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四十讲课件讲义[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1 22:1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四十讲课件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四十讲课件讲义》。

第一篇: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四十讲课件讲义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今同程,为明天!

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四十讲课件讲义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精讲班第40讲讲义

第三部分《国土资源信访规定》

一、《国土资源信访规定》出台背景实施时间:

国土资源部令第32号《国土资源信访规定》,于2005年12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修订通过,2006年1月4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二、重要条文学习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土资源信访行为,维护国土资源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信访条例》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国土资源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信访人,是指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二)畅通信访渠道,方便信访人;

(三)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四)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五)坚持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导致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发生的矛盾和纠纷。

第四条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访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一)在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

(二)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改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重要贡献的。

第二章信访工作机构和人员

第六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设立接待场所,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第七条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较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实事求是,廉洁奉公。

第八条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机构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交办、转送国土资源信访事项;

(二)承办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交办的国土资源信访事项;

(三)协调处理重要国土资源信访事项;

(四)督促检查国土资源信访事项的处理;

(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部门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第九条信访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参加会审会等有关会议,阅读相关文件,查阅、复制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文件、凭证。

第十条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做到: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依法行政;

(二)认真处理人民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依法解答信访人提出的问题,耐心做好疏导工作,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

(三)保护信访人的隐私权利,不得将举报、控告材料、信访人姓名及其他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送给被举报、被控告的对象或者单位。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人员享受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关的岗位津贴和卫生保健福利待遇。

例题(判断):信访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参加会审会等有关会议,阅读相关文件,查阅、复制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文件、凭证。()。

答案:√

解析:信访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参加会审会等有关会议,阅读相关文件,查阅、复制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文件、凭证。第三章信访渠道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互联网或者发布公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信访信息:

(一)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和投诉电话;

(二)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

(三)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

(四)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五)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六)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国土资源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与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上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第十四条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输入信访信息系统。信访人可以持有关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到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访接待场所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十六条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布的信访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当面向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反映信访事项。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的突出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四章信访事项的提出

第十七条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信访事项。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十八条信访人提出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

第十九条信访人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取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投诉请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第二十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设立、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

例题(判断):信访人提出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答案:√

解析:信访人提出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第五章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到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或者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当进行登记。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告知书》,在十五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一)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三)依法不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部门或者人民政府提出。

信访人重复提起的信访事项仍在办理期限内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不再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二十二条依照法定职责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十五日内分别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属于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转送书》,直接转送有管辖权的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涉及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其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二)属于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直接报送有管辖权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三)情况重大、紧急,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信访事项,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交办书》,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有权处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在指定办理的期限内,向交办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交《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办结报告》,反馈信访事项的办理结果;

(四)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并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受理通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

(五)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

(六)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属于征地补偿标准争议,有关人民政府已经或者正在依法进行裁决的,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

依照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接到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国土资源信访事项转送书》或者《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交办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二十三条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报信访事项的转送、交办情况。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第六章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二十四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第二十五条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举行听证的,依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中依职权听证的程序进行。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时限内。

第二十六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依法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做出以下处理,并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应当执行。

第二十七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到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答复。第二十八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结。情况重大、复杂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第二十九条信访工作机构受理信访事项后,发现信访人就该信访事项又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有关部门已经受理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决定终止办理。

第三十条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请求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复查。原办理机关为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向省级人民政府请求复查。

收到复查请求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书面答复信访人。

第三十一条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查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请求复核。复查机关为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向省级人民政府请求复核。

收到复核请求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书面答复信访人。

第三十二条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五)收到督办文书,未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办理情况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第三十三条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的复核意见不服,或者信访人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查或者复核请求,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再受理通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不再受理该信访事项。

第三十四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和《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再受理通知书》,应当加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信访分析统计制度。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国土资源信访情况年度、季度分析报告。

国土资源信访情况分析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

(二)信访事项涉及的领域和地域;

(三)信访事项转送、交办、督办情况;

(四)信访事项反映出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五)信访人提出的改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议及其被采纳情况。

例题: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之日起()日内,请求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复查。

A.30

B.45

C.60

D.90

答案:A

解析: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请求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复查。第七章信访秩序的维护

第三十六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成立处置群体上访事件应急组织并制订应急预案。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其部门负责人。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认为必要的,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并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和扩大。

第三十八条信访人不遵守信访秩序,在信访过程中采取过激行为的,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及时采取劝阻、批评、教育等措施;对拒不听从劝阻,可能导致事态扩大的,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建议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或者拒不执行有关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依照《信访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四)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五)未在法定期限内将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复核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的;

(六)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以支持的;

(七)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的。第四十一条信访工作人员处理信访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二)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例题(判断):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成立处置群体上访事件应急组织并制订应急预案。()。答案:√

解析: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成立处置群体上访事件应急组织并制订应急预案。第四部分《土地登记规则(修正)》辅导

一、《土地登记规则(修正)》出台背景实施时间:

【标题】土地登记规则(修正)

【颁布单位】国家土地管理局

【颁布日期】1995-12-28

【实施日期】1996-02-01

【有效性】有效

二、重要条文学习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根据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土地管理局对1989年11月18日颁布的《土地登记规则》作了补充和修改。现将修改后的《土地登记规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六讲课件讲义范文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今同程,为明天!

