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了解过去和现在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懂得正解利用现代媒体获取信息。
2、学会利用网络等到多种手段搜集信息,初步学习围绕主题整理、筛选、分析信息。
3、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精神,策划、组织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学校提供上网条件,开放图书室,教会学生图书查阅法:明确门类——目录查找——速读摘记。
2、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给学生提供搜索引擎。
3、A3纸、信息记录表格、U盘、展板、照相机等。
4、准备若干奖品。
专题一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每天我们会从电视、网络上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这个单元就让我们走进信息世界,了解信息传递的简单历史,感受它的变化以及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
指导学生分两三步读阅读材料:
1、读《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了解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2、读阅读材料2、3、4,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感受因特网和电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3、熟读阅读材料五,做好参加小组演讲比赛的准备。
1、用简笔画或简短的词句等办法反映从古代到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变化过程,评选最有创
意的表现方法。
2、采用查资料、向人请教、上网搜索等方法收集古代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到班上和同学们
交流。
3、选取阅读材料2、3、4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
4、在班上开展题为《把握自己》的演讲竞赛。可先在小组内竞赛,再每组选一
名好的同学到班上演讲,参加比赛,发挥集体的力量,增强竞争性。要求做到尽量脱稿,声情并茂,目中有听众。
5、开展一次调查,用下面的表格记录全家人一天中获得的信息:
信息采集表
家人称呼
一天中了解到的信息
信息来源
备注
爸爸
妈妈
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信息按来源的不同用饼状或其它形式统计图绘制在备注栏内。
6、举行小型辩论会。
辩题:正方──多看电视、多上网好处多。
反方──多看电视、多上网坏处多。
⑴ 自由选择正反方,将全班分成两组,分头准备辩论材料。
⑵ 指导学生从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组织材料,收集典型事例。
⑶ 指导学生分别对各组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评选、整理,选出好的形成观点。
⑷ 每组选出3~5名辩手,分工准备。
⑸ 开展辩论:
辩论的过程中,各方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丰富本方的观点;提醒学生注意尊重对方,以理服人,礼貌待人。
⑹ 小结颁奖。
将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包括活动照片)用展板展示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设计版面,选择内容,制作展板。还可先进行版面设计评比,然后选择比较好的作母版,进行制作。
要求学生把参加各项活动的感受写成日记,并进行讲评。
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习短文《把握自己》,进一步学习讨论新《守则》、新《规范》。
2、通过对网吧危害的讨论认识,让孩子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抵制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
3、呼吁社会、学校、家庭整合教育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空间。
【预习作业】
搜集网吧危害的事实。
【教学用具】
课件(范读、展示《中小学生守则》)。
【教学过程】
1、师导: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传递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侵害。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自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听一听一位朋友的演讲吧。
2、出示课题,听录音范读。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稿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全班交流:这篇演讲稿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1、师导:有些孩子在进入网络以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常沉迷在网吧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个社会关注的话题。
2、小组交流并整理搜集的资料情况:
⑴小组交流:通过网络,你们都搜集到哪些不良网吧对我们的危害?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⑵全流交流:展示各小组分类处理之后的资料。
如:养成不良习惯,影响学习和身体,心理不健康,远离亲情,危及生命等。
1、引导交流身边的青少年沉迷网吧的事例。
2、分小组讨论:对于这种痴迷于网络的青少年,看看有没有办法来帮助他。
3、全班交流:如何劝说帮助这些迷失的青少年?
4、师导:对于电脑、网络,我们要自觉抵制危害我们心理、危害精神、危害健康的诱惑。告别网吧需要我们大家的实际行动,你们有什么愿望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我们心中的愿望!或写几句宣传语,或唱歌、或画画等来表达。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各组用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交流、表达愿望和心声!
