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集合[精选合集]

时间:2022-05-10 01: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备】语文教案集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备】语文教案集合》。

第一篇:【必备】语文教案集合

【必备】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秋、色、黄”等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秋天的美。

课前准备: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里大自然中有哪些颜色。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副很美丽的图画,你们要仔细看,看后告诉大家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师:这副画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画里描绘的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二、板题,读题

师(过渡):秋天真美啊,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秋天的颜色》。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同学们认真听感受一下秋天美的色彩。

2、学习生字词。

(1)老师读得好不好?那我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请大家打开书本24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读课文,划生字词,师巡视辅导)

(2)刚才同学们自学时找出了生字词,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你会读了吗?谁来拼读。(指名读,齐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3)秋姑娘把词语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请小老师考同学;开火车读。)

3、读通课文。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把生字娃娃学会了。我想读课文应该没问题了吧?

谁能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小老师点评)

四、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挂图)观察图,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颜色?(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相应贴出词卡黄色、红色、绿色、白色、蓝色)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图上找到这些词卡的朋友,贴在它们的身上。

3、结合挂图指导朗读。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帮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找到了朋友,它们可开心啦,高兴得说起了话。(稻谷说……棉花说……)

4、编诗。

师:谁来当当小诗人像这样编一编。(指名说。)

5、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课文中藏着一个表示颜色多的词宝宝,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五颜六色)谁能用五颜六色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齐读最后一句话。(小朋友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6、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说话。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读给你的好伙伴听一听,可以离开座位。

8、接下来,我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五、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秋天景物画下来,然后说说你画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下节课告诉大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先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再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学生说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干农活;也可能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1、写一写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

2、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

1、表演绝招的道具

2、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1、同学们学习了《绝招》一课,都非常佩服小柱子的本领,同学们也很了不起,在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上,也有许多同学大显身手展示了令人吃惊的绝招,比如我们班的“悠悠球冠军王欣”“滑板之王英豪”“溜冰之星刘浩”“小巧手吴雯绮”等同学,咱们这节课就来写写你的“绝招”,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是怎么学会的,看看你的“绝招”是不是很吸引同学,好吗?

2、板书课题1.回顾口语交际所学内容。

2.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请一位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来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举例一:一位同学表演绣“十字绣”。

(1)提问:你什么时候学的?你绣过几幅作品?有什么窍门吗?

(2)表演神态、动作:眼疾手快、专心致志、不慌不忙、穿针引线、灵巧、针线在手中跳跃……(引导学生准确表达)

(3)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介绍,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清晰地表述。

2.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习作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三)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绝招”的讲述也非常清楚。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写作文时好好练习,把自己拿手的“绝招”有条理地表述清楚。1、学生仔细观察。

2、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3、学生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5、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6、学生认真习作。

7、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2、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读诗,学习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由读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理解古诗:

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学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

3、指名诵读,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

五、指导背诵。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猴子很有灵性,不但聪明,而且知识丰富,懂得很多科学知识。这不,猴爸爸竟然会利用地球引力得到桃子。本课以童话形式,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的告诉人们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爱科学,学科学。

设计理念

要重视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自读自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小猴子、小兔用手摘桃子吃,吃得可香啦。可今天他们不用动手摘桃子了,地球爷爷已经用自己的大手替他们摘下来了。地球爷爷的手什么样?请大家读课文,看水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划出生字,多读一读。

3、数一数共有几段,标出序号。

4、把各小节连起来读两遍,读熟。

5、可同齐桌读,互读。

6、指名分段读一读。

三、学习理解课文

1、地球爷爷有手吗?他的手什么样?

小组讨论找出答案。

2、指名汇报,让学生说,不要提任何要求去约束学生。

教师引导出地球有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中的足球掉下来。

1)、齐读地球爷爷的话。

2)、想一想:如果没有地心引力,会是什么样?

3)、展开想象。

四、指导朗读

1、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

2、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读的欢快、有礼貌、奇怪的态度。

3、练习读好小兔的话。要有礼貌。

4、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要读出慈祥、和蔼的态度。

5、练习读好地球爷爷的话。

声音要缓慢、粗壮、有力。

五、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举例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

3、分角色朗读,评价,给予鼓励。

二、分析记忆生字

1、认读生字卡,巩固字音

2、板书生字,自行分析字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比较的方法记忆生字

4、如:跳桃刚网玩元树对

5、口头组词练习

三、指导书写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各别辅导,扩词练习各写三个

四、实践活动

小实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一些地球有手的例子。

2、讨论并试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为什么?

