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恰恰教学计划
恰恰教学计划(方案一初级)
恰恰(cha cha),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开始姿势两脚自然轻松的靠拢站好,挺胸、脊柱骨伸直,不可耸肩,任一脚向侧跨出一步,支撑重心的另一只脚伸直,并将体重全部移到这只上面,以使骨盆可往旁边方移动,因而感觉上重量放在支撑脚的脚跟,其膝盖要向后锁紧。至于骨盆移动的幅度要以不影响上身的姿态为原则。
一、柔软训练(每天坚持,常见有正侧后压、搬腿平衡、踢腿、横纵叉)
二、体能训练(肌肉拉伸、压拉肩关节、仰卧拉伸腰部肌肉)
三、手臂手型训练(双臂侧平举原地转胯-左单臂-右单臂-双臂摆动)
四、姿态体型与气质训练(提踵步,体会前脚掌过渡到脚后跟的发力)
五、音乐试听练习
六、髋部组合训练(前后和侧顶髋、波浪、斜45度转髋,横8字旋髋)
七、恰恰基本步训练
01原地基本步伐-02左右追步-03前后锁步-04点步(斜45度)-05旋转步-06时间步-07古巴断步-08扭臀步-09定点转-10阿拉曼啦
八、恰恰套路练习(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01开始姿势(男左脚在后锁步左转90度手侧平举,女右手推男胸左手扶右腰部)02原地时间步-恰恰点步-扭髋步-03男原地恰恰女绕男转360度-04原地基本步-05左上步定点转360度-06右侧时间步-07两个恰恰恰-08古巴断步-09上右脚曼步-10左脚曼步弹踢
第二小节:11男伴左侧追步(女伴反定点转360度)-12前后锁步-13男定点转(女前后锁步)-14女定点转(男前后锁步)-15扇形打开―16原地扭臀步-17曲棍步(男左点步女右脚前锁步)-18男右前进锁步(反定点转270度)-19两个恰恰恰-20前后锁步
第三小节:21男点步(女前锁步)闭式位-22转90度侧追步-23反撤步-24时间步-25纽约步-26臂下右转-27-29三个手拉手-30定点转变开式位 第四小节:
31、32配合-33男右侧追步(女原地扭臀步)变扇形开式位-34男原地扭臀步(女定点转)前后交手-35-37三个前锁步-38-40到开始位
第二篇:木瓜恰恰恰(本站推荐)
集体备课教案
计算组
活动名称:打击乐——木瓜恰恰恰(大班)时间:2016年12月 活动目标:
1.感受印尼民曲《木瓜恰恰恰》,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2.培养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在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木瓜恰恰恰》音乐、图谱、课件、响板、铃鼓、沙锤、实物木瓜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木瓜恰恰恰》。
教师出示真实的木瓜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儿:木瓜
教师:“对了,木瓜是印度尼西亚盛产的水果之一,听说今年印度尼西亚的木瓜丰收了,他们要开一个“木瓜庆祝会”,邀请我们参加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跳着快乐的舞蹈到印尼去旅行好吗?”
二、播放PPT并讲解。
教师:“我们来到印尼这个美丽的岛国,这个地方的风景非常的美丽,岛上还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木瓜!我们刚才跳的舞就是印尼人们为了木瓜而创作的歌曲叫做《木瓜恰恰恰》。”
三、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恰恰恰是不是从开始到结尾每一句都有?”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前面一句每句的句末都有“恰恰恰”,后面一段没有。
四、出示图谱,理解图谱。
教师:“今天,曾老师也带来了有关《木瓜恰恰恰》的图谱,你们想不想看?”
教师:“图谱上有哪些水果呢?”
教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恰恰恰在这里用什么水果表示呢?”
