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18:4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太阳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课前准备:石头 玻璃杯 铁块 太阳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师: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让学生纷纷猜测)

师: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的光和热》,探究这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太阳的光和热)

二、观察、实验,探究规律

(一)初步感知太阳与温度的关系。

1、太阳出来后,走在阳光下和在树下有什么不同?(1)、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说出感受。(2)、师生交流,指多名学生说说。

2、用手摸一摸墙的背阳处和阳光下的墙。(1)、你们有何感觉?

(2)、学生体验交流,师小结。

3、摸一摸准备的材料,晒一会再摸。(1)、两次摸到的感觉是否一样?(2)、通过这些体验你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板书: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二)总结

正午和傍晚的阳光强弱与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正午温度高,傍晚温度下降,是因为阳光强弱的缘故。

三、拓展活动

1、师:人们利用光与热的这些关系,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2、学生说说知道的例子,相互交流一下。板书设计: 5 太阳的光和热

光越强 温度越高 弱 低 太阳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2、难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对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小狗在活动。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休息。)活动二: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预设: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活动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

1、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

2、说一说太阳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鸽子在飞;鸡妈妈领着小鸡在寻找食物;小鸟在树上活动;治疗在树上唱歌;太阳花、芍药花开放晚香玉、昙花闭合等……)

3、夜晚,月亮出来了,猫头鹰出来活动了;太阳花、芍药花闭合,晚香玉、昙花开放。

4、那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吧!(引导学生,太阳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

三、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五、拓展:

1、关于太阳,你还想研究什么?

2、制定作息时间表 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时对 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课前准备: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不同季节的图片,让其他学生 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季节拍摄的。

2、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线索。

3、师引出课题: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这节 课一起了解神秘的春夏秋冬。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考察学生的已有经验,并迅速引入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本节课总体的活动指向。)

二、活动过程

1、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1)、学生初步观察在校园中拍摄的四季的图片,组内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2)、学生代表描述每一幅图片和其他图片的差别。(3)、教师对季节的顺序、循环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同一场景中比较四季的不同。)

2、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

(1)、学生初步观察图片,在组内交流。

(2)、学生交流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什么。教师提出观察要求。(3)、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各种带来的图片,回忆当时是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拍摄的照片,然后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景物特点、人们的衣着和活动等。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四季中进行的活动。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类活动出发,进行初步的对比。)

3、在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1)、观察冬天与夏天的小猫。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很多动物有这样的习性。

(2)、观察枫树的叶子在春、秋两季时的不同之处。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大多与季节密切相关。

(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填写。(4)、开展“我说你猜”活动,教师出示校园内玉兰树在不同季节时的照片,学生猜测是什么季节拍摄的,并说出线索。(5)、教师小结:这种方法也是对比。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对四季中的动植物进行研究,强化学生对四季影响动植物的知识和比较技能。)

三、拓展活动

展示4幅相同的桃树树干、树枝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补充四季中这棵树的其他元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画形式,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家探究需要制定计划。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自古人们就喜欢赏月。美丽的月亮、如水的月光历来是诗人笔下的多情之物。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也要来“欣赏月亮”,但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来 “看月亮”。【出示课题:看月亮】

二、探究

(一)、谈月亮

提问:关于月亮,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小结:月亮本身不发光,是球形的,只有半个球面反射太阳的光,又称月球。

1、画月亮

在你的印象中,还记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吧。指名到白板上画。

你能把这些月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下吗?在小组中排一排,指名到白板上排。

提问:为什么这样排?有不同意见吗?