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六讲课件讲义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6讲课件讲义

(八)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

1、土地法规与政策的制定

在土地管理中,组织立法和制定综合性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

1)组织开展土地管理中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

2)组织编制土地立法规划,组织拟定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

3)负责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的使用解释工作,研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

4)办理依法由国土资源部受理的行政复议工作;

5)组织开展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租赁、授权经营及划拨等各类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登记,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及其他变更土地登记工作;负责土地证书监管。

2)研究解决历史遗留和新出现的土地权属问题的政策界限,负责确定土地权属,承担调处重大土地权属纠纷;开展土地确权、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

3.开展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变更调查及土地条件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负责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评价。

4)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提供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等监测数据及分析成果;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及其变更情况的统计工作,及时开展统计分析,提供耕地变化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统计数据。

5)建立地籍信息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及土地登记查证制度;掌握地籍管理工作动态,开展调查研究。例题:()是土地管理的基础。(2002年土地管理基础试题)

A.地籍管理

B.地价管理

C.土地执法监察

D.农地用途管制

答案:A

解析: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3、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

在土地管理中,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计划是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计划的具体内容是:研究全国和重点地区国土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编制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国土观划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土地供应政策;指导、审查和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

4、耕地保护

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保护耕地。耕地保护的内容包括:

1)拟定实施耕地特殊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政策;分析耕地增减动态,研究制定宏观调控和加强的措施。

2)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监督等于作。

3)拟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技术和方法,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4)对已批准的各类建设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措施的审核和监督检查工作

5)依据耕地数量变化情况的监测结果,对耕地总量减少的地区,提出限期采取补足措施的建议,并监督实施和组织验收。

5、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征用

农用地转用是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1)拟定农地转用管理办法,拟定农地转用审查报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拟定征地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办法;拟定建设项目征用土地的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2)承办需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征地和土地开发的审查、汇总、报批工作。

3)指导征地制度改革,依法推行统一征地制度,规范征地程序和办法拟定征地补偿费用计算、使用和管理办法。

6、土地供应和市场管理

土地供应和市场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

1)制定地价体系和地价管理制度,开展土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地价指数的评定与监测。

2)制定建设用地供地标准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指导和规范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

3)制定并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出资等管理办法和地产交易规则,规范土地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4)负责公布土地市场运行动态,预测土地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和提出调控土地市场的措施。

5)制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目录并组织实施,制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及改变用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6)制定乡(镇)村用地管理办法,指导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及审批工作,指导各地制定乡镇各类建设用地标准、占地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制定和组织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制定鼓励城乡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7、土地执法与监察

土地执法监察是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其具体内容包括:

1)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2)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

3)调查土地违法案件;

4)受理不服土地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

5)指导、监督检查下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监察工作;

6)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行政管理人员在依法执行职务时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

例题:土地执法与监察的具体内容包括()等。

A.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B.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枪举、控告

C.调查土地违法案件

D.受理不服土地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

答案:ABCD

(九)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了解)

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采取垂直统一管理的方式,在中央成立国土资源部,下设国土资源部、局等等,由上至下统一管理。

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后,由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所确定实行的全国土地统一管理的体制。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对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决定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1998年,国务院组建了国土资源部,实行陆地与海洋,土地与矿产的统一管理,更体现全国土地统一管理的力度。

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体制,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一是我国人地矛盾的内在需求。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保证有限的土地养活众多的人口,切实保护耕地。耕地的保护实质就是协调好吃饭与建设,做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协调,就要求对全国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兼顾、合理配置。二是维持我国土地公有制的客观需要。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要维持和巩固土地公有制,就必须坚持土地统一管理,分散或分割管理会导致公有制的名存实亡,统一管理有利于土地的合理配置和土地利益的合理分配,兼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与发展,从而发挥土地公有制的优越性。

历史的实践也证明,土地由各部门分管,或统管与分管相结合体制,不但不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反而造成政出多门、相互扯皮和土地管理的无序状态。过去,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未设置统一的土地管理机构,各部门自己管地,各自为政,自立条例、规定。凡涉及征地、批地的部门,都插手地政工作,要管都管,要不管都不管。所以,土地分散多头管理,不能有力地贯彻、执行国家制订的土地法规、条例和政策,不能强有力地制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发生,致使国家土地资源不断遭到浪费和破坏,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也不断受到侵犯。

根据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工作。全国地方各级政府从1986年开始已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成立了具有统管职能的土地管理机构。一般各省、自治区级的土地管理机关为厅级;地、市级土地管理机构为处级单位;县级土地管理机构为科级单位。根据国土资源部的“三定”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各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国土资源部设14个职能司(厅、局)。其中有6个职能司(厅、局)与土地管理直接相关,承担着相应的土地管理职责。

l.政策法规司。组织起草有关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草案;组织协调部内有关立法工作;组织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办理有关行政复议事宜;调研和起草综合性的土地资源政策。

2.规划司。组织研究全国和重点地区国土综合开发整治的政策措施,起草编制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土地供应政策;指导和审核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参与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工作。

