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课堂中的评价的确很重要。但怎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怎样的评价才能是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并能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为我轻轻撩开了这一问题的面纱,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去做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语文》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课文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运动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第二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专题七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
很高兴和大家聚集在这里交流学习,今天聊专题七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板书)其中有四个话题,先谈话题一
课堂组织管理行为的变化(板书)
话题一
课堂组织管理行为的变化
为了上好一节课,要让学生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维护课堂秩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教师课堂组织行为又有哪些内涵,其一,它是教师的一种行为方式,教师凭借语言、动作、身姿、表情等外显行为向学生传递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次,我踏着上课铃进教室,听到一个学生喊:老师来了,同学们的嬉笑声噶然而止,当我进教室时,那位同学刚跑回座位做好,我微笑着说:哪是老师来了,分明是猫来了吗,只有老鼠见了猫才跑呢!同学们在知错的过程中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在讲董存瑞炸碉堡一节时,教师应昂首挺胸表现出一种刚毅,这是一种身姿的体现,讲《买火柴的小姑娘》中融入悲伤,催人泪下的感受,眼神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怜悯之情。其二,它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参与学生的组织,在课堂中如果是自己的学生还好组织一些,外出讲课一般用不熟悉的学生进行教学,那课前的组织就非常关键,可以和学生交流:你想知道什么?谈谈你对老师的印象,做游戏等。其三,它在情境中进行,受到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又扮演着多重角色。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企业家的管理。不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要从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符合学生的目标,带领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案例1】
有一次,数学老师王老师进教室上课,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大鼻子戴眼镜的人头肖像,这分明是他的漫画。这时班上发出了“咯咯”的笑声。王老师明白这是那个淘气、不用功、自尊心很强的“小画家”的杰作。他想一想,不慌不忙地对大家说;“这幅画画得不错,如果这位同学能把他的才能用到学习上,或用来帮助大家进步,那就更好了。今天我们上课正需要作图,现在我出一道几何题,大家在本子上练习,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被叫到黑板上来的小画家自动擦去了人头像,跟大家紧张地按题意作图。显然,由于小画家平时不认真学习几何,他错误百出的几何图无法跟另一位同学的图媲美的。画完图之后,王老师请同学们评论谁对谁错,错在哪里。然后他只是严肃地对大家说:“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认真学习,练好几何作图的本领。”接着他仔细地讲解这道题,小画家内疚地和大家一起认真听讲和思考。从此,小画家开始用功都书,成绩很快上去了。
王老师教育之所以成功,是他运用鼓励和赞许,把画画和学习联系起来,叫小画家作图暗示擦人头像,请同学们点评几何图使他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这一连串带有创意的教学行为,给小画家留下了许多思维空间,促使他很快的改正了缺点,实现了学习目标。
对于课堂教学管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是这样认为的: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控制课堂,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先要求学生把注意力转向教师,并要他们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就像在任何会议上一样,即便是成年人也有一些人在不停的闲聊,课堂里的学生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们并不想制造混乱,只不过是借机满足他们的乐趣。这种时候,我一般不会提高嗓门,而是紧握双手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的注视着闹事者,这样我就避免了吼叫着要求他们保持安静,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取得制止混乱的效果。再如当学生听课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可以中断自己的讲课,用眼睛扫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便立即指向教学内容。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时,不点名批评,以手示意,学生便会立即回到教学中来。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多用体态语来调节和控制,既能节省教学时间,也能保证教学的顺畅和圆满。
话题二
组织教学行为的创新
“教书”要看教师的智慧,“育人”要看教师的魅力。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既是教师智慧,也是教师魅力。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珍爱童心、珍视童趣。还一份童真,而不能让唯一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想,不给学生想象的余地。【案例2】