有分歧没关系,我们继续学习,相信你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2、看月亮(1)找原因

谈话:看到同学们画的月亮,老师很奇怪,为什么你们看到的月亮这么多形状?是什么原因呢?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2)模拟月相变化

全班统一行动,月球站在1号位置上。

【1号位置】提问:这个时候你们能不能看到月亮?为什么?所以我们说月亮的变化跟他本身不发光有关系?如果他本身发光的话,我们就能够都看到圆圆的月亮了。月亮就不会有形状的变化了。

好,月亮要移动了。现在到了2号位置,你看到了什么?画下来。

继续旋转记录。

回到1号位置。谈话:现在月亮绕着地球旋转了一圈,你知道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吗?是一个月,准确的说是29.53天,我国农历的一个月就是这样规定的。

提问:都看清楚、画好了吗?

哪个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误差是正常的。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部分就是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月相。

现在谁来说说月相变化的原因?

(小结:月亮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始终只有一半发光,也就是朝着太阳的那一面发光,背着太阳的那一面是黑暗的,我们是看不到的。

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所以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有时我们能看到,有时我们一点也看不到,有时看得多一些,有时看得少一些,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3)找规律

在这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一边看一边思考: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说说在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从缺到圆再到缺,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上半月由缺到圆,缺口朝左,下半月由圆到缺,缺口朝右。

再看看我们做模拟实验的时候画的月亮,你知道是一个月中哪一天的月亮吗?一边看视频一边写下时间。)了解各个位置月相的名称和时间。

看看你们开课的时候画的月亮,排列的顺序对吗?错的改过来。

三、拓展活动

1、回顾:在美丽月亮的陪伴下,一节课的时间就要过去了,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填空 连线

3、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月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想真正的了解月亮,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细致观察。看哪个同学有恒心、有耐心,能够坚持一个月。

第二篇: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4、晒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3、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

4、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教学重点: 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能够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简易太阳能的材料。预习要求: 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准备好制作简易太阳能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儿歌: 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说的就是太阳。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

5、板书课题:

4、晒太阳学生齐读课题。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2、大家知道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谁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 些地方要利用太阳?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教师指导:(1)出示课本第12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这四幅插图分别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仔细观察几幅图片,了解这四幅图画的内容。第一幅图是小女孩在太阳下晾晒衣服。第二幅图是农民伯伯在空地上晾晒粮食。第三幅图是一个工人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第四幅图是一个老爷爷和他的孙女在晒太阳。

(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利用太阳,比如说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人们利用太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大家见过太阳能热水器吗?(见过)大家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吗?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这就是太阳能热水器,谁来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工作的?(1)学生说出自己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教师相机的补充和小结: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天上有太阳,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有用不完的热水。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教师一边指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一边讲解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管子上面。这些黑色的管子就吸收了太阳能的热量,再把这个热量传到管子里的水上面,管子里的冷水接收到这些源源不断的热量,温度就由低变高,冷水也就变成了热水。只要有阳光,太阳能就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热水出来。简直是太神奇了,大家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呢?

2、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制作材料:一个空塑料瓶、自来水、黑色的布

(2)制作步骤:出示课本第13页上面的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了解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步骤。

(3)教师讲解制作的要领:塑料瓶里面的水不能太满。裹瓶子的布用黑色的比较 好,因为黑色的容更容易吸热,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4)学生分小组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制作的情况,并做简单的指导。

(5)展示学生制作好的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肯定并加以表扬,并鼓励学生回家后试一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四、太阳的礼物

1、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那么太阳送给我们最重要的两样礼物是什么呢?(光和热)是的,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礼物。

2、出示课本第13页下面三幅房屋的图片,同学们请看一看,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平房,甚至于是茅草屋,他们都有窗户,大家想过没有,窗户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1)同学们数一数,我们教室一共有几扇窗户?学生数一数,然后回答。

(2)如果我们把这些窗户全都堵上,或者用窗帘全部蒙上,那么我们教室里面会是什么样子?(教室里面会很黑、很暗)(3)教师再次引导:仅仅是很黑吗?如果是冬天,我们把窗户全都蒙上,教室里面不但黑,还会怎么样呢?(里面还会很冷)