3.耕地保护司。拟定耕地特殊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农地保护和土地整治政策、农地转用管理办法,拟定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开发耕地规定;指导农地用途管制、组织基本农田保护。

4.地籍管理司。拟定地籍管理办法,拟定土地调查、动态监测、地籍调查和统计的技术规范、标准并组织这些千作;拟定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权属纠纷调处规则和权属管理办法,承担调处重大土地权属纠纷。

5.土地利用管理司。拟定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办法,指导基准地价、标定地价评测。

6.执法监察司。组织对执行和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拟定土地执法监督和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的规定,组织开展对土地利用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土地资产处置、土地使用权交易行为的监督监察,依法组织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例题:根据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代表国务院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工作。

A.建设部

B.国土资源部

C.土地管理局

D.土地管理部

答案:B

解析:根据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工作。

(十)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

1、土地管理是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伴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突现,人地矛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人地矛盾不仅表现在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对土地需求的矛盾上,也表现引人与人之间对土地需求的矛盾上。人地矛盾是社会其它具体矛盾的一个主要根源。

土地管理通过协调人地矛盾,从而成为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2、土地管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随着人口的剧增,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耕地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口、土地、粮食、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也日益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必须依赖土地的科学管理。

3、土地管理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人类历史上发上的动荡和战争,主要源于自然资源的争夺和饥荒,这两点都与土地管理密切相关。土地管理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例题:下列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土地管理是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B.土地管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C.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没有任何关系

D.土地管理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答案:ABD

解析: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有密切关系。

(十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了解)

1.1949一1978年,重要法律《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1949年7月,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设内务部。内务部下设地政司,作为全国土地管理机关,主要负责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城市房地产管理、土地征用和房地产交易管理、土地租税、城市管理规划及考核等。之后,土地管理逐步向各部门分散。1952年,城市营建规划及考核移交新成立的建筑工程部;1954年,撤销了地政司,在农业部设土地利用总局;1956年,在土地利用总局的基础上成立农垦部,主管全国所有荒地和国营农场建设工作;城市房地产管理下作移交新成立的城市服务部,内务部仅保留土地遗留问题处理和部分征地划拨等于作。

1962年颁发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草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的范围,基本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土地管理体制。

2.1979一1986年,重要法律《土地管理法》

文革时期,许多地方的土地管理机构被解散,土地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79年,国务院设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设土地资源组,由农业部牵头起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调查规程,并开展土地详查试点,在试点实践基础上修改并颁布土地调查的技术标准,提出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调查的报告。1984年,国务院批准部署在全国开展土地调查工作。1982年修订了《国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同年,改革土地管理体制,1982—1986年国家实行所谓城乡分管的体制,地方的农业部门建立了土地管理部门,而城市内部则保留了房地产管理局,部分恢复了地政管理职能。1986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要求强化土地管理,刹住乱占耕地之风。同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全国地政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的原则。

3.1987一1990年,重要法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直属国务院的国家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接着地方各级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也相继成立。1988年,修改《土地管理法》,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的原则;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1990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4.1990年以后

1990年以来,我国土地管理千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为主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土地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土地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耕地保护制度逐步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管制得到落实。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从1997年起,党中央国务院决心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来管理土地、保护耕地。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包括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应该说,宪法的修改和几部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土地使用制度变革的主要内容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转的行政划拨供地,为有偿、有限期、有流转的出让供地。但基于我国的现实,大量的建设用地仍然实行划拨供地。因此,这一阶段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突出特点在于,制度格局上的划拨制度与有偿使用制度并存,且划拨制度作用的覆盖面大于有偿制度。

200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近年来,中央把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参与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从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土地管理思路,为下阶段中国土地管理明确了方向。

例题:()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答案D

解析:200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同人网(

第三篇:物业管理实务精讲班第31讲课件讲义

物业管理实务精讲班第31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物业管理实务精讲班第31讲讲义

内容提要

一、内容提要

1.员工的招聘与解聘

(1)员工招聘计划的制定

(2)员工招聘的组织实施

(3)员工的解聘

2.员工的培训及管理

(1)培训体系的建立

(2)培训的分类

(3)培训的内容

(4)培训计划

(5)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3.员工薪酬管理

4.员工的考核与奖惩

二、考试目的和考试要求

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要测试应考人员对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招聘与解聘、培训与管理、员工薪酬管理、员工考核与奖惩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员工招聘的组织与实施,培训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熟悉:员工招聘计划的制定,员工的解聘,培训的分类及内容,员工薪酬管理的内容,员工的考核与奖惩。

了解:员工培训计划,员工薪酬管理的体系设计。

考题类型要求

本部分考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

三、内容辅导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随着物业管理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发展,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运作要求越来越高。能否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管理,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极其重要的战略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本章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的招聘与解聘、人员的培训及其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奖惩等问题。

招聘计划的制订

第一节

员工的招聘与解聘

一、招聘计划的制订(熟悉)

物业管理企业的招聘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管辖项目类型、物业面积的大业主构成情况、收入与消费倾向、消费特点等制订招聘计划。其内容包括:

(1)计划招聘人员总数和人员结构,包括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

(2)各类人员的招聘条件;

(3)招聘信息发布的时间、方式与范围;

(4)招聘的渠道;

(5)招聘方法。

招聘的组织实施

二、招聘的组织实施(掌握)

(一)公布招聘信息

物业管理企业可通过一定渠道或选择一定的方式,公布有关招聘信息,包括招聘的时间、招聘的职位、招聘人员的数量及相关资格要求等。

(二)设计应聘申请表(注意:有可能考)

招聘信息发布后,求职者通常会寄来个人简历。为了保证应聘人员提供信息的规范性,企业在招聘活动开始时要组织人员设计应聘申请表。

1.应聘申请表应反映的信息

不管何种形式的申请表,一般都应能够反映以下信息:应聘者个人基本信息、应聘者受教育状况、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验以及业绩、能力特长、职业兴趣等。

2.设计应聘申请表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应聘申请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内容的设计要根据职务说明书来确定,按不同职位要求及不同应聘人员的层次,分别设计应聘申请表。

(2)在设计申请表时要考虑申请表的存储、检索等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

(三)对应聘者进行初审

初审是对应聘者是否符合职位基本要求的一种资格审查,目的是筛选出那些背景和潜质都与职务所需条件相当的候选人。

1.审阅和筛选简历的方法

(1)分析简历结构。简历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应聘者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2)重点看客观内容。简历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主观内容和客观内容两部分。在筛选简历时应重点查看客观内容。客观内容主要分为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四个方面。主观内容主要包括应聘者对自己的描述,例如本人活泼开朗、工作能力强等对自我的评价和描述。

(3)判断是否符合职位技术和经验要求。在客观内容中,首先要注意个人信息和受教育经历,判断应聘者的专业资格和经历是否和应聘岗位相符。如果不符合要求,就没有必要再查看其他内容,可以直接筛选掉。

(4)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在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方面,要注意简历的描述是否有条理,是否符合逻辑。

(5)对简历的整体印象。通过阅读简历,看是否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1)判断应聘者的态度。在筛选申请表时,对那些填写不完整和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可以直接将其筛选掉。

(2)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在审查申请表时,要分析背景材料的可信程度,要注意应聘者以往经历中所任职务、技能、知识与应聘岗位之间的联系。

(3)注明可疑之处。在筛选申请表时,应标明疑点,在面试时作为重点提问内容之一加以询问。

(四)确定选拔方法

物业管理企业要根据应聘岗位的特征、参加招聘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及应聘者的数量和层次确定选拔方法,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选拔方法。

1.面试

面试是面试者通过与应聘者正式交谈,达到客观了解应聘者业务知识水平、外貌风度、工作经验、求职动机、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思维等情况,并对是否聘用作出判断与决策的过程。

(1)面试的方法

一般可在面试前先确定要提的重要问题,列成提纲,按提纲提问,同时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和应聘者具体情况,在面试中提出针对性问题,全面了解应聘者的情况。

(2)面试的程序

面试程序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准备、营造和谐气氛、提问、结束及复审。

2.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来测量被试者智力和个性差异。

(1)智力测验

智力是指人类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等。

(2)个性测验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总和。通过个性测验可了解一个人个性的某一方面(如人际关系等),再结合其他指标,考虑此人适合担任哪些工作。

(3)特殊能力测验

特殊能力指某人具有的他人所不具备的能力。

3.知识测验

知识测验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是否掌握应聘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般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进行。

4.劳动技能测验

在招聘操作层员工时,可根据应聘岗位的需要,对应聘者进行劳动技能方面的测验。

(五)人员的录用

人员录用是人员招聘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涉及人员选择之后的一系列有关录用事宜,如通知录用人员、签订试用合同、安排员工的初始工作、试用、正式录用等。

员工的解聘

三、员工的解聘(熟悉)

员工的解聘即物业管理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的解聘包括员工辞职、辞退和资遣三种情况。

(一)员工辞职

辞职是指员工要求离开现任职位,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退出企业工作的人事调整活动。辞职的管理应注意:

(1)员工不符合辞职条件的,人事管理部门不能同意其辞职。如劳动合同尚未到期,与企业订有特殊工作协议等情况。

(2)员工辞职时,人事管理部门和有关用人单位应督促其办好有关工作移交及个人财物清理。

(3)物业管理企业在员工人职时即应明确告知,员工辞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

(二)员工的辞退

员工的辞退就是终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必须慎重考虑,恰当处理。—般而言,对无重大过失者,不要使用辞退的手段。但若出现下列情况,应对当事人予以辞退: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员工的资遣

资遣是企业因故提出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的一项人事调整活动。资遣不是因为员工的过失原因造成的,而是企业根据自己经营的需要,主动与员工解除劳动契约。

1.资遣程序与审核权限

资遣程序是企业人事调整中自上而下的过程。人事部门接到资遣通知后,确定资遣人员,并呈报有关部门主管核实。资遣审核权限与其他人事调整工作相类似。

2.资遣费的发放

资遣费是给资遣人员的经济补偿。资遣费的发放标准应根据各地劳动行政部门的规定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发放。总的原则是:资遣人员服务年限长、贡献大、地位高,资遣费的发放标准就高。

