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课件教学浅探
师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课件教学浅探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朱荷生
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著的优点。它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教学的直观性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理解文意。
课件教学虽有局限,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因而,如何扬长避短,优化教学过程,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语文多媒体教学如何操作呢?
(一)制作优秀的课件:
1、积累课件素材。素材包括图片、声音、资料等。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从网上下载课文的朗读录音,有关的图片、评论和背景知识、以及相同题材的文章等。制作课件时,便可信手拈来,恰当运用。
2、选用合适的软件。制作课件的软件较多,主要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方正奥斯等。Powerpoint简单易学,极易上手,能够将文字和图片有机结合起来,图文并茂,还可插入声音、动画,是最常用的软件。Authorware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适合于上练习课。它能够导入AVI、MPG、FLASH等控件,增强视觉效果。Flash具有很强的动画性,适合于古诗鉴赏教学,便于选取表现诗歌意境的图片,制成动画,配上朗读和背景简介,引领学生进入意境,把握诗眼,鉴赏表达技巧,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实行“拿来主义”。如果有现成的课件,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而一定要亲自制作呢?当然,别人的肉贴不到自己身上,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去粗取精,优化组合,不就能够为我所用了吗?
4、留下空白,配套使用。为了使学生手脑并用,课件应有必要的空白,尤其要精心设计好学生的活动,内容不能太满,最好能够和讲义、练习配套使用,让学生边听课边记录,抓住重点,课后复习巩固。否则,学生容易沉浸在丰富多彩的视听感受中,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
(二)运用课件组织教学:
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文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看到生机勃勃的“春”,听到汹涌澎湃的“潮”,感受到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在短时间内获得真切的认识,在兴趣的驱使下,愉快的投入学习。例如在进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十二地支,我在课件中插入十二生肖的动画图片,引起学生一阵惊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课件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板书时间,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学习效率。
2、营造情境,理解文意。
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高雅的音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氛围,为课堂教学牵线搭桥:提供背景资料,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朗读、跟读、品读、研读课文,运用多媒体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具体的物象,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之中,品味语言之美,进入审美境界,以便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写作意图。
例如:教学《风景谈》时,我们选取“沙漠驼铃、高原归耕、生产归来、石洞学习、桃园小憩、北国晨号”六幅风景画面,让学生比照阅读,讨论交流,他们能够迅速找出每幅画面所描绘的背景和人物,理解作者采用的描写手法,准确把握画面的特点,归纳出六幅画面共同的特点:(1)用自然背景衬托人的活动;(2)描写和议论相结合;(3)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这样,文章的写作意图就豁然开朗了: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茅盾谈风景,实际上是为了赞颂解放区的军民,赞颂那些主宰大自然、具有崇高革命精神的抗日军民。
3、扩大信息量,拓展知识面。
课件教学引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语文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综合化。教师或将相似的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强化学生分析、鉴赏能力;或将相关的内容进行链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促织》,我们利用图片和文字,全面介绍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内容:有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有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有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等。这样,学生对“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聊斋》就获得了完整的认知,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让学生阅读吕毖《明朝小史》中一则与《促织》相似的片段,与课文作比较,达到了理解课文借古讽今、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的 2 目的。
4、多管齐下,强化记忆。
要提高记忆效果,除了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培养兴趣、勤学苦练、联想迁移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官能并用:“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例如:简介作者,教师展示作者的照片,配以资料的介绍,能够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领悟作家的精神品质,为理解文意奠定基础。再如:名言名句的背诵记忆,我们打破时间顺序,从名句的内容、形式、技巧方面重新组合,将文字和图片相互观照,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问、填空、改错、解释、竞赛等方式,生动活泼的掌握了名句知识。
5、创设意境,理解鉴赏。
教材中,许多课文年代久远,要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题,可谓难矣。若用上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专业人士的朗读,往往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他们的思想认同。教师通过简介写作背景,截取相关资料,配上声音,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研读课文。例如: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师首先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然后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对照人物图片,复述故事,讨论将干中计的原因,分析蒋干、周瑜的性格特点,最后进行迁移训练:请同学们讲述另外一则《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两节课下来,同学们精神亢奋,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不知不觉地有了提高。
5、灵活运用课件。
为了避免课件的模式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课堂状况,灵活播放,打破单一的线性程序,增添灵活性,使课件播放与讲课同步。甚至可以请同学播放课件,将教师的注意力解放出来,更多的用在对课堂氛围和学生情绪的调控上。
6、不断优化课件。
课后,教师根据上课情况,及时对课件进行修改:该删则删,毫不留情,该添则添,突出重点,该调则调,合情合理,该空则空,留有余地,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好学习流程,最后存盘备用。
(三)、课件教学的收获与缺失。收获(1):目标明确,切忌喧宾夺主。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上海二期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多媒体教学应立足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制作出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件。如抒情类的文章,课件宜色彩纷呈,绚丽多姿,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如果是知识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文章,则不宜穿插多姿多彩的画面,以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削弱对内容的学习。
收获(2):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思维空间。
