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复习教案[推荐5篇]

时间:2022-06-29 06:0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联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联复习教案》。

第一篇:对联复习教案

对联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标:

1、了解对联的发展概况。

2、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对联的格律的基本要求。

4、学习对联写作。

5、预测对联题的其他出题方式。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对联发展,对偶、对仗、对联区分,对联格律

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之精华。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20xx年全国各地15套高考试卷中有7套含有撰写对联的题目,另一套出现涉及对联知识的题目。可以说,这是20xx年高考试题的亮点之一。对联试题的出现,意味着高考在考查我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方面又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我们必须加强针对性的复习。

过程: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是从古代诗词、骈文中衍变而来的。在我国的谣谚、诗文、典籍中,很早就不断出现对偶句。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庾信《哀江南赋》)

东汉末年就开始出现对联了。

唐代由于律诗的盛行,门联已比较普遍。

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明清是对联的繁盛时期。

二、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分

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势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有严对和宽对之分,严对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形势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用重复字。宽对只要求达到五项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2、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像古代仪仗队排列两行,手持仪仗,两两相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3、对联:俗称对子,通常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一组对偶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是对偶句,但对偶句不一定就是对联,只有这组对偶句意义较完整,可以独立运用,可以书写张贴,才可以称为对联。对联要讲究格律,对联的'格律就是对仗。

三、对联格律的要求:

1、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2、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3、词性相当

词性,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在现代汉语里,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4、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相互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依次类推。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次类推。例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中,上联“祖国江山”是偏正结构作主语,下联即以“大地气象”偏正结构作主语来对。

5、平仄相对

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今平仄。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第二课时

要点:学写对联、题型预测、备考建议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联的有关知识后,有些同学已经很想自己写对联了,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满足一下同学们的写作欲望,试着来写一写。

过程:

一、高考试题讲练(教师讲解1、2题,其余学生讨论完成)

1。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__________

讲解:本题从句式上来说是“二一二”式,而且又是一图书馆楹联,由此我们便可以从图书馆的作用这一点上去思考,图书馆的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藏书,二是传播知识。这样我们便可以认为上联说出了第一个作用即藏书,那么我们便可以对出下联“文明播东西”,“智慧贯西中”,“知识达亚欧”等。

2、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二)

第一题:春晖盈大地

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讲解:第一题“春晖盈大地”,“科学能致富”从句式上来说都是“二一二”式,内容上来讲是表达新春喜庆的气氛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分别对出下联“瑞气满乾坤”,“温情洒人间”,“喜气入家门”;“勤劳可兴家”,“教育可兴邦”,“勤劳可聚财”等。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上联由“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三个主谓结构分句组成;并且“国”,“家”又能组合成词语“国家”,词语“兴旺”又重复;内容都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下联我们即可这样对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老健康少健康老少健康”,“老吉祥少吉祥老少吉祥”,“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3、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5、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广西等省)

第一题①爆竹声声脆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6、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四)

第一题:

1、处处春光好

12、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7、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福建卷)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二、题型预测

20xx年高考7道对联题都以同一种方式出现,我们暂且称之为“对句式”,除此之外,对联的考察还可能以以下方式出现:

1、话题式。这种题型有点类似话题作文,它提供一个话题或一个语境,要求围绕这一话题自己拟写一幅对联,例如:某学校要开学了,学校办公室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该校拟一开学对联。参考联: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2、配对式。这种题型一般有多个句子,要求选出两个句子组成一幅对联。做此类题目时,我们除了用到对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句式相似,内容相关”等知识外,还必须根据“仄起平收”的特点来确定每幅对联中的上下联。

3、改写式。这种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我们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改写时可采用“增(增加词语)”“删(删除词语)”“调(调换词语位置)”“换(更换词语)”“留(留住关键词)”等方法。例如,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划线部分可改为: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三、备考指导

a)对联的拟写是一种新的题型,它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题紧贴现实生活的命题方向,今年在多套高考试题中出现,估计以后还会在这方面出题,请大家引起高度重视,平时多看多练。

b)它考察的内容是句子仿写,并不神秘。我们根据句子仿写的有关解答技巧和对联的一些特殊要求即可作答。要写出比较优秀的答案,那要靠我们平时的积累。

c)拟写对联请注意审题,不能忽视题目上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是写春联就要突出新春的喜庆气氛,是写行业联就要联系行业特点等等。

d)由于对联和诗文有特殊的关系,所以要求大家特别注意有对偶、对仗的诗文的背诵和填空。

第二篇:写对联复习教案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 入】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对联与高考】2004年开始全国卷、福建、浙江等地卷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查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即采用对联(主要是春联)的方式,实际上还是句式的仿用。而最近三年高考对对联考查偏少,每年高考(07年湖北卷)分别只有一套试卷中出现,但是作为一种很好的试题形式,很有可能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再度出现。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③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