4、教师小结:是的,如果我们教室没有窗户,或者我们把窗户全都蒙上,那么我们的教室不但会很黑,而且会很冷。这些窗户的作用很大,帮我们把太阳的光和热从外面透进来,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明亮,更加温暖。

五、研究太阳位置的变化。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是第12页的下面一幅图,第二幅图是第14页的上面这幅图,把两幅图并排出示,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看一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老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太阳的位置,老人和小孩的位置。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图,并且思考问题

2、全班交流讨论。

第一幅图上,老人和小孩在屋前,而第二幅图,老人和小孩虽然在屋前,但是已经跑到了离屋子更远一些的地方。

3、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和小孩为什么会从原来的位置挪到现在的位置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太阳的影子,注意太阳的位置。哦,原来是他们原来坐的那个位置,已经晒不到太阳了,所以他们就把位置挪了一下,是为了更好的晒太阳。

为什么他们原来坐的位置本来能晒到太阳,现在却晒不到太阳了呢?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太阳位置的变化。

大家想一想,一天当中太阳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小结:是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他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跑到我们头顶上了,到了晚上,太阳跑到西边,从西边落下去了。天天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古人经常利用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

5、出示句子: 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1)学生自由读一读,并了解儿歌的内容。

(2)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一做,看看是不是如这句话所说的,“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晒太阳》这一课,了解到了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我们送来了最重要的两样礼物,光和热。并且我们还知道了太阳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其实关于太阳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多去阅读课外书,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的知识。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月亮,请大家课后预习第五课《看月亮》。

5、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教学难点: 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教学准备: 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预习要求:

1、观察天空中的月亮,知道月亮的形状是发生改变的。

2、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晒太阳》,了解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光和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2、板书课题:

5、看月亮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他本身也在自转。

四、人类探索月亮奥秘的历程。

1、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去一探究竟,只能想象月亮上的景色。

2、出示嫦娥奔月图和古希腊月亮女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两个神话故事人物。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她带着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吴刚每天都在那砍那棵桂花树。这就是故事《嫦娥奔月》,与之相连的故事就是《后羿射日》。

在西方人的想象里,月亮上有一个女神,人称月亮女神,她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阿尔忒弥斯是宙斯和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3、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

4、出示图片一,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一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这幅图片上画的人物就是伽利略,他正在用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而旁边的这幅小图就是伽利略在望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5、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讲解: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情景。请同学们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

6、学生自由朗读旁边的这段文字,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7、教师相机介绍: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12:56,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登上月球。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可以登上月球。

五、研究望远镜

1、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它对于人类观察宇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学生观察。

3、教师介绍望远镜的结构以及作用。

(教师指着天文望远镜的部件相机介绍)天文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大的是主镜,是观测目标所用的,小的叫寻星镜,是寻找目标所用的,也叫瞄准镜。目镜是单独的个体,是决定放大倍率的物品,目镜上都会有F值,这是目镜的焦距。

4、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对准观察物,第二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倒立的图像。

5、强调用望远镜的使用要领:一定要对准观察物,在对准观察物的同时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并且,我们在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是倒立的图像,而不是正的。

6、学生练习使用简易望远镜观察景物。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测情况,并做相机指导。

7、全班交流自己观测的情况。

8、教师小结:使用望远镜观测物体时,要按照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切忌急躁。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看月亮》,了解了月亮的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知道了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并且了解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还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六课《数星星》,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

6、数星星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天上有无数颗星星,他们大小不

一、亮度不同、远近不等,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2、明白我们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并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3、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探究在城市的夜晚很难看到繁星的原因。教学重点: 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教学难点: 弄明白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教学准备: 课件、手电筒 预习要求:

1、观察夜晚的天空,看看有什么发现。

2、在家长的帮助下,查字典弄明白“月明星稀”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月亮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星星的知识。

2、板书课题:

6、数星星

3、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星星

1、出示课本第18页上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一看这张图片上的星星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这是一张夜晚的星空图,上面有无数颗星星,这些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

