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7: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一篇: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从利用感官认识物体入手的。“怎样认识物体”一课用“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怎么辨认他们”为科学探究主题,让学生自主经历一个“用感官辨认物体”的科学探究历程,意识到用感官认识事物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4、怎样认识物体 教学目的

1、能从身边常见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教学准备:杯子、筷子、橡皮、石块、橡皮泥、各种各样的球、水果、盐、醋、酒精、牛奶、各种饮料等。活动过程:导入

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物体?你能简单的说一说吗?

探究过程:

活动一: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怎么辨认他们?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介绍各种球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点,各样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常用铅笔、直尺、橡皮等学习用品的特点。

(2)学生说出物体的特点,交流辨认物体特点的方法,认识各种感官所起的不同作用。(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用不同感官所认识的物品、物品特点及认识的方法。用眼睛看(视觉):可识别物体的大小、形态、颜色和方位。用鼻子闻(嗅觉):可识别物体的气味。用舌尝(味觉):可识别物体的味道

用手摸(触觉):可识别物体的冷热、大小、形状、光滑与粗糙、质感等。

师总结: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在用感官认识物体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活动二:用我们的感官比较不同和相同

1、用手分辨物体。在不透明的包内放入石块、橡皮泥、苹果、橘子、梨等不同物体,让学生依次上前只通过手的触摸来区别是什么物体。

2、运用综合感官分辨物体。在桌上分别摆上四杯颜色、数量相同的液体:水、糖水、盐水、白醋;让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自己区分液体的方法;注意先用眼看,再用鼻子闻,闻物体的气味时,应用手把物体散发出的气味扇到鼻子边来,不要用鼻子直接凑近物体闻,以防有毒气体的伤害。最后,用筷子各沾一点尝;小组代表上前来用各种感官区分这四杯不同的液体。

3、室外分辨周围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4、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收获。

课后反思:运用感官判断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但如何按一定的顺序去分辨,孩子们可能没有想过,所以在分辨四杯液体时,不是那么准确。

5、给文具分类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标准对文具进行分类。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知道给事物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活动准备:各种文具

活动过程: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对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活动。探究活动:

1、给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

自由分类。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展示自己的分类情况,说出分类的依据(标准)。小组汇总分类用到的标准。

根据自己和小组对文具的分类情况,对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展示文字资料,明确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2、生活中的分类。

展示搜集的资料,交流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对生活中的分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分类的标准,尝试解释分类的意义。针对生活中不合理的分类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后拓展:师: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师;对,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分类。药店的药品有分类,食品店的食品有分类,服装店的服装也有分类,它们是怎样分类的?课后再去调查一下。

课后反思:给文具分类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简单,在活动中,能很快地用了几种分类方法,但总结的还不太好。

6、哪杯水热

教学目的:

1、通过用温度计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具准备:温度计、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两杯热水:谁能知道这两杯水那一杯更热?用什么方法? 生:触摸

师:除了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知道热水的温度? 生:温度计

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师讲解:温度、温度计

2、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

三、想办法使热水温度降得更快一些。师: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生讨论

分组设计实验活动(师指导,巡视)注意记录实验数据。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情况

四、自由活动

师:你会使用温度计了吗?你想测量那些物体的温度? 生自由测量活动

五、拓展活动

师: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有的学生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不正确,同样的热水,不同的小组的测量数据不同,并且温差较大,数据的记录上也是有不同的失误,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注意强调学生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7、水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并做简单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烧杯、温度计、计时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温度计,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使用温度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要领,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师倒一杯热水)

师:这是一杯热水,如果要测量这杯水的温度变化,你认为应该怎样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实验的方法,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小组分工、防止烫伤等。)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要对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项目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和预测,我们今天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实验之前先大胆猜想和预测,并把猜想记录下来。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

三、持续观察一杯热水降温的过程,收集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五、课后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使热水的温度降的更快些?

