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全套教案

2021-11-09 07:2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全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全套教案》。

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

全套教案

5《植物的“身体”》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教材分析

《植物的“身体”》是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植物的“身体”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不同的认识方式,知道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身体”组成部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的“身体”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也会有所不同。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我们的周围生长着很多的植物,它们的“身体”是怎样构成的?”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观察周围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身体组成进行探究。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凤仙花,它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是对植物的“身体”的初探:实物观察凤仙花,让学生对凤仙花进行观察,从而对植物的“身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植物的身体组成有哪些部分,并明确它们的名称;二是其他植物的“身体”有几部分组成?是对植物的“身体”的再探:通过观察苹果树、肾蕨、葫芦藓、向日葵这四种植物的图片,知道其他植物的“身体”组成部分,从而总结出: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找一找它们“身体”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既认识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明确了即使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但最终身体的组成却是这样的: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加深了认识,也为后续知识植物的根、茎、叶的蒸腾作用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植物的“身体”从生活中已有一些经验和认识,也知道植物“身体”组成的名称,但是有些认识是比较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植物“身体”的不同部分,是由于植物处在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它的全部的“身体”组成不一定在同一时期同时具有。不能因为孩子们自己生活经验的缺乏,认为我看到的就是全部的。要纠正孩子的一些片面知识,就是让孩子多贴近生活、多观察,多认识,从而获得科学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图片,能指认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2.通过观察图片,能说出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能具有不相同的身体组成部分。

难点: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名称。观察植物的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一种常见植物,并作出记录。

教师准备:课件、凤仙花(具有完整六部分的植株)、五彩椒(六部分齐全的)、波斯菊(开花的)等植物。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1.先从整体上观察一株各部分齐全的凤仙花,再观察每一部分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名称,做到先在小组内说,再班级内说。2.完成活动手册——连一连。

评价任务二:1.观察其他植物的图片,正确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2.在活动手册上标出苹果树“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评价任务三:1.观看视频,先想一想再说一说藓类植物、蕨类植物和藻类植物“身体”的组成。2.总结说一说植物的“身体”的组成结构。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PPT

1-4出示]出示校园的植物图片,学生欣赏,并回答他们的名字。

2.教师过渡:这些植物是我们校园里的植物,它们的形态各异,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的组成部分你知道么?它们的身体组成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植物的身体。

[PPT

5出示]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出示学习目标

[PPT

6出示]过渡语:学习这一课,我们应该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请看大屏幕:

1.通过观察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图片,能指认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

2.通过观察图片,能说出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二、观察植物的“身体”

(一)观察凤仙花的“身体”的构成[PPT

7出示]呈现学习任务一: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并说出每部分的名称。

1.学生小组内观察、讨论、分析凤仙花的身体有几部分。

2.教师提示:在观察植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内到外

……

3.[PPT

8出示]教师提示学生交流时,这样表述:

我们组按照从

到的顺序观察,这是

(边用手指着边说),我们组观察到的植物身体有……几部分。

4.学生交流、表达组内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5.[PPT

9出示]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果实和种子:

凤仙花茎上长的毛绒绒,像小辣椒一样的,是凤仙花的果实,当我们轻轻的打开以后,里面褐色的是它的种子。

6.学生总结:我们观察到这两棵凤仙花,一棵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另一棵只具有根、茎、叶、花。

7.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出示课件凤仙花的图片,教师出示各部分,学生回答名称,再对凤仙花的身体进行整体的认识。

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PT10出示]学生完成活动手册1:我知道凤仙花各部分的名称(连一连)

(二)[PPT

11出示]实物五彩椒、波斯菊、桂花等植物

1.学生小组内按照观察凤仙花的方法来观察老师准备的植物。

2.[PPT

12——17出示]组内之间进行交流。

3.[PPT

18出示]教师总结:我们刚才观察的凤仙花、五彩椒、菠菜、莲花、菜豆等观察植物,它的身体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但是他们不一定同时出现,(老师拿着只具有几部分的凤仙花向大家介绍)这棵凤仙花只有其中的几部分,等它再生长一段时间,成熟了,它又像这棵(老师手拿另一棵六部分都具有的凤仙花)凤仙花一样,又具有了其它的部分。

