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2*半截蜡烛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故事。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一对儿女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斗争。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生:汇报
2.师小结: 课件出示(德国纳粹占领法国的图片)
3.在法国,人民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师:半截蜡烛
4.小结:半截蜡烛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线索,它关系着国家的安危,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是剧本,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剧本 ·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课件出示要求: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生:课堂交流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可)
三、研读课文
1.过渡: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最欣赏谁的语言,用直线划一划,说一说为什么?
2.交流。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按照学生回答媒体超链接出现以下对话。课件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
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杰克(若无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杰克端去柴房
杰奎琳拿灯睡觉
3.你觉得文中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是怎样的人?板书:机智、勇敢、爱国
4.学习了课文,这三个人物的特点和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
5、教师小结
四、复习巩固
1.朗读下列词语: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
指掌
2. 从“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
代价”、“了如指掌”这些词语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
(1)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2)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3)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吝惜付出钱物、精力等。()
(4)完整,没有损坏或残缺。()
(5)表示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
媒体出示:小心翼翼 了如指掌 不惜代价 完好无损 无奈
五、拓展作业
★朗读剧本《半截蜡烛》中的精彩对话。
★★和同学合作表演剧本《半截蜡烛》。
★★★把课文《晏子使楚》的某一片段编成剧本。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划一划
12*半截蜡烛杰克端去柴房机智、勇敢、爱国说一说
杰奎琳拿灯睡觉演一演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工山中心小学 钱光华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为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教学时既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教育,又要综合运用本学期学过的阅读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同时更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并加以运用,尤其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复习与巩固。学情分析
现在五年级的学生,认识世界的渠道有很多,多元文化对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教学本组教材,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积攒起来的阅读基本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尽情展示,让他们充分地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感染”、“笨重”、“陶醉”、“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彬彬有礼”、“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体会课文先概述后分述,以及抓住人与物之间紧密关系来写作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与象共舞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比较与欣赏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泰国风情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这节课,我们将去泰国游览,泰国有一个美称——“万象之国”,大象是泰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师板书:27 与象共舞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学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思考: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2、反馈检查。
(1)媒体出示15个词语:
正音:气氛(氛是第一声)摇头晃脑(晃是多音字,读“huànɡ)字形:松弛的“弛”是弓字旁;尴尬的外面部分不是“九”; 理解:熟视无睹 尴尬 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
(2)交流自学要求。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把你了解到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
三、研读课文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大象的哪些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划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交流感受。
生:读 画 交流
2、学习“做按摩”: 1媒体出示: 出示句子1: ○
生:交流感受
3师引读这句话,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评论,抓住关键词语“慢○慢地、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开玩笑”: 1交流,媒体出示句子2: ○2 交流感受(有趣)默读,思考,讨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大象和○人开玩笑很有趣?
○3大象戏弄完那位女士,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边,把皮鞋还给了她。当它面对受到惊吓的女士行屈膝礼时,仿佛在说:“。”
4感情朗读。○
4、学习“为人表演” 1 学生交流 ○2作者写大象“表演节目”、“为人按摩”、“和人开玩笑”,是○要表达什么观点呢?
生:交流
那你们发现了这句话和下文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概述后分述。)
学生批注
3教师小结写法 ○
5、学习“跳舞”: 1 交流,出示句子3: ○2 大象跳舞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轻巧有趣)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大象跳舞的轻巧有趣?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紧扣“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陶○醉”、“挥舞”“颤动着身子”、“陶醉”体会,指导感情朗读。4 过渡:多么有灵气的大象啊,它们陶醉在音乐中了。我们读了课○文也陶醉在音乐中了,现场的观众更是如此。找出写人与象共舞的语句,读一读。5 交流,出示语句: ○
生:齐读句子
人与象能共舞,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讨论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节
(1)是啊,在泰国人与象是这么亲密和谐,很多国家都有大象,为什么只有泰国才有这样独特的风情呢?
(2)交流,学生找到第二节自读,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发现,作者写了大象的很多件事,能不能给每一件事取一个小标题?
