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高效的课件 上一节精彩的课
做一个高效的课件 上一节精彩的课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体现者之一,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好坏。如何真正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中发挥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制作误区 制作原则 有效制作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人们有目共睹,然而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也让我们在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媒体的同时,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思考。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削弱、消解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1、信息超量,课件成了“百科全书”。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2、课件成了“流水账”。计算机成为“黑板”,本应在黑板上出示的题目,全部通过计算机来出示。课件按照上课顺序“排好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按一下键就可以了。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优势,课件制作意义不是很大,其本身也缺乏交互性和灵活性。
3、课件制作花哨,成了“时尚秀”。还有一些教师自身水平较高,想在课件制作时很好地体现一下自己的制作水准,喜欢把课件制作得花花绿绿,到处都有动感,画面也非常时尚。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十分漂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荧屏演示不断,可是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同时过分追求界面的艺术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特征,其界面设计过于注重修饰,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各种新奇的刺激手段和形式所吸引,而不能指向应学习的重要信息上。
4、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向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5、喧宾夺主。一些教师为了增加课件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盲目地往课件安插一些不合适的媒体信息,以视听代替朗读,反而喧宾夺主、事办功半,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有效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我们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实能为教学注入活力,但如果用得不当和过度,有时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在设计与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牢记以下两点:(1)以服务教学为前提。(2)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
2、易用性原则。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也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片,一放到底。因此课件的操作要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使师生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灵活使用。其课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1)课件安装要方便,可以自由拷贝到硬盘上。
(2)良好的操作界面。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菜单。要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
(3)交互应答。对于学生课堂自学为主课件,要对学生的输入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型课件,可以现场输入数据改变进程。
(4)误操作处理。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可以方便退出,或重新切入,避免死机现象,提高课件的可靠性。
3、艺术性原则。
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的课件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美的形式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表现内容。这样的课件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其表现有:
(1)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画面简洁、界面友好、风格统一、搭配合理、有审美性。
(2)在不违反简约性原则下,尽量使对象更加逼真。(3)对象的连续运动流畅,无拖沓、跳跃的感觉。(4)必要的配音且音色优美。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模拟符合原理。但是多媒体课件目前仍处于探索徘徊阶段,课件的编制尚处于不成熟时期,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广大教师走进课件编制者的行列。具体应考虑以下几点:
(1)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2)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夸张。
(3)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但个别的字符错误不宜指责为科学性错误。
5、交互性原则。交互性是CAI课件区别于其它教学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设计课件时应考虑交互功能、控制能力与容错能力。交互设计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交互方式,如按钮交互、菜单交互、点按触摸区交互、拖拉交互、文本交互等,但在一个课件不宜使用过多的交互方式。在实现交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出的问题应当简洁明了,便于了解和记忆。
(2)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符合一定的科学性,在交互上要便于学生回答。(3)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的反馈评价。
(4)课件中应该提供一定的帮助信息,以便于师生操作。
三、多媒体课件有效制作具体实施步骤
1、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育领域中,无论哪门学科,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相反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学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选择开发课件的课题是整个课件开发的第一步,确定一个好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必要时还得进行“查新”,避免与其他单位的作品雷同。概括而言,选题应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
选题的同对,还必领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一位数两节课,如果选择一节课进行课件设计,那么选择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一题目更好一点,因为课件是为了辅助性课堂教学而设计,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如不选用课件辅助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就不好比较,同时生活中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例子也只能让学凭空想像,很难具体化,课件就可以补充这一部分的缺陷,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每个普通教师都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所以合理地选择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教师使用最广泛的多媒体开发平台是Macromedia公司的Flash和Author ware。Flash和Author ware的开发环境可以使得无论专业的多媒体程序员还是一般的计算机用户都能开发出生动漂亮的多媒体作品来。不过,要熟练使用它们,必须要很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因此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教师来说,应该选择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PowerPoint的操作极其简便,配套模板、素材丰富的“电子幻灯片”制作是PowerPoint的最大特色。