五、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师: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示×××(恰恰恰)的节奏呢?(启发幼儿想出和别
人不一样的动作,并边做动作,边说×××(恰恰恰)(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的动作看图片进行节奏练习。)1.教师指图谱,幼儿拍手、拍肩 2.播放音乐,拍图谱 3.幼儿指挥拍图谱(集体)4.分组配合演奏
六、乐器演奏
1.介绍乐器以及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菠萝=铃鼓)(樱桃=沙锤)(木瓜=响板)(果篮=铃鼓)3.分组演奏 4.互换乐器演奏 5.集体完整演奏
七、结束部分 律动:《木瓜恰恰恰》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用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你们开心吗?那曾老师带大家到印尼的水果集市去看看,和他们一起跳舞吧!”
第三篇:拉丁恰恰主持稿
听!那是一首人人都爱过的歌曲,看!那是一支人人都跳过的舞蹈.如今,那声音,那舞姿又在眼前飞舞着.他们是一群敢与春天比试的孩子, 在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生机;在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活力;在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欢乐.他们的每一个步伐都显得如此轻盈与欢乐, 胖乎乎的小手再空中摆动着,那就是活生生的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他们在不停释放着欢乐,毫不保留的释放着.汗珠滴落下来,他们毫不在意,用小手一挥,又重新开始了.整个屋子里都可以闻得到新鲜而充满活力的气息,深深的吸上一口, 一股清新之气涌遍全身,这就是他们,一群敢与春天比试的孩子.柔美奔放、风情似火,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跳起来活泼可爱,看这些孩子们一招一式的表演,是那样的娴熟大方、优美洒脱,带给我们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享受。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美好的明天,看到了灿烂的希望。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小小舞蹈家在这里起航
第四篇:《木瓜恰恰》教案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红古区海石湾第二小学
张玉梅
课
题: 《木瓜恰恰恰》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用自制的设计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1.学生喜欢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表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及两部音乐的不同,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教学重点:1.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结构,能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
3.能够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连续的切分音填词演唱时的换气。
教学准备: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教师准备印度尼西亚风光图片和音乐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
教师: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 x x 处按节奏拍手示意。
学生:在x x x 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恰恰舞。
教师:是的,这让我想起在广场上,有很多人共同跳的健身舞蹈恰恰恰,非常好看,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会跳的?来给大家跳一跳。
学生:请一名学生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
教师:恰恰舞起源于古巴,舞步的最初形态是模仿企鹅走路的姿态,节奏欢快利落,具有浓烈的趣味性。舞蹈音乐每节四拍,但是要走五步,动作紧凑诙谐。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恰恰舞的动作啊?(带领学生在x x x 节奏处动胯。)
学生:伴着音乐,学生随老师模仿动作。
教师: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吧!请同学们用la轻声随着旋律哼唱。
学生:老师指谱,学生随着音乐,看谱轻声哼唱。
二、学习歌曲
教师:同学们,请听一听《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
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热带水果画面)是的,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那里盛产水果,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们用慢速视唱歌曲的前半部分,请注意弱起小节怎么唱。
学生:随着琴声视唱前半部分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歌词,看看歌词中介绍了什么? 学生:介绍他的水果品种,介绍他的水果怎么怎么好„„。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两段歌词。衬词“恰恰恰”不读。学生:随着琴声伴奏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想一想,卖瓜人在介绍自己水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豪的、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
教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听一听后面这部分旋律,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由很多切分节奏或切分音组成。
教师:你们还记得切分音的唱法吗?请听老师唱这一段的旋律。同学们也自己试着唱一唱。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自学的成果。(琴声伴奏)学生:随着琴声伴奏,按切分节奏读这段歌词。教师:这段表现了卖瓜人什么心情呢?