第四篇:经济法基础讲义42-46讲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二)

(三)商业汇票的承兑(P132)(2007年判断题、2008年多选题)1.提示承兑期限

(1)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需提示承兑

(2)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到期日前提示承兑(3)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出票之日起1个月内提示承兑

【解释】如果持票人超过法定期限提示承兑的,即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例题·判断题】商业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2007年)【答案】√

2.付款人对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

3.记载事项

(1)付款人承兑汇票的,应当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并签章。(2)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应当在承兑时记载付款日期。

(3)汇票上未记载承兑日期的,应当以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的最后一日为承兑日期。

4.付款人承兑汇票,不能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相关链接1】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票据上的效力,即不影响背书行为本身的效力,被背书人仍可依该背书取得票据权利。【相关链接2】保证不得附条件,附条件的,不影响对汇票的保证责任。

(四)商业汇票的保证(P133)1.保证人

(1)国家机关、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作为票据保证人的,票据保证无效。

(2)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在法人书面授权范围内提供的票据保证有效。2.记载事项

(1)未记载被保证人的,已承兑的汇票,承兑人为被保证人;未承兑的汇票,出票人为被保证人。(2013年不定项选择题)(2)未记载保证日期的,出票日期为保证日期。

(3)保证人未在票据或者粘单上记载“保证”字样而另行签订保证合同或者保证条款的,不属于票据保证。

【例题·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票据记载日期中,属于必须记载事项的是()。(2013年机考)

A.承兑日期 B.保证日期 C.出票日期 D.背书日期 【答案】C 【解析】(1)选项A:汇票上未记载承兑日期的,应当以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的最后一日为承兑日期;(2)选项B:保证人在票据或粘单上未记载保证日期的,出票日期为保证日期;(3)选项D:背书未记载日期的,视为在票据到期日前背书。

3.保证责任

(1)保证人应当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2)保证人为2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3)保证不得附条件,附条件的,不影响对汇票的保证责任。(4)保证人清偿汇票债务后,可以对被保证人及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例题·多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票据保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11年)

A.票据上未记载保证日期的,被保证人的背书日期为保证日期

B.保证人未在票据或粘单上记载被保证人名称的已承兑票据,承兑人为被保证人 C.保证人为两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D.保证人清偿票据债务后,可以对被保证人及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答案】BCD 【解析】(1)选项A:票据上未记载保证日期的,以出票日期为保证日期;(2)选项B:未记载被保证人的,已承兑的汇票,承兑人为被保证人;未承兑的汇票,出票人为被保证人。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三)

(五)商业汇票的付款(P139)

1.商业汇票的付款人是承兑人。(2011年不定项选择题)

2.远期商业汇票(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汇票到期之日起10日。如果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10日)委托其开户银行收款的,其“开户银行”(对委托收款的申请)不予受理,但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

3.付款人的审查义务

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付款时,应当审查票据背书的连续,并审查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证明或者有效证件。如果存在“背书不连续”等合理事由,付款人可以对持票人拒绝付款。【相关链接】以背书方式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票据的,依法举证,证明其票据权利。

4.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开户银行收到通过委托收款寄来的商业承兑汇票,将商业承兑汇票留存,并及时通知付款人。付款人收到其开户银行的付款通知,应在当日通知银行付款。如果付款人在接到通知日的次日起3日内(遇法定休假日顺延)未通知银行付款的,视为付款人承诺付款。

5.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额缴存票款时,承兑银行仍应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但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2013年判断题)

【相关链接】国内信用证的申请人交存的保证金和其存款账户余额不足支付的,开证行仍应在规定的付款时间内进行付款,对不足支付的部分作逾期贷款处理。

【例题·判断题】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够缴存票款的,承兑银行可以向持票人拒绝付款。()(2013年笔试)【答案】×

【解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额缴存票款时,承兑银行仍应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但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

6.支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主要区别(1)出票时的记载事项不同

①支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

②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不能授权补记;未记载的,该汇票无效。(2)出票人资金不足

①支票的出票人账户资金不足,属于空头支票,银行作为付款人(并非债务人)不会垫款。

②银行承兑汇票中的承兑银行是主债务人,如果出票人的账户资金不足,承兑人不得以其与出票人之间的资金关系对抗持票人,银行必须无条件当日足额付款。(3)超过法定提示付款期限时

①支票的持票人超过10日提示付款的,银行不予付款。

②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超过10日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承兑银行(主债务人)仍应继续付款。

(4)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不同

①支票的持票人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自出票之日起6个月不行使而消灭。②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自到期日起2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六)商业汇票的贴现(2008年单选题、2011年不定项选择题、2012年多选题)(P140)【解释】贴现是指持票人在商业汇票到期之前,为提前获得现金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而发生的背书转让行为,即持票人以贴息为代价将票据权利背书转让给银行,以提前获得现金。

1.贴现条件

(1)持票人是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2)持票人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3)持票人应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2.贴现利息