系统提供的模板和各种体贴的提示使你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开发出一个生动美观的多媒体课件。个人认为当一个学科老师的计算机应用的水平不是太高的情况下用PowerPoint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还有两种形式的课件值得我们的老师去应用。一是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我们不一定每节课都要自己制作课件,这些配套光盘都是精过专家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我们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边而自己制作,至少这些光盘里面的素材我们可以使用;二是积件,积件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从某种意义上讲,积件也是课件的一种类型,至少可称为课件的半成品。这类课件也可视为结构化了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利用某些积件制作工具,教师只需简单地将部分素材元素进行一定的组合,很快就可形成一个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那些不喜欢直接采用他人已开发完整的教学课件的教师,能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来组装成课件。
3、脚本创作
脚本是贯穿课件制作全过程的依据,是课件制作中最主要的部分。脚本设计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章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基础。
4、素材准备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也就是多媒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扫描仪、照相机采集图像;利用动画制作软件生成动画;用话筒输入语音;或从网络及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在准备素材的过程中要涉及What原则。也就是说要选择什么样的素材的原则。无论是文字素材,还是图像素材,亦或是声音素材,在选择材料之前要把握一个标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记住并掌握知识。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运用要灵活适当,运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起副作用,得不偿失。
5、课件制作过程。
这一阶段是课件制作最重要的阶段。前面所述的选择题目、准备素材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题目选得再好,素材准备得再充实,若没有一个好的制作理念、好的构造框架,仍然无法制作出高效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一阶段中,设计者要先构思课件的整个框架结构,思考如何引入讲课内容,如何展开教学,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等一系列的How原则,以及何时在课件中穿插音乐,何时在课件中穿插动画等一系列的When原则。
此过程要求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做课件并不是说我只要掌握了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就可以了,它需要多种软件协同工作,比如图像制作、声音录制、文字编辑、动画制作等等,所以要求老师们平时注意多学一些操作方法,或在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课件的制作,以使课件不仅具有教学内容的教育性、科学性,而且要有课件的技术性,艺术性。
6、使用反馈及修改
调试、打包是课件制作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设计者往往认为前几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就万事大吉、一切OK了,忽略对课件进行调试、打包的工作,使应用者在运行课件中碰到各种问题,出现各种错误,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一个课件完成后,一定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并不怕修改才行。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我们每一位课件制作者要牢记课件制作的原则,熟悉掌握课件的制作流程,绕开课件的制作误区。个人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一定能做出一个高效的课件,上一节精彩的课。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主编:沈亚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主编:余文森 福建教育出版社
3、《PPT课件高效制作》 主编:孙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4、《论PPT课件制作的有效方式》肖国群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第二篇:上一节信息技术达标课
《文章修改学问大》详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文章修改学问大》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课的内容,该课通过对文字的增、删、改等操作让学生学会对句子、文章的修改,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插入、删除、修改文字和恢复错误操作的方法,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以全体学生会熟练操作为目的。围绕这一目标,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想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修改病句。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文章修改学问大》与语文学科中的修改病句或文章相整合,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主要是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遇到的“打错字怎么办”而安排的一节针对文章中字、词修改的练习。本课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打开保存的文字;(2)利用光标移动删除、插入、修改文字;(3)恢复错误的操作。课本中的范例内容相对偏小、偏浅,针对这一问题,我添加了一些内容,旨在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练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学会更多的文本编辑功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键盘的一些功能键,能输入汉字,会打开保存过的画图文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移动光标的方法。
2.掌握删除文字、插入文字及修改错别字的方法。
3.能够恢复错误的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本的帮助下自主探究,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助,让相互间的协作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补充;注重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小组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团结、互助和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文章。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点对文章进行修改。
【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教学知识点时,采取先让学生试着解决问题,当全体学生都亲历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一方面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对其是一种促进、提高;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也会在思考摸索之后,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时积极地接受这位小老师的讲解,从而学习掌握好知识和技能。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一旁起主持、引导的作用并适当地对个别知识点进行补充。避免了让所有学生在未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教师硬将答案塞给学生,也避免出现让一些自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还要听教师讲解的被动枯燥的局面,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课前准备】
1.网络教室。
2.准备学生用的文件资料。
3.教师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一小段《小小少年》)提问:“这首歌是„„?”
师:同学们会唱吗?
师:我非常喜欢听这首歌,还从网上下载了歌词学唱这首歌,可唱歌时总跟不上节奏!大家愿意帮我找找原因吗?