生活中常见的对联——春联

春联是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它的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除上下联外,还多了个横批,它对上下联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横批贴在门楣正中,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大门右侧,下联贴在大门左侧。

春联示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拟写写对联的要点】

①审题要细心。要写出合乎要求的对联,不能忽视题干上明示或暗示的信息。例如:04年全国卷要求写春联,那么就意味着所拟写下联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和符合春联特点;浙江卷的题目要求是“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那么,给它的上联“学问藏今古”所对的下联就应体现出“图书馆”这一行业特色。

②要合律工稳,联句要自然流畅。(见“对联的基本知识”)

③善于联想和想象。联想:如由花朵想到美人(相似),由“旧习”想到“新风”(相反),由“园丁”想到“桃李”(相关);由自然想到社会人生(具体与抽象)。想象: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生命,让天地万物充满灵性与情感,让人与自然心意相通。

④注重意境。要将一副对联当作一篇完整的文章对待,注意立意。或情景交融,或隽永深挚,或入木三分。对联形式很重要,但不能只重形式而损害对联的思想感情。【对联中的常用辞格】

1、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4、回文格,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

5、拟人格,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6、、同音格,就是利用字的同音形成对联。烟飞飞,云飞飞,想入非非,皆非也; 情悠悠,恨悠悠,凡事忧忧,是忧也。【高考真题】

1、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09年安徽卷)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比喻优秀子弟)绕阶座凝香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

2、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08年重庆卷)【答案】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解析】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的鲜明、生动,修辞。其中,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是今年新增加的考点,以与新课程标准衔接。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学生要求做到对联的前两个要求即可(属宽对):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平仄相谐。材料为北京奥运,意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3、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微。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07年湖北卷)

【答案】祥云朵朵 楚韵荆风迎宾客 编钟声声 高山流水觅知音

【解析】以前的全国卷或其他省市卷也考过对联,但是那些题目往往是出示上联或下联,然后考生根据要求拟写上联或下联。该题是先规定某种情景,然后根据图画拟写对联。这种命题虽然自由度增加了,但是拟写的难度相应也增加了。具体要求是:切合画面,句式对仗,语言简洁,文理通达。

4、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05年福建卷)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答案】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解析】这道题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特点的,继承了中国传统语文学习与考试的优点。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上联是个判断句式。要注意分析清楚各句子成分的词性与内在的结构,尤其合成词的要注意其内在的组合特点。主语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名词短语“爱国诚信”,这里的“爱国”是个支配式合成词,“诚信”是个并列式合成词。谓动词是“乃”。宾语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做人根本”,“做人”是个支配式合成词,“根本”是个并列式合成词。要对出下联,就必须按着上述这个结构来组织语言。参考答案所给的“求学谦虚是治学前提”这个下联是对得比较工稳的。

【课堂小结】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了解它,珍视它,更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凭借自己的努力使之发扬光大。【针对训练】

1、请读下面的一副对联,看它所描绘的是哪一位历史名人,写出其姓名并简要地说说理由。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历史名人:包拯

简析理由:(999~1062),宋代大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宋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他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强调立法必须既要对国家有利,又要对百姓无害;反对随意变更法令,主张务德慎利,明正赏罚。他严格执法,铁面无私,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2、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的下联写在后面横线上。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扬州二十四桥联)改后的下联: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从平仄上看,上联前两句为平声,最后为仄声,相应下联应为仄仄平,由此推断下联的前两句均需调整,第一句动词对仗成立,它前后的两个句词颠倒对仗就合理了;第二句“问”应对上联的“看”、“箫声”对上联的“云影”,“何处”置后。)