为了防止课件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在答案的设置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学生知道答案都是事先做好的,老师总会放映出来,无需动脑,所以,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言之成理的理解、分析,即使和答案不一致,也要充分肯定。
收获(3):注重审美熏陶。
教读古典诗词《春江花月夜》、《琵琶行》、《赤壁怀古》时,教师剪辑相关景点的风景图片,制作成动画或视频文件,导入到课件中。上课时,让学生结合诗词来观赏风景,聆听配音朗读,再通过仿读、背诵体味感情,可以使学生在领略祖国山河美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熏陶。
利用多媒体声画并用的特点,还能够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可以针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段,设置艺术字或动画,或配以声音背景,展现汉字的形体美和汉语的音乐美,使之有立体感,有节奏感,便于学生迅速、准确的理解“句眼”、“文眼”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缺失(1):试图将所有的课文、知识点都用课件进行教学。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天天上多媒体课,学生也会厌烦的。
缺失(2):教师上课成了放映员,淡化了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缺失(3):事与愿违。在诗歌教学中,有时试图将所有意象都用图像再现出来,美其名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完全用画面图解文字,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语感,牵制了学生的思维,弱化了学生的想象力,效果不如人意。
(四)有关对策。
多媒体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兼收并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要以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标准,严格筛选图片、音乐、动画,恰当使用,可有可无的坚决删除,做到“图有尽而意无穷”;使多媒体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眼神、表情,主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运用同一课件进行不同班级的教学时,应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状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杜绝模式化,显现教学的“灵气”。
总之,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显著的,应用是广泛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要努力制作出一流的课件,得心应手的运用课件组织教学,不断总结课件教学的得失,扬长避短,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一利器,雕琢出“语文教学”的精美艺术品。
注:该论文荣获2007年校优秀论文评优一等奖;并发表于2007年校刊第1期。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高中物理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的教学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搞好高中物理教学,构建和谐的人文课堂?高中学生都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减轻学生负担,注重物理的学习方法,变革考试制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关于物理的学习方法
所谓物理学习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或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问题的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办法的综合。首先,学好物理要识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及条件,要解决描述物理问题,就要会对物理问题进行唯象的研究,然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规律,再寻求解决的方法。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只要注意到参考系、速度、质量、力、动量、能量、功等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以及时空观、物理模型、数学工具(矢量、图象、变化率)等在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解决的方法,就会对此有所体会。研究物理的规律,也要从历史上看,学会从描述物理过程开始,判断什么物理问题说明用什么物理概念、物理量去描述物体的状态,用什么方程可以描绘物体的运动状况,变化关系,从而可以解决控制物理的问题。如: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及其时间是描述运动学的物理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抛体运动公式,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等,都是我们在研究运动学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要用到的。从动力学角度看运动学概念、规律能加深理解,能知道它的本质。如:加速度是力产生的,它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联系;抛体运动是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恒定的曲线运动;简谐运动是质点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的运动等。又如:从动力学角度能判定运动独立性原理不存在,分运动的独立性是有条件的。可见,明确题设的物理情境,理解物理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必须始终贯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这是授之渔和受之渔的根本。方法是沟通思想、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方法是物理思想的具体表现。研究物理的方法很多,如有观察法、实验法、假设法、极限法、类比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变量控制法、图表法、归纳法、总结法、发散思维法、抽象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模拟想象法、知识迁移法、数学演变法等。对于上述各方法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加以揣摩和总结。
二、减轻学生精神负担,变革考试制度
学校的考试制度不改变,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就不会减少,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就不会得到应有的放松,能力就不会得到较好的发挥。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论,像一具精神枷锁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气,锁住了孩子们的兴趣。重知轻能使同学们钻入了“高分低能”的怪圈,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总是围绕高考指挥棒游来转去:凡是考试内容,深挖细究,猜题押宝,填鸭硬灌,反之一略而过,甚至置之不理,纯属应试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式和新评估模式。
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方案。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和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但最后师生必须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个个动脑思维进取,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笔试,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颖脱俗,波浪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论哪种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每个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一是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辩,以此作为检验同学们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我们拟定了“高中物理学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辩论文题目,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转化与守恒”等七个方面基本完整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与方法,为全面复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要打破“堂上尽由着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识、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知识的核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像遇到习题教学时,首先做好习题的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毕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点,解决一片。在课堂上争取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从能力上、素质上、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⑴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⑵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