三、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1、同学们,我们看星星都是在什么时间去看呢?(晚上)同学们有没有在白天看到过星星呢?那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 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预设答案: 星星睡觉了;星星被乌云遮住了;太阳光太亮了;星星害羞,躲起来了;星星回家了„„„

2、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呢?下面我们来做做实验。(1)教师指挥学生把教室的窗户关上,门也关上,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2)教师谈话:同学们,现在你们感觉教室里面怎么样?(有点暗)(3)是的,我们教室里面现在有点暗,就像我们到了晚上天黑了一样。而我们教室的天花板就像是夜晚的天空。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准备好的手电筒拿出来,打开,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大家发现了什么?(4)学生交流:发现手电筒照的光清楚的印在了天花板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光斑。

(5)教师小结:大家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得到,就像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夜空中的星星一样。(6)教师继续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把我们的窗帘打开,门窗全部打开。继续把我们的手电筒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看一看,我们还能够清楚的看到一个个光斑吗?(看不到了,光斑消失了。)(7)教师让学生关掉手电筒,然后询问学生:为什么我们把窗帘、灯、门、窗全部关上的时候能够看到手电筒照射在天花板上的一个个小光斑,而把门窗打开、窗帘拉开的时候,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光斑了呢?(8)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的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太阳光非常强烈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9)教师小结:是的,因为太阳光非常强烈,它的光远远超过了我们手电筒光的强度,当然也超过了我们看到的星星的强度,所以在如此强烈的太阳光下,我们手电筒照出来的小光斑当然看不到了,而发亮的星星也更加就看不到了。

3、出示城市星空图和旷野星空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边观察边思考:为什么这两幅图中,一个图上的星星少,一个图上的星星多?(1)引导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就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在强烈的阳光下,我们看不到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因为在城市里面,灯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们看不到天上的星

星;而在旷野里,四周一片黑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3)教师:如此说来,我们要想看到星星,就必须考虑到光的因素,那么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怎么做呢?(4)出示课本第26页的中间一幅插图及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完成相应的题目。(5)同桌交流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6)全班交流讨论: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到旷野里去,因为旷野里很黑暗,有利于我们看到更多的星星。另外我们还应选择在晴天的时候去看星星,因为如果是阴天的话,天上会有乌云,会挡住很多的星星,我们就看不到满天的繁星了。

4、最后,老师来跟大家学习一个成语,叫“月明星稀”。(1)学生读一读这个成语,读准字音。(2)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借助字典。

(3)全班交流“月明星稀”的意思。(月明星稀的意思是,月亮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就显得很稀疏。)(4)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月明星稀”的原因。因为天上的月亮非常明亮,他的亮度盖过了许多昏暗的星星的亮度,所以我们抬头看天上星星的时候,就只能看到少数的明亮的星星了,所以,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尽量要选择在天上没有月亮或者天上月亮不是太明亮的时候去看,这样才能看到满天的繁星。(5)齐读“月明星稀”这个成语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星星》,知道了天上有无数的星星,他们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大,有的小,并且我们还探索了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了当光线非常强烈的时候,我们会很难看到天上的星星。

2、到这一课为止,我们已经把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全部学完了,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第七课《推和拉》。

第三篇: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看一看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2、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3、能对生活中的七巧板、松树、花生等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准备:七巧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板书:看一看 讲授新课:

一、看一看我们的眼睛。

1、学生自主观察,和同伴一起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睛。

2、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我们的眼睛有什么本领?