7、屏幕展示:
教育部近日发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小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小学生“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人内的场所。”
8、小组研究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9、各组网络文明公约展示。
教师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附板书】
把握自己………………把握人生航向
把握自己………………把握未来晴空
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
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学习过程】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等阅读材料。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⑴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⑵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⑴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相机引导学习: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例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例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⑵……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例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例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例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⑴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⑵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_________
现代:_________
当代:广播、电视和_________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题目:
种类: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_________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_________
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哪些信息传递方式?举几个例子。并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电脑。
2、认识文本、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
3、学会媒体播放机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文件:图像和影像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媒体播放机。
教学难点:
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文件。
教学过程:
1、多媒体是一个比较抽象又时时刻刻伴随在人们左右的概念,要让学生去理解多媒体这一概念是有难度的,教师可以通过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漂亮的广告画,悦耳的音乐,精彩纷骋的电视节目,情节感人的动画片,梦幻般的游戏世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并不是多么神秘,多么难以理解的东本,它就在我们身边,以激发进一步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电脑主要可以通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把机房里现有的机器作为实例呈现给学生看,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把各部分配件拆下来供学生观看,学习。
3、介绍多媒体文件时,可以结合图标进行,以便于学生掌握。每种多媒体文件介绍以后要让学生去找一找自己电脑上的这类多媒体文件,并去打开它们,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信息。
4、媒体播放机在外形上和家用VCD很相似,因此学生在按钮的使用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里的重点是想欣赏什么媒体文件,就要选择相应的文件类型,这里教师可以结合前面的讲的多媒体文件,逐步引导学生这样去做,先选择想要欣赏的文件类型,再选择想要欣赏的文件。
教学小结:
初步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电脑,认识文本、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
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5活动目标
1.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
2.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认识5个生字。
活动课时安排
一课时:两则阅读材料(了解研究方法的问题)
活动过程
二、读报告,了解研究方法。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跟以往的课文完全不同的一则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看看研究报告有什么独特之处?(找出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独特 如:文章中包含了表格、语言比较简练、条理性很强等)
2)师小结:研究报告有很强的科学性,不能像其他文章一样进行想象、夸张等,它必须是真实、准确的。
3)我们该怎样进行调查研究呢?自己再默读材料1,看看小作者的研究过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相机板书:研究的方法──收听天气预报(收集信息)列成表格(整理信息)向专家请教(分析信息)
4)看看作者整理的信息,说说他包括了那些方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5)研究的内容不同,研究的方法也就各异。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二则阅读材料,找找调查研究的方法。(师在收集信息下板书:查阅书籍、报刊,走访有关部门,向别人咨询,上网)
6)将两个表格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异同,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三、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事情,如果让你确定一个内容进行研究,你准备研究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说说你选择这个研究内容的理由。
四、布置作业:想想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把你的想法和家长交流交流,请他们给你提提意见。
二课时:阅读两篇材料(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我们大家已经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怎样把研究的成果写成一则报告呢?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两篇材料,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二、从两篇材料中自选一篇感兴趣的读一读。看看报告中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小组交流。
三、指名汇报阅读第一篇材料的收获,(师相机板书:调查研究的原因 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的结论 应对办法)
四、指名汇报阅读第二篇材料的收获。(师相机板书:问题的提出 调查方法 调查情况和资料的整理 结论)
五、比较两种写法的长处和短处,想想自己研究的内容适合哪一种写法。(建议一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内容,由组长组织进行分工合作)
六、师小结:从阅读材料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作者研究的过程、方法以及研究的结果,都是因为作者有条有理,准确简练地写出了研究报告。
七、布置作业: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分头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下一次在小组内汇总再进行进一步整理、取舍,为撰写报告做准备。
第一课时 搜集信息
一、我们了解了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大家都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确定了研究报告的主题。现在各组根据你们选择的主题,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
1.明确计划内容: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
2.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
3.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
多媒体出示:
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不足适用范围
自己观察、记录第一手资料,真实费时多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
调查、访问比较真实可信工作量大小范围调查
从书籍报刊上摘录材料集中,信息较多寻找费时需要较多资料时
利用网络搜索速度快,信息量大需要设备需要大量资料时
二、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信息。
提供建议: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集资料。允许学生请家长或其他人帮助去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整理信息
一、各组分别汇集所搜集的资料。
二、浏览和筛选材料。
筛选的标准是: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③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三、整理筛选后的材料。
第三课时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一、出示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1.问题明确。
2.方法恰当。
3.资料比较充足并有合理的分析。
4.结论清楚(有的还不清楚可以写明准备继续探讨什么)。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
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XX学校XX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
说明下列内容:
(1)课题提出的缘由;
(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3)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三、小组成员讨论,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
1.交流简单的研究报答。
2.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
活动过程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 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通过前面的活动, 我们感受到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 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学会了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能利用获得的信息,会写简单的研究工作报答了。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汇报会,把你们在本次活动中的成果尽量展示出来吧!