《坐井观天》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文中小鸟和青蛙围绕“天有多大”展开了争论。在我们看来,天的确无边无际,大的很,小鸟说的对,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无疑是错的。但是,如果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那就有错了。
教学中,老师提问: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学生有的说小鸟说的对,有的说青蛙说的对,还有的说他们说是都对。同学们有三种观点,教师若有所思,停顿片刻之后,向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说:“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好。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就更好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生1胸有成竹地说,小鸟说的对,因为天确实很大。学生2迫不及待的说,青蛙说得对,因为他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他说的是实话,也没错。学生3按耐不住的说,他们把各自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都很诚实,应该都对。教师点头肯定,竖起大拇指说:“好!几位同学都谈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感受,说得都有道理。大家再想想,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大家讨论讨论,看谁想得好,说得棒。”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是智慧潜能能激发出来是以教师珍爱童心、珍视童趣、尊重学生的发现为前提的。我们更应从这位教师的“匠心独运”中感到鼓舞,受到启迪。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机智,往往会化干戈为玉帛,让课堂充满温馨、和谐的气氛。【案例3】
有位教师在教《游园不值》时,正讲到“小扣柴门久不开”,忽然,“砰”的一声,一位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急急忙忙地坐到座位上。老师话题一转,向学生发出提问:“小扣柴门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猛扣’呢?”大家讨论了一番,都说‘小扣’说明诗人有礼貌。这时,老师走到迟到的学生身边,弯下腰轻声问他:“你说是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呢”他脸红了,大家也笑了起来。
当偶发事件出现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掌舵人,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案例4】
刘老师刚接过一个差班。上第一堂课,她把手伸到粉笔盒里掏粉笔,突然触摸到一个冷冰冰软绵绵的东西,吓得她尖叫一声。大家一看,原来是一条中指大小的冬眠水蛇,在倾倒的粉笔盒边蠕动。全班哄堂大笑。刘老师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待笑声稀疏了,她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有一份大家赠送的图书礼物,比如给王老师的灰老鼠,给郑老师的大王峰……而我呢,你们送了条小蛇。”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摸着它,着实吓了我一跳。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行,至少他挺勇敢,有一定的捕蛇经验…...”这时,外号叫“踏踏跳”的男生“扑哧”一声,嘴凑到同桌“卷毛”的耳根:“老师在表扬你呢。” “卷毛”不自在地摇了摇头。他原以为这节课像以往一样有戏看了,没料到老师还表扬了自己,这是他五年级以来第一次受表扬,可就是高兴不起来,只是呆呆地听刘老师讲有关蛇的小常识、有关写蛇的文章……第二天早晨,刘老师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意外地看到,讲台的粉笔盒上插着一束野菊花,在射进教室里的阳光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扑闪扑闪地……从此这个班变了,变成了全校的先进班。变得原因,就在于刘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因势利导,将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话题三
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
教师在组织班级活动或安排某件事情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
【案例5】
由于班容量的增大,给学生排座位成了大难事。每到开学前,我总是接二连三地收到领导、同事、亲戚朋友打的招呼,要求我在排座位时给班上某某学生以特别照顾。面对每年都有近一半学生家长托人说情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真是一筹莫展。尽管每年排座位时,我都绞尽脑汁,但效果总是顾此失彼,不尽如人意,而且还惹得学生和家长颇有微词。
开学第一天,按照惯例,下午我要给学生排座位。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教室的气氛有些异样,同学们一个个都做得端端正正的,每个人的目光都似乎蕴藏着很多兴奋。看到学生如此尽然有序,我本来抑郁的心情一下子明快起来。我环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说:“现在,老师给大家排座位……”话还没说完,班长举起了手:“老师,同学们有个请求,请老师允许我们自己来排座位,行吗?”我说:“同学们,排座位要有一定的规则,你们的规则是什么呢?”班长一下子拿出了他们制定好的方案:
一、要照顾眼睛近视的同学。
二、要考虑到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吃力的学生排在一起,有利于结成“一帮一”的对子。
三、男女生搭配,可以让男生注意讲究卫生。
四、让开朗的和内向的坐在一起,好动的和好静的坐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五、没有特殊情况,按个子高矮来排。每一周大组之间轮换一次。
听着同学们的方案,我不禁有些惭愧。说实在的,这些细小的问题我平时还真是没有注意到。同时,欣慰的看到学生们考虑得真是相当周全,我心中的疑虑荡然无存了。
于是,这一次的座位就按照大家的意思由同学们自己排定了。最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家长对座位提出异议或要求特殊照顾怎么办呢?”
