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时间:2019-09-18 20: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相思》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相思》教学设计》。

第一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完成背诵。

2、品味意象,把握情感。

3、鉴赏诗句,因题悟法。

【重点难点】

1、找出意象,把握情感。(重点)

2、鉴赏诗句,因题悟法。(难点)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要求:认真阅读“知识链接”的内容,边读边拿起笔标记勾画重点内容。

1、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作为相国纳兰明珠的爱子、康熙皇帝宠信的一等侍卫、文人名士爱重的大才子,纳兰一生极尽富贵荣华。18岁中举,22岁考上进士,文武双全,名闻天下。他的家世、地位、才情、风度,无疑是当时窈窕淑女心中的偶像。可是纳兰一生并不快乐,向往平淡祥和的生活,翻开《饮水词》泪、恨、愁、伤心、断肠、惆怅……触目皆是。他有过如花美眷,可是诗意的生活只有3年,妻子便香销玉殒。他有过红颜知己,可他的这位绝色的表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他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2、了解词牌及写作背景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随从康熙出巡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自测

1、正音

聒(guō)

2、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3、反复诵读,白话词意:

明确: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4、词人身向何处?心系哪里?表达何情?

明确:词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思乡之情。

三、学生自评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一(自主探究)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是哪里的景物?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山水、榆关、千帐灯、风雪;是边关景物;表达了词人羁旅在外,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以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咏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探究二(合作探究)

2、王国维·《人间词话》:“‘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试赏析句子“夜深千帐灯”的妙处。

明确: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深夜的画面;此时夜已深,四下无人,只听见呼啸的风,放眼望去,只看见军帐内忽闪而微弱的灯光,如果这是在家乡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寒冷,也会觉得温暖,可惜词人却身在异地,在现实明亮的灯火中,感受着相思之灯的凄凉,促使词人遥想起家乡之灯,顿觉孤寂。“千帐灯”之广大与征途寂寥之心,形成对比,更见其孤寂。表达了词人羁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拓展】

(1)“灯”意象——灯以其光明、温暖的外部特征,成为历代诗人广泛歌咏的对象,也以其充满悲剧色彩的内蕴成为丰富情感的载体,即心暖则灯暖,心寒则灯寒。

(2)“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嘈杂的风雪呼啸声,震碎了我思念家乡的心,我终夜未眠,当我身在故乡时未曾听过这么嘈杂的声响。边关的一情一景让我不得不想到故乡的一花一木,思乡情更切。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一程山峦一程歌,一路流水一路情,山水相叠,翻山涉水,一路奔波,两个“一”字,写出了路途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一个“那”字,清晰地点出了作者远离家乡马不停蹄地向关外行走,想着看着渐行渐远的背影,想念故乡的时间也硬生生地被拉长,离愁萦绕心头。

探究三(合作探究)

赏析句子“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深刻内涵。

明确:风声雪声吵得人无法入睡,连个家乡的梦也做不成。(描述诗句)本句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 :“聒”字使得风雪拟人化;“乡心”破碎,更是夸张之语。(解释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羁旅在外,思念家乡的浓浓深情。(表达情感)

“身”------“风一更,雪一更”----人在征途------聒噪

“心”------“故园无此声”-----------心在故园------碎

思考:作者想念故乡的什么?为什么?

纳兰的“身”不得不随从护驾,这在世俗看来的至高荣誉,事实上,只是皇上的保镖,并不能纵马扬鞭,指剑沙场,没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畅快。在纳兰心里“身”在经历“风一更,雪一更”的聒噪,而“心”早已飞回“故园”,故园里有什么呢?故园可能更像是一个象征,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因为那里可以安放自己梦想与追求。漫漫征途中自己对父母、妻儿的思念也可以在故乡得到寄托。此刻此地的状态不是自己想要的。“山一程,水一程”的漫漫征途,黄沙漫天,寒暑不定,枯燥无聊,凸显了身心的分裂,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距离,让他在扈从生涯中惆怅不已,自称“我是人间惆怅客”。