学生:急切的招呼大家快来买他的水果、着急卖瓜、着急回家的心情„„。教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卖瓜人急切的心情。学生:演唱切分节奏部分歌词。教师:下面完整地演唱歌曲。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恰恰舞的动作,现在我们大家再唱一遍,在衬词处动胯,同时口读“恰恰恰”。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动胯。教师:除了拍手和动胯,在衬词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用打击乐器。
学生:分组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学生拿出自制的各种打击乐器如锣、三角铁、串铃、响板、铃鼓)
教师:后面切分节奏部分,请同学们分组编配打击乐器节奏。
学生:分成碰钟组、串铃组、响板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歌曲配伴奏。串铃:x /// x /// :‖
响板:x x x x :‖
碰钟:x:‖
为歌曲完整配伴奏,歌曲前半部分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后半部分按同学们编配的节
奏为歌曲伴奏。
学生:一部分同学演唱,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拓展延伸
教师:接下来听四首歌曲的片段,《卖报歌》、《卖汤圆》、《冰糖葫芦》、《新货郎》。学生:安静地聆听。
教师:听了刚才的四首歌曲和今天学习的《木瓜恰恰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都是在卖东西。
学生:这四首歌曲情绪都是欢快的,卖东西的人都在介绍自己所卖的东西。教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他们所卖东西的优点、价格的? 学生:通过歌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新体裁──叫卖歌。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例如:磨剪子来,锵菜刀;手套换包来„„。
四、创设情境表演“集市一角”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红古都出产哪些水果或特产吗?请你们用自己熟悉的旋律或自己创作的旋律来推销这些水果和特产好吗?
学生:试试用今天学习的旋律或自己熟悉的旋律创编歌词,来向同学们推销家乡的水果和特产。(老师适时引导提醒,适当鼓励学生积极创编)
五、表现歌曲
教师:我们了解了叫卖歌曲的表现方式和情绪,下面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再次演唱《木瓜恰恰恰》。
学生:用高兴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在衬词“恰恰恰”处,学生自由选用打击乐器、动跨、拍手、说词等不同方式来表现。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叫卖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情绪体验,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创作出一首简单的叫卖歌曲,用熟悉的旋律改编或是自己创作,目的是推销自己的商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表演这个场面好吗?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是以唱歌教学为主的音乐课,学生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按歌曲 的节奏形式朗读歌词,为学习歌曲打基础;在学习曲谱的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唱比较典型的几小节,然后让他们分组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2.把打击乐器引进课堂。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在“ X X X” 的地方除了用衬词唱出来外,还让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进行伴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在进行创设情境表演“集市一角”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本地所出产的水果比较熟悉,有的学生用熟悉的旋律,有的学生用自编的旋律进行创作,使课堂气氛很快达到了高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课堂上尽量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节奏恰恰恰
《节奏恰恰恰》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节奏训练是通过掌握各种节拍、各种时值的音符所组成的节奏型。理解节奏对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观音乐的能力。在这堂课中我采用傣族当地方言小卜少和小卜冒用声势动作来解决八分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又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二声部节奏训练和卡农节奏练习。【案例描述】(一)看风光导入
1、教师播放西双版纳风光,学生入情入境。引出当地语言文化。
师:小朋友们快看,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一年四季都春色满园,有椰树掩映的多民族村寨、竹楼,还有高高耸立的楼塔,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你们想到西双版纳去看看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当地的语言文化吧!
2、学生聆听当地方言小卜冒小卜少加上特定的动作做回声式模仿及问答式对话。
师: 在当地称呼男孩小卜冒(呼喊的手型),你们跟我这样做,小卜冒(拍腿)男孩叫小卜冒。
师: 当地称呼女孩小卜少(呼喊的手型), 小卜少(拍肩)女孩叫小卜少。我们怎样才能把小卜冒和小卜少称呼的更准确点呢?注意重音记号。
师:起立,男同学呼喊女同学(小卜少)女同学应答(小卜冒)。加上特定动作。
师:同学们应答的真好,现在由黄老师来问,请同学们回答。谁是小卜冒?
生: 我是小卜冒。(男生)师: 谁是小卜少? 生: 我是小卜少。(女生)师:(第二遍再加手拍)同学们衔接的真好!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合当地方言的节奏练习再加上声势动作,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重音记号的加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不同的节奏型。】(二)学八分附点音符
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对,“幸福号”列车向我们驶来了,火车司机说只有通过节奏游戏才能去往美丽的西双版纳,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我们看看车厢里都有哪些小音符呢?红色的车厢里和蓝色的车厢?