同学们说:“那有什么难办的,如果家长们能说出正当理由,并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随时可以调整呀,如果理由不充分,不管谁说都不行!”
看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看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排座位,这个棘手、敏感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孩子们,谢谢!”
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着和评价者。因此,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能否给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正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时,给学生及时指导,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如指导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诸如有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等。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合作学习时教师加入某些小组的交流中,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有利于调控合作进程,辅导学生正常开展交流。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不能为创造一种学习的形式而丢失了学习内容与目的本身,请看下面不成功的合作学习案例 【案例6】
徒具形式的口语交际课《买文具》合作学习案例 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复述录像内容后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表演去超市“买文具”。教师的本意是创设一个模拟情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a组的几名学生忙于争论谁扮演什么角色,闹得面红耳赤,直至教师喊停也未开始练习;b组的几名“顾客”抢着“购物”,“营业员”正大声呵斥;c组两名学生正站着练习,而另两名学生却正嬉笑着,在谈着其他的话题„„而那位年轻教师站在讲台那儿,显得并不着急。整个课堂热闹而嘈杂,各种声响此起彼伏。结果,当教师组织学生全班性小组交流时,被教师叫上台的几名学生却只是楞在那儿。小组合作表演成了没有实效的形式!
案例中,合作学习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其原因在于:①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缺乏有效地操作策略,没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②学生不会交流,没有“规则”意识。③学生既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不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并积极响应。
在什么下运用合作学习就比较恰当。第一,当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当遇到了学生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是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总之,合作学习的运用要考虑具体的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具体特点,不能千篇一律。
【案例7】
成功的合作学习:《鲸》教学案例 教师首先范读课文,让同学们思考课文中讲了那些有关鲸的知识,然后各合作小组开始进行讨论学习。
首先,这位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也是本篇课文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她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每个小组任选3名学生,让他们分别用数字、通过对比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位教师之所以如此设计这一段的教学,主要是考虑到要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所获。在老师总结时,所有的学生对这段内容都已了如指掌。
其次,这位教师还根据教材的难易情况,进一步设计合作学习的讨论题。而且,在设计问题时,还充分注意到所设计问题的开放性。“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老师讲解。而以下关于鲸怎样吃食、怎样呼吸、怎样睡觉和生长的情况,则是围绕鲸的生活习性来写的,这四个方面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所以这位教师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分割:
⑴ 鲸用什么呼吸?说明了什么?鲸怎么呼吸? ⑵ 鲸主要吃什么食物?鲸怎样吃食? ⑶ 鲸的生长情况怎样? ⑷ 鲸怎样睡觉?
以上设计,针对各合作小组学生的特点提出,让优生做较难的题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题目。然后组成“专家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将自己分到的题目得出正确答案后回原组交流。这样,小组的所有成员就有机会掌握全部内容。在“专家组”讨论时,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和课后分类辅导收集信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高潮时可以组织角色表演推波助澜。讲解一个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做做动作;讲一段对话,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演。用模拟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里扮演角色,有助于消化知识,加深理解。
【案例8】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讲《草》时,提问:小朋友们,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草》被给妈妈听?同学们都想背。好,现在我当你的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到家里该怎么说。生1: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您听听好吗?(生背)
师:女儿真棒!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听?,现在我当你的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2:哥哥,我背一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草》师:这首诗我也学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师: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哦,都有个白字,我搞错了,还是弟弟记心好。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奶奶听?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3: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生:《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到第二年又张出了新芽。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话就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窟窿? 生:是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师:看我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那有钱上学啊!
