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比例尺类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课本、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课本附带的世界地图,请大家在上面找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并观察各个国家在地图上所处的位置。
活动:请大家思考:如何将整个地球表面的海陆状况和各个国家绘制在一张纸上。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比例尺
(1).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2).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越简略。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 小结:地图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3).比例尺的分类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观察用不同类型比例尺表示的中国地图)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举例:动物园导游图:
(1).犀牛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2).小动物区在狮虎山的什么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的地图,应该如何判断方向 举例:课本17页图1.24。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三).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活动:阅读第18页图1.25,识记地图常用图例。
二、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类型; 2.根据内容详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海量信息的电子地图。小结: 作业:
第二篇:地图教学设计
七(上)
第三节
地图
秦成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②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③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
④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技能目标
①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②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③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依据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准备
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6~ ~8个、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校园平面图、米尺等。
投影仪、投影片
①台湾岛的相片和“台湾岛图”;
②日本图;
③某地区平面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台湾岛的相片和“台湾岛图”(或让学生分组观察课本中的台湾岛图,分组展开竞赛,按小组回答),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在“台湾岛图”上找到很多地理事物,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怎样看地图。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师:请你动手量算,同桌同学合作,用准备好的米尺量出使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
生:长1.2米,宽0.4米。
师: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长1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
生:120倍。
教师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教师说明在比例尺的公式里,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板书
一、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师:在黑板上画出长1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1.2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式是线段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比例尺吗?
生讨论回答: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2米。
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除此以外还会有什么方式?比例尺能不能用数字表示呢?
生:1∶120或1/120。
师:出示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分组观察说出这些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学生回答:有线段式、数字式等。
师:请你把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1∶6000000
0
10千米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师:读“台湾岛图”,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生:先在“台湾岛图”量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再利用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实地距离。
师: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师启发诱导学生,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哪一种方式,然后再比较。)
A.1∶600000 B.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1/800000
生:A最大。
板书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这两幅图,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
②说明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
③再比较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的大小?
④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得出以下结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师:看地图,不只是要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地图上的方向
师: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呢?
出示投影片:“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读图讨论回答了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图中的Y点在X点的什么方向? X点在Z点的什么方向?
生:Y点在X点的东北方向,X点在Z点西南方向。
生: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 经纬网定向法
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 指向标定向法
请看下图,分组读图讨论回答:
(1)图中的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正南方向。
(2)假若图中的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多大?(至少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
先在图上用直尺量出AB二地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比较得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3000000,用线段式表示为0
30千米。
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怎么判断方向呢?(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生: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板书3 一般定向法
师:出示某地区平面图的投影片(或学生阅读课本图1.25某地区平面图),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科技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的什么方向?学校在车站的什么方向?
②农业实验区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③沿公路从学校到科技园区,大约有多少米?
学生回答:科技园在学校东南方向;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的正南方向;学校在车站的正北方向。
学生回答:675米,大约是450米。
师: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生:学生观察地球仪,当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当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时,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指向南方。
师: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如何确定方向呢?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
学生讨论回答:
(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2)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3)白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师:同学们,想的点子还真不少。大家知道,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三、图例和注记
师:请同学们看图1.24一些常用的图例,请你自己想办法,如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方法。)
生:动手画一画一些常用图例。
生:分类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区别?(如地区界线、交通线路、首都与一般城市等)
生:将常用的图例画在硬纸板上,一名学生出示,小组其他同学抢答,由学生评价