3、下面一幅对联的下联语序已打乱,请排出正确的语序。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尧天舜日。改后的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括号中注明了每副对联所适用的行业),请选择其中两小题,分别对出下联(内容要与上联相照应)

(1)热心恭迎三江客,笑脸相送四海宾。(宾馆、旅社)(2)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拂面生。(理发店)

(3)逢年过节馈果品,祝寿贺婚(走亲访友)送鲜花。(鲜花店)

5、下面是2009年高考期间某考点悬挂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上联:才思奔笔底

下联:创意蕴心中(从词性、结构、末字平仄和句意方面考虑计分)

6、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7、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8、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此处上联是对吴敬梓的颂扬,请你联系鲁迅的一生,参照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第三篇:对联复习教案1

对联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对联相关知识

2、掌握对联制作的方法

3、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对联考察的类型 教学过程:

一、对联定义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例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 无耻)。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二、对联的形式

(一)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请看下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香。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一副题联,对仗也相当工巧: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文名词相对,“风”对“雨”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人”为名词相对,这里的“放胆”对“瞒人”更显其工,“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木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手法。

再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竹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工对之列。如果对仗刻意求工,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如厦门太平岩联: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山”、“积水”却又近似,可以相对。这就是工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3、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如岳飞墓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

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4、单句对

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月驾轩联: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

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联句中“在山泉清”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结构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要求,自然可以为用。

5、借对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

人近百年犹赤子;

天留二老看玄孙。

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时,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如:

尧天舜日舒清景;

晋水泉山映紫云。

即在上联中借用与“青”同音的“清”与“紫”相对。有的还可以借结构相似的词语来相对,如湖南桃花源联: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鬓黄发,村中时2

见避秦人。

联中“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构词方式属动宾式,与下联动宾结构“避秦”相对

(二)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

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

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称,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

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述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走马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

直登朱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唐寅)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谈到正对、反对时曾断言:“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未免过于形式主义了。其实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串对,只要立意好,构思巧,用词妙,富于哲理,令人感奋,即为佳联。

三、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概括地说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例如我们都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还例如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最末用“水”字,仄声,下联末字“松”,平声,前后分明,错落有致。如果我们把它改一下: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

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大家把次序颠倒过来试试: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是不是又顺了呢?这就是平仄的妙用。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立下了平仄的规矩,必然有它的不同凡响处。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什么是平仄?怎么分清平仄?下面就谈谈汉语的四声。汉语声调有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四、制作对联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等,不多不少;而且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同,即断句一致。如毛泽东曾引用过的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按词组分,都是“四字——二字——二字——三字”的格式,断句也一致。当然,也有为造成特殊的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是在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等的现象是极个别的。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副联表达出了东林党人读书不忘国事的精神。

三、要平仄相对,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地三、四声)起平(第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上联末句尾字用的是仄声字“志”,下联末句尾字用的是平声字“车”。整联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不仅是尾字讲4

究平仄相对,整个上下句都应该讲究。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极其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上口。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系。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但又不能重复。从这角度说,有三种类型。一是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例如章太炎讽慈喜太后七十岁生日:“今日到北海,明日到南苑,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例如邓石如碧山书屋的一幅对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三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例如,某樵夫为其岳父祝寿,请一学究代做的一副旨在把岳父称得高高、把自己说得低低的对联:“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五、高考金题

1、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解析: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可给1—4分;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可给5—6分。例如:月季牡丹金桂 莫非海内奇葩