课后反思:学生在观察水温逐渐变化时,非常认真,但降水规律的变化曲线学生较难理解。

8、哪杯水多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学会初步估算液体的多少。

3、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三、课前准备 :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实验用品: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出示杯子不相同,水位不同的三杯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多,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出示课题《哪杯水多?》

(二)新授: 探究活动1:

1)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说出判断的原因。2)学生交流。

3)归纳: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高的水多。探究活动2: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相同时哪杯水多。2)学生观察、汇报。

3)归纳:当水位相同时,杯子粗的水多。探究活动3: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时哪杯水多?

2)讨论当无法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水的多少时,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解决。3)学生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法。

4)小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指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使用量筒。

(三)课堂拓展:

1)先估计杯中水的体积,再进行测量验证,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交流实验结果。2)学生交流生活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与应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

自己设计制作简易量筒

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带来的杯子各种各样,所以哪杯水多很难判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并能较好的使用量筒。

9、有趣的不倒翁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2、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3、通过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秘密:

1、上轻下重

2、底部是半球形 教学难点: 不倒翁重心的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一组可爱有趣的不倒翁

教具:一个不倒翁、一个装有1/3瓶泥土的瓶子 学具: 每组1个不倒翁

制作材料:鸡蛋壳、剖开的小皮球、橡皮泥、扇形纸、饮料瓶、彩笔、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高兴今天能和咱班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我呀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藏在老师的电脑当中,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得先猜一个谜语,如果能猜中,这个礼物就会出现在大家面前。大家听好:一个公公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学生猜测)

是它们吗?(出示课件:一组摇摇摆摆的不倒翁)(是)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早到晚不睡觉,千人万人推不倒。)大家说的都很在理,抓住了它的特点:推不倒,猜出是不倒翁的。这么可爱有趣的不倒翁,你们想不想玩?(想)在同学们的桌洞里就藏着一个不倒翁,大家拿出来玩玩吧。(学生尽情地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有的同学甚至把不倒翁的头部摁到了桌子上,可是一松手,不倒翁又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推不倒。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是啊,我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猜这里面一定藏着个小秘密,你们想不想揭开这个秘密?(想)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板书:有趣的不倒翁

二、探究活动:

1、猜一猜:

这样吧,先让我们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时,鼓励: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地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看看哪个同学像个小科学家。还有谁来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学生猜:底部是半球形、里面有东西等等)

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是对是错?谁也说不准,怎样做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打开看看、做实验)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去做,看看哪个小组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2、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参与其中。

3、学生交流,教师做参与者,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4、动手制作不倒翁。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像科学家一样发现了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现在,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不倒翁?(想)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做一个不倒翁,待会儿我们要举行一个作品展示会,评选出最佳作品和最有创意的作品。好,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材料中心领取材料。(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可加以适当的帮助。做好的作品放在讲台上。)

讲桌上已经摆上了大家亲手制作的不倒翁,怎么推也推不倒(师边说边推弄不倒翁)谁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件作品最好?为什么?哪一件最有创意?(学生评)

师:请最佳作品获得者上台和大家见面。(握手祝贺)请最有创意的作品获得者上台。祝贺你们!师:这几个虽然推不倒,但是总往一边倒,是为什么?请小专家们帮助分析分析。生:因为橡皮泥放偏了。师: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 生:底部的中间

师:课后你们调整调整好吗?除了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制作不倒翁?(半个乒乓球、半个苹果、半个桃子等)如果大家有兴趣,课后还可以寻找你喜欢的材料试着再做一个不倒翁。

课后反思:这节课,同学们玩的都很开心,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在玩中发现秘密,学到知识,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存在着小秘密,只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相信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1)教学本课,学生课文读得较好,有的甚至能背诵全文,字词理解也算到位,但学生预习,只注重字词认读和课文朗读,不能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2)学生钢笔字写得不在体,要加强书法楷体教学指导;(3)错误较多的字:戴、舞,摔跤,重点指导戴、舞、摔的笔顺。

2、《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预习时自认为理解词语意思,但对部分词语,如“引人注目”等理解不到位;(2)通过学习能懂得草地变化的原因,但体会不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特点和草地的可爱及蒲公英的有趣;(3)容易写错的字词:假、瓣、察、绒等,重点指导“假、察、绒”的笔顺。