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前1日的利息计算。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向乙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开出一张票面金额为3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出票日期为2月10日,到期日为5月10日。4月6日,乙企业持此汇票及有关发票和原材料发运单据复印件向银行办理了贴现。已知同期银行年贴现率为3.6%,一年按360天计算,贴现银行与承兑银行在同一城市。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银行实付乙企业贴现金额为()元。(2008年)

A.301680 B.298980 C.298950 D.298320 【答案】B 【解析】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1日的利息计算。本题中贴现日是4月6日,汇票到期前1日是5月9日,一共是34天。企业从银行取出的金额=300000-300000×3.6%×(34÷360)=298980(元)。

3.贴现的收款

贴现到期,贴现银行应向付款人收取票款;不获付款的,贴现银行应向其前手追索票款;贴现银行追索票款时可从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直接收取票款。

【例题·多选题】关于商业汇票贴现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12年)A.贴现是一种非票据转让行为

B.贴现申请人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C.贴现申请人是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D.贴现到期不获付款的,贴现银行可从贴现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直接收取票款 【答案】BCD 【解析】(1)选项A:贴现是指票据持票人在票据未到期前为获得现金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而发生的“票据转让行为”;(2)选项BC: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办理贴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②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③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3)选项D:贴现到期,贴现银行应向付款人收取票款;不获付款的,贴现银行应向其前手追索票款;贴现银行追索票款时可从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直接收取票款。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四)

(七)追索权(P134)1.追索权的行使条件(1)到期后追索

票据到期后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向出票人、背书人以及票据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

(2)到期前追索

在汇票到期日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①汇票被拒绝承兑;

②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 ③承兑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

④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的。2.被追索人(2013年不定项选择题)

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1)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

(2)持票人对汇票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开始进行追索的,对其他汇票债务人仍然可以行使追索权。

3.追索金额(1)首次追索权

①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

②汇票金额从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

③取得有关拒绝证明和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解释】追索金额包括汇票金额、利息和费用,但不包括持票人的“间接损失”。(2)再追索权

①已经清偿的全部金额及其利息; ②发出通知书的费用。4.行使追索权的程序(1)取得相关证明

如果持票人不能出示相关证明的,将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但主债务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2)发出追索通知

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3日)发出追索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因延期通知给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承担该损失的赔偿责任,但所赔偿的金额以汇票金额为限。

【相关链接】持票人对前手的首次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五)

六、票据权利(★★★)

(一)票据权利的概念(2010年判断题、2011年单选题)(P124)

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第一次权利)和追索权(第二次权利)。1.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付款人)、本票的出票人(付款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

2.行使付款请求权的当事人可以是票据记载的收款人或者最后被背书人。

3.行使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据记载的收款人和最后被背书人之外,还可能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

【例题1·判断题】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和背书人不是行使票据追索权的当事人。()(2010年)【答案】×

【解析】行使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据记载的收款人和最后被背书人之外,还可能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

【例题2·单选题】甲公司持有一张商业汇票,到期委托开户银行向承兑人收取票款。甲公司行使的票据权利是()。(2011年)

A.付款请求权 B.利益返还请求权 C.票据追索权 D.票据返还请求权 【答案】A 【解析】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在本题中,持票人甲公司委托其开户银行向承兑人收取票款,行使的是付款请求权。

(二)票据权利的取得(2013年单选题)(P125)1.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

(1)依法接受出票人签发的票据;(2)依法接受背书转让的票据;

(3)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的票据。2.不享有票据权利的情形

(1)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

(2)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票据的。

【解释】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则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1)如果前手是善意的、已付对价的当事人,享有完整有效的票据权利,无偿取得之人也享有同样的票据权利;(2)如果前手是因欺诈、偷盗等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无偿取得之人也不享有票据权利。【例题1·多选题】甲受乙胁迫开出一张以甲为付款人,以乙为收款人的汇票,之后乙将该汇票赠与丙,丙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与丁,以支付货款。丙、丁对乙胁迫甲取得票据一事毫不知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有权请求丁返还汇票 B.乙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C.丙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D.丁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答案】BC 【解析】(1)选项B:因欺诈、偷盗、胁迫、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乙不得享有票据权利;(2)选项C: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丙的前手乙不享有票据权利,丙也不享有票据权利;(3)选项AD:丁属于善意的、已付对价的正当持票人,享有100%的票据权利,甲无权请求丁返还票据。【例题2·单选题】张某因采购货物签发一张票据给王某,胡某从王某处窃取该票据,陈某明知胡某系窃取所得但仍受让该票据,并将其赠与不知情的黄某,下列取得票据的当事人中,享有票据权利的是()。(2013年笔试)

A.王某 B.胡某 C.陈某 D.黄某 【答案】A 【解析】(1)持票人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胡某),或者明知有上述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陈某),不享有票据权利;(2)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在本题中,黄某无对价取得票据,其是否享有票据权利取决于其前手陈某;既然陈某系恶意持票人,不享有票据权利,黄某也不享有票据权利。

(三)票据权利的补救(2008年多选题、2010年多选题)

1.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三种形式进行补救。【例题·多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有()。(2008年)

A.挂失止付 B.公示催告 C.普通诉讼 D.仲裁 【答案】ABC 【解析】票据丧失后,可采取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三种措施进行补救。2.挂失止付(P126)