二、汇报撰写的研究报答。
1.小组内成员交流本组撰写的研究报答。
2.在全班交流, 汇报。
①小组内派一名同学对本组的研究作简单的汇报。
②组内其他同学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③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组内其他同学解答。
④听众对汇报作评价。
3.师小结:各个小组撰写的研究报答格式正确,提出的问题恰当,研究方法各式各样,结论客观、正确,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答,真不错!
三、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活动采用型成长启示, 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
1.本组成果再次清查收录的材料:
活动计划:
活动记录:
搜集到的资料:
小组的研究报告:
活动掠影:
……
2.本组成员对这次综合性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3.师进行评价。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搜集信息, 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常浏览报纸、杂志、书籍,关注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尝试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剪报酬、资料本,并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以后查找。
2.经常和别人进行信息交流,并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
第二篇: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共分三节。内容主要有:无处不在的信息;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三个小节。学好这一章节是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开端,对学生今后学习本门课程会产生持续和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体验更深化,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了解更系统和全面。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在各方面和小学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活泼、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他们小学来自不同的学校,知识层次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同学根本就没学习过信息技术,有的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了,但主要还是停留在“玩电脑”的层次上,他们一提起信息技术就会问学校能不能上网,会想到游戏和QQ。如何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将信息和信息技术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机联系起来,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深化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体验,建立科学正确的信息意识和习惯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策略:
由于初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层次有着一定的差别,本课内容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把基础好的同学和基础差的同学搭配起来分成小组,教师引导学生对精心选择的、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同学间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信息技术;
(2)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五个方面及其产生影响;(3)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技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能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性;
(2)能理解计算机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视角观察社会;
(2)能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能与同学建立积极互助合作学习伙伴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性;
(2)了解计算机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3)中学生应培养哪些信息道德。难点:
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性
六、课时、课型:
3课时、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法
八、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3、了解收集、传递与处理信息的意义。【教学重点】
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信息(解释)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是指有价值的消息。〈二〉、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处理
1、信息收集(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人类天生的信息收集工具——眼睛、耳朵、鼻子、皮肤
2、信息传递(学生自己举例)语言
3、信息处理(学生自己举例)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保存。信息处理工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三、思考与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学后记:
第2 课时
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了解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通过对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背后发展规律的理解,预测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并能联系实际领会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均势。【过程与方法】
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意识。(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教学重、难点】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充分自主学习【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观察11页图,说说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再问:那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讨论及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课信息技术概念)
2、现在大家思考一下,现在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那么在过去,人们又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根据学生回答,介绍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通过学生主动探究,有益于知识的深刻掌握。)
3、通过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发展规律,阅读收13至16页。小组思考、讨论,推导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4、综合实践:讨论下家中哪些是和信息技术有半的设备。并说说用途(设计意思:任务驱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5、作业: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
课后主题2。为分小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信息安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会辨析日常信息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初步了解信息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有趣的动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教会学生认识信息安全问题与道德规范知识;通过网络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交流和探讨信息安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利用网络探讨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络使用道德规范;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难点: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认识计算机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能够对计算机犯罪进行防范;了解并关注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信息安全问题
问题引入: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入侵”为牟利。同学们,思考问题:
(1)中学生应培养哪些信息道德?
(2)信息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电脑为什么会中病毒?