(三)认识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

1.[PPT

19——21出示]认识苹果树、向日葵的身体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

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的图片,学生观察,交流,并回答。

2.教师提示:植物体的这六个部分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先是

然后是

最后是

。这体现了植物生长的过程。

【空白处由学生回答】

3.教师提问:植物最先长出根、然后是茎,再是叶,那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考察学生认识各部分的作用的已有经验,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做铺垫】

5.教师继续提问:有的植物开花非常漂亮,那开花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

【考察学生对花的认识,知道花对植物本身的意义就是繁殖后代】

6.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点评。[PPT

22出示]完成活动手册活动记录2

7.[PPT23出示]师生共同总结:植物的这六大部分,根、茎、叶与营养有关,花、果实、种子与繁殖后代有关。

(四)[PPT

24出示]观看视频认识其他植物的“身体”

1.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的身体都这六部分组成,带着问题观看以下视频。

2.教师播放: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视频

3.学生观看视频

4.学生思考并回答:

[PPT

26出示]【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根是假根,只起固定植物的作用;蕨类植物只有根茎叶。】

【这几种植物都没有花、果实、种子这三部分。】

5.[PPT

27出示]师生总结植物的身体:

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四、课堂总结

(一)巩固训练

1.填空

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他们有、、、、、六部分。

2.判断题

(1)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

(2)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的各部分不能在同一株植物中同时见到。

()

(二)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PPT

29出示]拓展活动

观察周围的植物,找一找它们“身体”的各个部分。把观察到的植物画一画,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附:板书设计

植物的身体

果实

种子

营养

繁殖

6《植物的根》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教材分析

《植物的根》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活》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观察植物的根为线索,认识不同根系的特点,让学生探究植物根的吸水作用,体验到交流合作的快乐及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根据。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观察植物的根,找出它们的特点。让学生从根的形状、粗细、多少等方面仔细观察,明确直根系、须根系的不同特点;第二部分通过课下的实践活动和课上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学生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是怎样保护植物根部的,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二年级科学课上已经对身边的常见植物有了了解,通过前一课《植物的“身体”》知道了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大部分植物的根是埋在地里的,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知之甚少,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准备尽量多的带根的植物,让他们加以观察,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不同特点,并能付诸行动,对身边常见的植物的根能准确分类。对于植物的根的作用,学生也只是模糊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所以,课下的实践活动(动手拔草、摇晃树干等)和课上的实验探究活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其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点拨,最好是学生能通过身边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图片和实物,能描述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并识别植物的根的类型。

2.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并结合生活实际能说出根对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植物的根的两种类型、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筒、水、植物油、滴管、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各种带有根的植物

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体验根的作用)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1.观察自备带根的植物,说一说这些植物根的特点。举例说一说根的分类。2.完成活动手册和学案习题。

评价任务二:1.通过观察图片和自己的经验,猜想植物根有哪些作用。2.小组共同设计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3.观看实验视频,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现象说一说实验结论。4.解答生活链接的题目。

评价任务三:90%完成闯关习题。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生答自己的发现。

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第6课:植物的根。

过渡语:学习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图片和实物,能描述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并识别植物的根的类型。

2.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并结合生活实际能说出根对植物生存的作用。

二、观察植物根的特点

过渡语:目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自学之旅。

(一)呈现学习任务

借助图片和实物,观察植物的根,找一找它们的特点?

1.自己观察植物的根,找一找植物的根的特点,简单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根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根放在一起。

要求:

交流时,由小组长调控小组内按一定顺序进行交流,并形成统一意见,确定汇报的同学。

(二)展示学习任务

1.小组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描述植物根的特点。

2.根据所学,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根的形态,根可以分为:、两类。

(2)直根系植物有:、,须根系植物有:、。

(3)根据根的形态将植物的根进行分类。

根的种类

植物名称

直根

须根

三、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一)呈现学习任务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根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

2.学习指导:

(1)观察图片,自己想一想根对植物生存有哪些作用。简单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3)小组内设计实验验证,根对植物生存的作用。

要求:小组内按一定顺序进行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更科学。

(二)展示学习任务

1.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2.观察实验验证视频,通过小组讨论,说一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

等作用。

实验2中,在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三)与生活链接

1.农民伯伯在种植庄稼时,经常要给庄稼浇水,最好要浇在根部,谁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呢?