3、《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学生能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但对部分重点词语,如“居然”等理解不到位,容易写错的字词较多,如“仰”“昂”分不清读音;“辫、瓣、辩”等拿不准字形。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以后需要加强。

4、《绝招》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自学,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抓住重点分别找出三人的绝招,掌握练就绝招的方法;课后生字也能读准字音。如果有时间将课文读熟练更好。《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背诵古诗《小儿垂钓》不能在认识字的前提下背诵,因此,理解诗意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作文写课余生活出现流水帐现象,抓不住重点,教师应在指导写作方面下功夫。

第二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组有三篇精读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读25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38个生字和46个词语。

2、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名人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体会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使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5、从课文中体会名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6、激发学生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努力学习。

7、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了解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经过。

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神态、细节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课时安排:

《灰雀》

2课时 《小摄影师》

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

2课时 《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5、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有关灰雀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生汇报学习情况

A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思)

B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情。)

C灰雀失踪后, 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

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

3、指导书写:散、胸、或、低。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

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

2、请学生再读3、5、7、9自然段。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

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

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

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4、6、8、10自然段)

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重点探究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出示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问:这2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2个问题。

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

4、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

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有关列宁的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8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新词;认识儿时好奇心在后来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石头→ →,→……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初步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表现人物写作手法。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体会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

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朗读感悟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指一学生表演节目,老师发奖品并板书:我不能失信。

2、请同学们给这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加个句号就变成一句话,谁能读好这句话。换个问号再读。我不能失信吗?当然不可以了,所以换个感叹号再读,我不能失信!。别看标点小,用上完全不一样。“我不能失信”能说一说你加引号的理由吗?这句话是宋庆龄说的,得用引号引起来,引号就像一双鞋,穿的时候要两只一起穿,把说话的内容包括标点在内一起引起来。(教写双引号)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课题质疑::这句话的人是谁呢?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让我们读课文来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上带“!”或“?”的句子,练一练语气。把课文读顺畅。(2)用序号标出课文自然段,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1)读词:

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的鸽子 照样子用上“的”说一说,引导说说身边周围的。

奇怪地问、甜甜地笑、笑眯眯地说 也照样子说一说。(2)填一填: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二女儿()(谁)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爸爸妈妈都劝她(),但她为了()还是()。

三、细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组长主持练习,教师巡视。(3)、小组抽签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2、小组讨论 试一试,我能行

(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那到底有多想呢?引导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读好感叹语气

(2)她为了一件什么事不去?爸爸妈妈是怎么劝的?引导找出父母劝说的三句话,读好问的语气。

重点理解好解释的意思:假如庆龄去会对小珍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说话,进行说话训练。)

哦,原来解释就是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啊!可是庆龄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说,她说——

(3)、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找句子,读出感叹号的语气。你读懂庆龄说的话了吗?

(无意失信尚可原谅,有意失信不可原谅,在庆龄心中,诚实守信,言而有信比什么都重要)估计这个理解有难度,故可以铺垫问题加以引导:

那庆龄也可以假装说:啊呀小珍,昨天我忘记了,后来回来才记得,你不要生气啊,相信小珍也不会怪庆龄的,她为什么不这样说? 难怪妈妈说,庆龄是——守信的孩子。

齐读课题——这是庆龄的话,也是课题,所以要擦去标点。

3、庆龄没有去,爸爸妈妈也没有勉强她去,你想对庆龄或者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4、出示刚才3句话,学习对话的两种标点用法。试着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用上两种标点。

四、课本剧表演。

五、畅谈感受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好吗?写作方面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1、学生畅谈感受。

2、老师小结。(学习诚实守信的品质,学习用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六、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七、拓展运用:

1、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你能不能帮庆龄出出主意,既能去伯伯家,又不失信于小珍?