生: X X
师: 黄色和绿色车厢里藏着哪些小音符呢?哦,原来藏着小卜冒.我们把小卜冒带进节奏里把它读一遍。把小卜冒换成”嗒”来读。配合上语言(小卜冒)拍击,直至学生把语言的辅助内化到心里,可以准确拍击。
师:我们请一位小老师带领着我们读一读。能把重音记号读出来吗? 小老师第一遍带领拍击时不再使用语言辅助,第二遍口读不出声的带读。
师: 我们来做个二声部节奏合奏练习吧!女同学用“嗒”拍手读节奏,男同学用“咚”跺脚读节拍,做二声部节奏合奏练习。再相互轮换。
【设计意图:把节奏型装进火车车厢里,增加了音乐课的趣味性。请小老师带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口读但不出声,有助于学生的聆听。用不同声响和动作练习二声部节奏合奏,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配合。】(三)学切分节奏
师: 我们再看看“幸福二号”火车和“幸福一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生:红车车厢和蓝色车厢是一样的。原来黄色和绿色车厢里藏着小卜少。1、配合上语言(小卜少)拍击,直至学生把语言的辅助内化到心里,可以准确拍击。
2、小老师第一遍带领拍击时不再使用语言辅助,第二遍口读不出声的带读。3、女同学用“嗒”拍手读节奏,男同学用“咚”拍腿读节奏,做相隔一小节的卡农练习。再相互轮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幸福二号”的节奏型。不同声势的卡农形式的节奏训练,有助于学生接触更复杂的多声部配合和对节奏的兴趣。】(四)玩节奏游戏
1、去掉节奏里的若干小节,让学生节奏记忆。
2、伴随音乐,拍击节奏,登上开往西双版纳的火车。
师: 两辆“幸福号”火车一起开来了,我们用30秒的时间把车厢里的音符都记忆下来。我们把八节车厢的音符连续的读出来吧!我们伴随着音乐登上开往西双版纳的幸福号列车吧!
【设计意图:通过限定时间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记忆。最后把节奏带进歌曲《火车开了》,达到了学习节奏的目的。】 【案例分析】
1、“小卜冒”“小卜少”是通过配合语言的方法,帮助学生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带有语言词意的节奏片断比单纯的节奏拍击模仿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掌握,一问一答的游戏学生练习起来饶有兴趣。
2、切分节奏在于重音的变化,重音本应在小节第一拍,切分节奏时,第一个音符仍为重拍音,但是因为第二个音符的长度,使它得到了一个特殊的重音。所以我运用固定的肢体语言来记忆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3、让学生用不同声势做二声部节奏合奏练习,特别应提示学生相互的聆听、配合,节奏的二声部配合是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配合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这种能力应该尽早培养。通过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接触更复杂的多声部配合和对节奏的兴趣。
4、最后让学生背诵节奏短句,提高学生音乐记忆。将学过的节奏融入到歌曲中,最后为歌曲服务。这也是节奏学习的目的。【案例反思】
本节课从傣族的风光和方言导入,学习八分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通过不同的声势动作来解决二声部节奏合奏和卡农节奏练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从中我有所感悟:
1、运用语言来进行节奏训练,音乐的节奏主要来自人类的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本课我就采取傣族方言小卜少和小卜冒作为“节奏基石”,用拍手、拍腿、拍肩等肢体动作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训练精确的听觉、记忆力以及形式感。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中心环节。奥尔夫还认为“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
2、音乐记忆力是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节奏的训练能够增强音乐记忆力在
节奏训练中,读、打节奏是较为常用的,课上将两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即读节奏型手打基本拍或者是手打节奏脚打基本拍,这种方式从学习节奏开始就一直沿用,对于二声部节奏来讲,更需要借助多种能够制造声响的物质,将节奏训练多样化,增加节奏训练的兴趣。
3、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仅能给儿童带来欢乐,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有助于儿童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开发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在音乐课堂中,我以音乐游戏为主线,设计节奏教学。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音乐的伴随和引导下做节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