(1)只有确定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票据丧失时,才可进行挂失止付。具体包括: ①已承兑的商业汇票; ②支票;

③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 ④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例题·多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票据中,在丧失后可以挂失止付的有()。(2010年)

A.银行承兑汇票 B.支票 C.商业承兑汇票

D.未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答案】ABC 【解析】只有确定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的票据丧失时才可进行挂失止付,具体包括:(1)已承兑的商业汇票;(2)支票;(3)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4)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2)挂失止付并不是票据丧失后采取的必经措施,而只是一种暂时的预防措施,最终还要通过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普通诉讼。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的3日内,依法向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普通诉讼,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普通诉讼。

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自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书之日起12日内没有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书的,自第13日起,不再承担止付责任,持票人提示付款时即依法向持票人付款。(3)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在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书之前,已经向持票人付款的,不再承担责任。但是,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以恶意或者重大过失付款的除外。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六)3.公示催告

公示催告,是指在票据丧失后由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以公告方式通知不确定的利害关系人限期申报权利,逾期未申报者,则权利失效,而由人民法院通过除权判决宣告所丧失的票据无效的一种制度或者程序。(1)申请

申请公示催告的主体必须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的最后持票人。(2)受理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公示催告申请,应当同时通知付款人及代理付款人停止支付,并自立案之日起3日内发布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后,应当立即停止支付,直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未经发出止付通知的人民法院许可,擅自解付的,不得免除票据责任。(3)公告

公示催告的期间,国内票据自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涉外票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在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以公示催告的票据贴现、质押,因贴现、质押而接受该票据的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以后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以前取得该票据的除外。(4)判决

利害关系人应当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没有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自判决“公告”(而非作出)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

【解释】利害关系人在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之前申报权利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向人民法院出示票据,并通知公示催告申请人查看该票据。如果该票据就是申请人申请公示催告的票据,人民法院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付款人。如果该票据并非申请人公示催告的票据,人民法院应裁定驳回利害关系人的申报。

4.普通诉讼

普通诉讼是指以失票人为原告,以“承兑人或者出票人”为被告,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其向失票人付款的诉讼。

七、票据责任(P128)(★★★)

1.票据债务人应承担票据义务的情形(2008年多选题)(1)汇票的承兑人因承兑而应承担付款义务;(2)本票的出票人因出票而承担自己付款的义务;(3)支票的付款人在与出票人有资金关系时承担付款义务;

(4)汇票、本票、支票的背书人,汇票、支票的出票人、保证人,在票据不获 或不获付款时承担付款清偿义务。

【例题·多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人员中,行使付款请求权时,对持票人负有付款义务的有()。(2008年)

A.汇票的承兑人 B.银行本票的出票人 C.支票的付款人 D.汇票的背书人 【答案】ABC 【解析】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

2.对人抗辩(P129)

(1)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

(2)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3)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

第五篇:教师招聘教育学基础精讲班讲义题目范文

下列象中,不属于教育象的是()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汽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沛西·能

C.利托尔诺

D.华生 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四书”、“五经”是我国______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___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状

D.教育问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说文解字》

B. 《论语》

C. 《孟子》

D. 《四书集注》 古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亚里士多德 我国最早并且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A《论语》

B《学记》

C 《中庸》D《理想国》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B.卢梭

C.洛克

D.杜威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还决定着()A.教育年龄

B.教育目的C.教育年限

D.教育手段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__________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人口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

中的()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辐合论 B.环境决定论;辐合论;教育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者的学者是 A.洛克

B.格塞尔

C.孟子

D.威尔逊

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简答题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规律的反映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被称为“危险期 A.大学阶段

B.高中阶段

C.初中阶段

D.小学阶段

“一刀切”的教学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因此在教育中要抓住关键期加强教育

“孟母三迁” 的典故体了影响人发展的哪一种因素?这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下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桑代克:人的智慧 80%决定于基因,我是一个 9 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 5 岁时

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 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

1、这位家长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解释下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所入者变,其色也变。,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机会。

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 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东西,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1这位家长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中,争论最多/影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性的问题,是()之 间的矛盾或平衡问题。A.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

B.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要求 C.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 D.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了()的教育 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D.洛克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

C.受教育者

D.教育手段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创新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科学文化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着重培养学生的()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良好习惯和自主意识 C.良好个性和品德

D.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判断题)

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 民教育是()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______教育理念。()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A.单轨制

B.中间型学制

C.双轨制

D.分支型学制 对义务教育中“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中 A.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B.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C.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D.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

A.专业人员

B.国家干部

C.公务人员

D.高级技术人员 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A.组织者

B.管理者

C.研究者

D.示范者 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的主体维护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

A.隐私权

B.人格尊严

C.人身安全

D.受教育权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此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职业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学术自由权,获取报酬权和()。A.管教权

B.名誉权

C.人身权

D.生命健康权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论述

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2、树立教师威信

3、善于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我国中小学设立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A 课程制定者B 课程任务

C 课程目标

D 课程内容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孔子将 “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______的雏形。(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主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学生的发展没有关系。()(判断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内容包括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A.综合性