这个教学高潮形成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全面检查了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欢乐地氛围中进行,很耐人寻味。
话题四 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创新 有人说:“教师的一句话,能扼杀一个天才,也可能扶起一个伟人。【案例9】
例如,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立即批评她,“不会就不要举手”。女学生只好委屈的坐下。这样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肯定不会有了。要使学生发展,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换一种方式评价,我们可以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我们再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一定会成功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赢得同学们的掌声。
对于学生,他们在胆量、语音、表达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吹毛求疵,而应细心呵护学生幼稚、脆弱的心。如在朗读课文中,学生经常有添字、减字的现象。当他们出现了这种现象,我们要说:“不要紧,第一次读错是正常的。”第二遍还错,我们要说:“这遍没读好,还有第三遍,第四遍。”其中要不断鼓励:“别紧张,慢点儿。”“大家都在耐心地听呢!”一直到学生读对时,我们再说:“了不起,你成功了!”
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案例10】
在一次预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教语文的张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一分吧!就一分。求您了”张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我可以把你的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一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一分不能白借,要换利息的,借1分还10分,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借了。”男生咬了咬牙说:“我借。”结果,在后一次段考中,他语文得了91分,都掉10分,净剩81分。
张老师是一个教育的高利贷者,她通过大胆的借贷,使学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语言的首选。【案例11】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次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位学生朗诵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于老师笑了笑说:“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的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的又读了一遍,这次不出了效果。教师一句令人俊不禁的风趣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巧妙的评价,这显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要高明。
这样的幽默评价能融洽师生关系,调节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
我们要让学生做“真人”,首先自已做“真人”。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评价学生应做到: 1.评价要“发自内心”
我们要满怀真情来对待学生、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才会感动学生。缺乏针对性的表扬,如:“不错”“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形式的表扬没有针对性,不如:“你读对了”“你都认识了”“你记字可真快,有什么窍门吗?”“除了一个字外,其他的都很准确”“你读得很认真”“你学得真用心”等这种有针对性的表扬让学生有学习的方向、识字的榜样。同样,盲目的批评也不可取。应鼓励学生改正不足,如“你读得都很准确,就是声音小了点儿,再试一次,大点声”等等
2.评价要“准确公正”
我们的评价要准确、公正,要有针对性,不要流于形式而使学生茫然,不要给学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要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怀疑态度,从而对我们产生信任危机。例如:我们许诺奖给学生的物品,就一定要兑现;又如课上我们既然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那么就应真正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不应该挑三拣
四、说三道四,过多地限制学生,即使出现一些意外的或荒唐的回答或做法,也应该宽容学生,不应该指为大相径庭、大逆不道;不要把课堂当做虚假的演戏,而应把课堂看做真实的生活;也不要说些实现不了的话或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如“如果你有机会到我们学校去,我带你去看看那里的景色”等等。
3.评价要尊重学生
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学生以后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例如:在阅读《捞月亮》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问孩子们“猴子捞月亮的做法好不好?”当孩子们说不好时,我高兴地评价:“对,小猴子的这个办法不好,遇到事情不动脑筋,我们可不能像他们那样。”孩子们边听边点头,这时还有小手举起,我赶紧让他站起来说:“小猴子的办法好,他很勇敢,敢自己动手去做。”听他说完,我马上带头鼓掌,并给予这样的评价:“这位小朋友说的棒极了!小猴子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阅读教学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特说:“真正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因此,我们的评价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面向全人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在于此。
第三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研修日志)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 专题一 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 话题二
数学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教学行为的创新
学习完本节内容,本人认识到在对数学课程目标的理解上,我们应当清楚数学课程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还要更多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要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知识、能力的学习;知识能力的学习要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总之,我们要在数学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怎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表达、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起来就会非常轻松。新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材料与环境,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提供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新教材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富有儿童情趣,在童话故事中感受数学的美“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身难忘。
3、猜一猜,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教材编排了一些数学游戏。
4、学具操作,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促使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学习内容。
5、培养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儿童的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还应当了解到,孩子们眼里的数学与成人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们可能有许多“怪”想法,这些想法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如果教师能够欣赏孩子们的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还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这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的。
谢桂兰