爱情和友情占据了纳兰生命主题的一大部分,对爱情的执着,对朋友的坦荡,让纳兰的情感和内心如此饱满,如此充盈。而现实生活的颠沛流离、仕途生活的不如意,让他的身心处在煎熬之下。在写给严绳孙的信里,他说: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从前壮志,都已隳尽,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酒一杯”,此言大是。生在康熙之世,纳兰之家,一颗心却漂泊如此,疲惫如此,对生命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思考也更加的深刻。最终得出结论,自己“冷出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纳兰身处富贵,心游喧嚣之外,历经尘世悲欢起伏,自谓我是人间惆怅客,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如此深情之人,但愿有一天可以实现他自己的梦想:构成茅屋三间,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训练案】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1、本词为亡妻卢氏而作。2、被酒:醉酒。3、赌书泼茶:李清照赵明诚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刻寓意?

明确:当时只当是寻常情景。//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只到失去后才知道后悔,可今天再也无法挽回。//表达了作者的怀恋、追悔、伤心、无奈与惆怅之情。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课后作业】

1、完成教辅资料相关题目;

2、背默全词;

3、推荐背诵: 【木兰花令】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第二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良中心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良中心小学 张艳妮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读正确。(2)出示停顿的地方, 师范读。

(3)学生分上下阕读。2.读后交流。

(1)全班齐读。

(2)说说你读完后感受到了什么?

三、品诗词——(深入品味诗的情感)1.提出问题:作者的身在哪儿呢?作者的心又在哪儿呢?你从文中的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2.仔细研读。

学生仔细读文,交流结果。

3.想象意境。

(1)那么在纳兰性德德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当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2)让学生想象自己是纳兰性德,那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5.对比引读:

再一次感情朗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思念之情诵读出来!

五、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1.指导学生背诵《长相思》。2.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思乡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收集。

六、板书设计:

身 在 征 途

思乡之情

心 系 家 园

七、教后反思:

第三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拓展诗词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题

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明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是那封拆了又写,写了又拆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词《长相思》。

教师板书课题

(一)走近纳兰性德:收集并整理纳兰性德的资料。

介绍词人

(课件出示):纳兰性德

生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词主要是写离别相思之情。他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曾两次随康熙皇帝远行。

师补充:《长相思》就是纳兰性德随同康熙皇帝出关东巡师写下的。

(二)读词:读准字音教师指导停顿有误的地方。

(三)简单介绍文体

浏览这首词,共有几句话。

**第一句为词的上阕、第二句为词的下阕。**说说自己对“词”的知识

二、深入品味诗词的情感

再读《长相思》,要求:读懂《长相思》。

**解释词意,借助书中的插图和注释,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从这首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赏析品味词中字句,感悟词的意境)

三、拓展:古代众多词人,你最喜欢哪位词人的哪首词?说说喜欢的理由。

板书 身 在征途

思念家乡 心 系故园

第四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韵律。

2、能在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艺术。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赏析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二、解词题,揭示课题:

1、板书词题,长相思,齐读题目。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正字音,诵读古词。

1、教师出示课件《长相思》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地预习,谁来读一读《长相思》。

2、指名学生读词,评价学生读词是否字正腔圆,是否有板有眼。重点检查“更、聒、畔”的字音。

3、再读《长相思》,提出更高层次的读书要求,教师指导读词的节奏和字词的轻重,学生练读,读出味道。

四、抓词眼,领悟古词。

(一)教师抓住“身”引导学生理解古词。教师提问引导:“身”作者的“身”在什么地方?身在何方? 生:他可能在去山海关的路上。师:这可能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这条路可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布满荆棘。

生:去山海关的路上,可能要经过大河,他有可能在船上。生:他可能在营帐旁。

师:是啊,纳兰性德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大河小川;经过了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他身在征途。(板书:身在征途)指名学生读《长相思》,感受词中作者的艰辛。

(二)教师抓住“心”引导学生理解古词。

教师提问引导:作者的“心”在什么地方?请用文中的词句来说。生:故园。(板书:心系故园)指名学生读《长相思》,感受词中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师:作者身在征途,却又心系故园,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心理啊。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长相思》。

(三)引导想象,感悟词中所表达的情意。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想画面。

1、播放冬天刮风的声音和合适的音乐,学生感受。

师: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想象中的画面。

老师总结:对,你们看见了,看见了作者爬山涉水来到了山海关;看见了作者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看见了作者在营帐旁边思念家乡,抬头望天。

2、学生读《长相思》。

师:在故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可能会有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听一段柔和的音乐感受故园的温馨和美好,并出示一张田园风光的画面,让学生用文字写下来。

学生写下一些文字后,指名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得情景。

师:我们问一问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你为什么这么思念故乡还要远离故乡呢?