二、知识迁移 打开文件
师:请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打开“图画”的方法,打开桌面上的“小小少年”这个文件,打开的同学帮一帮你左右的同学。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师:大家看着歌词,跟着音乐一起来唱唱吧!(课件:播放音乐)
师:我发现大家好像也跟不上节奏啊?
师:什么错误?
指定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错误。
师:你们愿意帮老师改正歌词中的错误吗?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一)组内讨论
制定方案
师: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怎么来修改歌词啊?
指定学生回答自己小组内的方法。
师:我跟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现在我要交给大家一个探索任务。(课件:出示任务)
指定学生读。
师:执行这个任务是有要求的,请你不出声音认真读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任务和要求明确了吗?请打开“课本”,在它的帮助下开始你们的探索之旅吧!
(二)自主探究 执行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执行探索任务。(鼓励组内互助、小组间互助)
教师巡视,表扬完成任务的小组。
(三)交流汇报 大显身手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的同学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帮助了别的同学。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操作方法。
任务一:删除多余的文字
师:首先交流一下你是如何删除多余的字?
方法一:光标+退格键
指定学生演示讲解。
师:在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答。师补充:我明白了,要把插入点光标定位在要删除的字的后面。那你是如何定位插入点光标的?
生演示自己的方法。(方法
一、用鼠标;方法
二、用上、下、左、右光标移动键。)
(课件展示:小提示)。
提问:还有其他删除文字的方法吗?
方法二:光标+Delete键
指定学生演示讲解。(师表扬、奖励)
师:我能问个问题吗?光标的位置和上一个同学有什么不同吗?
生答。
师演示,误操作多删除了一个字。提问:我多删除了字,怎么办?
任务二:恢复错误的操作
指定学生说可行的操作。
(课件展示:小知识)。
师小结:只要动脑筋,我们就能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往往更有助于提高做事效率。
任务三:插入漏掉的字
师:那么如何插入漏掉的字呢?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方法?
指定学生演示讲解。(师表扬、鼓励)
任务四:修改错别字
师:错别字该如何改正呢?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生只说出自己的方法。
师:这个思路真清晰!其他同学也是这样修改错别字的吗?
(四)完善操作
及时巩固
师:看,经过同学们的修改,歌词看起来容易多了。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吧!在唱的过程中,同位交换检查修改后的歌词,如果发现还有错误请帮他改正过来。
(五)归纳总结 知识梳理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第二课中的“文章修改学问大”,想一想你都会了哪些操作?
生答。(课件出示知识点)
四、实践操作
师:会了这些操作,你就能做一个小编辑了,请小编辑们打开“E:我是小编辑”文件夹,看看谁最先过关。
学生尝试利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对文章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作品,让学生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
六、拓展运用
师:除了课堂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也存在着很多错别字,(课件展示)希望大家也能像在课堂上一样发现它们,并且身体力行的改正它们,让错别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尽快消失。
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了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并对前后知识的教学起到衔接作用。
总之,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要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因此,先请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随后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这样的学习谁会不喜欢!