三、引导学生先观察课本给出的图片,再观察自己的物体。

1、学生对七巧板颜色进行描述。

2、板的颜色有红色的,七巧板的有黄色,有蓝色等等。

3、生对七巧板形状和大小进行描述。

黄色的七巧板是正方形,绿色的七巧板是三角板,红色的七巧板是三角形,绿色的七巧板比红色的大„„

3、观察顺序指导: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

四、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有哪些发现?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讨论,指导学生真正的观察体验。预设

1、从远处看,松树像三角形;从近处看,我发现松针非常细。预设

2、花生仁的外皮是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

2、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并得出: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

五、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保护眼睛的办法。

2、师生一起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

例如:不玩手机,看电视不要距离太近、不在光线过强或者过暗的环境中读书等等。

六、拓展活动;找一找,图中有哪几种动物?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

图中共有15种动物,引导学生重点认识大象、海豚、鱼、乌龟、鸡、马、狗、猫、老鼠、蛇等10种易于辨别的动物。

七、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听一听

教学目标:

1、指导耳朵使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准备: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等物品,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播放雷电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板书:听一听

二、教学过程:

1、观察我们的耳朵。

教师指导学生由外到内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要借助什么工具来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

学生思考后学生借助手电筒观察其他学生的耳朵。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展示优秀作品。

2、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制成的辈子并敲打不同的杯子,让学生听杯子敲击后发出不同声音。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杯子的材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3、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4、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事先已经放入物体的不透明塑料瓶,告知学生要通过听晃动瓶子产生的声音来判断瓶子内的物体。教师晃动瓶子,瓶子产生声音,学生进行判断。

三、拓展活动

四、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五、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如模仿动物的叫声等。教师总结: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传话游戏”,提醒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耳朵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摸一摸 教学目标:

1、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2、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认识皮肤这一感觉器官。

3、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4、了解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教学难点: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教学准备:水彩笔、两条相同的毛巾、复印纸、纸板、砂板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蒙住眼睛,摸一摸老师手中的东西,说一说是什么,并解释是怎么猜出来的,在摸的过程中利用了哪种器官。

二、活动探究

(一)观察我们的皮肤。

1、教师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皮肤,待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后,再在小组内和学生相互观察面部皮肤。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他部位的皮肤,如脖子、耳朵、手臂等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说皮肤的功能,让学生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干与湿、冷与热、粗糙与光滑等。

(二)、说一说,找到的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不透明的纸箱,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箱子里面可能有什么,注意指导学生要有依据第猜测。

2、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实际摸一摸。当学生说出某一物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

(三)、摸一摸,有什么发现?

教师提供材料:复印纸、纸板、干湿不同的毛巾两块、光滑的彩纸1张、粗糙的砂纸1张、分别盛有凉水和温水的玻璃杯两只。

学生活动,摸一摸纸的厚薄、毛巾的干湿、冷与热。用皮肤认识物体的特点,也是在观察。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家后,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和妈妈。活动前,要有礼貌整的爸爸和妈妈的同意和配合,还要洗干净手,要细心观察,用心感受。课题:闻一闻、尝一尝 教学目标:

1、知道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道。

2、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3、能围绕“观察水果”这一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水果。

4、意识到保护鼻子、舌头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教学准备:筷子、镜子、苹果、橘子等实物图,旨在提示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来观察,增强学生勤于观察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鼻子、嘴、舌头,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可以利用鼻子和舌头做什么,导出本节课的课题------闻和尝。

二、活动探究

(一)观察我们的鼻子和舌头。

1、教师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鼻子和舌头,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班内交流:介绍自己的鼻子和舌头。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鼻子和舌头的功能,让学生知道:鼻子可以闻到气味,舌头可以尝到味道。

(二)、闻一闻它们的气味。

1、闻苹果的气味。

教师演示如何闻苹果的气味,强调闻水果的正确方法:把水果放到鼻子前方,鼻子不能靠得太近也不呢靠得太远。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闻苹果气味的方法并描述闻到苹果的气味。

3、闻液体的方法。教师演示闻白醋气味的方法:先把杯子放到鼻子前方,注意不要离着太近;再用手轻轻往鼻孔里扇一扇就能闻到气味了。这样做可以减轻强烈气味或者有毒气味对着鼻子的刺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闻白醋的味道并描述闻到的气味。教师强调:对不知道气味的物体不要随便闻。

