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心得体会 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

时间:2019-05-11 21: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心得体会 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心得体会 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

第一篇:《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心得体会 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

勺窝乡希望小学 马泽

2014年7月13日,在勺窝乡教育管理中心左桎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首先对“问题”界说一下: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甚至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问题情景”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它是这样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2、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总之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一)、问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三)、问题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四)、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1、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要具体,避免空洞,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

2、针对性强: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

3、启发性: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应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

4、富有挑战性: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在“最近发展区”内。

总之,“问题情景”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张纪中心小学

姚妮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客体支持下学生主体宽松、积极、愉悦的心境,并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实现主体的能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体充分发展的统一。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韵味无穷”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的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贵在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问置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有疑激思,以疑获知,促使学生很快由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由无意识记转为有意识记。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消除教师讲得累、学生打瞌睡等弊端,改变了平铺直叙、满堂灌的倾向。

2、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铺路石”。通过问题情境,教师对教材中的各知识点、重点、难点把握更准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更清楚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而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问题情境,能进一步领会教师的课堂教学意图,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更有效地学习。一个“好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3、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经常带着问题积极开动脑筋进行主动学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不断的培养和加强。这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了基础,以保证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持之以恒,就会产生良性循环,对教学大有裨益。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对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几种来加以说明。

1、激疑引趣设情境。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设置这种问题,在于从兴趣入手组织注意,使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

2、旧中引新设情境。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每一个概念、性质、公式往往是在相应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车发展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3、步步深入设情境。步步深入设情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环节紧凑。

4、揭示矛盾设情境。学习中的矛盾包括一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或预料、期待同新的课题之间的矛盾;课题内部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矛盾;同时学习的两种材料之间的矛盾;对同一个课题的不同认识之间的矛盾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而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一个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应注意的事项

毫无疑问,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能极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要使课堂问题情境真正发挥良好作用,在创设课堂问题情境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不能用现成的方法和套路可以解决,必须经过自行探索,或者在教师的指导学习中,创造性的寻求解答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是,必须熟练地驾驭教材,掌握教材的内部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问题时,要先易后难,逐步引导,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梯度分明。在面向全体学生,使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度能充分调动起来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

2、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简练、明确而又系统。对某一教学内容来讲,所涉及出来的一整套问题,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既而完整配套,又各有侧重,形成层次。这些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线索,又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抓住关键,叙述要简练,使人一听就知道这是问什么。

3、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要尽可能的引入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非常有益的。如果数学教学只提供“思维体操”,不管实际应用,恐怕不合时代要求;同时,又要防止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处处强调实用,造成牵强附会。要尽量做到自然渗透、有机结合。

4、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应引导学生去参与提问。教师设问布疑,学生回答不是唯一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发动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思考、用于探讨的热烈气氛。

5、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后,还必须做好总结归纳工作。要把大家讨论的意见,加以归纳、分析、总结。教师要明确表态,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表扬那些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激发全体学生都来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两篇

第一

一、引言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情境和问题融合在一起,利用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分析、探索,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可以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使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建的综述

通过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深度学习体验感,联想自己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将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当学生能够在情境引导之下深入思索问题原理,并寻找适合的解题方式方法,则数学课程学习效率也显著提升。在有效问题情境的引导之下,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索分析阶段能够掌握主动权,经过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交流,学生的数学自信心也由此建立起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增强,个人的数学学习兴趣也能不断增强。

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指导阶段,合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数学问题谈探究的基本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各类数学知识应用起来,则数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作用也由此展现,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无论是在课堂情感交流方面还是强化学生个人认知能力方面,經过教师的全面性引导,有助于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拓展。教师在创建问题情境期间,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性,适当的增加问题的难度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是满足学生性格以及思维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值得在数学课程教学阶段推广应用。

三、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和提出问题的理念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在学生遇到无法理解、存在疑惑的现象或事物时,可以保持怀疑、猜测、探究的心理,并且尝试探索和解决。问题意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例如,在“三角形”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先学习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什么是三角形。但三角形有很多形式,面对不同形式的三角形,学生会产生这些三角形为什么不一样、三角形是不是有很多种类等疑问。在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会对“三角形”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会主动提问和探索,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在情境和问题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选择具有趣味性、刺激性的信息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想,进而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同时调动学生提问、创新的意识,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趣味性、生动性、引导性的原则,使教学情境可以发挥作用。

四、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数学情境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纷纷加强了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可能是由于受到过去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并不侧重于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即便是在政策的号召下,少数小学数学教师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传授知识点。而大多数数学教师虽然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学习氛围,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未免有些脱离生活实际,有点天马行空的味道。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会影响学生对于生活的正确认知,同时也会造成学生无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质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数学情境教学应用缺乏合理性