3、学生读《长相思》边读边悟,悟中读情。

4、师总结:纳兰性德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他是去保卫国家,身不由己。

五、拓展。

引入纳兰性德在征途中写下的《菩萨蛮》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引导学生体悟词中的意境,采用引读的方式进行。

师:假如你就是他的朋友,你有什么要对纳兰说吗? 假如你就是他的妻子,你有什么要对纳兰说吗? 假如你就是他的孩子,你有什么要对纳兰说吗? 引导学生在说中感悟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师:同学们,纳兰性德他是远离故园,离开亲人,离开朋友,是轻别离呢?还是重别离呢? 引导学生找出“聒碎乡心梦不成”,是啊,纳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心都碎了,他是重别离。

学生读《长相思》。

六、回归课文,点出课文题目。

1、回顾课文,再读词,深入走进纳兰性德的心灵深处。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2、总结课文。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轻别离?

重别离!

第五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罗敏琦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语文教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四年级学习《忆江南》、《渔歌子》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纳兰性德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4、通过主题阅读,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自由朗读《长相思》 学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来,我们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学生加上停顿,朗读。

师: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一下。师: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答)听出来了。

师:对,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预备起。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读。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 要求学生进行对比,感受两种读法。生:(齐答)没有。

师: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生:(齐答)有。

师: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学生模仿教师、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指名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生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体会作者感情、并在小组交流,请几位同学回答问题。生1:我感到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师:这是你的感觉。谁还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2:我感觉到纳兰性德思念家乡,梦都睡不好了。(梦不成)

师:不是梦都睡不好,是觉都睡不好,根本就没有梦。同学们,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全文,师: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默读《长相思》。

生默读《长相思》,按要求思考词的大意。师:现在罗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山海关外、前往山海关的路上、山海关、山上、船上、营帐里面。

师: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

师:请坐。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儿? 生:他的心在故乡

师:用课文里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生:故园。

师:好。(板书:在“心”的后面写“系故园”。)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板书:在这两句上画了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引出思乡的感情。)

师: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长相思。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己读一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由读《长相思》。)

师:好,咱们一起读一读《长相思》 生:(齐读)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学生模仿老师,跟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

师:(在学生的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那还可能是„„

生:(继续在音乐声中想象写话。)

师:谁再来读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齐读课文。)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生2: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问得好,孩子们,请你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 生1: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一下,改成—— 生1:问“夫”。师:对!你再来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朗读)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深情的妻子啊!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师:代替儿子问一问,你现在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来问一问,你把“君”字改成—— 生:父

师:父,好。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朗读)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你就是他的父亲了。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朗读)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老父来日不多了,不知还能见儿几面啊!还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师: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们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长亭外,雨雪霏霏,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生4:(朗读)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兄长,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一起问一问纳兰性德吧: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板书“轻”)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再读《长相思》,默读,你在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啊,我不是轻离别啊。生:(默读《长相思》。)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一问我的老父。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 从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引导,并分别问妻子、儿子、哥哥这个问题。

师: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啊,我是何等地重离别啊。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我们一起读!有感情朗读。小结: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掌声。)

板书设计:

长相思⑴

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身在征途

心系故乡

下载《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切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了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二、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饶县湖村乡中心小学 龚烨 【教学内容分析】 《长相思》一词是词人纳兰性德出京赶赴边关途中所作,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广为传诵。词人以气势恢宏的景,抒......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 畔 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王崧舟《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教学实录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

    《长相思》教学设计

    5 《长相思》教学设计 关九 周元臣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