板书设计:

31、地球爷爷的手

桃子

足球

掉下来

掉下来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第二篇:集合教案

教育学院第_____期 学员 _______班教案

课 题 授课时间 80min

《集合》 执 教 人

沈荣春

教材和学情分析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第一章,高考对集合的考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考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二教材分析 是以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三是以集合的关系、运算为载体求参数的值。

集合一章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能够很快的接纳与吸收,但容易忽视一些细微的概念、知识点。因此在学生分析

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集合中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强调,并适度引申。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教学目标(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用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运算;

教学重点(2)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如广泛运用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函数及区县、轨迹等知识中;

教学难点 集合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

教具准备 粉笔、黑板刷、ppt

教学主要过程和内容

教教学

学生活

教学用具

使

目标检核 教学内容

流程

1、由‘军训时,教官说,‘集合了’,引入集合概念,使

大家对集合有一个抽象的了解;

学生主

10min

对集合的概念以及运算有比较熟悉的了解

2、由‘队列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确定的、无序的’引动入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

引人入胜

答,积

3、由‘队列分组时,可以一个一个分、按男女分等’引极参与

入集合的三种描述方法;

4、由‘某个男生是男生组中的一员、整个队伍除了男生

就是女生’等例子,引入子集、相等集合、真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与性质。

5、强调空集的含义、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15min

1、概念理解题

已知集合A=xy=x-1,集合B=yy2x,则AB=()

能够发现平时练习时容易犯的错误,熟悉

答案:【1,+∞)

2、性质掌握题

已知集合A={1,x,2},B={1,x2},若A∪B=A,则x的不同取值有()种情况。

A 1

B 2

C 3

D 4 潜水探幽 答案:C 设集合1,2,3,B2,3,4,则1,2,3,4,5,AU=U(AB)

易错点。

等于——

.1,4,5 答案:

3、对特殊情况考虑不到位 已A=x|x2知集合(2a)x10,xR,BxR|x0,试问是

否存在实数a,使得AB=?

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答案:

解:假设存在实数a满足条件AB=,则有

(1)当A≠时,由AB,B=xR|x0,知集合A中的元素为非正数,设方程x2+(2+a)x+1=0的两根为x1,x2,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2a)240x1x2(2a)0,解得a0;xx1012

(2)当A=时,则有△=(2+a)2-4<0,解得-4<a<0.综上(1)、(2),知存在满足条件AB=的实数a,其取值范围是(-4,+∞).1、集合与不等式的交汇

25min

了解集合这一章在高考中的考点、难点、重点,对集合的几种题型有比较熟悉的了解。设全集U=R,集合M={x|x≤1或x≥3},集合 P=x|kxk1,kR,且UMP≠,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2、集合与解析几何的交汇

已知集合A={x|mx2-2x+3=0,m∈R}.(1)若A是空集,求m的取值范围;

亮剑实战

(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值;(3)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m的取值范围.3、集合与函数的交汇

若集合A=xlog0.50.5,则CRA=__x

4、借助集合中元素的特性考查抽象概括能力

设全集U={1,3,5,7},集合M={1,|a-5|},MU,UM={5,7},则a的值为 ————

.5利用信息迁移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P是一个数集,且至少含有两个数,若对任意a、b∈P,a都有a+b、a-b、ab、b∈P(除数b≠0),则称P是一个数域.例如有理数集Q是数域;数集F={a+b2|a,b∈Q}也是数域.有下列命题: ①整数集是数域;

②若有理数集QM,则数集M必为数域; ③数域必为无限集; ④存在无穷多个数域.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1、分类讨论思想

设非空集合S={xmxl}满足:当xS时,有x2S。1给出如下三个命题:

1、若m=1,则S={1};

2、若m=-,2112则l1;

3、若l=,则-m0.422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答案: D

25min

掌握难度较大的关于集合的题目

险峰揽胜

2、数形结合思想

已知集合A={xx1,或x1},B={x2a

23、等价转化思想

已知集合P={(x,y)||x|+|y|=1},Q={(x,y)|x2+y2≤1},则P与Q的关系为.答案:P真包含于Q

4、特殊化思想(已知全集A,求子集A,若直接求A困难,可先求出A的补集)

已知集合A{xx24mx2m60},B{xx0},若AB空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答案:{mm-1}

1、复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

课堂小结

3min

基本运算;

2、熟悉了高考中集合的常考题型以及易错点;

3、阐述了集合中几种常见的思想

.设 1、1.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1,2,B0,2,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A=为

.2、已知集合U={0,1,3,5,7,9},A∩UB={1},B={3,5,7},那么(UA)∩(UB)=

.3、设全集U=R,集合M={x|x≤1或x≥3},集合P=x|kxk1,kR,且UMP≠,则实数k家庭的取值范围是

.2min

作业

4、集合A={y∈R|y=lgx,x>1},B={-2,-1,1,2},则(RA)∩B=

.5、已知集合P={(x,y)||x|+|y|=1},Q={(x,y)|x2+y2≤1},则P与Q的关系为

.6、设B=A,B是非空集合,定义,已

A×知x|xAB且xABA=x|y2xx2,B=y|y2x,x0,则A×B=

.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集合-教案一

集合及其运算(2课时)