(三)、尝一尝它们的味道。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尝。然后强调:品尝的时候要把水果洗干净,小口咬慢慢嚼;品尝液体时要小口喝仔细品;用筷子蘸着尝的时候,筷子伸进液体不要太深,手拿着的一端要高于蘸有液体的一端。学生尝一尝橘子和白醋的味道并描述。

教师强调: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为了更准确地辨别味道,尝完一种物体后要漱口。

(四)、利用多种器官观察水果,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水果: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和舌头尝。

2、小组活动:用眼睛看多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并描述;用手敲西瓜,判断西瓜成熟程度;摸多种水果感受表面的粗糙程度并进行描述。教师总结:

想全面、准确地认识一个物体,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三、总结本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13年21日备

小学二年级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这是我转为孩子写的分析,教案仅是教学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裁剪修复,因时间精力有限,文中可能有纰漏,不得做特细致纠正及标注,望谅。

《秋游》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充满童趣,秋意盎然。其中作者写景的次序很明朗:从秋风起---天空---田园---孩子们条理清晰,既展示了秋季景色特有特点,又便于记忆与模仿,而且富有乐趣,对初学语文的孩子来说是很棒的范文。

《教材分析:这个题材是《2008,北京》的续集。主要描绘了2008年8月24日晚,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闭幕的景况。奥运会即将结束了,但人们依旧留恋不舍。当晚北京城里热闹非凡,人们不分民族,不分肤色,都被奥运卓越、友谊和尊重的精神所感染和吸引,大家又唱又跳在狂欢,不愿离去。2008的北京奥运是成功的,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让孩子好好去感悟这种爱国热情。

《英英学古诗》主要通过祖孙俩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孩子是如何跟着奶奶学习古诗的,随着作者的镜头推进,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英英是怎么学古诗的,以及学了什么古诗。文章内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帮助孩子了解学习语言对话的方式。

《乡下的孩子》展示的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田园生活的画面,画中的孩子手捉蝴蝶,口含树叶,臂挎菜篮在田野里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劳动嬉闹的情景,令人羡慕向往。作者想通过此画面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想借此激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上四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很对孩子的心思。

1、《秋游》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 3 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 4 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臵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兔()家()喊()

郊()晚()逐()城()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 5(),多开心呀!

2、《2008,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北京奥运会的快乐和令人留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所有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知道2008,北京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2、师:2008年,北京将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齐读课题。

3、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提问:你从课文中了解了那些内容?

提出自读要求: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2、教学生字词

(1)划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3、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全班交流。

3、场:共六画,左右结构。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

米:共六画,独体字。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北京、时间、上空、飞机、外国、朋友、全场、礼花(指名读,领读)。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京、环、表、名、国、园、机、场、米

3、练习组词。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2、再读质疑,交流,解惑。

3、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北京奥运会另人留恋与不舍。

4、从哪些词语句中看出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充满留恋和不舍?

5、指导感情朗读此时此刻的北京.(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1、学习第一句。

“这时”指什么时候?

练习用“如同”造比喻句

小结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句

边读边想象,当时“鸟巢”内的人们是怎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快乐的。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句

思考: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感染”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句

思考:这一句你了解了什么?

练习用“但是”造句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人们是多么快乐啊!通过电视收看闭幕式的我们也是同样的快乐,我们多么留恋奥运会那段快乐的时光啊!要跟北京说再见,我们真的还不愿意呢?