2011年11月28日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语文》的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语文》的学习心得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全面、广泛、深入地展开,如今课程改革从课程理论到课程标准,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从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课程评价改革既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改革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评价是动态的,它要根据每一时期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不断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标准,面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应该评什么,怎样评,如何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导航器、助推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引导教师主动接受新课程理念、自觉改革课堂教学,重建课堂教学文化等,都是需要探讨的新问题。本文仅就新课程下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学资源由单一转向多元。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教材是一资源,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各种相关的信息,等等,都是教学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二、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程。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教师对章节知识的理解是否深透,能否抓住重点、难点及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一些教师忽视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倾向。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要做到既实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反对单纯地强调教学形式的变化而不追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片面做法。要关注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是否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不搞生硬的思想教育,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
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体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的全过程。第二,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第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主动、积极地思考。第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愉悦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第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学生是否能生成预设内容,是否能自主地生成非预设内容,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1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数学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二、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三、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的问题,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报告,顿觉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学一家,融汇白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语道的,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
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连绵秋雨挡不住学习的热情,飒飒金风迎来了收获的序曲。9月15、16两天,我和十余位教育同仁共赴郑州,参加了“聚焦核心素养,呈现统编教材实践”名师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薛法根、魏星、李伟忠等全国著名特级老师的课堂教学及讲座,收获满满,受益多多。
抓好关键问题,精彩句式反复练习。这是李伟忠老师讲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带给我的最真切的感受。李老师讲到“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时,让学生反复读,同时,要求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将原句变换成“的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的花。”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改写。有孩子写的是:“长长的丝瓜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黄色的大花。”有的孩子写的是:“弯弯的牵牛花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兰色的小花。”孩子们在举一反三的练习中,既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习惯了老师的分析,少了孩子的练习,于是语文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了然无趣。李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只有让孩子参与其中,课堂才更生动。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不理想。这是黄国才老师的课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黄老师讲授的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在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中,这篇文章是一组人物描写中的一篇,主要从人物肖像、语言等方面刻画了王熙凤乖巧机灵、聪明能干、有权有势、善于逢迎等性格特点。黄老师一上课就能孩子普及了很多“红学”知识,包括相关考证,对于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来说,这些讲述真的很有趣味,但如果对《红楼梦》不太了解,可能听来也是一头雾水。在设计问题时,黄老师的问题是:“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结果出现了短时间的冷场,接着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但都被黄老师否定——要么太简单,要么被认为没价值。黄老师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生思考。可是,学生往往达不到我们期待的高度。让学生主动提问题,学生提问的多半是很简单的或者没什么价值的。正因如此,我们往往懒得给他们提问题的时间,而是直接把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抛给他们。可是这样以来,孩子们越来越缺乏批判精神,却来越不会思考。我的想法是:即使学生最初提出的问题没意义也要鼓励他们多思考,一点一点慢慢引导,强化训练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那怕他们最初提出的问题真的毫无意义。如果孩子的问题已经很完美,又能给出完美解答,那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
让孩子慢慢长大。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带给我的启示。薛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课是二年级的《风娃娃》,他的课不急不徐,不故作姿态,通过一遍一遍的指导朗读,到最后达到了让学生尝试复述课文、改编故事的效果。他讲得透彻,学生学得起劲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个小女生怎么也说不好,薛老师就连续她练习了三遍,至少花了五分钟的时间。薛老师说,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把五分钟时间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有点浪费,是对这个孩子而言,她可能受益终身,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得到了提升。你这一节课用五分钟的时间你关注了这个学生,下一节课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关注另一个需要指导的学生。让他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长大,到最后你会发现,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关注。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嫩芽,你要为它浇水施肥,守望它,慢慢长大,直至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葆有耐心,守得初心,才能静待花开。
姜树华老师和沈玉芬老师的课,都涉及到了资源整合,讲一篇文章的同时关联到相关的文章,既能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巩固效果。刘雁华老师讲授的写作课《石榴》更是接地气,在让孩子们看过一个范文之后,又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石榴的颜色、外形,内部结构,并品尝石榴的味道,进而对《石榴》进行详细的描写。每写其中一个部分,刘老师都找同学展示,且让同学们评出谁哪拿个词用得好,哪一句话用的好,并说出好在哪里。这样的生动有趣的写作课,孩子们如何不喜欢?