2011年2月9号 星期三

重难点:集合的运算性质及运用

一、集合中的基本概念:

(1)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所构成的总体就叫做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也叫一个元素。

(2)元素的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方法:

自然语言法: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集合 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不重不漏的一一列举出来,放在大括号中,各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描述法:{代表元素/公共属性} 图示法(韦恩图):用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区间法: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有限个 无限集: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无限个 空集:集合中没有任何元素

﹡(5)特殊数集的表示:实数集:R;有理数集:Q;整数集:Z;正整数集:N+/N;自然数集:N 二、三种关系:

(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即: ABAB或A=B 注: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即:A 任意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真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且A≠B,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真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即:AB且A≠BAB 注:空集是任意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A≠)③相等:如果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即:AB且BAA=B(3)集合之间的运算关系

①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②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 ={x/x∈A且x∈B}

③补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CUA={x/x∈U且xA}

三、集合的运算性质:

A∩A=A;A∩¢=¢;A∪A=A;A∪¢=A;A∩CUA=¢;A∪CUA=U;CU(CUA)= A;CU(A∪B)=(CUA)∩(CUB);CU(A∩B)=(CUA)∪(CUB);ABA∩B=AA∪B=B;A∩BA∪B;AB且BC,则AC;

A∩(B∪C)=(A∩B)∪(A∩C);A∪(B∩C)=(A∪B)∩(A∪C);Card(A∪B)= Card(A)+ Card(B)-Card(A∩B)Card(A∪B∪C)= 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

4、子集个数的计算公式:

nnn①若Card(A)=n,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个,真子集个数为2-1个;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个.②已知Card(A)=n, Card(B)=m(n≤m),m-n若ACB,则集合C的个数为2个

m-n若ACB,则集合C的个数为2-1个

m-n若ACB,则集合C的个数为2-1个 若ACB,则集合C的个数为2-2个

四、例题剖析:

例题1:设a,b∈R,集合{1,a+b,a}={0,m-n

b,b}则b-a等于()aA、1 B、-

1C、2

D、-2

例题2: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 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

例题3:设U=R,集合A={x/x+3x+2=0}, B={x/x+(m+1)x+m=0};若(CUA)∩B=,求m的值。

作业布置:练习册

第四篇: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详案)系别: 专业: 学号: 姓名: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200701082 刘晓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切实理解、掌握集合的定义.

2.正确判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熟练使用符号,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涵义.

3.掌握几种常用数集、熟练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集合来描述事物的数学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2)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他们爱学、乐学、学会,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精神以及公平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的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与集合的性质

教学关键: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观察、归纳、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由形及数、数形结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集合的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在确定集合的性质和寻求生活实例中的集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请写出小于10的自然数;(0、1、2、3、4、5、6、7、8、9)

2、请写出小于9的偶数。

(2、4、6、8)

二、开始新课

一、集合的与元素的定义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练习1:下列指定的对象中,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124)

1、你所在的班级中,体重超过60kg的学生的全体;

2、大于5的自然数全体;

3、班级里性格开朗的女生的全体;

4、英语字母的全体;

5、与1接近的实数的全体。

二、集合、元素的表示:

集合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A、B、C···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a、b、c···来表示。

三、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读作“a属于A”;反之,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例如:A表示方程X=1的解的集合,则1A,2A

四、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如:xA或xA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或不相同的。

如:方程x—2x+1=0的解集为{1}而非{1,1}(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如:{1,2},{2,1}为同一集合

五、集合的分类:

根据含有的元素的个数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问题:我们看这样一个集合:

{x│xx10}它有什么特征?

显然这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我们把这样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练习2.(1)0------φ(2){0}------φ 重要的特定数集: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N={0,1,2,3,4„};

正整数集:N或N*={1,2,3,4,„};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2

六、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列出的元素要求不遗漏,不增加,不重复,但与元素的列出顺序无关。

例如:A={xN│0

2述集合的方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一般格式如下: {××××∣××××××××} ↑ ↑ ↑

该集合中的 分隔号 这些元素具有什么共同

元素是什么 性质、特征或表达式?