一些教师为了践行政策提倡的情境教学方法,竟然在讲解数学知识点的过程当中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进行授课,情境教学方式的滥用极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厌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当合理的运用情境教学带来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践行相关的教学政策而不顾后果的滥用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师缺乏对情境教学正确的认知下,数学情境的教学方法会时刻影响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缺乏科学管控的数学情境教学方法,会影响情景式教学在数学学习当中的运用。

(三)数学情境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本就是一件枯燥的过程,绝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壮大学校声誉,都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教师太注重追求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就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总喜欢带入情境教学方法,这样很容导致情境教学被滥用,过于注重形式化的数学情境教学并不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水平的提高。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错误认知,导致情境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合理利用问题情境的措施方法

(一)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过程

小学生在有效问题引导之下,确保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是极为关键的。需要将合理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应用起来,将问题情境创建的基本作用明确,给学生提供发展个人学习能力的机会。小学数学本身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应用性的特质,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实践应用要求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性探索分析。为确保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应该将合作交流互动加入问题情境构建环节。在课堂上由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管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对课程教学节奏的把控,既要让学生体会课程学习的快乐,也要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索分析阶段获得新知,这样一来无论是在问题情境创建还是实践探索分析环节,问题内容的有效性都得以展现,能够很好地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区分开来。

(二)注重问题内容的趣味性应用

教师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加强备课指导期间,都会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活泼好动、思维跳脱的基本特点。学生未能将自己的学习质量提升,本身就存在对数学知识的错误认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创建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突出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丰富性,帮助学生在游戏、情节之中将自己的学习体验感增强,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就会更为全面性、针对性,且富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内容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经过各个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经过国内外数学家、科学家的不断探究,编撰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材内容,实现个人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为确保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推进,教师需要深度研读教材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构建起来。教师要选择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知识内容与问题情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难度有效降低,个人的课程学習参与性由此得到保障。教师将案例、生活实际引入到课堂教学阶段,学生能够体会到社会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都是与数学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应用阶段也能获得相应的主动权。

教师讲解百分比计算相关数学题目期间,可以将物品的成分含量以及成分总量进行列举,将百分比的基础载体把控到位。在进行成分研究分析期间,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之内,经过课下的合作,找出所含成分并计算其整体比率。学生在调查研究阶段,能够体会到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认识到课程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必然联系,还能主动去统计分析来自食物、用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在课堂上总结自己的学习实践感悟,实现对数学基础概念的透彻分析与应用。

(四)按照学生的喜好建立学习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过去传统的教学形式,教育的重心偏向于教师,教师总是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授课,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讲,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方法并不适合学生这个群体,类似于广撒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时,所创设的情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喜好,按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将有效问题情境应用到数学课程教学阶段,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把控,将教学活动、情境设置、问题应用、合作探究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探索阶段,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将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第二

一、何谓数学教学情境?

在教育学中,“情境”一般指学生的学习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它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是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情境则是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前提、基础和条件.数学问题则是在不同数学情境下,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解答的问题,特指用数学语言表述的问题,它由条件、运算和目标等信息组成.在数学教学中,情境与问题总是紧密相连,共同构成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创新源于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而数学情境的创设也是为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情境与问题是数学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共同体.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领域所达成的综合能力.目前我们是根据教材的编排,以“章、节”为划分单位,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在编排上仅仅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简单归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缺乏相应的逻辑关联性,这很容易造成学习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难以形成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摆脱教材编排的束缚,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相关知识点与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主题中,加强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训练,养成整体性观念,提升思维的系统性.因此,在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时,要立足“主题单元”,彰显整体建构,提炼数学思想,提高综合能力.数学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问题情境的设计应突出核心内容,训练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但在设计这类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否则学生就学得不扎实,接受不了.只有科学设计,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无限的效果,使课堂教学达到省时、省力、高效的目标.二、创设情境的原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应坚持以下原则:

真实性:

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接近性:

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诱发性: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合作性: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融合性: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三、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01要基于数学知识的本质

问题情境是为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服务的.因此,它应该蕴含着数学知识的本质、联系与结构,应该展示数学概念、结论和应用的形成发展过程.情境与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情境是否合适并不仅仅取决于情境本身,而在于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揭示数学的本质.当下尤其需要注意,数学教学不能只讲生活情境而忽视数学情境,因为许多数学课程内容没有实际背景,是超经验的;要善于创造数学情境.例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的初始情境应该是探究这两个定理的背景——对三角形边角关系如何由定性的刻画(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走向定量刻画(明确边角之间的关系式),如何由特殊解决(直角三角形已经有明确的边角关系)走向一般解决(明确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另外,问题情境还应该体现数学抽象、严谨等本质特征.例如,为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可以创设如下情境:让全班学生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要求精确到0.1°,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提出:测量是否会有误差?测量能否解决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从原理上解决问题,即证明的必要性,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与理性精神.02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