B.自主性

C.生成性

D.开放性

E.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A.突出学生主体

B.面向学生生活 C.注重学生实践

D.强调活动综合

1.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每个校内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3.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在高中阶段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进行选修学习()

4.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被称为“科学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

D.裴斯泰洛奇

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新课程的结构特点是____ ①

均衡性

②逻辑性

③选择性

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 C 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地说: “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 100 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 B 级、A 级组进军。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教师备课时除了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还要()A.阅读参考教材

B.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C.熟悉教科书

D.准备教具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备教材。即钻研学科课程标准、(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 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 学习习惯等。

(3)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 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论述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王老师在讲《土地》这篇课文时“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 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一个学生说“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没有 备课,就对学生说“难道秦牧还会错吗 ”学生的脸涨得通红,班级的气氛顿时凝固了。请用教育原理分析。

(一)新课改的教学观

1、新课改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结果,而王老师没有注重与学生的互 动,也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2、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真理的获得但更要重视获得真 理的过程

3、教学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重视个性教育,而不是像王老师直接否定学生的疑问

(二)教学过程的环节

1、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王老师没有做好备课工作,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没有基本 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不容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且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损害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2、气氛热烈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王老师对学生的打击使整个课堂气氛凝固下来,挫 伤了学生课堂回答的积极性。

鲁宾斯坦曾经说过: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 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体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 “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 “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1)启发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 展学生的逻辑思惟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从教学过程的特点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社会经验

B.直接经验

C.间接经验

D.生活经验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_____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民主主义与教育》D. 《教育论》

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小组教学

D.道尔顿制 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简述班级授课制有哪些优点?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 活性 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为()。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持续性评价

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 80%~ 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程序教学

D.掌握学习

“小明这学期的期中考试英语成绩得分在班级中占到第20 名。”此句话中运用了()。①形成性评价

外部评价

终结行评价

相对评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依据评价的目的、时间的不同,课程与教学评价分为 A.诊断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目标参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并非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A.标准参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目标参照评价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享受。这体现德育的____功能。()

A.生存性功能

B.发展性功能

C.享用性功能

D.控制性功能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____及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面。()A.革命传统教育

B.世界观教育

C.道德教育

D.人生观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原则

B.集体主义原则

C.民主主义原则

D.人本主义原则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的规律。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衡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认识()(判断题)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 __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与________的统一过程。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A.锻炼法

B.陶冶法

C.鼓励法

D.示范法

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了德 育的()

A.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原则

B.渗透和熏陶的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原则

D.一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集体舆论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简述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立目标

2、建立班委会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班主任对班级领导管理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 二是班主任的()。

A.个性影响力

B.形象影响力

C.服务影响力

D.经济影响力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

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 领导方式的哪一种?()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迁就型

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 时被学生乱起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有名的 “调皮大王”,打架时, 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 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 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 成绩最差的班级。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兼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 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做好班集体教育工作,特别是班干部培养工作

3、做好曾刚的个别教育工作,运用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

4、组织活动,增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5、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6、语文课上多鼓励学生,用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待层次不同的学生,树立学 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加强与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

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社团活动

D.个人活动 E.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学生自愿选择

D.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规定

下载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四十讲课件讲义[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四十讲课件讲义[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2讲课件讲义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2讲讲义 长期应收款与长期待摊费用第三节 长期应收款与长期待摊费用 【2007年试题】 综合分析题 资料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精讲班第36讲课件讲义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精讲班第36讲课件讲义(-中国物业管理教育网-)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精讲班第36讲讲义 保安监控系统 第三节保安监控系统一、保安监控系统概述 保安自动化系统主要包......

    英语口译二级精讲班第8讲课件讲义

    英语口译二级精讲班第8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英语口译二级精讲班第8讲讲义 主题练习(下)主题练习——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精讲班第14讲作业卷

    试卷名称: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精讲班第14讲作业卷 开始时间: 2009-7-10 15:22:36 答题时间: 150分钟 试卷总分: 150 考生姓名: 标准题得分: 0 评分方式: 自动 考试评语: 结束时间: 20......

    英语口译二级精讲班第4讲课件讲义(合集五篇)

    英语口译二级精讲班第4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英语口译二级精讲班第4讲讲义篇章练习中译英二、篇章练习中译英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先生,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弗莱......

    报检课件-第19讲讲义

    本课件由旺旺:月光中的鸟QQ:915204551出售。其他任何人均为盗卖。盗卖 课件使用有限制!为确保您的利益,请勿上当!您可要求盗卖者 全额退款,并赔偿损失。 单选题 以下货物进境时,应......

    报检课件-第18讲讲义

    本课件由旺旺:月光中的鸟QQ:915204551出售。其他任何人均为盗卖。盗卖 课件使用有限制!为确保您的利益,请勿上当!您可要求盗卖者 全额退款,并赔偿损失。三、入境食品(一)报检范围:包......

    物业经营管理精讲课件讲义11-20

    第11讲课件讲义 第11讲讲义 投资回收与投资回报 第四节:房地产投资财务评价指标 一、投资回收与投资回报 房地产投资的收益或总回报,包括投资回收和投资回报两部分。投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