板书:不愿离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令人留恋

北京奥运

不愿离去

3、《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略)。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13 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臵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4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

灶()

坏()

肚()

扁()

含()

编()

念()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 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 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古诗。

6. 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W m g s f b n z 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G()Q()D()M()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讲解。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子就熟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指名读第二行,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重要?

f.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练习。

(1)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指导,范写。

(4)学生练习,师巡视。

3. 反馈。

(1)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揭示谜底。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

3. 练习。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反复练读。

4. 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

(3)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 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 学生同位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补充。

4. 指名说。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种大蒜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合理解释。

3、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和土培技术进行培育。教学准备:

做好准备,一起来中大蒜。大蒜、水槽、有土的花盆、铁锹。教学过程

一、导与新课

1、课件与直观演示法:

演示一:老师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PPT说明种大蒜的步骤,对于新鲜的视频演示,可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演示二:老师亲自示范种大蒜的方法,让幼儿对具体种植过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让学生得到浓厚的兴趣,使其对种植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的透彻。

2、师生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种大蒜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让直接参与种植的过程,在种植活动中,体验种植劳动的乐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大蒜

二、活动过程

(一)、怎样中大蒜?

1、挑选蒜种。

(1)、师生讨论种大蒜时如何挑选蒜种。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挑选个大、饱满蒜瓣儿作蒜种的理由。教师总结。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蒜种。

各小组展示自己挑选的蒜种,师生评价,留取合格的蒜瓣儿作为蒜种。

2、种大蒜。

(1)、用土培育大蒜。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土培育大蒜步骤。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土培育大蒜的任务。(2)、用水培育大蒜。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水培育大蒜步骤。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水培育大蒜的任务。

(二)、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长?

1、各小组展示自己培育的大蒜,学生评价。

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有利于大蒜生长?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4、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进行验证。

三、拓展活动

活动指向:我们动手做一做。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土培育哪些植物?

2、教师演示用水培育萝卜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师指导学生课下用水培育其他植物,并记录好植物的生长情况。植物和阳光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能解释植物的生长情况为什么不同。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并能持续观察。

4、了解生存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植物与阳光关系的。教学准备:萍果、石榴、冬枣等水果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我在大地睁开睡眼的时候,第一个露出了笑脸;我用浑身的热情燃烧着希望;我养育着大地万物,默默无闻,我是谁?(太阳)

2、师:老师今天把太阳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大家用亲切的语言跟太阳打声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太阳的图片(嗨,太阳好!Hello,太阳好)

3、师:太阳可是我们的好朋友,清晨,我们看着它的笑脸起床;傍晚我们目送它回家。太阳不仅是我们的好朋友,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它!

4、师:老师准备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幻灯片—植物的图片,边看边介绍:快看:各种五颜六色的鲜花正在开放!有:荷花、白合、牡丹等。还有翠绿色的小草,小草上还挂着露珠呢!各种不知名的小野花也在竞相开放!向日葵在站队欢迎我们的参观!)

师:同学们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了,这些景色是什么?(植物)

师:植物与阳光有关系吗?(有)

5、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太阳与植物(出示幻灯片—题目 板书题目)

二、探究:

1师:关于太阳和植物,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师:关于太阳和植物,这节课你最想研究什么?(学生回答)3.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真高兴,因为这说明同学们对科学非常感兴趣。科学课需要我们作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一些问题就等待同学们课后去调查,好吗?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植物喜欢阳光?大家把资料准备好了吗?我看到大家准备的资料里有文字,有图片真不少啊!我这里有一张卡纸,想把大家的研究资料贴在这张卡纸上,怎样贴最合适?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的研究方法,归类就是其中的一种,小组交流:用那种归类法贴最合适?(音乐响)

4、师:大家都贴好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交流并粘贴在黑板上)

师:通过这种归类法,你了解了什么?