例如:{-1,1}; {x│x=1} 大于3的全体偶数构成的集合; {x│x>3, 且x=2n,nN}

练习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大于0.9并且小于4.9的自然数的集合: 2.15的正因数的集合:

3.绝对值等于2的整数的集合: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绝对值等于5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2.不小于-2的全体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梯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课堂小结:

1.集合的定义及其元素 2.集合、元素的表示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4.集合元素的性质 5.集合的分类 6.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后作业:

教科书习题1.1-A第1、2、3题

习题1.1-B第2、3题

1、使同学们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同学们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第五篇:高一集合教案

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引入课题. 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新 课 课件展示引例:(1)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2)正数的全体;(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师:每个例子中的“全体” 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象是否确定? 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如下:(1)集合、元素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为何?是用什么符号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4)集合的分类有哪些? 从具体事例直观感知集合,为给出集合的定义做好准备. 老师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新 课

1.集合的概念.(1)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2)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 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 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记作aA,读作“a 属于A”.(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A,记作a  A.读作“a 不属于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N;(5)常用数集如何表示?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梳 理本节课知识,并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把集合与元素的定义分析透彻. 请同学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并说出所举例子中的元素. 教师强调:“”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 颠倒过来写. 教师强调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师:高一(1)班高个子同学的全体能否构成集合? 生:不能构成集合.这是由于没有规定多高才算是高个子,因而“高个子同学”不能确定. 教师强调: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请学生试举有限集和无限集的例子. 师:说出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的关系. 生: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 检查自学、梳理知识阶段,穿插讲解 解难点、强调重点、举例说明疑点等环节,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3 新 课(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合,记作 N+或 N*;(3)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Z;(4)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Q;(5)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R.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1)小于 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3)英文的 26 个大写字母;(4)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由2,2,3,3 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 个元素;(2)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3)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4)如果a  Q,b  Q,则 a+b  Q. 例2 用符号“”或“”填空:(1)1 N,0 N,-4 N,0.3 N;(2)1 Z,0 Z,-4 Z,0.3 Z;(3)1 Q,0 Q,-4 Q,0.3 Q;(4)1 R,0 R,-4 R,0.3 R. 练习2 用符号“”或“”填空:(1)-3 N;(2)3.14 Q;(3)1 3 Z;(4)- 1 2 R;(5)2 R;(6)0 Z. 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生:讨论,回答,明确说出理由. 生:模仿练习;讨论并口答. 师:点拨、解答学生疑难. 师:出示例题,请学生填写. 生:口答各题结果. 师:引导学生进行订正,并说明错误原因. 学生模仿练习; 老师订正、点拨. 通过具体例子,师生的问答,巩固集合概念及其元素特性.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集合中元素特性的理解. 通过例题2 和练习2,加深对特殊数集的理解以及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理解与表示,既突出重点又分解难点.

小 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梳理总结也可针对学生薄弱或易错处 4 结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5.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点. 强调总结. 作 业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2.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难点】 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实例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常见集合的特征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1.集合、元素、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是什么? 2.用符号“”与“”填空白:(1)0 N;(2)- 2 Q;(3)- 2 R. 师:刚才复习了集合的有关概念,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将集合表示出来. 回顾旧知; 学习新知. 新 1.列举法. 当集合元素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师: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区别 a 与 {a}. a 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而{a}表示一个集合. 按集合元素不多和集合元素较多分类讲解,便于学生接受. 5 课 新 课 例如,由1,2,3,4,5,6这6个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1,2,3,4,5,6}. 又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有些集合元素较多,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列几个元素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如: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99}.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2)方程 x 2 -5 x+6=0的解集. 解(1){5,7,9};(2){2,3}. 练习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3 小于9 的自然数全体;(2)绝对值等于1 的实数全体;(3)一年中不满31 天的月份全体;(4)大于3.5 且小于12.8 的整数的全体. 2.性质描述法. 给定 x 的取值集合 I,如果属于集合 A 的任意元素 x 都具有性质 p(x),而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 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 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xI | p(x)},它表示集合 A是由集合 I 中具有性质 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性质描述法. 使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要注意:(1)特征性质明确; 例如,某个代表团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本身和这个人构成的代表团是完全不同的; 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顺序. 师:集合{1,2}与{2,1} 表示同一个集合吗? 生:是. 多媒体展示例题1. 学生口答.通过教师讲解、师生问答,详细说明什么是特征性质. 出示例子:正偶数构成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 “能被2整除且大于0”,而这个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这种性质,性质“能被2整除,且大于0”就是此集合的一个特征性质.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描述总结集合的特征性质是什么? 多举实例也有利于概念的理解. 通过一组简单的口答题,掌握集合的列举法. 通过例1 和练习1,巩固列举法的使用. 对集合性质描述法的理解是难点,此处通过举例,由特殊到一般,便于学生突破这一思维障碍. 6 新 课(2)若元素范围为 R,“xR”可以省略不写. 例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2)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平面  内到两定点 A,B 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解(1){ x | x >3};(2){ x | x 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3)l={ P ,|PA|=|PB|,A,B 为 内两定点}. 练习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目前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构成的集合;(2)正奇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绝对值等于3 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4)不等式4 x-5<3 的解构成的集合;(5)所有的正方形构成的集合. 师生共同归纳出性质描述法. 教师强调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应注意的两个要点. 讲解例题2,板书详细的解题过程. 师:(1)一个集合的特征性质不是唯一的.如平行四边形全体也可表示为 { x | x 是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2)在几何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点(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点的集合. 学生模仿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答案,引导全班学生统一订正. 老师点拨、解答学生疑难. 通过例2,让学生掌握由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不同类型:有限集、无限集或代数、几何的表示方法,并使学生规范解题步骤. 通过练习,进一步突出重点,深化两种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 小 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列举法. 2.性质描述法. 3.比较两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分析它们所适用的不同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2}.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 {xQ|1≤x≤4}.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的体验. 作 业 教材 P9,练习B 组 第1,2 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