2、庆铃这样做对不对? 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守信

言而有信

宋庆龄盼、劝!诚实可信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4.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重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名人名言。

3、了解成语故事内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习作: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

2、难点: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教具准备:习作例文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打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第三、四课时

一、组内品评习作

1、小组交流,品评习作。

2、推荐小组优秀习作。

二、班内交流

1、学生朗读优秀习作。

2、全班交流、共赏。⑴请同学评议。

⑵出示两篇中等水平的习作,让学生找说说如何修改。

三、修改习作

1、学生自改习作。

2、小组内再次交流。

3、学生谈修改体会。

4、老师再次指导、点拨。

四、再次修改,完成习作。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2、规范地抄在作文本上。板书设计:

习作2

1、一件事表达一个特点

2、写出真情实感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自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第三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它们会生热吗》、《谁热得快》和《太阳能热水器》五课内容。

因本单元主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习本单元之后,会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会增强学生利用科学改善生活的信念。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杯子变热了》一课,主要是通过是通过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让学生认识热传导。《水变热了》一课是让学生知道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认识对流现象。《它们会生热吗》一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物体保温和散热的特点。后两课《谁热得快》、《太阳能热水器》重点解决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人们利用太阳能的典型事例—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及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步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太阳能做好铺垫。通过每一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意识到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

课时安排:8课时

18、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教学准备:

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

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 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

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

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

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四、课外拓展:

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组织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小组活动中进行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了新课标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

19、水变热了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一个热,一个凉)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

杯凉。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

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

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 有哪些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

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 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师进一步解释: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并板书:对流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

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

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

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老师开始加热!要

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

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师: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

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巩固知识

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这一问题。

五、拓展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 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0、它们会生热吗

教学目标: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

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

教学准备:

棉手套、棉花、温度计、泡沫塑料、毛皮、皮筋、实验记录单、冰袋、热水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冬天,穿上棉衣就会感觉暖和,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但是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它们会生热吗》,师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为什么穿棉衣、盖棉被就暖和?

2、猜想假设: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他们会生热吗?

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怎样验证他们是否会生热?教室巡视指导(用不同的材料、保温度计的位置、手持温度计的位置)

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实验步骤:

记录初始温度计的度数

分别用毛皮、海绵、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包的时候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

包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④分别在3、6分钟时记录读数。)

5、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说明他们不会生热,但能保暖。

6、师生小结:他不能生热,但是能保温。师随机板书。

三、自由活动

1、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验证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把热水分别倒入这些杯子中,过同样的时间后,再记录水温。验证这些物品的保温性能。

4、交流实验结果。

5、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

四、评价

师:在活动过程中,哪个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

五、拓展研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教学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少数学生不听老师的招呼和口令以致耽误了不少的学习时间。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必须加强,对于不听课的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必须加以严格的制裁,以便能够更好维持良好的上课秩序。

21、谁热的快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2、通过学习,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并且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学生准备: 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生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师板书:

21、谁热得快

二、新授:

(一)、我们从这些生活现象中能发现什么

1、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 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产生问题: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3、让学生说说设计的方案。

4、师总结方案(①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燃后倒上水,放到太阳下晒。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②用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③„„

(二)、我们到室外去试一试

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实事证据和数据.2、以“我们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对实事 依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认知:①包黑色纸的易拉罐温度高,包白色纸的易拉罐温度低;②带黑色手套的手热,带白色手套的手不太热。

3、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师并随机板书:深颜色——吸热强

浅颜色——吸热弱

三、回归生活,了解应用。

自由活动: 利用本节课的研究收获,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妈妈带的遮阳伞是银色的;冬季路面撒煤渣促进雪融化等。)

四、拓展活动、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师: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一下。

教学反思: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严格遵循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观察提问----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达交流----知识运用。这样在教学中不是只交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和领会了科学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2、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

2、让学生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

3、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教学准备:

常见太阳能热水器的投影片、易拉罐筒、塑料瓶、玻璃瓶、黑纸、白纸、胶水;温度计、计时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知道太阳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今天,我们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揭示课题并板书:

22、太阳能热水器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布置了观察作业,你家附近有太阳能热水器吗?请你说一说,你看到的太阳能热水器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教师应注意倾听,给予肯定)

(3)师小结:(放投影片,演示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形式很多,大小不一,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因此,它们在结构和选用材料上,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吸收太阳的光和热的。

2、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分析影响吸热的因素。

(1)分析选用材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①观察实验器材。问: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用什么材料呢? ②讲述实验:把三个容器(塑料罐、易拉罐、玻璃罐)在阳光下并列放好,倒同样多的水,观察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它们的温度升高情况,找出其中温度升得最高的,看看是什么材料的容器。

③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

(2)分析用什么颜色制作太阳能热水器。①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谁热得快,为什么? ②问:那么,太阳能热水器应该用什么颜色的容器呢? ③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

(3)分析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位置。

①问:怎样放置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多一些呢? ②讲述实验:三个玻璃瓶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然后再把玻璃瓶一个直立,一个平放,一个倾斜与阳光垂直放好,观察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它们的温度升高情况。找出温度升得最高的那一个,看看这个玻璃瓶是怎样放置的。

③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

(4)问:怎样才能使你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好,应该注意些什么?

(5)学生讨论,汇报。

(6)师生共同小结应注意的问题:师并板书 ①选金属材料

②选外表颜色深的容器 ③放置的位置与太阳光垂直

(7)学生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

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谈话:在生活中,你觉得太阳能热水器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2)学生讨论、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概述本课。

2、问:怎样才能使太阳能热水器更好地吸收太阳的光和热?

四、拓展延伸

1、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模型。

2、进一步了解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严格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其中就会学到怎样去探究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第四单元复习课(3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

4、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5、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课时分配:3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复习阶段。首先我们一起复习有关第五单元《热的传递》。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1.根据问题提纲进行复习《热的传递》。1)出示问题提纲。学生自己复习。学生根据问题提纲自己进行读书复习。

同学们,我已将本单元的复习提纲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根据这个问题提纲自己进行读书复习。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复习。2)检查复习情况

下面我们就你们的复习效果检查一下。教师指名进行提问检查。

3)在提问中,发现的不足进针对性的复习。学生根据提问情况进行复习。老师随机进行检查。

第二课时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集锦 73.怎样使用酒精灯?答: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打开再盖上。

74.什么叫热的良导体?举例说明。答: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银、铜、铁、铝。

75.什么叫热的不良导体?举例说明。答: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例如:塑料,木材、毛皮、棉花、泡沫。76.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答:用毛线织一个套,套在杯子上。

77.为什么锅体用金属做,锅把用木头做。答: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做成锅体传热快,饭熟得快。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做成锅把,传热慢,不烫手。

78.水变热了,为什么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答:虽然瓶颈部分水变热了,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也不能对流,下面的水温度还很低。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79.热的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含义是什么?答: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叫做传导。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和较冷的部分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叫对流。热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辐射

80.冬天,暖气是怎样是房间变暖的?答:暖气片附近的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质量变轻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过来补充,形成了冷热气体的相互流动,从而使房间变暖。81.在加热冷粥时怎样使粥惹得更快?答:用勺子不停地搅拌。这样可以加快对流。

82.什么叫辐射?举例说明。答:热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辐射。太阳的热是以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83.热在固体、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各是以什么方式传热的?答:热在固体中是以(传导)方式传递的。在液体和气体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在真空中是以(辐射)方式传递的

84.棉被、棉衣会生热吗?为什么会感到暖和?答:棉衣、棉被不会生热。因为棉被、棉衣里面的棉花,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具有保温性能。85.为什么穿皮大衣能保暖?答:因为皮大衣的皮隔风不导热,皮大衣的毛里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也不易传热,所以穿皮大衣能保暖。

86.夏天,为什么给冰糕箱子盖上棉被?答:因为棉被里有很多孔隙,里面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阻止热进入箱内。

87.两块冰糕,一块裸放,一块用毛巾包住,哪一块融化的快?答:裸放那块的融化得快,因为它直接吸收热量。毛巾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阻止冰糕吸收热量,所以另一块融化的慢。