(4)电脑中毒后造成了什么后果?(5)你是怎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
(二)信息系统安全维护
维护信息安全,可以理解为确保信息内容在获取、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送中,保持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保密性:指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者篡改。
可用性:是指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能够为授权者所用。真实性:指针对信息及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控制是真实可靠的。
(三)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1、网上道德规范
1、阅读教材P22中的案例
2、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总结】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
九、教学反思
首先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的变化,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并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体会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为了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认识,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吉林省扶余市弓棚子镇第一中学 韩立军
第三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④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①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③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④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③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④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③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③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2)了解有关知识。(3)收集相关的资料。&&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5)究竟有没有ufo(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工:
组长:叶青
调查统计:楚雪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何阳
走访家长:姚凡李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刚
时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第四篇:走进信息世界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对人们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解题请死扣此定义)它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加工和可共享等基本特性。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英文简写IT。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人工智能(如机器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交通道路自动拍摄系统;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货币转账;电子商务等。虚拟现实是指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生成的一种具有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效果的现实模拟环境,可以让人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工智能(AI):为了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及其规律,从而设计可以展现某些近似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956年第一次被提出。计算机的智能是人类赋予的,绝对不会超过人类。
信息的数字化: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均采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要把其他形式的信息送到计算机里面,必须要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信号,这一过程叫信息的数字化,通常由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来完成。换句话说,只有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转换成二进制代码,才能便于计算机加工处理。
二进制是逢二进一的进位制。0、1是基本算符。计算机中全部采用的是二进制。二进制的基本单位为比特(bit),它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
数据需要统一处理,必须转换成可运算的二进制代码。这种转换遵循的规则,称为编码。目前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编码规则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简称ASCII码。比如,字母“A”的ASCII码二进制数为1000001。有了这样的编码规则,诸如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符号,都可以让计算机识别了。为了让计算机识别汉字,人们给每个汉字规定了一组对应的代码,这就是汉字编码,拼音、五笔字型等汉字输入法就是汉字编码的体现。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用感官获取;
2、调查研究;
3、实践活动;
2、4、文献检索;
5、听广播、看电视;
6、浏览网络 从因特网上收集信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搜索引擎。
全文搜索引擎是“真正”的搜索引擎,它的搜索对象是因特网上能够访问到的网页,也称网页搜索引擎。
目前常用的全文搜索引擎有:
百度谷歌
新浪爱问 iask.com搜狗
在使用全文搜索引擎时,应先考虑所找信息中的关键字。关键字的选择对信息的查找结果至关重要。
目录索引是将网站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相应的目录中,例如“新闻”、“教育”等。虽然目录索引有搜索功能,但在严格意义上不是真正的搜索引擎,而是按目录分类的网站链接列表,因此目录索引也称为网站搜索。
如果搜索目标有明确的主题,又需要获得较为系统的信息,则使用目录索引比全文搜索引擎更有效。
在网上可以通过论坛(BBS)、E-mail、QQ、MSN等途径快速获取信息。
下载通常是指从网络上将文字、图片、动画、软件等信息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上。
保存整个网页,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所保存的网页包括两部分:一是以“htm”为扩展名的网页文件,二是与该网页文件同名的文件夹,其中包含该网页中的图片、GIF动画等文件。
保存网页中的部分信息,在网页中选定文字、图片等内容,在进行复制,然后在文字处理软件中粘贴,最后保存起来。右击选定的图片,执行“图片另存为”命令,指定保存文件的位置,可以保存图片文件。
文件是指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程序、文档都是单独的文件,常见的文件格式有:
TXT 纯文本 ;DOC 文本文档 ;HTM 网页 ;BMP 图片 在Windows中,同级目录中的各文件名必须是唯一的。WinRAR是常用的压缩软件,它可以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操作。
第五篇: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 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2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 3 萧伯纳名言
(1)
信息资源共享。(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 >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课时二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 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
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
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
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 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4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 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 DOS和
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1)WINDOWS如何实现(学生演示)(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③智能代理技术 5 OFFICE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壁纸、个性化签名(QQ)、个性化铃声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 2:…… 学生 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实践:
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提问。
八、教学反思:
1、教材所涉及面广,内容多,如果不进行取舍,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
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对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
么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例如,在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我只
讲了‚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比‛,而其它的则要求学生在下节通过因特网来辅助完成。
2、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内 容,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分别列举信息技术(网络,电视)的优,缺点,学生能将大部分的优,缺点叙述出来,但本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明辨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这还需要从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
课时三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编码
教学目标:了解数制的基本概念 了解二进制的基本特点与应用 认识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的原理 教学难点:二进制的运算和原理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组谈论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或者用ppt中的幻灯片展示),要求学生回答这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回答:11或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