课堂小结
(本节所学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作业设置
1.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观察测量校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一、图上的比例尺
1.公式
2.三种表示形式
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向法
2.一般定向法
3.指向标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
2.注记
第三篇:地图教学设计
地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②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③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②学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③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目标
①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等高线
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也就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①师生课前准备: 地球仪、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6~8份、世界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某城市旅游图、地形剖面模型、橡皮泥、水彩、小刀等。
②投影片: 海拔的计算示意图
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等高线示意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起伏的高山,有低平平原,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表示的。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呢? 师:出示投影片一--海拔的计算示意图(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海拔。
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28“等高线示意”及等高线的模型,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 2.等高线--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师:出示自备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_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
板书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从A点容易,因为从A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
师:出示投影片二--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或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如下: A.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山脊
B.等高线向高处凸表示山谷
C.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D.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师:出示投影片三--等高线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生:学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图1.30,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1.30,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师: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刚果盆地并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生:青藏高原海拔大约是4000米左右,西西伯利亚平原海拔是在200米以下,刚果盆地的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师: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 学生好论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对照图中的高度表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生: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师: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生:学生动手沿着不同的线切割,观察得出结论--不一样。
师: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图1.32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①按照上面的步骤,请你把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
②估计图中的C点、D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 生: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将此图补充完整。(师巡回指导)生:C点的海拔是200~300米、D点低于海平面0~100米。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师: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生: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板书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师: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出主意。(学生讨论回答)①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②印度在2001年12月13日发生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③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生: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
生:要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需要世界政区图。
生:要想选择乘车路线需要交通图。
师:阅读汉城地铁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金浦机场、汉城火车站、芦原、奥林匹克公园。
生:各小组同学找出相互交流
(2)从金浦机场到芦原,要乘哪几路地铁? 生:同桌同学合作看图,说出几种换乘方案。
(3)在地图上标出汉城火车站到奥林匹克公园的最短路线。
生:2~3名学生合作在图上用铅笔画出。
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板书 2.地图的发展 生: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课堂小结
(请你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课外作业
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2.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2.地图的发展
第四篇:地图教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
龚小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地图,理解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让学生能正确辨别方向,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探究与互助讨论中,完成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帮助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互相帮助。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重点
在不同地图上辨别方向。
三、教学难点
对同一图幅大小的地图,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反应的范围大小,描述的地理事物详略。
四、教学用具
贵州省地图、多媒体课件、自制方位指向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帮帮忙,老师下周需要去贵阳,但是老师不知道贵阳在哪?怎么样才能知道呢?需要用什么工具? 学生答(地图)讲新
在地图上老师能找到贵阳、遵义等贵州的各个地区,那么老师想知道,贵阳在遵义的什么方位,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
首先确定这幅地图的方向,我们地球上得方向有哪些呢? 讲解基本方位的来历(展示方向坐标)北: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南:与北极星方位相反的方向。东:太阳升起来的方向。西:太阳落下去的方向。这四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在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延伸初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位,和刚才的四个方位合起来就是我们地面上最基本的八个方向拉。那么请同学们认真看一下,老师挂在黑板上得这幅贵州省地图,对于方向有没有给我们任何提示呢? 学生回答:没有
但是有些地图就明确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比如(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有指向标的地图。)
在这幅地图上,同学们观察,在哪个地方有方向的指示呢?(提示学生在地图的四个角寻找指向标)学生答:在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在箭头上方写了一个北字,就代表这个方向是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北方。
老师:非常好,那么北方知道后,其他几个方位也可以知道了,回忆刚才老师讲的,与北极星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与南北相垂直的就是东西方向了。我们把这幅地图的方向定好之后就可以回答旁边的提问了。经济开发区在耕地的什么方向? 学生答:正西。
第一次见面,没什么好送给大家的,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吧,你们帮老师这么大忙。(按小组分发自制方位坐标)
同学看第二个问题:经济开发区在城市的什么方向?