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掌握子集、真子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表示集合间的关系. 2.了解空集的意义;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并会用符号及Venn 图表示. 3.培养学生使用符号的能力;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正确表示.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典型题目,并提出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思维得以深化;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探索精神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已知:M={-1,1},N={-1,1,3},P={ x | x 2 -1=0}.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集合 M 中元素与集合 N 有何关系?集合 M 中元素与集合 P 有何关系? 师:出示三个集合,并根据这些集合提出一组问题.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发现了:集合M 与集合N;集合 M 与集合 P 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问题. 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便于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使学生对出现的新概念不至于感到突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内容. 新 课 1.子集定义.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 记作 A  B 或B  A; 读作 “A 包含于B”,或“B 包含A”. 2.真子集定义.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并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师:通过对引例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分析,得出子集的定义. 请学生举满足“A  B”的实例. 在理解了“子集”定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元素与集启发学生对引例进行深入分析、提炼,从而为概念的形成作好铺垫. 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归纳出定义. 集合间包含关系 8 新 课 么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 A  B(或B  A); 读作 “A 真包含于B”,或“B 真包含A”. 3.Venn 图表示. 集合B 同它的真子集A 之间的关系,可用Venn 图表示如下. 4.空集定义.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 记作 . 如,{x| x 2 <0};{x | x+1=x+2},这两个集合都为空集. 5.性质.(1)A  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2)  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3)对于集合A,B,C,如果A  B,B  C,则AC.(4)对于集合A,B,C,如果A  B,B  C,则 A  C. 例1 判断:集合A 是否为集合B 的子集,若是则在()打“√”,若不是则在()打“×”.(1)A={1,3,5},B={1,2,3,4,5,6}()(2)A={1,3,5},B={1,3,6,9}()合的关系,试叙述“真子集”的定义. 老师总结,得出真子集的定义. 介绍用Venn 图表示集合及集合间关系的方法. 请学生画图表示:A  B. 请学生举空集的例子. 师: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表各组看法. 解疑:不能. 因为集合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它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是任一个集合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 B 中的元素. 师:出示题目,请学生思考、判断. 生:根据定义作出判断. 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订正,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的正确理解与表示是难点,通过让学生举例可以突破这一难点,增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置疑、解疑的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子集的概念. 通过分组讨论,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分解了难点. 在学习定义之后紧跟上一组根据定义进行判断的题目,利于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巩固新知. A B 9 新 课(3)A={0},B={ x | x 2 +2=0}()(4)A={ a,b,c,d },B={ d,b,c,a }()例2(1)写出集合 A={1,2}的所有子集及真子集.(2)写出集合 B={1,2,3}的所有子集及真子集. 解(1)集合 A 的所有子集是 ,{1},{2},{1,2}. 在上述子集中,除去集合A 本身,即{1,2},剩下的都是A 的真子集.(2)集合B 的所有子集是 ,{1},{2},{3},{1,2},{1,3},{2,3},{1,2,3}. 在上述子集中,除去集合B 本身,即{1,2,3},剩下的都是B 的真子集. 练习写出集合A={a,b,c}的所有子集及真子集. 生:尝试解答例题. 师:引导学生订正;请学生归纳“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的步骤. 学生模仿练习,进一步理解子集及真子集的概念. 在板书的过程中,突出解题思路,体现解题步骤. 通过练习,进一步突出重点. 小 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知识点: 1.子集. 2.真子集. 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老师梳理总结.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 业 教材 P12,练习A 组第3、4 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

