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之课件-(教学论文)“X+40+10”效率教学法
“X+40+10”效率教学法
——一种基于课标的有效自主教学
[摘要]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能否有一种最实效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教育教学工作者。国内外众多教育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理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前线教师创造了很多基本教学模式:江苏省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主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江苏省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实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实验;山东省日照市实验学校“生本课堂”实验等。这些方式的进步之处在于: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角色转型为问题发现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而现时我们不仅要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且要探讨教师的“自主(创新)教学”,力争“两个自主,循环实效”,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课标的有效自主教学:“X+40+10”效率教学。
[关键词]有效 循环 效率 自主教学
这是一种基于课标的有效自主教学:“X+40+10”效率教学。“X”即课前有效备课时间,“40”即课堂有效教学时间,“10”即课后即时反馈时间,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要思考解决的,而这个效果又会以循环模式推进递增。今天,我们试图从三个循环时间段去探索方法、力达实效。
一、“X” 时间——课前有效备课
关于有效备课,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在这一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此次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习中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结合效率理念,我们是否可以摸索一条效率备课线。
(一)备课标
备《课程标准》具体为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深入研究、把握精神,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外资料开展自主备课教学,不拘泥于教材。
(二)备课件
课件作为现代化教学的新生事物,不应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它有其重要的作用。备课件应是备课标基础上对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情境、学生、教师)、教学资源(教材内外)等进行整合融会贯通后生动的、直观的、综合的展示。好的课件是整堂课的线,柔和地串起各教学环节。换句话说,课件才是一节课真正意义上的活教材,是教师自主创新教学的重要载体。
(三)备练习
备练习包括备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即课外作业)。在强大的资源网(各类教辅书和网络资源)中,要求教师至少筛选一种优秀练习资料。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完成精选的给学生的练习,经过自己的思考练题后区分好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课堂练习部分合理穿插于课件。
(四)备教案
备教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直接等于备课,成为备课的唯一所有内容。今天,我们把它放在最后环节,是在课标基础上,已做好课堂教学准备的前提下,依循课件对思路的再一次理清记录。这里我们最好采用电子教案,以便于每节课时后的及时反馈反思。
二、“40”时间——课堂有效教学
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简化为读、练、议、讲、做式课堂有效教学是发人深思的,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合理有效安排五法是问题的关键。
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曾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课堂导入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就从导入入手谈谈如何合理安排五法,这里要结合几种比较实效的导入法:
(一)自习设疑导入法
案例——思品粤教版5.3“人生多彩” 导入
第一阶段(读):要求学生当堂自习教材P21-23页内容,在自习过程中要求通读课文,划出重要语句并在此基础上每人至少思考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一种认识),这个问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是学生不会的、可以是拓展性的,此过程要求学生个体独立完成。
第二阶段(做、练、议):4-6人小组讨论交流各人所设问题,先解决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再推荐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注明组名或出题者姓名(激励作用)。
第三阶段(讲):教师根据学生推荐问题先进行问题思路逻辑排序,在问题前按思路排出1、2、3......再按序结合教材和课件逐一展开教学。整个过程合理地穿插体现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
反思:教师原先设定的重点是:如何探索人生的意义。难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但学生最为困惑的是: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实际上,如果没有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这节课等于空谈,不能产生深刻的体验认识,更无从谈起指导行动。自习设疑导入法让课堂由教师讲教师认为的重点难点转为教师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活动体验导入法
活动体验导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理科实验、情境表演、模拟活动亦或是一首歌、一次朗诵,需要教师用心设计。关键是一次活动的安排要紧贴主题、激发兴趣、引起共鸣,让学生带着猎奇心理主动去探究知识。
案例——《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导入
(做)体验游戏——单腿站立同时播放音乐《真心英雄》看谁坚持最久。(以体验活动切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深刻的主题体验)