据6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对联题全省没有出现一个绝佳的对子,一些得5分(满分6分)或者6分的都只是不太严谨或不够精彩的“宽对”。专家说,由于对联题首次在高考试卷中出现,一些考生基本不懂对联知识,很多人放弃了答题,得0分的比比皆是。而答了题的考生又对“平仄”关系普遍处理不好,一些对子只要将个别词语调换位置就会出彩得多,考生却因为对“平仄”无知而束手无策。我们认为,考题中的“皆是”一词最好用“莫非”来对,但是未发现有考生用上这个词,一些考生甚至又照抄了一遍“皆是”,其他有用“皆为”“都是”等词的,都不理想。“岭南”一词很多考生对“广东”“山东”“中国”“中华”等,也都不太好,而“江北”“川北”“塞北”等则比较好。看来,只有了解一些对联的常识,才有可能学会对联的制作。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04年高考 全国卷)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第一题第一联,上联(出联)“扫千年旧习”,有些考生顺笔写出“树时代新风”“做时代新人”自我感觉良好,粗略看两个联对的还可以,但以符合要求优中选优看就发现问题。“扫”动词,可以对“树”“做”,“旧习”名词偏正短语,对“新风”“新人”都可以,只是“千年”为数量词,对名词“时代”不慎恰当。故答案拟为“树一代新风”。“一代”对“千年”词性相对极了。第一题第二联的上联(出联)为“祖国江山好”,有学生提笔写成“国家气象新”“山河风光美”。在这里不要说“祖国”为名词性偏正短语,应对名词性偏正短语,只是强调这些学生的答案犯了“重”字的大忌,(重“国”“山”)。“祖国江山好”的“江山”为并列短语,名词,“好”是形容词,对句基本上应以词性相对的“名名+形用词”格式,故答案拟为“大地气象新”。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如有些学生的“大地风光美”也不能不说较好。此外还应注意,第一联“扫千年旧习”整体为动宾结构,第二联“祖国江山好”整体为主谓结构。

第二题上联(出联)为长联,可以把上联分为两部分“冬去春来”和“千条杨柳迎风风绿”,结构形式为“名动+名动”和“数量+名名+动+名+形”,有学生写出“月落日出万里江河映日红”,这联和拟的参考答案(全国卷)“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差不多(词性上动词和形容词可对),只是学生联前后重一“日”字,一般说应避免同句重字(有个别对联重字有特别意,另当别论)。

六、题形预测

对联题在2005年的高考中肯定会在多份试卷中保留,而且命题方式定会趋向多样化。

(一)、情境式

题型示例1: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对联:

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参考答案:

凯歌高奏龙腾雅典;捷报频传狮醒东方。

(二)、概括式

题型示例2: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对联: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把拟写对联和压缩语段的考点结合起来。做这种对联题,首先要求把主要信息筛选出来并加以概括,然后用对联形式加以组织。参考答案:香港欢送金牌选手;澳门喜迎体坛精英。

(三)、话题式

题型示例3: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话题: 对联: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种话题式题型只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而其他方面都不加限制,这就为考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舞台,人人得以展个性,显才情,见灵气。

参考答案:

勤学——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立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四)、组合式

题型示例4: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烟尘誓扫还金阙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派开南宋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对联:

这种题型和相关的文学常识、语言连贯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性较高。要正确把这些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先要判断对联所写的是谁。把陆游的生平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诗句和提供的短语相对照,可知对联写的是陆游。然后根据语言连贯及对联上联和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等特点,加以组合。答案为: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五)、调整式

题型示例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下联调整为:

这种题型既测试了对联的相关知识,也测试了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考点。考生首先要对这五个句子的外部顺序进行调整,即调整为: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其次,上联“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为顶针修辞格,故下联也应作如下调整: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最后,根据对联的特点,进一步调整为: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七、针对训练

1、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何堪魂去 青史千秋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对联: 对联: 答案、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②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2、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对联: 参考答案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3、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

参考答案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4、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用对联形式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法新社雅典8月27日电] 在8月27日进行的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中国的刘翔旋风般赢得了胜利,从而重新划定了男子短跑赛场的“势力范围”。

刘翔,这个21岁的上海大学生,成为第一个登上奥林匹克男子110米栏领奖台的中国人,7

并因此被载入史册。决赛中,从始自终一路领先的刘翔将对手拉下了2米多,这种差距在奥运水平的此类比赛中是少见的。

历史上,田径赛场上的短跑项目——100米、110米栏和200米——始终是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的势力范围。但在今天的110米栏决赛中,刘翔既战胜了非洲裔选手特拉梅尔(美国籍),又击败了非洲——加勒比裔选手加西亚(古巴籍),从而打破了他们对短跑项目的垄断,让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这一向来被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视为“私有领地”的项目中占得了一席之地。身为所有中国人和亚洲人的骄傲,刘翔目前已把目光投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想在自己的家门口卫冕成功。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似乎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参考答案]

上海刘翔勇“跨”雅典好手;世界体坛劲刮中国旋风。

5.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全国卷)第一题 ①处处春光好。②一代园丁乐。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6.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广西卷)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7、(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