1.4 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相等概念.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 2.理解掌握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3.学习类比方法,渗透分类思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集合间的包含、真包含、相等关系及传递关系.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启发,使学生的思考、发现、归纳等一系列的探究思维活动始终处于自主的状态中.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课件展示下列集合:(1)A={1,3},B={1,3,5,6};(2)C={x | x 是长方形},D={x | x 是平行四边形};(3)P={x | x 是菱形},Q={x | x 是正方形};(4)S={x | x>3},T={x | 3 x-6>3};(5)E={x|(x+1)(x+2)=0},F={-1,-2}. 师提出问题: 1.第(1),(2),(3)题中两个集合的关系如何? 2.第(4),(5)题中,第二个集合是不是第一个集合的子集?第一个集合是不是第二个集合的子集? 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继续提出问题:第(4),(5)题中,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点?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引出新课. 新 课 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 记作 A=B. 读作 集合A 等于集合B. 如果A  B,且B  A,那么A=B; 反之,如果A=B,那么AB,且B  A. 例1 指出下面各组中集合之间的关系:(1)A={x | x 2 -9=0},B={-3,3};(2)M={x | |x|=1},N={-1,1}. 解(1)A=B;(2)M=N. 例2 判断以下各组集合之间的关系: 师:可见,集合A=B,是指A,B 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如,{1,-1}={-1,1}. 师:如果集合A=B,根据子集的定义判断:AB 成立吗? 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容易得出:A=B. 从具体实例直观感知集合相等. 有效设置问题,理解用子集的观点来理解集合相等. 及时巩固集合相等的定义. 放手让学生独立 11 U S T F 新 课 新 课(1)A={2,4,5,7},B={2,5};(2)P={x | x 2 =1},Q={-1,1};(3)C={x | x 是正奇数},D={x | x 是正整数};(4)M={x | 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x | x 是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 解(1)B  A;(2)P=Q;(3)C  D;(4)M=N. 练习1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 {a,b,c};(2){4,5,6} {6,5,4};(3){a} {a,b,c};(4){a,b,c } { b,c};(5) {1,2,3};(6){x | x 是矩形} {x | x 是平行四边形};(7)5 {5};(8){2,4,6,8} {2,8}. 例3 指出下列各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 Venn 图表示: A={x|x 是平行四边形},B={x|x 是菱形},C={x|x 是矩形},D={x|x 是正方形}. 解 练习2 集合U,S,T,F 如图所示,下列关系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订正后,总结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师:出示题目,请学生思考、试做. 生:分析、试做. 师:出示答案订正,请学生核对做题情况,改正错题并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 生:交流做错的题目与出错的原因. 师:汇总、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引起全班同学重视. 师:出示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并画图. 生:将答案画到黑板上,全班同学讨论订正. 师:点评,给以赏识性评价. 首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各选一个代表回答本组讨论结果,其余同学补充. 最后教师公布答案,加以点评. 完成,培养自学能力,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进一步巩固了集合之间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间关系是难点,通过学生试做、老师订正、学生反思、师生纠错多个环节,使学生兴趣盎然,在思考与争论中得到正确答案,学生之间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高潮,有效地突破难点. 通过例3 和练习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强化学生的画图、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用Venn 图解决集合间关系问题的意识. A B C D 12(1)S  U;(2)F  T;(3)S  T;(4)S  F;(5)S  F;(6)F  U. 小 结 1.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反馈、记忆. 作 业 教材P12,练习B 组第1、2、3 题. 学生课下完成. 巩固拓展.

1.5 集合的运算(一)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性质. 2.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3.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运算. 【教学难点】 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和自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并通过对比,自学相似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实例引入,以我校食堂每天买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为例,引出集合运算的定义. 第一天买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 A={黄瓜,冬瓜,鲫鱼,虾,茄子}; 第二天买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 B={黄瓜,猪肉,毛豆,芹菜,虾,土豆}. 师:提出问题: 1.两天所买相同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 C,则集合 C 等于什么? 2.两天买过的所有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 D,则集合 D 等于什么? 生:思考,感知集合运算. 联系实际,引出集合运算: 问题中新得到的集合 C,D 是由已知集合的元素组成的. 我们就把由已知集合,按照某种指定的法则,构造出一个 13 新的集合,称为集合的运算. 新 课 新 课