问题情境是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因此,它的创设应该基于学生的基础、潜能、兴趣与心理需求.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工作和思考着的特定客观世界,以及反映这个客观世界的各种数学概念、运算方法、规律和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现实,进而创设情境,为学生架设数学现实与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学生的视角看待与衡量问题情境;应该分析学习发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风格、认知潜能、认知障碍和认知差异,并把这些作为确定问题情境复杂程度、情境与学生的关联程度的依据,进而使问题情境成为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空气、水、温度、湿度”.只有这样,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由此岸走向彼岸.03基于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首先,应该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即应该考虑怎样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教学总目标的实现,尤其是有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就当下而言,尤其要通过问题情境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与联系,使之成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载体和平台.其次,应该明确问题情境的功能与目标指向.不同的问题情境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能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分析并确定不同环节、不同时刻的教学需求是激发兴趣还是提供指导,是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是面向全体还是面向少数特定的群体,是促进独立思考还是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再次,应该把数学视角与学生视角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把教学看作是在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架设一座桥,那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就会时刻注视桥的两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考虑如下两点:一是既要对现实和数学进行恰当的加工和取舍,拉近现实和数学与学生的数学现实之间的距离,又要避免过度加工,导致情境性不足;二是应该基于数学知识的本质,积极创造使学生“愤”与“悱”的情境,因为学生往往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04应该追求真实、简洁

首先,应该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信息技术能够把真实世界的问题带入课堂,为教学提供新的素材、搭建新的平台;它能帮助教师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其次,问题情境应该简洁、突出重点.当下问题情境创设存在诸多问题:或远离具体教学内容,为情境而情境;或情境过于花俏、复杂,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浪费学生的时间;或情境虚假,与生活实际和科学相违背.鉴于问题情境是为更好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服务的,是为促进学生思维服务的,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力求简洁、简约,突出重点,应该尽可能去除附加的、不必要的东西,应该避免学生思维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策略

通过在教学中对创设数学情境问题,可以为学生揭开数学复杂的公示,枯燥的计算的面纱,使学生们发现数学的有趣和美好,发现数学并不神秘和严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一、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思考的能动性和对数学问题探索的积极性。但是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数学教学内容与所创设的情境问题实质性关联较差,真实性的程度相差太大,因此不能充分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些问题的创设内容过于生活化,因此导致所蕴含于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被淡化等,影响了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发挥。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兴趣的提高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只是停留在应付工作上,对问题的设计也没有从数学的教学目的和实际应用出发,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把数学创设情境问题放到教学内容中去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了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形同虚设。

2.问题创设缺乏明确性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问题的有效创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创设的问题要和教学目的相关联,不能天马行空地对问题进行创设,这样,即使问题创设的多么有趣,多么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脱离了课程要求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因此这种缺乏目的性的问题创设,也起不到好的学校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

3.问题创设缺乏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问题的创设,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不一定都是枯燥和乏味的,数学同时也是和谐有趣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数学问题一定要具有趣味性,不能是枯燥乏味的犹如课本内容一样,那么就失去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4.问题创设形式单一性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形式还是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法,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满堂灌”加“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完全不可行,但是却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的发挥和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讲的很费劲,学生听的很辛苦,因此在问题创设的形式单一性,课堂氛围的沉闷性也很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问题创设的效果。

二、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

1.提高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理念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就必须要先树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理念,通过开教学研讨会,到其他做的好的学校去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理念,使教师真正地认识到情景创设问题的教学内容持续进行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帮助,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情境创设问题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情景创设问题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六年级的下册在讲到概率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通过有趣味性的情境问题的创设来介绍概率这个知识,老师首先告诉学生“在我们班上有40个学生,但是至少会有两个同学的生日是相同的”,这个时候,学生们肯定很惊讶,接着统计了一下。果然,有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接下来,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概率,如果直接算出40个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要算出40个学生的生日全部不相同的概率却很容易,一个学生的生日,肯定是365天中的一天,他的生日就可以看成是365÷365=1。第二个学生如果不和第一个学生的生日相同,那么在一年中就只有364种选择,也就是说他的生日的选取是364÷365,以此类推,后面的同学的生日就分别是363÷365、362÷365、361÷365……这样40个同学的生日都不相同的概率就是1-(364÷365)×(363÷365)×(362÷365)×(361÷365)×……×(326÷365),结果大约是90%,这个概率已经很高了,因此在40个同学中,至少有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这就是概率。通过这个情景问题的创设,不但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明白了何为概率,以及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概率,大大提高了接下来对概率知识点的讲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提高情景设问题的针对性

