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自读课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何蕙灵
教学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感受能力,并能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及句式。
3.理清思路,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词句用法的理解。
2.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读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通过“读”感知
阅读材料,充分占有材料,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2.通过“读”和“写”将文言文字词句真正落实到实处,以积累一
定的文言知识。
3.通过“悟”来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4.通过“移”让学生寻找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以达到读古延今、古为今用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本上我们学过了选自《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读本上选自《论语》的《季氏将伐颛臾》。对孔子我们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人也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出示投影)。让我们一起回到2500年前,去领略圣人的风采。
二.出示教学目标
.继续积累文言词语及句式
.弄清思路,了解思想内容
.熟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堂课我们就从“读”入手吧。
1.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语气。
2.邀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生纠正,师强调〈读音〉,齐读。
4.思考: 师徒双方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讨论?
师范读(或齐读全文)
四.具体研习,突破重难点。
(一)第1节
1.找一生朗读。
2.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生问,生答,师点拨。
3.师强调: 是:助 / 代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4.生对着屏幕完成翻译。(一两个人)
5.男生齐读。
小结:“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态度如何?〈反对征伐〉
孔子的批评义正辞严,不容置辩,冉有是怎样辩解的?
(二)第2节
1.生抄写师徒二人的对话内容,结合课下注释,逐字落实文意。
2.结成互助组,讨论,解疑,讨论并归纳本节中重要的实词、句式,概括文意。
3.小组代表发言,补充,明确。(师检测自读效果,译: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师点拨,强调:
过:形 / 名 / 动 虎兕出于柙
4.女生齐读第2节。
(三)第3节
1.在“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上,孔子态度鲜明——反对征伐,他的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什么呢?生默读第3节,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思考:哪些话体现了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个生读)
(1)将译文写在纸条上,找生来译(一句一句译)
(2)师点拨,强调: 来 / 安(使动)
(3)生齐读这一小部分。
(4)(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集中表现在哪几个词上? 均、和、安 修文德
(在这段话里,孔子表达了两个观点:一,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则危及社会稳定,统治者应力图避免之;二,对于远方的异族,不能靠武力而是要靠文德将他们统一过来。其基本内容就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和平中求发展。)
这就是孔子一贯坚持的实行仁政的思想主张(板书)
(6)生齐读第3节。
四.迁移训练:
孔子的思想对当今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理解。(小组讨论发言)
1.出示投影:“孔夫子讲了一句话,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很多人都记得最后这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忘了孔夫子前面讲的这句话,远人不服,不是要修军备以打之,要修文德以来之,大家都修文德,修合睦,修信用,修尊重,让大家都能共聚一堂,自然天下太平。”
——宋楚瑜访问大陆之前接受凤凰卫视专访
素材:家事——国事——天下事
诸葛亮七秦孟获——国共合作——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台湾国民党、亲民党访问团大陆之行。----两岸民意,和平是主流
2.师小结:在当前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收复台湾很重要,确立中国的世界地位也很重要。在我看来,如何解决寒门学子上学难尤其是上大学难的问题,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控制房价,解决中、下阶层的人住房难的问题;如何根治贪污腐败,平息人们心头的不满,不也很重要吗!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只是窥一斑,要想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孔子的思想,还需大家课下广泛地阅读他的作品。
五.收述: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体味孔子神圣的智慧!(生齐读全文,面对大屏幕)
六.课外作业:
总结本文中出现的虚词“而”的用法。
[板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虎兕出于柙
.是:助 / 代
.过:形 / 名 / 动
.来 / 安(使动)
均、和、安
修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