88.棉花会生热吗?设计实验证明。答:先读出温度计的度数。然后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用橡皮筋扎紧。过一段时间,温度并没有上升。

89.颜色的深浅与吸热的多少有什么关系?答:颜色越深,物体吸收的辐射热越多。

90.夏天,冬天各应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夏天应穿浅颜色的衣服。这是因为浅颜色的衣服吸收的辐射热少,感到凉快。冬天应穿深颜色的衣服。这是因为深颜色的衣服吸收的辐射热多,感到暖和。91.冬天,有雪的路面上为什么撒煤渣?答:因为煤渣是深色的,吸收的辐射热多,能使积雪很快融化。

92.冬天下雪后,脏雪和干净的雪哪种融解的快,为什么?答:脏雪

融解得快。因为脏雪颜色深,吸收的辐射热多,所以融化得快。

93.说出“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科学道理?答:冬天下三场雪,麦盖三层被,来年小麦一定大丰收。这是因为:1.雪是白色的,散发地热慢;2.雪里面有很多孔隙,充满空气,不易传地热。3.雪可以冻死农作物害虫。4.第二年春天雪融化了,雪水滋润麦苗。

94.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答: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组成。95.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使水变热的?答:集热器里的水受热后温度上升,体积膨胀,重量变轻而上升。下部的冷水过来补充,这样不断地对流循环,水就慢慢地变热了。96.太阳能的集热器有什么作用?答:太阳能的(集热器)是接受太阳辐射并传递热的装置,它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

第三课时

一、填空:

1、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2、黑深色的物体比白浅色的物体吸收的辐射热()。

3、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是接受太阳辐射热并传递热量的装置,它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元件,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

4、夏天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5、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越对人们有利。()

6、在有暖气的屋内点燃香的时候,香烟飘动的方向是向着暖气片的方向。()

7、保温材料不能永远保持热量不散失。()

8、用棉被把冰糕包起来,冰糕会融化的更快。()

9、物体与光线垂直,吸收的太阳能多。()

10、太阳能热水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二、判断

1、所有的物体都能传热。()

2、越不容易传热的材料保温效果越好。()

3、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三、选择

1、传热能力最强的是()。A、铜 B、水 C、空气 D、玻璃

2、冬天穿棉衣晒棉被是因为棉花能()。A、生热 B、保温

3、太阳能热水器水温升高最快的是()。A、斜放 B、直放 C、平放

4、在研究棉花是否能保温的实验中,不同条件是(A、一个包棉花,另一个不包棉花 B、一个温度高,一个温度低)。C、一个包棉花,一个包毛皮

5、夏天用()遮阳伞效果好。A、黑色 B、红色 C、白色

四、简答题

1、冬天,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2、写出一些热的不良导体。

3、写出一些热的良导体。

4、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

五、实验回顾

在做热传导的实验时,将铜片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片上放上蜡,分别从一边或中间加热铜片,观察蜡融化的方向。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动物具有(),动物的生存依赖于(),不同的()中生长着()的动物。

2、我们在寻访时应做到()、(),不(),不()小动物。

5、蜗牛利用()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痕迹。

6、蜗牛头上有()触角,靠触角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但是眼睛();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用来(),能看到它();还有一个(),用来()。

7、蜗牛有()颗牙齿,叫()。它喜欢吃(),也喜欢吃()、()、()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等刺激性食物。它们()出来活动。

8、蜗牛属于陆生贝壳类()动物,蜗牛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9、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包括()、()、(),环带 离口()的位置。

10、蚯蚓柔软,有(),身体()爬行,摸上去()的。遇到水会(),下雨天会()地面。

11、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里。

1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如对()刺激的反应,对()的反应。

13、蚂蚁的身体分成()、()、()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胸部长有()只脚。用()爬行。

