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设计
-
莫高窟教学设计5则范文
《莫高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永城市第一小学黄淑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学会本课总分总的写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
-
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马玉梅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
-
《莫高窟》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语文上册《莫高窟》教学设计 刘口小学夏庆君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
-
莫高窟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18 《莫高窟》 ●使用2课时 ●总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
-
莫高窟教学设计(5篇模版)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
-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江苏淮安市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223100) 孙晓芳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现状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顺序、进度、内容,以便让
-
莫高窟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18 莫高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4、自读课
-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翁昌容 一、教材阐述 《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个单元讲的都是名人故事,通过对故事学习,去剖析故事
-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济南市玉函小学 寇文娟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
-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叙永县两河中心校曾 文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16页—11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经
-
百变报纸教学设计
百变报纸 知识与能力:1、完善研究性学习报告册,学会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和步骤2、探究废旧报纸在生活中再利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运用方法探究报纸的再利用,综合语言类
-
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共5篇]
写意花鸟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提高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彩、水的性能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的
-
生活中的真菌 教学设计(汇编)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认识生活中真菌有哪些,它们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2.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
-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
雨点儿教学设计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
-
我的全家福教学设计
《全家福》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题:全家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人的情况,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通过搜集典型事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2、导语: 我们种丝瓜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致、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草场中心校 余小丽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3、4、5自然段,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3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