧洲大陆的人口却是1750年时的3倍以上。这一人口爆炸的原因首先是经济上的,其次是医学上的。在此前的数世纪中,大多数死亡的人都是因传染病所致,而传染病的传播主要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増加,人们的营养水平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相应下降。……与此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污水处理系统,饮用水供应更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二组资料:
材料: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第三组资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赋予了妇女新的角色。这场革命对妇女的影响正如几百万年前农业革命对她们的影响一样深远。总的影响是迫使妇女走出过去她们以此为生的家庭经济,进人新的、家庭以外的工薪经济。前工业化时代的家庭经济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在家里,妻子、丈夫、甚至很小的孩子们都一起工作。这使人联想到愉悦、健康的家庭生活,但事实远非如此。妇女从事了大量的单调、重复的劳动,如纺线、织布等。她们的工作经常是对丈夫或父亲的工作的辅助或准备工作,因此,她们通常要同男人们一起长时间地工作。而且,除兼做这一劳动外,妇女还得做其他繁重的工作,如做家务和照顾孩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这有一些优势,比如工作更稳定……在工厂工作的妇女的工资也比其以前在家做计件工作的收入要高得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000多名。恩格斯调查了412个工厂,发现每个工厂都有二三个靠妻子劳动过活的男人。
——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
材料三:女话务员
图片说明:正在一台电话交换机前工作的妇女。电话的发明为妇女开辟了新的就业机会。
第四组资料:
材料: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有一个略微识字,在英国每4个人有一个。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英国有一半多的人识字……1840年(这一年开始有了统计),新婚男子中有2/3的人识字,而新婚女子只有1/2。到1850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如果不把妇女包括在内,百分比还要高)。——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五组资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还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人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社会变化,因为在城市居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里。
材料二:
材料三: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1850年的巴黎道路狭窄、阴暗,建筑非常拥挤,到处都是贫民富,公共卫生条件也很差,人口的死亡率很高。整个市区只有两个公园,公共交通设施很少。
材料四: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工作是19世纪50年代在巴黎开始的……巴黎的改建工程推倒了许多旧的建筑,特别是除了许多贫民窟,拓宽展直了街道,街道两旁种植了树木……城市的供水系统也进行了改建,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域市。1870年开始,欧洲各城市纷纷仿巴黎进行了改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六组资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每天排出的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许多河流,其中,首先当推泰晤士河。
……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除了英国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外,恐怕与18、19世纪的工业化密不可分。
……公众和论也普遍认为,不洁的空气是导致结核病的一个原因。1863年,一家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直接由于不洁空气所造成的疾病而失去两个孩子”。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材料二:1952年伦敦大雾事件
图片说明:研究中国雾霾的科学家们得出结论,1952年伦敦的雾中,含有微小的硫酸颗粒,这是燃烧煤炭取暖后产生的。那个冬天非常寒冷,煤是当时家庭和企业取暖的唯一方法。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浊的空气,特别是在没有安装空气净化器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煤的燃烧产生了氮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变成了硫酸。
图片说明:药店利用雾霾,研制出了一系列雾霾口罩,并向公众出售。不幸的是,这些口罩既昂贵又难以获得,所以许多人不得不使用他们手头上有的东西。外出时,将手帕、围巾和基本的布条包在鼻子和嘴巴上,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第七组资料:
材料一:机器时代的“享受”
图片说明:19世纪后期,英国的一些有钱人喜欢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他们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美好生活。
材料二:十九世纪工人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资本家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2小时,甚至可以高达16小时。在经济繁荣的公元1851年,英国有52%的工人家庭,就算全家劳动,全年无休,也只能勉强吃饱。就连「高工资」的技术劳工,其积蓄能在失业时维持一两个月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学生活动2】小组之间合作,制作本课的思维导图,完成后投影到黑板。
①
② ①
③ 社会进步 社会问题
④(有益的变化)(有害的变化)②
⑤
(归纳)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出现的社会变化,主要表现在:
(点拨)联系: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加快了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②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使得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③广大工人在城市中创造的社会财富被资本家攫取,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却日益贫困,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学生活动3】讨论:回顾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是欢欣还是痛苦? 请阐述理由以支持你的观点。
(点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工业化,工业革命中涌现的大量发明创造,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但也存在巨大的阴暗面,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痛苦,如:环境破坏、对工人的剥削、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等。
(过渡)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快速发展中,都经历了这样的报复。面对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我们该怎么办呢?
(链接时政)以史鉴今——中国的应对
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
②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来就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③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课堂小结:(寄语)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与***一起守护绿水青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九、教学板书 ①人口增长
②工业劳动力增加
社会进步 ③妇女的新角色
④大众教育
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⑤城市化
①环境污染
社会问题
②贫富分化大——工人运动兴起
十、教学效果
1.本节课知识体系清晰,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基本史实。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积极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积极地组内交流。
3.链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使学生了解到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此警醒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正体现了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