14、蚯蚓()在水中生活。

15、蚂蚁的生活范围(),校园里、花坛边都能找到它们。

16、为了寻找蚂蚁,我们可以用蚂蚁喜欢的食物()它们。

17、蚂蚁遇到同伴时用()交流信息。

18、金鱼用()游泳,用()呼吸;金鱼()牙齿,是靠()食物;身上有();吃()或()。

19、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

点:生活在一定的()里;会()会()会();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会生长发育;会()。二解答题

1、写出动物的相同特点。答:①、都会运动;

②、遇到危险会做出反应; ③、都会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④、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⑤、都需要一定的食物 ⑥、呼吸都需要氧气。

判断题

1、我们在寻访时应做到安静、细致,不打扰小动物。()

2、为了方便观察小动物,我们必须把小动物抓到手上才行。()

3、小洞里可能有小动物,我们可以将手伸进去寻找。()

4、观察小动物时,我们不能伤害它们。()

5、蚯蚓和蜗牛都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

6、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所以把它放入水中饲养会更好。()

7、蚯蚓的头部在离它的环带较远的一端。()

8、蚂蚁的生活范围很广,校园里、花坛边都可以找到它们。()

9、为了寻找蚂蚁,我们可以用蚂蚁喜欢的食物引诱它们。()

10、蚂蚁喜欢单独行动,见到自己的同伴总爱打架。()

11、为了便于观察蚂蚁的身体,我们可以直接抓住蚂蚁。()

12、蚂蚁遇到同伴时用触角交流信息。()

13、参观动物园时,不应该把自己的食物给动物吃。()

14、蜗牛的壳会随着蜗牛一起长大。()

15、蚯蚓很喜欢在水里游泳。()

16、蚂蚁能排着整齐的队伍,是因为蚂蚁的视力特别好。()

17、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都需要食物才能生存,都会运动,都能对危险作出反应。()

四 选择题

1、蜗牛用来爬行的足叫()。A、软足

B、腹足

C、腹部

2、蜗牛适合生活在()的地方。

A、阴凉、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3、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A、早上

B、中午

C、傍晚

4、下列关于金鱼吃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直接吞食

B、先吸进嘴里,再用牙齿咀嚼

C、以上答案都不对。

5、金鱼的呼吸器官是()。A、鳍

B、鳃

C、鳞片

6、下列给金鱼喂食的方法正确的()。

A、在金鱼缸里倒入一大袋鱼食

B、每次少放一点

C、每天喂五次,每次都喂饱

7、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叫醒正在睡觉的蜗牛。A、大声喊叫

B、放在水中

C、半空坠落

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把食物给正在找食的蜗牛 B、把手伸进树洞中寻找小动物

C、观察时轻轻靠近小动物

9、金鱼在水里不停地张嘴是因为()。A、它要不停地喝水

B、它在寻找水里的食物C、它在呼吸水中的氧气

10、在自然界中观察小动物时,我们应该()。

A、把它们关起来进行观察

B、抓在手上观察

C、不打扰它们的生活

11、蚂蚁用()交流信息。A、嘴巴

B、眼睛C、触角

第五篇:2017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

XX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教案

(青岛版)

一、第一部分“说标”,(一)(先说)程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程标准》对数学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同时,又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三年级处于第一学段,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解读本单元的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笔算方法。

数学思考目标: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探索意识。

2会独立思考,表达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

能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有关知识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

2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能在他人帮助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再说)内容标准

下面,我就来阐述本单元的内容标准: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应用其知识解决问题;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第二部分“说教材”

(一)(先说)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是XX年审核通过的,经过修改与XX年审核通过的同册教材相比,内容更生活化,知识衔接更紧凑,过程更具探索性,本单元的编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素材选取将广泛性与生活性有机结合。

本单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身边熟悉、新颖、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本单元选取了学校生活素材——“快乐大间”。让学生通过参观丰富的大间活动从中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从而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安排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第二方面)渗透思想,优化知识结构。

本单元彻底改变了“小步子”编排方式,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将旧教材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单独抽取出来,分成两个独立的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衔接更紧凑,更容易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第三方面)改动情境图,使“情境串”更科学、真实、可操作。