一、集合的交 1.交集的定义. 给定两个集合 A,B,由既属于 A 又属于 B 的所有公共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 记作 A ∩ B,读作 “A 交 B”. 2.交集的Venn 图表示. 3.交集的性质.(1)A ∩ B B ∩ A;(2)(A ∩ B)∩ C A ∩(B ∩ C);(3)A ∩ A= ;(4)A ∩ = A= . 例1(1)已知:A={1,2,3},B={3,4,5},C={5,3},则 A ∩ B= ; B ∩ C= ;(A ∩ B)∩ C= . 例2(1)已知A={x | x 是奇数},B= {x | x 是偶数},Z={x | x 是整数},求 A ∩ Z,B ∩ Z,A ∩ B. 解 A ∩ Z={x | x 是奇数} ∩ {x | x 启发学生观察引入中的例子,并发现结论:集合 C 中的元素是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即集合C是由既属于A又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 出示四组图片,请学生讨论:如何根据交运算的定义,用阴影表示出“A ∩ B”. 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各条性质. 请学生根据交集的定义和上面的Venn 图进行讨论,填写性质. 想一想,如果A  B,那么 A ∩ B= . 师:出示例1(1)生:口答. 师:出示例2(1),引导学生弄清:(1)整数的分类;(2){x | x 是整数},{x | x 是奇数},{x | x 是偶数}各集合之引导学生感知、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通过画图,深化理解交集定义中“公共元素”的含意. 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通过讨论,深化对交集定义的理解 通过一组简单的有限集求交集的口答题,使学生初步掌握交集的定义. 借助 Venn 图解答题目,数形结合深化对交集的理解. A B A B A(B)A B 14 新 课 是整数}={x | x 是奇数}=A; B ∩ Z={x | x 是偶数} ∩ {x | x 是整数}={x | x 是偶数}=B; A ∩ B={x | x 是奇数} ∩ {x | x 是偶数}=.

二、集合的并 1.并集的定义. 给定两个集合 A,B,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叫做 A 与B 的并集 记作 A ∪ B,读作 “A 并 B”. 2.并集的Venn 图表示. 3.并集的性质.(1)A ∪ B B ∪ A;(2)(A∪B)∪C A∪(B∪C);(3)A ∪ A= ;(4)A ∪ = A= . 例1(2)已知:A={1,2,3},B ={3,4,5},C={5,3}. 则 A ∪ B= ; B ∪ C= ;(A ∪ B)∪ C= . 例2(2)已知 A={x | x 是奇数},B= {x | x 是偶数},Z={x | x 是整数},求 A 间的关系. 生:试画出Venn 图,并解答此题. 在引例中,集合D 是集合A 与B 的什么运算? 师:出示自学提纲:(1)并集的定义是什么?其记法与读法如何?(2)如何用 Venn 图表示集合A 与B 的并集.(3)并集有哪些性质? 生:自学教材P14~15—— 集合的并,每四人为一组,讨论并回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师: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订正学生回答的问题结果,并出示各知识点. 想一想:如果A  B,那么 A ∪ B= . 给学生以赏识性评价. 师:出示例1(2),例2(2)生:口答. 通过类比,得出并集的定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画图,深化理解并集定义中“所有元素”的含意. 以学生填空和自己画图的方法,调动学生自己类比交集,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通过一组简单的有限集求并集的口答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并集的定义. A B A B A(B)A B 15 新 课 ∪ Z,B ∪ Z,A ∪ B. 解 A ∪ Z={x | x 是奇数} ∪{x | x 是整数}={x | x 是整数}=Z; B ∪ Z={x | x 是偶数} ∪ {x | x 是整数}={x | x 是整数}=Z; A ∪ B={x | x 是奇数} ∪ {x | x 是偶数}={x | x 是整数}=Z.

三、综合应用 例3 已知 C={x | x≥1},D={x | x< 5},求 C ∩ D,C∪D. 解 C ∩ D={x | x≥1} ∩ {x | x<5} ={x | 1≤x<5}; C∪D={x | x≥1}∪{x | x<5}=R. 练习1 已知 A={x | x 是锐角三角形},B={x | x 是钝角三角形}. 求 A ∩ B,A ∪ B. 练习2 已知 A={x | x 是平行四边形},B={x | x 是菱形},求 A ∩ B,A ∪ B. 练习3 已知 A={x | x 是菱形},B= {x | x 是矩形},求 A ∩ B. 例4 已知 A={(x,y)| 4 x+y=6},B={(x,y)| 3 x+2 y=7},求 A ∩ B. 解 A ∩ B={(x,y)| 4 x+y=6} ∩ {(x,y)| 3 x+2 y=7} ={(x,y)| 4 x+y=6 3 x+2 y=7 } ={(1,2)}. 师:请学生对比交、并运算定义的不同,强调定义中“公共元素”与“所有元素”的不同含义. 师:引导学生画图、讨论、解答,在黑板上写出各题答案. 师:订正答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讲解. 例4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A ∩ B 的元素是集合A 与集合 B 中两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的解,然后板书详细的解题过程,并强调注意点集的表示方法. 通过例 1(1),例 2(1)与例1(2),例2(2)的对比,帮助学生区别交集、并集的定义. 通过综合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交集、并集的方法,并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结合,使学生对学过的集合有更新的认识. 在板书例 4 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初中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小 结 定义 记法 图示 性质 交集 并集 1.学生读书、反思: 读教材P13~16,总结本节课收获. 2.教师引导梳理,出示表格.学生填表,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对比,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梳理总结也可对学生薄弱或易错处强调总结.作 业 教材 P16,练习A 组第1~4 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 16 1.1.4 集合的运算(二)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补集的表示法;理解集合的补集的性质;会求一个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 2.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Venn 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其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教学重点】 补集的概念与运算. 【教学难点】 全集的意义;数集的运算.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进而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其一般结果,归纳其普遍规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1.复习提问:集合的交运算与并运算. 2.实例引入,以我校食堂每天买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为例: 计划购进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 U={黄瓜,冬瓜,鲫鱼,虾,茄子,猪肉,毛豆,芹菜,土豆}; 已经购进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 A={黄瓜,鲫鱼,茄子,猪肉,芹菜,土豆}. 师:提问上节课知识,并引出新问题之后,引入课题. 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师:出示引例,提出问题: 问题 1:集合 A 与集合 U 什么关系? 问题2:没有购进的品种构成的集合是什么? 温故而知新,便于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概念有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新 课