8、下面是四幅对联的上联,分为两题,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05届苏州六校联考)第一题:①家中世界小

②大江南北处处风光好

第二题:①冬去山明水秀

②春回大地东风迎

答案:第一题:①例:网上天地大 / 书里天地宽 / 心里乾坤大 ②例:全国上下家家气象新 / 长城内外个个笑颜开 / 黄河内外时时捷报传 第二题:①例:春来鸟语花香 / 春来草长莺飞 / 秋至菊黄蟹肥 ②例:福满人间瑞雪兆丰年 / 月满小楼金桂庆中秋 / 秋到人间硕果庆丰收(4分,只能选一题给分,每联2分。宽对即可,不一定要求声律相对,内容欠当酌情扣分。)

9、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4分)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答案:“佳音传神州,世界震惊”;“梦想越环宇,神州沸腾”;“功德圆天外,人间欢舞”等。(评分标准:既要注意形式的基本一致,也要注重语意的整体吻合,其中有一条不符合不给分。)

第四篇:对联复习

对联复习

一、对联的四个要素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词性相当是指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指普通话中的一二声,仄指三四声。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其他字的平仄最好也是相反。有天皆日丽无地不春风处处欢歌遍地家家喜笑连天

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二练习

1.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2、根据对联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是寒。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月送花香浮小院”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4下文的两处方框中,应填入哪一项,才能和前面加点的语句构成最佳的对偶句?()

今天在此悼念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但此时此地,有话何不说?我谨以这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是多么悲痛 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痛 民主有望

C、心里也很难过 民主自由D、人民生活痛苦 有望民主

5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6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__________________”

8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9阅读《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0、请联系《桃花源记》所绘景色,配出下联。

上联: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联:

11阅读的名著,补全下列对联: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

下联:

12.根据提示,拟写对联:

A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欧阳修

13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14结合已学过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

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辞,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17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

18、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水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社区图书阅览室向居民征集有关读书的对联。给出的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

品美文若饮甘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

21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下联:

3.示例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

解析两联都应围绕赞颂老师默默奉献这个中心。上联停顿为4/3。“三尺讲台”为偏正短语,“三尺”是数量词,“讲台”是名词,“迎冬夏”是动宾结构,宾语是表示季节的词。下联可对“一支粉笔写春秋”或“两鬓染霜送(谱)春秋”或“满园桃李笑春秋”。

1纳百川亦可容人

2守业难,知难 心田似海,3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7秋色人似画中游10赏名画如沐春风 11乡音已改是归人”等即可;“每逢佳节倍思亲”、“乡音无改鬓衰”等亦可。

.15“吐幽香”、“着新装”等。16B世外桃源与民同乐。13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无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18.琅琊山蔚然深秀;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19.《三国演义》颂英雄豪杰。《聊斋志异》刺贪官污吏。20.醉翁亭里与民同乐“十运”弘九州强国魂探访名胜古迹;品味民俗风情。走进生态湿地;聚焦历史遗迹。

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第五篇: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珠联璧合得佳句 ——对联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会对对联的方法,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读《笠翁对韵》,初步感受对联的特点。

请学生观看昆明大观楼第一长联,增加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再说一个小故事,解缙,明朝的大才子,早在少年时代,就才华横溢。十岁时的一年除夕,望着家门口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一幅对联:“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解缙家门口的邻居,是当朝的曹尚书,听说此事,赞叹中有怀疑,想考考解缙,于是就在解家大门口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林,挡住了解家门前的景色,可是解缙,灵机一动,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大吃一惊,于是命人将竹子全部砍断,解缙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解缙的智慧,也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对联的富于变化。对联,就是对子。古来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

对联常常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二)把握对联特征

对联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语文的素养,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所在。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对联的特征,从而提高中考做对联题的针对性。

请大家阅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对联,看看有什么问题。

1、福如东海,寿比山。指出问题:上下联字数不相等,应该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明确对联的第一个特征:字数相等。

2、请选出“千里始足下”的下联。A、高山微尘起 B、高山起微尘

明确答案是B——对联应该上下联词性相对。

可以借鉴杜甫《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明确对联的第二个特征:词性相同。

3、是否满足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联就是佳对了呢?