生:交流 师:相机板书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以其它的小标题为题,而要用“与象共舞”为题?(最能体现人与象之间的那份亲密和谐关系)
五、感悟写法
1、《与象共舞》和《威尼斯的小艇》这两篇课文都是写异国风情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小组合作读读这两篇课文,讨论
2、交流: 相同点:
(1)都能抓住事物特点写。
(2)都抓住人与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并列举实例说明(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不同点:
《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
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第二——五小节的每一节都是按先概括再分述来写的。
六、拓展延伸
交流收集的有关泰国风土人情的资料。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拓展写话。【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亲密和谐)
表演节目
为人按摩 和人开玩笑跳舞 先概述再分述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美
丽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任何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家家户户花的海洋 山阴道 应接不暇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复习三首古诗词,选择一首改编成短文,默写《牧童》。
一、诵读比较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描写童年生活的。)
2.三首诗词中所描写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能通过诵读来表达诗歌所描绘的情趣吗? 媒体出示:
《牧童》重在读出牧童生活的无拘无束、自由惬意; 《舟过安仁》重点读出两个童子行为的调皮有趣;
《清平乐〃村居》要读出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以及最小的孩子的无忧无虑。说明: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朗读或背诵,通过诵读比较,进一步感受三首诗词所描绘的童年美好时光,以及不同孩子的特点。
二、复习巩固 媒体出示: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快乐()剥削()死亡()清平乐()剥莲蓬()亡赖()2.给下列字加部首后组成新字,再组词。
高()录()卒()庶()()()()()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篙: 吴音: 棹: 相媚好: 怪生: 翁媪: 矛檐: 亡赖: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5.默写《牧童》。
说明:结合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设计以上练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所有诗词后集中复习,也可以在每一课时后或上课前分散、复习。这些练习在媒体制作上都设有超级链接,可供教师灵活选用。
三、指导改写
1.指导背诵三首古诗词。
2.媒体出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它改写成一篇生动的短文吗?
(1)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可以通过想象,将诗词中简明扼要的描写写具体、细致些,如:景色描写、孩子们富有童趣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描写,还可以适当补充诗人的感受。(2)学生选择其中一首动笔改写。
(3)选择相同的同学为一组,分别交流、评议。教师随机指导修改。说明: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细致描写。教师不仅要注重练笔前的指导,还要注重练笔后的评议。
四、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能和同学交流一下吗? 2.读一读下面两首小诗,有兴趣的可以积累。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释】
⑴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⑵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⑶欲:想要。⑷捕:捉。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1)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2)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4)磬 :大石。
说明:以上环节内容供教师选择运用,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适当安排拓展,重在引导学生课外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切忌随意拔高要求,以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从远处整体欣赏了兵马俑,知道了它有宏大的规模,2、师: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出示句子)
3、师:接下来,让我们近一步走近这些兵马俑,细细地去欣赏他们不同的类型,鲜明的个性。首先我们一起来到将军俑身边。
二、精读各种类型兵马俑的部分。
(一)学习“将军俑”(出示图文)
1、师: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这段文字。
2、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外貌,神态,动作)
3,师:试着模仿将军俑的样子。
4、生:交流反馈
(神气、威风: 外形、衣着)威风凛凛: 动作
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 神态上看出)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看,这位将军的外形(----),多有大将之风,你看他的衣着(-------),颇有王者风范,你看他的动作(-----)多么威风凛凛,你看他脸上的表情(------)
5、师:是啊,就是这样一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此时此刻已经浮现在同学们眼前。那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心目中的将军读出来来吗?(出示图片)首先,给大家练习一下。
6、指名朗读。(点拨:你听,这个同学把“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读的特别好,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军的大将之风,真神气!
7、师: 这位同学,你看这将军,“昂首挺胸,手握宝剑”,多威风啊,再来读读。
师: 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抬头挺胸,当一回“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齐读)
师:是的,秦朝的能工巧匠们通过对将军外形衣着动作、神态的细致入微的雕刻(板书:外形、衣着、动作、神态),一个威风凛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将军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学习其他几种俑。(出示图文)
1、师:同学们,作者浓墨重彩地向我们描绘了将军俑,还有5种类型的俑,虽然写得比较简练,但他们的个性也是非常鲜明的。请大家大声读读6到9小节,体会他们不同的个性。
2、生:自学6——9自然段。
3、生:交流学习
师:出示各种俑:指名认-----这是怎样的骑兵?(英勇善战的)
4、师:真是惟妙惟肖啊!读出来。
5、生:反馈
三、学习第十小节
1、师:这么多的兵俑和马俑,鲜明的个性还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再凑近一点,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兵俑的脸上,仔细端详,你又发现什么了呢?
2、师:请大家大声读读第十小节。
3、生:神态各异
4、师:是啊,作者列举了一组排比句,向我们描绘了这么几种神态。
5、师:引读“有的”“好像”
6、师:看者这些神态各异的兵俑,此时此刻你的感触是什么?
7、师:是啊,每一件兵俑在这些能工巧匠的手下,都有了生命,有了思想,有了呼吸,在他们的手下,都苏醒了,走近他们,似乎都可以听见他们轻微的呼吸声。所以作者说(出示“每一件---艺术珍品”。“这在古今中外的---绝无仅有的”。;
8、师:这8000多个兵马俑,仅仅只有这4种神态吗?不,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像作者一样,用上“有的----好像”的句式,也来写上这么一段话。
9、生:拿出练习纸,练写,师:巡回,指导。
10、生: 反馈。
1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想像也很丰富。各种各样的神态给人们无穷的联想。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番。(齐读)
12、师: 怪不得(再读两句话)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了沉睡地下2000多年亲兵马俑的风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此时此刻,面对着这世界注目的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
2、师:是啊,文章最后一小节就写出了我们的心声(出示,齐读)
兵马俑的风采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现已接待了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出示拓展内容)引读。
3、师: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五、拓展作业: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