一、全集 1.定义:我们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一些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这些集合的全集.通常用字母U 表示. 2.特征:全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给定的集合,在研究不同问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观察并回答;集合A 与集合U 之间关系怎样? 生:观察集合间的关系,得出;集合A 是集合U 的子集. 师:通过上例,介绍全集的定义与特征. 从引例的集合关系中直观感知全集涵义.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得出全集的定义和特征. 17 新 课 题时,全集也不一定相同. 我们在研究数集时,常常把实数集R 作为全集.

二、补集 1.定义. 如果 A 是全集U 的一个子集,由U 中的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 A 在U 中的补集. 记作 U A. 读作 “A 在U 中的补集”. 2.补集的Venn 图表示. 例1 已知:U={1,2,3,4,5,6},A={1,3,5}. 则 U A= ; A ∩ U A= ; A ∪ U A= . 解 {2,4,6};;U. 例2 已知 U={ x | x 是实数},Q= { x | x 是有理数}. 则 U Q= ; Q ∩ U Q= ; Q ∪ U Q= . 解 { x | x 是无理数};;U. 3.补集的性质.(1)A ∪ U A=U ;(2)A ∩ U A= ;(3)U(U A)=A . 例3 已知全集U=R,A={x | x> 5},求 U A. 解 U A={x | x≤5}. 练习1(1)已知全集 U=R,A={ x | x 师: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引例中的问题2“没有购进的品种构成的集合是什么?”,得出补集的定义和特征;介绍补集的记法和读法. 生:根据定义,试用阴影表示补集. 师:订正、讲解补集Venn 图表示法.生:对例1 口答填空. 师:引导学生画出例2 的 Venn 图,明确集合间关系,请学生观察并说出结果. 师: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各条性质. 生:填写性质. 师:结合数轴讲解例3.学生解答练习1,并总结解题规律. 从引例的集合关系中直观感知补集涵义. 通过画图来理解补集定义,突破难点. 借助简单题目使学生初步理解补集定义. 例2 中补充两问,为学生得出性质做铺垫. 结合具体例题和 Venn 图,使学生自己得出补集的各个性质,深化对补集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意识. A U C U A 18 新 课 <1},求 U A.(2)已知全集 U=R,A={ x | x ≤1},求 U A. 练习2 设 U={1,2,3,4,5,6},A={5,2,1},B={5,4,3,2}.求 U A; U B; U A ∩ U B; U A ∪ U B. 练习3 已知全集 U=R,A={x |-1< x < 1}.求 U A,U A∩U,U A∪U,A ∩ U A,A ∪ U A. 学生做练习2、3,老师点拨、解答学生疑难.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补集的理解. 小 结 补 集 定义 记法 图示 性质 1.学生读书、反思,说出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问题. 2.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填表巩固.让学生读书、反思,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作 业 教材P17,练习A组第1~4 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

下载【必备】语文教案集合[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备】语文教案集合[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课题:1.1集合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的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2、让学生经历探究韦恩图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知韦恩图的产生,初......

    《点的集合》教案

    《点的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

    点的集合教案

    小学美术六年级《点的集合》教案 实验学校 王雪峰 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贾市小学姚小维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

    集合设计教案(模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林丽清 单位:占泽中心下石小学 时间:2016.11.16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

    队列—横队集合教案

    队列—横队集合 执教者:贺亚娟 一、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的相关目标,参阅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一书中水平一的队列—“横队集合”,旨在“让学生......

    大班体育教案:集合

    【教学过程】 1、游戏:《集合》 幼儿四人一组持竹竿听令,根据教师提示方位快速调整步伐,协调一致的改变持竹竿排队方向,以正面对应老师的站立位置变化。 (1)教师顺着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