2.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是怎样保护植物根部的?小组内讨论交流。

移栽植物时保护根的方法:

(四)我的疑惑

(五)预设生成和点拨

预设与点拨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分析:由于杯口用花生油等已封闭,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水被植物的跟吸收了。在实验设计时,就要提示学生如何保证水分不蒸发,只有保证水分不蒸发,得到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

这个实验的现象,短时间内是观察不出来,需要长时间以后,现象才会明显。在设计实验方案,要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

四、当堂检测

过渡语: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

第一关:

1.根据根的形态,根可以分为:、两类。

2.植物的根有、等作用

第二关:

在根吸水实验中加植物油可以,在瓶口塞棉花起的作用。

第三关:

人们常说“根深叶茂”,根据学习的知识,你能解释其中蕴含的道理吗?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想法呢?先想一想,再说一说。用思维导图呈现在学案上。

附:板书设计

6.植物的根

根的特点:直根系

须根系

根的作用:固定植物

吸收水分

7《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教材分析

《植物的茎》是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植物的身体》单元中的三课。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植物的根》后对植物各个组成部分的进一步探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茎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各种类型的茎,引导学生总结茎的共同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了解茎有向上运输水分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布置课下探究任务:了解树瘤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茎有向下运输养分的作用。

本课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对比实验,既让学生了解了植物茎的作用,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3.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植物身体的组成、植物根的功能后,对于了解植物茎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三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浓厚,再加上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直观,植物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图片和实物,能说一说植物的茎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能说一说茎对植物生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了解植物的茎的形态特征

2.结合生活实际能说一说茎对植物生存的作用

【评价设计】

1.通过对比观察说一说植物茎的共同特点。

2.通过自行设计、实施实验了解植物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3.说一说植物茎有固定植物、运输养分的作用。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能说一下植物的茎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茎。板书课题:7.植物的茎

过渡语:学习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图片和实物,能说一说植物的茎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茎对植物生存的作用。

板书课题:7

植物的茎

二、植物茎的特点

借助图片和实物,观察植物的茎,说一说你的发现。

1.自己观察不同植物的茎,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观察植物的茎的发现。

学法指导

1.小组交流,能正确说出茎的特点。

2.观察课本18页图片中的植物,思考:它们也是茎吗?把你认为是茎的植物名称写在横线上:

3.观看图片,认识常见的各种各样的茎并记录下来。

教师点拨:

对比发现:玉米、竹子、柳树的茎都有,上都长有。

三、植物茎的作用

1.观察图片中的做法,思考茎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

2.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3.观察老师提前实验的茎。

学习指导:

(1)为了提高新栽树木的成活率,我们通常给树木打营养液,将吊瓶的针深深扎入树皮里,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内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的茎将吸收的水分运输到了叶?

要求:小组内按一定顺序进行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更科学。

教师点拨:想一想:怎样观察茎的内部?思考:浸泡在红色水里的植物的茎发生了什么变化?

1.观察茎的内部的方法

2.在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3.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

由此推想:植物茎的内部有什么?导管

观看视频:植物的茎。了解茎的作用。

四、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树瘤是怎样形成的。

五、课堂总结

(一)巩固训练

1.对比观察发现,玉米、竹子、柳树的茎都有,其上都长有叶芽。

2.茎有很多种,如土豆的,洋葱的,柳树的。

3.实验观察发现,茎的作用不仅能

植物的“身体”,还能将

吸收的水分

到叶。

4.将凤仙花的茎插入红墨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我们发现

了,剪断后发现茎的横切面上有很多的,实验证明茎有

作用。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想法呢?

附:板书设计

7.植物的茎

茎:茎上有节,节上长芽

支撑

茎的作用

运输水分

8《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教材分析

《叶的蒸腾作用》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活》单元的第八课时。本节课立足于水分在植物体叶片上散失并在塑料袋上形成水珠这一有趣现象,将生活现象和科学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教材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树林中的湿润空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第二部分实验探索,通过观察塑料袋上的水珠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再通过叶片在水中的浸泡实验积极寻找答案;第三部分是蒸腾作用的意义,在这一部分同学们可以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不仅解释蒸腾作用对植物和环境的作用和意义还能对我们的生产活动起到指导意义。

本课通过设计由猜想到验证再到解释和应用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知识,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洞察能力,能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前面几节课对植物体的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植物蒸腾作用现象,学生生活中有一定的体验,但学生缺乏对现象的分析与思索。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和自然界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学习目标】