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创设不同的问题,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在教数字的过程中,可以从让学生明白一年有几个月,一天有几个小时,一个小时有几分钟,一分钟有几秒,一年有几天等我们生活中的数字开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比较简单的数学故事和数学感知入手,创设的问题也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不用的年级和接受能力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4.提高情景创设问题的现实性

在问题的情景创设过程中,最好使问题联系到生活过程中。比如,在学到折扣等数学知识时,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并让学生们踊跃回答,例如,周末和妈妈到商场购物,商场打折,一个书包商场打了7折,妈妈付了63元钱,那这个书包原来到底是多少钱呢?到了其他店后,发现了商场有很多的促销活动,买100送50的,买一赠一的,那这些算下了又是多少折扣呢,到底买哪家的划得着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买100送50就是买了150元的东西其实才付了100元,折算下来就是打了六七折,而买一赠一就是打了五折,因此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来加深学生们对折扣方面的知识点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每天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从而建立数学的概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数学也包括了很多复杂的公式和枯燥的运算。为了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揭开数学枯燥复杂的面纱,通过增加情景创设问题的有趣性、针对性、生活实用性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数学,走入数学的世界,发现数学的魅力和丰富有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丰富教学实践。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05 15:03:00 ] 作者:王济强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本文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概念;创设

作者简介:王济强,任教于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沙湾镇中学。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既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也包括学生外部的情况。问题情境则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由教师提供的具体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源,用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运用直观性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向大脑输送信息,自然能使信息互相强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二次函数y=x2, y=x2-1, y=(x-1)2的图像,再画出y=-x2,y=-x2+1, y=-(x-1)2的图像,请同学们观察图像和函数关系式,分析、总结二次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在画出图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函数与图像的关系。

3。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际,从认识论上来说完成了两次飞跃,而且第二次飞跃比前一次飞跃更深刻,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运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个横放着的圆柱形油桶,恰好可装10吨油,用一木棒垂直插入小孔,测定剩油的高度h,能否很快确定剩油大约多少吨?这显然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设剩油量为W吨,如果能找出剩油W与h的函数关系,并画出次函数的图像,那么求解就方便了,只要测定h,看图像就可以知道W的值了。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念。

1.通过设计概念的发生,扩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来说要经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表述、概念的辨析、概念的应用等阶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等思维活动,探究规律,得出新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1)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中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概念的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如:二次函数概念与一次函数概念的类比等等,有些数学概念是已有概念的扩充,若能揭示已有概念的扩充规律,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入新概念。如:实数概念的教学,先回顾已经历过的几次数集扩充的事实:

“正整数 自然数 非负有理数 有理数”,上述数集扩充的原因及其规律如何?(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得在已有的数集内有些运算无法进行)数集的扩充过程体现了如下规律:①每次扩充都增加规定了新元素;②在原数集内成立的运算规律,在数集扩充后的更大范围内仍然成立;③每次扩充后的新数集里能解决原数集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了上述准备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新元素“根号”,这样学生对根号的引入不会感到疑惑,对实数集概念的建立也不会觉得突然,使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轨道中,同时为概念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提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对于这些概念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数轴概念的教学,观察温度计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增减的方向。我们能否用一个更加简单形象的图示方法来描述它呢?由此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的概念。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2.创设变式问题情境,对例题(习题)挖掘与拓展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例1:在△ABC中,∠ACB=90°,CD⊥AB,D为垂足,AE是CF的中垂线交BC于E,求证:∠DFC=∠CAE。

分析:方法(1):因为∠DFC与∠CFA互余,所以要证∠DFC=∠CAE,关键证:∠CFA=∠ACF 要证AC=AF,即有中垂线性质可得。

方法(2):利用全等△进行证明,过点F作FM⊥CB于M,证△CDF≌△CMF,即可。

方法(3):利用中介量,连结EF可得EC=EF=>∠CAE=∠CFE => ∠DFC=∠CAE ,利用△ACE≌△AFE=>EF⊥AB=>CD//EF=>∠DFC=∠CAE。

通过这创设这一例题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对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钻研精神,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具有灵活性、多变性,避免了学生在几何证明中钻死胡同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特别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当地进行教材处理和钻研,要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这堂课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应变能力,认真听取学生的一些方法,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教学解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需要创设问题的情境。

下载《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心得体会 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心得体会 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乐平市 周国友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问题的角度来说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以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问题就没有......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摘要】我国初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整个教育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对初等教育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初等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沙洋县拾回桥小学 解辉[摘 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新课改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摘要: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建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教师围绕数学问题问题,为学生创设相关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精选合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四大原则:趣味性、针对性、思考性、探究性;重点阐明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举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