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
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⑴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⑵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学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对此类题型作了正确的解答。
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学困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⑴力的线索;⑵能的线索;⑶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作为教师应该紧跟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大力开展课改创新,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国家的教育和教研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生活化地理教学浅探
生活化地理教学浅探
[摘要]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生活化情境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借助地理实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方式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探究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60128
地理和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在分数、考试等传统体制下,教师为取得更好的成绩,习惯于把地理知识从生活中抽象出来概括化后告之学生,因为这样可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考试所要用的知识。然而,用这种方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采用记忆、背诵、重复练习等方式去记住知识,应用能力难以得到培养。提倡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地理和生活整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在探究中理解,在应用中提升。
一、结合生活,直观导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紧迫,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重,于是,在课堂中,大多教师更喜欢用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该课堂要学生掌握什么,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目标、知识点、重点,然后就开始讲解,至于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完全理解了,对于这些,教师的关注力度不够。如此,地理课堂也就成为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课堂,生活性的素材不多,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不高。
在地理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得保证学生对地理课程感兴趣,而这和导入环节的设计有很大关系。正如上所述,以直接讲授的方式来导入,学生积极性难以提升,若教学中能从生活中选择一些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并采用话题、问答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则会表现得较为积极。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直接告诉学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学生并不能获得直观的感知,而若教学中先旅游为话题,引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追问其差异性,学生就很容易明白,并且学习的兴趣大增。
在地理教学中,要备好学生和教材,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来启发学生。如“自然资源与人类”中,先选择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用途进行分类,分类后说理由,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达引出其分类方法。又如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中,以深圳为例,通过人口数据的增长而引出人口迁移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切勿把知识过于抽象化,而要多考虑地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在课堂中再进行引导,这样才利于学生去学习。
二、优化教学,提倡合作
授受式是传统地理教学中大多教师所采用的方法。课堂中教师是用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的。学生只能采用听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中没有参与的机会,学习体验不够丰富,学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在地理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不是要把生活直接搬到课堂中,而是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更好地获得体验,理解地理知识。
在“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节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先借助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图(城市和郊区图)和表(1950到2000年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表),然后以问题“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相应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不再是以接受者的角色学习,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完成问题的分析了,学习体验得到了丰富,学习效率也随之提升。
再以“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为例,要让学生理解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如河流),可选择北京、哈尔宾、上海、武汉等城市,引导学生分析为何这些城市都处于河流汇合处,课堂中先由学生发言,教师再进行指导,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经历过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一些教师会夸大生活的作用,在实践中忽视了书面练习的作用,以各类实践活动来代替书面练习。其实不然,提倡生活化的教学,一方面是要让地理教学靠近生活,另一方面则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去加强实践。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地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要能正确把握地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性,不仅要加强针对性练习,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后,要及时加强书面性的针对性练习,但练习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成绩而把学生束缚在纯粹的书面练习中。同时,要注重结合生活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后,要多引导学生去应用。如“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针对农业区位的因素学习、农业的地域类型等知识,将之可引导学生就当地的农业进行相应的调查,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作为契机,从生活中选择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地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通过对课堂的优化,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辅以针对性的练习后,以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去活动,这样更利于学生把握地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第四篇: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浅探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浅探