请看一道对联题。上联是:荷香夏送一湖水,请你写出下联。有同学写的是:柳雾春送十里堤,请指出问题。

明确:上联、下联中都出现了相同的字“送”,应该写成“柳雾春笼十里堤”。明确对联的第三个特征:上下联对应字避免重复。

4、有同学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开始对对联了。

老师出了这样的上联:战士风格高,他很快写出了下联:九初景色美。问题:上下内容不相关,没有内在的联系。

于是他进行了修改:改成了“将军肚子大”,内容有了关联。可是还是有问题。问题:上联下联语体风格不一致,上联褒扬战士的精神,而下联表明将军的肚子大,如何改?

明确:战士风格高 将军肚量大

明确对联的第四个特征:上下联内容相关,语体风格须一致。

(三)反馈练习

连线题:

1、A.坐,请坐,请上坐

a.更上一层楼

B.冬去山青水秀

b.后天下之乐而乐 C.欲穷千里目

c.茶,敬茶,敬香茶 D.辞旧岁

d.春来鸟语花香 E.先天下之忧而忧

e.迎新年

2、A.古今来多少角色 a.文章不写一句空

B.有声画谱描人物 b.恶语半片一夏寒 C.板凳要坐十年冷 c.天地间大小舞台 D.好言一句三冬暖 d.无字文章写古今

(四)学会对对联的方法

1、延展法

东风

春雨 东风吹

春雨洒 东风吹出绿

春雨洒来新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2、拆合法

“祖国江山好”可拆成“祖国”“江山”“好”三个词,分别对之。祖国——家乡、社会、人民、大地、百姓 江山——风景、生活、心情、气象 好——美、新、多

然后加以组合:家乡风景美、人民气象新等 总结:对联第一步:觅词成句

对联第二步:回读润色

(五)反馈练习:

一字对联 来、山、风、是、有、喜

二字对联 山川、落花、天涯、南辕、珠联

三字对联 朱雀桥、花溅泪、山有色、满招损

四字对联 学海无涯、风吹杨柳、春夏秋冬 对联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1、关注运用修辞的地方,上联中有比喻用法,下联中也要对应运用比喻修辞。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练习:补足“杨柳绿似玉”的下联“桃杏红 ”

2、关注运用数词的地方。

例如:两岸连山无阙处,三峡四季有奇观 练习:补足对联

清风存正气,一间陋室透书香。陋室一间天地广,诗书 古今香。

3、关注直接化用原文词语的地方。

例如:仰观三峡瀑布飞漱其间,俯视江中倒影清荣峻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选用原文中合适的词语,补足对联。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对联:亭美百鸟乐,众人欢。

总结:对对联的方法:拆合法、延展法,关注对联特殊的表达。

(六)把握中考出现的有关对联的题型

1、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2013 内蒙古包头)

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

对联题型启示1:要关注生活。

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联题型启示2:要勾连课内。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2013 甘肃兰州)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简述其故事情节。花和尚 唐三藏 野猪林 火焰山 路阻 败走 大闹

下联: 故事情节:

对联题型启示3:善积累名著。

(七)对联专题复习总结:

1、把握对联特征

2、阅读古今名联

3、加强诗文积累

4、技巧多加练习

(八)课后练习

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在下联句子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3分)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下联:()棋半局,车无轮,()无鞍,炮无烟火()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下载对联复习教案[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联复习教案[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联复习教案(高二选修)

    王琳 【目标】 1、了解对联的发展概况。 2、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对联的格律的基本要求。 4、学习对联写作。 5、预测对联题的其他出题方式。 【课时......

    《对联》复习教案[小编整理]

    对联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了解对联的特点;掌握对联的格律要求及写作。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起源、含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对联复习教案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对联的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尝试对对子,训练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规范性。 4、......

    对联教案

    一、活动背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为了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新语文课程标准......

    对联教案

    走近对联 一、导入 对联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对联文化源远流长,我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一次苏轼与他的一位僧人朋友佛印乘船过河,忽见岸边一只狗在啃骨头,苏......

    对联教案

    对联的常见格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楹联的相关知识,赏析古人写的优秀对联,学会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的方法学习楹联知识,通过讲故事,讨论,自创方法学......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2......

    对联教案

    《对联趣谈》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