聆听名师的授课,查找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如何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习作练习,如何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向名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教育专著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相信我们也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完美课堂,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修炼自己,成就自己。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3
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 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探究情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的情景必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数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这样渗透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会很感兴趣,也易理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4
20xx年10月12日至13日,我有幸到昆明理工大学新迎校区参加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两天的培训,使我这样一个刚踏入讲台的新教师受益匪浅。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陈延军老师的示范课《落花生》以及讲座“谈减负背景下‘落地生根’的语文教学”,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去年的树》以及讲座“语境视野下的语文教学”,魏星老师的示范课《作文课》以及支玉恒老师的讲座都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小学语文的创新课堂。这样两天的培训,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而言是切实而有效的,它会为我的整个教学生涯起到奠基和导航的作用。
首先,宋老师的童漫作文示范课,整堂课结构紧凑、妙趣横生。宋老师内涵丰富,教学手段丰富,语言风趣幽默,,善于启发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设置问题精妙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还善于创设情境,各种形式的启发学生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宋老师的讲座,从习作目标、试卷编制,作文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这五个方面来讲解了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作文发展方向。儿童都喜欢“童漫作文”,因为他自身幽默的特质以及插图和文字的内涵都对儿童有深深的吸引力;作文教学就应该启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写;讲课一定要埋下伏笔,时刻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有兴趣,教学效果才会好。当你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期待时,你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其次,陈老师的示范课《落花生》,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善于抓住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情感,讲读结合,穿插写作背景适时出示,让学生体会得更透、更深;语文,有时候说可以表示自己已经读懂了,有时候用读来表示也可;在“读—找—品—析—悟”的过程中,贯穿写作特色的解析,“词语也好,句子也罢,是有温度的,是有热情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化学生的人格,“技能训练—文学素养—人格素养”,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识素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内在的东西,贯穿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赋予文字生命力,那么课才能时上时新,语文课堂才会有活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有所提升。这就督促着自己要不断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
最后,王崧周老师的示范课《去年的树》淋漓尽致,感动了多少人。教师内涵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启发学生,问题环环紧扣课文内容,很有新意,整体性强;个别读、全班齐读、分角色读,兼顾整体,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情景交融,读中感悟,悟中出情,善于让学生在比较中有所发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启发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学生愿听、乐听。陈老师的讲座“语境视野下的语文教学”,从显性层次—以学习语用为取向来设计;柔性层次--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课文的文字风格;隐性层次--一个人丰富的,明锐的,细腻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用自身的涵养来滋养孩子们的灵魂这三个层次来说明语文教学中语境的作用。越是浅显平淡的文字越南体会其情感,我们只有反复对比,才能通过显性的语言看到作者心中的声音。“渲烂之极归于平淡”。教师要善于将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赋予词语形象化,具体化,可视化。出口成章,挥墨成文都说明语言最终的指向—运用。“运用就是王道”,语文要回家,语文的家是什么,语文的家在哪里?一切的一切都指向“运用”。“有根的语言,才能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话语—情境—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学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语言,课文范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迁移能力,达到自能都书自能作文的水平,有这样扎实而有效的训练,语文教学的效益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作为新教师应始终以这一理论为指向标,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学生终身喜爱读书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将“语言”转化为“语用”,那么一个语文老师的作用也就真的体现出来了。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5
创 新 课 堂 体 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我认为: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有着无穷的魅力,它能调节课堂情绪,增进师生情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信心。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把新理念带进课堂。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用崭新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未来天才的培养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去改造课堂。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解疑、答难。