师:对,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是不同的,正是因为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不同,所以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比如:向日葵和苔藓就是比较有特点的两种植物。向日葵有什么特点?(向日葵有向阳性 向日葵跟着太阳转)

师:向日葵真的跟着太阳转吗?它怎样跟着太阳转? 师:向日葵真地跟着太阳转,说明向日葵是喜阳的植物;苔藓有什么特点?(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

师:对,苔藓喜欢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所以苔藓是喜阴的植物。

5、师:那么,太阳对植物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出示萝卜)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个萝卜颜色一样吗?再看看你们桌子上的这些水果,它们的颜色一样吗?想一想,为什么?(学生根据萝卜、苹果、西瓜、大葱回答)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从家长处得知)很好,大家非常注意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水果和蔬菜也有这种现象,(出示幻灯片---水果图片)比如:樱珠、桃子、葡萄、生菜等,它们表面的颜色深浅不一也是这个原因,大家都吃过韭菜和韭黄吧?他们是什么颜色?(绿色和黄色)谁知道是什么原因?(韭菜是在阳光下生长的,而韭黄则是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下生长的)对,这些都是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就是日照时间长的部位,颜色就深;而日照不足或阳光照不到的部位颜色就浅。

6、师:学习了这么多的指示,老师带大家到树林游览好吗?(出示VCD—树林游览)边看边介绍:

师:大家游览完后有什么感觉?(风景很美 树林里有很多空气很新鲜)

师:为什么感到空气新鲜?(因为树木多)

师:树木多为什么会感到空气新鲜?(因为树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师:真的是这样,边看边介绍: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便成淀粉等养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同时还会释放出氧气。要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应该怎样做呢?(多植树 不乱砍伐树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注意环保)

7、师:对,只有与绿色植物做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老师今天把绿色植物—小树带到了课堂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植物、太阳或大家说些什么?看看你自己的洞里有什么?把它写在上面,好吗?(学生些心里话)(音乐响)

师:你们都有什么心里话,谁来说?(边说边贴)让小树来监督我们的实际行动好吗?

师:科学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奥妙等待我们去探究和发掘,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亲身到大自然中去探究更多有关太阳和植物的更多秘密,好吗?

三、拓展活动

观察周围环境中朝阳的地方有哪些植物,背阴的地方有哪些植物。

植物和水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水,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能观察不同水量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给出合理解释。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并能持续观察。

4、了解生存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植物与水的关系的。教学准备

搜集同一种植物分别在干旱和湿润环境中生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存条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植物生活同样需要水,那么,是不是每种植物的需水量都一样呢?在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它的需水量相同吗?”(学生们开始纷纷议论。)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图片:

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些图片的情况。学生甲:“我图片的植物有水稻、高粱、玉米,它们的需水量是不同的。水稻需要的水最多。”

学生乙:“水稻在它生长的不同时期的需水量是不一样的。抽穗期需要的水最多。” …………

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然后总结说:“也就是说,每种植物的需水量都不一样,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它的需水量也不相同。那么,植物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二、探究

1、学生实验 实验中,要注意;(1)、把两株铜钱草放置在同一个地方。(2)、要及时给其中一株铜钱草浇适量的水。(3)、要在相同的时间段观察。(4)、要及时记录。

2、质疑: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记录。(给学生几分钟思考时间后,学生开始讨论回答。(1)叶子的颜色(2)叶子的大小)

三、总结

1、师:同学们课后要精心管理我们的铜钱草。如果发现不浇水的铜钱草枯萎的非常厉害,我们就及时浇水,防止它死亡。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看一看老师刚上课时浇水的那株植物现在的情况。

2、学生:它慢慢缓过来了。

3、师:水对植物有很大的影响,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四、拓展活动

了解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

下载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设计李俊堂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1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1、?认识弯曲产生的原因。 2、?知道通过增......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马尾长,兔尾短,松鼠尾巴像把伞。 蜂采蜜,羊吃草,动物特征仔细找。 4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汇总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6 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 2、知道分类必须有一......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五篇模版)

    15 组装小书架 教学目的: 1、认识“一”字和“十”字螺丝刀及相应的螺丝钉,了解其功能。 2、利用感官观察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能使用螺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大全五篇)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从利用感官认识物体入手的。“怎样认识物体”一课用“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怎么辨认他们”为科学探究主题,让学生自主经历一个“用......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推荐5篇)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模版]

    第二单元光 第1课时光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