用老师发的方位坐标,先定位在指向标,然后平行移动到城市。再观察,经济开发区在城市的什么方向? 学生答:西北
现在老师已经把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别方向的方法教给你了,现在你们讨论课文15页上的活动题。
四人为一个小组,运用老师刚才讲的方法,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完成。学生讨论,老师指导。老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别方向,那么思考挂在黑板上的这幅贵州地图,它没有指向标,那我们应该怎样判别方向呢/ 其实,没有指向标的地图,是一种特殊的有指向标的地图。它的北方已经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我们拿地图的时候,要面朝北,背朝南。再根据老师教你们的方位坐标定位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遵义在贵阳的什么方向? 贵阳在安顺的什么方向? 安顺在遵义的什么方向? 分别找同学在黑板上演示。老师:有指向标的地图和无指向标的地图我们都已经会判别方向了,但是有些地图比较特殊,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地图,又该怎样判别方向呢? 展示经纬网地图
复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展示日本地图,根据老师刚才讲的方位坐标法,完成思考题。广岛在东京的什么方向,北海道岛在东京的什么方向? 帮帮忙:老师有个问题没弄明白,贵州的面积有17万平方千米,怎么面积广阔的地域,是通过什么方法画在这张小小的纸上呢? 学生答:按一定比例缩小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 展示三幅不同地图,让学生观察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
老师总结,比例尺的分子都是一,同样图幅大小,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实地距离越小,比例尺越大。
让学生对比同样图幅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讲解哪幅地图反应的范围大,哪幅地图反应的范围小。
学生思考:老师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和贵州省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我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呢还是比例尺小的呢? 学生抢答。
老师讲解,世界地图上的贵州能体现出来吗?而贵州省地图,能体现出贵阳,遵义,等非常细小的地方。因此,完成相应表格。同样图幅大小,比例尺越大,反应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应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帮帮忙:现在老师已经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看比例尺,但老师有个问题,在地图上,贵阳和遵义隔得很近,那老师去贵阳的时候是不是散散步就到了呢? 学生答 老师总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图上距离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这就是比例尺的作用,那算算遵义到贵阳的实际距离吧。看哪组同学最先完成。
帮帮忙:在贵州省的地图上,花花绿绿的地理事物很多,老师看得眼睛都疼了,而且那些花花绿绿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呢? 在地图上,用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地理事物,被称为图例,地图上一些表示城市、山脉、河流等的名称,作为对图例的补充,这被称为注记。展示常用图例
考验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看哪个小组的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快和最多。老师在课件上展示部分图例,让学生抢答。看哪组举手的同学最多,声音最洪亮。
老师:同学们表现非常不错,让我们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掌吧。今天你们帮助老师解决了很多难题,谢谢你们,哪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在帮助的老师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答
课间展示板书设计
老师总结:我们在帮助的过程中收获到怎么看地图,怎么辨别方向,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等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得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好今天的课上到这,下课。
第五篇:《地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分析
《地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我们居住的星球》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情况,知道了地球仪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后,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借助地图进一步认识地球,亲自绘制地图,经历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由对地图要素的模糊认识转化为理解地图的三要素,从而对地球以及如何在图上表现地球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六年级学生虽然有很多机会接触地图,但由于地图比较抽象、复杂,他们对地图的认识仍处于初始阶段,要想在一节课时间内引发他们的兴趣,完成对地图的认识,教师必须设计能吸引学生、操作性强的探究过程。因此,本节课可以采用观察法、归纳总结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亲历地图的绘制过程,对地图的要素进行分析研讨,使他们学会读懂地图并绘制简单的地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者、推动者、促进者的作用,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简单的地图,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
2.在亲历地图的绘制过程中,体会地图的作用,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逐步理解比例尺、图例、方向等要素,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A4纸30张、课件、6对磁石、30cm的尺子、橡皮、粗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探究主题
1.谈话:前段时间,我应邀到外地讲课,同学们听说我是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的老师,对我们学校很感兴趣,就围着我问这问那,你们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有哪些建筑?操场大不大?等等。对于外地同学的要求,怎样才能把我们学校介绍清楚?
2.学生谈各种想法。
3.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用画图的方法进行介绍既简单明了,又直观。
4.谈话:这个主意好!这张图我们可以叫做地图,如果要画地图,需要画哪些重要标志、重要地方、重要建筑才能反映学校的情况呢?
5.学生总结出画学校地图时需要画出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一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图的功用。
二、亲身实践,动手绘制地图
1.谈话:想给别人介绍清楚,每位同学都来画一张,好不好?可以画刚才说的这些,也可以画其他的,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画得又快又好。
2.学生用粗记号笔在白纸上画地图。
3.每组学生分别评选代表本组水平的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由画图人按1~6组的顺序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要求“比一比”和“评选”,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和竞争意识,为下一步研讨打好基础。确定用画图的方法介绍学校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每个学生绘制一张学校地图,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人类绘制地图的过程,卷入到探究过程中。
三、分析研讨,修改完善地图
1.谈话:这6幅是代表6个组比较好的作品,现在选出全班的好作品。如果让你介绍,你认为这6幅地图中哪一幅或两幅能代表我们学校的情况?