三、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四、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五、把竞争带进课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堂的学科带头人,带动全县各学科教师提升新课堂驾驭和创建能力。四是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围绕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实践问题,开设骨干教师大讲台,举行师能标兵大比武活动,同时,通过举办新课堂论坛、教师公开课、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广大教提供新课堂教学交流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6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7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20xx年4月26日我有幸观摩了南关小学举办的全县小学数学创新课大赛活动,这是我们数学老师学习的好机会,这一天的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 ,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不仅领略了不同优秀教师的授课风采,讲课技巧,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这次竞赛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如比、用字母表示数、有余数的除法、百分数的意义、中位数等。还讲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如可能性的大小、鸡兔同笼、莫比乌斯圈、邮政编码等。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 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这次听课另外一个感受是:一走进教室,我们发现学生的.课桌的摆放跟我们平常教室一样,一排十人,三排,共三十人。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前一见到这样的大型公开课,为了方便小组间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竞赛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这几天的听课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8
4月18、19日,我随教育中心参加了“20xx北师大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办学理念有一条是“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发展”。第一个为我们讲座的便是此校的业务副校长徐晖,他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讲学稿”研究专家。东庐中学讲学稿的出现,是为了对付当时盛行的“满堂灌”课堂教学现状,以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为了对付教辅资料满天飞的现状,以求减轻学生负担;是为了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以求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对教学能力偏低的教师帮一把。他们对“讲学稿”定义为:把仅供教师使用的教案,增加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学生活动和作业,既做教师的教案,又做学生的学案;既做预习作业,又做课堂作业;既做家庭作业,又充当复习资料;既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少做笔记,多动手动脑。“讲学稿”又叫“导学案”、“学案”或“教学案”,是一种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课内外学习方案。而我们伊滨区已经很早也运用了导学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用来弥补个体自学的不足,发挥导学案的使用效益。真正做到静心教书,爱心育人,潜心研究。
二、打造魅力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上海新纪元教育研究院丁如许工作室的丁如许专家与大家交流了如何打造魅力班会课。
(一)、精心选题材。我们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班情选题,同时要乐于选择生活中的新题。总之应做到三关注: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造新形式。“好的节目胜过千言万语”,电视、电影节目直观而形象。如果我们能把看电视、看电影时的那份感动,变成生活中的真实,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生活中的新鲜形式。同时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还要运用创造学的基本方法,“加一加”、“变一变”、“移一移”。最后还要用好多媒体技术,选取生活中的视频,同时多拍一些特写镜头。
(三)、认真写教案。首先拟定响亮课题, 课题应明确 、新颖、上口、易记。其次思考设计背景,明确教育目标。总之,班会课的过程要清楚明确,班主任要精心设计,体现班会课的合理结构。
三、教育要培养好习惯
关鸿羽教案先以一个“捂在鼻子上的臭袜子”案例向大家阐释了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结果不能只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还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变化,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就又对养成教育提出了要求。
(一)、养成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如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的习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自我认识,自我监控的习惯;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习惯;环境保护的习惯(如垃圾分类);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如一米线、乘滚梯靠右站);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私人空间的习惯等等。
(二)、养成教育途径要多样化。我们可与家长配合定期通报学校情况,如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最近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学生有哪些不良倾向?同时要教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家长应该向老师多学习,对学校的工作多配合,少指责。
(三)、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好习惯。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训练法,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长流水,不断线。同时要注意训练的方式,我们可以采取激趣式、分解式、评比式、制约式、疏导式等。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我们还可以采取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负强化法。当然言传不如身教,我们要以身立教,以行导行,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把学生培养成自信而不狂妄、自尊而不自傲、自谦而不自卑、热情而不轻浮、礼貌而不虚伪的性格。
总之,此次培训为我以后的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思考,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沿着这些名家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