本单元与旧教材相比,情境图的变动较大,“情境串”所反映的主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旧版以“富饶的大海“为主线的个信息窗,更改为以“快乐大间”为主线的3个信息窗,更改后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提升算法。

(第四方面)多样化方式,重视个性发展。

本单元特别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可以摆小棒或方块、也可以口算、估算、笔算,然后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方法,总结出正确地计算方法,以此体现个性化的学习。

(二)(再说)编写体例

在青岛版教材的诸多特色中,其栏目的设置可谓独具匠心、特色鲜明。这些栏目在整套教材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就对它们进行逐一解读。

信息窗:通过情境串、故事串、问题串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合作探索:就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共同解决,充分发挥个人积极主动性和团队力量。

问题口袋:对于有价值但不属于本所学的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一旦具备解决能力,随时取出加以解决。

自主练习: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及时巩固练习所学知识。

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数学相关的资料,开阔视野,了解数学文化。

我学会了吗:每单元一个,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做出自我评价。

聪明小屋: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思想,增长智慧。

丰收园: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定性评价。便于学生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与之前03年审核通过的青岛版同册教材相比,又增加了智慧广场栏目,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体现数学价值。

(三)(接下来说)内容结构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个信息窗。信息窗1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笔算;信息窗2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信息窗3学习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

(四)(最后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

从横向角度来看,本单元由浅入深,呈阶梯状上升,在本册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纵向角度来看本单元,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会表内乘法及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三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总之,本单元在编排上既总结、利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今后继续学习更复杂的内容作铺垫,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维规律。

三、第三部分“说建议”

基于我校“先学后导、互助提升”的数学教学模式,结合青岛版数学教材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建议。

(先说)教学建议

下面我就“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说说我的教学建议。

.经历过程,在情境中体验、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本单元以学生喜爱大间活动为素材,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算法,总结出正确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知识、思路解决问题。在学习本单元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列出算式,然后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适时关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在参观体育大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去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

(第二方面)评价建议

结合我对程标准的理解与“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研读,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评价建议。

.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上我通过让同桌互相考一考;一个学生出题,另一个学生做题,然后同位交换角色;下自己制作数学手抄报;自己动手画一画知识树等活动,来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2.注重计算中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时,要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组,采取小组加分制,根据每组学生在算理与算法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数奖励,如能正确笔算并说清算理的1次+1分;笔算错误不加分,如果本组同学进行了补充,讲解的合理+1分;讲解的精彩、表达到位1次+2分。下时评选出优胜队进行奖励,如:一个本子、一块橡皮等。这种学习评价方式既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我校一直实施前2分钟口算练活动,在进行此活动时,我每节都会评出班级口算大王,从班级口算大王到校级口算大王的评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素养。在批改作业时,我采用不一样的等级评价,如:做题的对错用甲乙丙丁、书写是否工整用ABD、整体非常好时我会在本子皮上画上五角星、笑脸等。到了学期末我会对得五角星、笑脸最多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这些评价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方面)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教材,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

.巧用生活资源: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一时,我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摆一摆、分一分,像小棒、小方块、小圆片等。在形象直观的操作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了竖式计算方法,达到一举双得之效。

2.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如教学“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时,精心制作,上网查阅资料,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将本内容及重难点做成时知识树呈现,使知识形成网络,让学生更为轻松地获取知识。

3及时捕捉堂中动态生成资源:可以从学生的神情、姿态中,从学生正确或错误语言文字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话语,找学生说的亮点让他给大家讲解,像这样及时捕捉堂中生成的资源,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二单元

    年级三学科语文章(组)二学习内容《平凡小事》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七颗钻石》《倾斜的伞》《礼物》和略读课文《一串......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 太阳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看一看 教学目标: 1、 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2、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合集)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

    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讲稿

    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讲稿 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认识大家,说实话今天坐在这里我很难受。因为我对科学这门学科了解的也不透。却要坐在这给大家做讲解,真是赶鸭子上架。难是......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第二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括一篇识字课文,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多彩,充满童趣。 《识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