2.学生在全班选出的6幅作品中筛选出一幅或两幅好的作品。
3.学生交流选出作品好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好作品再次进行筛选,激活了学生思维,形成认知冲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进行判断,认识到诸如方向、位置、比例、分布合理等要素。
4.谈话:首先来看方向问题。大家评选出的这幅地图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来看大门在这幅地图的上下左右的哪个方向?
5.师生把地图上大门所在位置和实际大门所在方向进行比对,教师从大门画在上下左右哪个方向好、科学规定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确地图的方向如何确定,以及方向的表示方法。
6.学生对选择出来的好的地图进行修改完善,对方向位置画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
设计意图:针对全班同学画的图的方向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让他们认识到规定地图方向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上是如何规定的。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方向”是地图的一个重要标识,这一认识是他们经过一系列分析、研讨、探究得来的。
7.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比例问题,除了方向,比例也非常关键。我们学校那么大,这张纸这么小,要想把学校搬到纸上有那么大的纸吗?如果画必须按一定比例缩小。这位同学画的这张地图要缩小多少倍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那幅公认画得好的地图的教学楼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深入探讨比例尺的定义、意义,明确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一样的,并探讨比例尺公式的计算问题。
8.学生对筛选出来的地图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地图比例尺问题是地图内容教学的难点,如何使难点问题简单化,有效突破难点,是本课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往教学,教师往往是先告诉学生什么叫比例尺,然后再引导他们理解其含义,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完全是被动接受的。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比例尺的概念不是老师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针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逐步了解了这个概念,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彻。这个教学过程是本课的一个重要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分析、研讨,认识了地图的两个要素,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得到了升华,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
9.明确比例尺和方向都可以写在地图左下角的方框内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10.为地图取一个名字。
11.谈话:地图的名字既要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如果现在再让我们画一幅地图,知道该注意什么了吗?
12.引导学生总结,知道要注意方向、比例尺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经过思考,明确地图的两个重要要素,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梳理,又能帮助他们把握重点知识。
四、实际运用,提高识图能力
1.谈话:现在我们知道该怎样画一所学校的地图了,如果我们要画更大地方的地图比如襄阳市、湖北省、全国的地图,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2.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注意比例尺更小、重要标志变成符号、方向等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研讨,知道了地图的两个要素后,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全面了解,深化认识。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中国行政区划图》,看能发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学生不但能在地图上看出方向、比例尺,还能发现不同地区的颜色、大小、位置、是否有山峰、河流等,更重要的是,还发现画学校地图时不需要用到画大面积地图时需要使用的图例,顺利引出图例的概念和对常见图例的认识。
4.学生阅读课本第14页的图例,加深对图例的理解认识。
5.学生总结绘制地图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地图的三要素在学生的探究中逐步被发现、理解,学生对绘制地图时的要素进行总结,有助于他们对地图的整体认识。
五、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1.教师课件出示几个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
[台湾省的周围被什么环绕?
上海在武汉的哪个方向?
武汉离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师生共同对这几个回答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课的最后,通过几个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图,提高识图能力,把他们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设计意图:因为课上学生主要使用的是《中国行政区划图》,其他地图学生能否看懂、会用呢?为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涉猎更多关于地图的知识,教师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性问题:下去后再找一找不同类型的地图,看能不能从这些地图上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延展到课外。
教学反思
有关地球内容的教学,大多不易让学生直接亲历探究过程,老师们普遍感觉不容易体现学科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和获取的过程,打破了以往此类内容的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那种引导学生对地图看一看、说一说、练一练的做法,先让学生画地图,再引导他们分析如何画好地图,最后引导他们操作如何利用规范的地图。这样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而且能够创设一种让学生经历地图绘制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感悟,在相互研讨中获取新知,提升认识。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学生通过适度的探究研讨,完成了对地图及其有关概念的认识,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理解、领悟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兴趣盎然地学习?适时的赞赏、鼓励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在设计这课教学时,我采用了让学生互评、全班同学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此来鼓励学生深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