1.通过猜想、对比、观察,在老师引导下能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2.根据生活经验,在老师指导下能说出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认识叶的蒸腾作用。

难点:能做蒸腾作用的实验及能说出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用跳绳、罩无色透明塑料袋的盆栽植物、新鲜菠菜叶、烧杯、玉兰新鲜叶片、70℃热水。

教师准备:注射器(去针尖)、课件、放大境。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能说一下植物的叶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7.叶的蒸腾作用

过渡语:学习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猜想、对比、观察,在老师引导下能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2.根据生活经验,在老师指导下能说出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二、通过实验现象寻找气孔

过渡语:目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1.出示玉米生长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提问:你认为水去哪里了?大胆猜测一下水可能蒸发了。从哪里蒸发的?

2.[课前准备实验出示]: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提问: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聚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一)呈现学习任务: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排出去的?

(二)执行学习任务

活动一:观察叶片,指导学生寻找气孔,设计实验:

1.先根据猜想画一画;再借助仪器找一找。

2.学生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3.提示注意事项。分组实验,出示叶子的蒸腾作用微视频。

活动二:分组实验,将新鲜玉兰叶片浸入热水中观察叶片表面变化。

(三)展示学习效果

1.交流共享:和同学们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解说如下: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板书:蒸腾作用)

活动三:改进实验,用注射器向新鲜的菠菜叶片中注入空气,观察叶片在水面下的表现

2.交流共享:分享实验现象,再次证明气孔的存在(四)检测学习效果

1.如图,我想研究叶与空气湿润的关系,应选择以下哪一项?说说你的理由。

A

B

2.3.观察叶的气孔,需要借助。

4.将一片刚摘下的叶浸入热水中,观察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发现

产生的气泡更多一些。

预设与点拨

1.实验证明:小水珠来自植物的叶而不是茎,叶内的水分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飘散到空气中,使得空气湿润,遇到方便袋后便凝结成小水珠。

2.把叶子的下表皮撕下一片,贴在玻璃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气孔。

三、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大量运动之后会出汗,出汗以后会有什么感觉呢?那么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当人体大量出汗以后,我们最想干什么?喝水。蒸腾作用让植物排出了大量的水,对植物还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呈现学习任务

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学习指导:(时间:4分钟)

(1)认真观看图片,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小组内讨论,总结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存的意义,并说出来。

(二)执行学习任务。

(三)展示学习效果

1.小组内推荐一人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我的记录。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生存的意义:

与生活链接: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解释一下。为什么春天树木再发芽以前移栽?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观察图片南北方树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四)我的疑惑

(五)预设生成和点拨

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当我们走在茂密的林间小道会感觉特别湿润,呼吸顺畅,所以光合作用还可以…

解说:要剪掉叶片?为了减少光合作用水分流失,提高成活率。秋天为什么要落叶呢?减少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实验观察证明:小水珠来自植物的叶而不是茎,叶的表面有气孔,叶内的水分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所以在树林里会感觉空气清新湿润。

给植物降温;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等。

减掉一部分枝叶,叶子少了,蒸腾作用进行得就慢,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得就少,可以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四、当堂训练

过渡语: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节课的达标情况。

第一关:

1.实验证明,根吸收的水分通过

运输到了叶,叶内的水分吸收周围的热变成从叶的跑出,腾飞到空中,叶这种作用叫。

2.蒸腾作用可以在炎炎夏日,能让空气更加

改善气候,还能促进根不断的吸收

和。

3.森林里空气湿润是因为叶的作用。

第二关: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想法呢?先想一想,再说一说。用思维导图呈现在学案上。

课后拓展:叶除了光合作用还有什么用途?除了光合作用还有呼吸作用,还能给人和动物提供食物,还能美化,所以大家课下可以收集资料,多了解一些有关知识。

附:板书设计

8.叶的蒸腾作用

表皮里——气孔

水蒸气——散失——空中——蒸腾作用

降温、调节气候、促进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板书2:

叶的蒸腾作用

气孔

空气

蒸腾作用

下载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全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 太阳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看一看 教学目标: 1、 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2、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1、 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事物的能力;了解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质。 本单元包括《观察土壤......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 病 毒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设计李俊堂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1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1、?认识弯曲产生的原因。 2、?知道通过增......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大全五篇)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从利用感官认识物体入手的。“怎样认识物体”一课用“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怎么辨认他们”为科学探究主题,让学生自主经历一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