这节课,我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迁移和整合,注重与其他学生的联系,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尽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上仅是我对《修改文章学问大》一课教学的初步认识,请各位老师指正。
上一节达标课过程材料
章古台九年制学校
杨猛
第三篇:如何上一节好课论文
如何上好一节好课
无论是自己讲课还是别人讲课,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如果这件课自己去上,取得的效果是不是也是如此好。但是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尽管你看的是名师的课堂实录,名师的一言一行,但是在真正的上课过程中,就是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也要更改,具体方式总结如下:
一、注重备课内容
要把一堂课上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如果备课不认真,考虑不周密,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尤其,上好一节精品课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备课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通常先从整体入手,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加以通盘考虑和安排,拟定学期计划;然后是进一步作好每堂课的教学准备,写出课时计划。教师除了对教材教法的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注重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所以,现代教学是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了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合作能力
合作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还是多方面能力的一种综合,它包括在思考过程中,要体现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向其它同学表述意见时,体现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听别的同学发言时,体现了注意力,理解力等;在与别的同学意见不同时,他的协调能力,思维的敏捷程度,以及分析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课堂上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其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学生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智商,更多的是情商。在讨论问题时,他不但要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别人发言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在听的同时还要进行分析,对比,看别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不同的地方还得再思考,比较才能确实谁对谁错。这个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其实并不简单。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团结起来,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重要不仅是针对目前的学习,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创新的教学方法。
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使用教材,把学生教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教学活的经典总结。教学方法方面,对一些重要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启发,使用怎么样的语言,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必须经过精心考虑后写在教案上。这些启发性的语言要求针对性强,用词简练,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是整个教案的精华,要尽可能的详写。
五、提高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给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常同学生融为一体,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第四篇:如何上一节成功有效的课(范文)
我毕业出来教书已好几年,在这几年里,我听过不少的公开课,听过很多老师的评课,自己也评过课,别人也听过我的课,我的课也被人评过。每次的评课总有也些新的观点,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就正如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让我迷惑的是怎样才算是一节成功有效的课呢?好像每年评课的标准和趋向都不同,例如:教学目标有没有落实,情感目标有没有体现,有没有运用多媒体,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够不够等等,渐渐这些都好像变成评论是否一节好课的框框条条,甚至在这条条框框上打上分数。落实教学目标是无可厚非的,那么一节成功的课是不是都要具备这些呢?我却不以为然。
3月24日我到中山大学听了教研室的教研员特级教师闫学的一节观摩课——《我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让我看到闫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教会学生把厚的书读薄,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我觉得这课是成功的。但在评课时,有人提出闫老师的课“淡”了,也就是说课堂的气氛不够。特级教师王崧舟解析说:“淡字,一边是水,一边是两把火,因为过火才用水去冲淡。提出真实的课堂应该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实实在在地学。追求真实,而不是表面的,花巧的的东西。我们要端正现时公开课的态度,调整口味。
说得好,教学就是要真实,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东西。当然能有效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固然是锦上添花,但如果为了迎合评课人的口味,硬插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来活跃气氛,就显得画蛇添足,有形式主义的嫌疑,搞不好反而弄巧成拙。课堂气氛的活跃,原因不只在于教师,还跟所教的班的学风,学生的性格,所讲授的教材有关。一篇有趣的课文,当然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很平实的文章。也比较难懂,学习前需要大量收集资料。王崧舟老师指出当前一些公开课的弊端。有些公开课。整节课都闹哄哄的,热闹非凡,表面看上去很好气氛,但实学性不强,重形式轻学习。
近几年来,教坛上流行用课件,多媒体。这些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但给学生听觉视觉的享受,而且听课的人不至于沉闷。多媒体的运用也成为评课的因素。是不是公开课就要用多媒体呢?
xx老师上《两小儿辩斗》的观摩课告诉我,不一定。没有精美的课件,靠着一只笔,一张嘴,就赢得全场观众的掌声,是我听过最精彩的语文课,而且是枯燥的文言文。讲得有滋有味。也许有人说,他是特级教师,当然不同。但我们想想媒体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我们适当利用才有用。有时滥用媒体,无必要地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反而缺乏想像的能力。在教学条件差的年代,没有多媒体,还不是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没有多媒体就不行,没有了多媒体就不会上课,那我们岂不是在退步?我们的基本功去哪了?一支笔,一张嘴,在干什么?在这里我不是抗拒、反对用多媒体,而是认为该用时就用。说到底手上的粉笔和嘴巴是用永不退色的教学工具。
这些让我想起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无论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总之用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方法,真真实实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五篇: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上课的铃声当当地响了起来,老师的高跟鞋声音也传入了我们的耳朵里,我们立刻打起12分的精神......要知道被语文老师抓住讲话,那就要“杀无赦”的啊!
老师走进教室,用她那犀利的眼睛扫视我们,扫视完毕后,用温柔又尖响的声音说“上课”我们立马站起来异口同声的说“老师好”序曲后,开始上课。、刚一上课,李老师就用他那声情并茂的语言,把我们带入诗人的故乡,“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隆中对),让我们来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刘备他们的坚持不懈,”“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介绍到这里,好多同学都在议论,“哇塞,这么帅”“且这有什么啊,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嗯哼”顿时教室鸦雀无声吗。我在心里默念:魅力大啊,好有气场啊!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