陕西神木第七中学 苏晓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众多高中学校教室里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备,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各高中学校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与不足谈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效率高等特点,在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引入《四种命题》时,通过flash动画演示一个故事情节:有一个主人很热情地约了四个朋友一起过生日,结果只有三个朋友赴约,主人见人没来齐,便说:“该来的没来”。过一会儿,有一个朋友走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这时另一位朋友也走了。主人见情形不对,对剩下的一位说:“我又没说他”。结果三个全走了。提问:主人的朋友为什么会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
又如在讲正、余弦函数的图像时,传统教学只能画出静止的曲线,而利用FLASH动画可以展示正、余弦曲线的运动、变化过程,充分体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立体几何一直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
例如,在设计和制作高二立体几何《圆锥的概念和性质》的课件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积极思维,然后从中抽象出圆锥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圆锥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
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问题时,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移动而区间不动或对称轴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通过对a,b,c,m,n的动态控制,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变与不变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了知识要点,有效的掌握了这个
难点。
三、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1)恰当地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及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
(2)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往往注重演示过程,而没有指出数学方法、贯穿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
(3)重视课堂的“教”,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学生上课就会象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老师,使双边的活动更少。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因此,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Authorwear,3Dmax,Flash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我们高中数学教育必将如日中天,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白瑞星.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30-32.[2]方钧鹤--《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 99。5)[3]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中国电化教育≥ 2000。2)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浅探
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浅探
在传统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班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两极分化。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并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成功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显性分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习积极性,导致班内分层教学难以实施,为此隐性分层为我们提供另一种选择。所谓隐性分层,就是教师采用内在的尺度法,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综合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暗中”把相当水平的、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相应“层次”并分配在不同的组内。
一、学生分层
所谓学生分层,就是根据班级学生对英语科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兴趣等进行比较,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A层主要是那些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B层则是那些成绩一般、思路不是很活跃的中等生。C层主要是那些基础差、习惯差、自觉性差的学困生。我对分类的结果原则上不在全班公布,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同时,这个分类是动态的,让A层次的优生感到有压力。B层次的中等生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就可以迈入A层生的行列;C层次的学困生觉得只要通过努力,有希望向B层次甚至A层次迈进。通过这样的分层,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二、授课分层
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作业分层
要让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单纯依靠课堂的讲解和学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是很难的,因为英语学习跟其他课程学习是一样的。作业不仅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作业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强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常常为统一而繁多的作业所累,C层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如拓展题之类的太难,做不出来;A层学生又会觉得一些例如抄写之类的作业太简单,没有必要做。这样统一布置作业的后果就是没有办法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目的。要怎样进行作业分层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面向三个层次,将练习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其中必做题可以是直接运用题、基础练习题或简单综合题,而选做题可以是一些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通过这样分层,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因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评价分层
目标检测是对学生个体和小组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的一项活动,以测试、竞赛、表演为主要手段,不同层次学生检测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例如,单元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
实行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评价标准,同分不同值。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假如教师通过听写的形式来检测Unit5 Topic2 SectionA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可做如下设计和评价:选择10个主要单词和4个主要句型听写,满分为100分(大约每个7分),对于C层学生写对一个得10分,对于B层学生写对一个得7分,对于A层学生写错一个扣10分。按这种方法计算,A层学生得70分要写对11个(只能错3个),B层学生要写对10个,C层学生要写对7个。
初中英语词汇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努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词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