游戏以最后一位坐下者为结束并进行采访。
(讲、议)采访冠军:“你真棒!能坚持这么久。能不能谈一谈你坚持这么久凭借的是什么?中途你有没有想坐下的念头?(有)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念头?但你还是很好的控制了自己,(没有)你很好的控制了自己,你有很强的意志力。”
采访退出者:你中途无奈地坐下了,能说一说你最初的目标是要坚持多久?为什么中途坐下了?累、疲倦、干扰使你退出了。你控制不住,坚持不下去了。
(讲)师:刚才我们的表现反映了我们身上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意志。(提升认识,切入主题)
反思:经过活动学生有了深刻的感知体验,在此基础上进行认识提升是顺理成章的,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练习订正导入法
(练、讲、议)练习订正即是上一课时的反馈巩固,也是新课的铺垫过渡。此时的讲解不要求面面俱到,讲求时效我们要讲解的是,练习中学生出现的普遍性、共性的错误即错误率相对高的问题。好的练习订正是对前一教学过程的查漏补缺,亦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反思:以上,我们从导入入手谈如何合理安排五法开展有效教学,具体运用中可以尝试方法的交互整合。同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五法,做到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因课制宜。
教学设计见仁见智,好的设计定是遵循规律的,评价好坏与否最终还是看教学效果。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应注重实效性原则、适时性原则、交互性原则。
三、“10”时间——课后即时反馈
下课铃声响起,请问你会做什么?请你在讲台前再停留一会儿,听听学生的心声。找学生聊聊,也给学生亲近你的机会。几分钟的轻松交谈,即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让你得到最即时的学情反馈,“10”分钟的效益你浪费了吗? “X+40+10”效率教学法是基于教学规律、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教学法,以课标为准绳,讲求三个环节效果的最大化并以良性循环递增推进,图解为螺旋式外旋扩大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遵循规律、把握方向、自主创新、合作交流,争取“两个自主,力达实效”,让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韩立福论文《有效教学设计与评价》,中国教师研修网 张人利论文《后茶馆式教学》,中国教师研修网
韩立福论文《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诸葛彪、董克发著《自主教学操作全手册》,2010年6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美)马扎诺等著《有效的课堂教学手册》,2008年11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二篇: 教学课件的制作使用与课堂效率论文
【摘要】制作、使用课件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有条件的教师应当熟练制作、使用课件。课件教学是教师的再创作,其中蕴含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师个性教学风格等。教师制作课件要关注教学层面的要求,融入积累的教学经验,做到课件定位准确、使用灵活、主题鲜明,发挥课件展现图形、图表、图示的优势,增加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适当拓宽教学视野,增大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课件 制作 课堂 效率
教学课件(以下简称课件),指以教师为主导,主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完成课堂教学所用的学习材料等。为什么要制作、使用课件
为什么要制作、使用课件,一言以蔽之,提高课堂效率。何谓课堂效率,我简单概括为两方面:在教的一方,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课时,高密度地完成教学计划并提供相关的更丰富的材料以扩展教学视野;在学的一方,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基本掌握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并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深入或扩展学习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一个经验丰富的好教师精心运用手中的粉笔加黑板,可以有高的课堂效率;而在增加了教学成本的多媒体教室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理应能够为教师与学生带来更高的课堂效率。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件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提高课堂效率;两个环节:精心制作,灵活使用。如何制作、使用课件以提高课堂效率
制作、使用课件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但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愿就浅薄的制作使用经历提出一些看法。当然,笔者只是会计专业课的教师,所阐述侧重专业教学层面。
2.1 定位准确
课件是辅助性的,它是教师事前准备的各种教学材料的集合,它不能代替教材,不能代替课堂授课,不是可供自学的完善的材料。其内容应当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大纲与教材的把握,以及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的适度调整,它必须通过教师的使用才能发挥其功效,与教材要相辅相成,教师首先要理清教材、课件、课堂授课三者间的关系,大纲与教材是基础,课件为辅助,课堂授课是保障。
2.2 灵活使用
教师自己制作或改作的课件,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作,而使用课件也是一定意义的再创作。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灵活地使用课件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策略、风格、个性。当几位教师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课件时,其使用的差异有可能形成不同的课堂效率。如每次课开头温故知新”的引入,学习内容的展开,必要的重复,指导下的练习,甚至适当的补课,有选择的复习等等,都会反复使用有关课件内容,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极具优势,无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此外,课件可以提供给学生,至少可以减少学生笔记时间。
2.3 主题鲜明
整个课件是有机的整体,其基本主题是显而易见的。但课件是有更小的单位构成的,如以大家比较熟悉的 PowerPoint 软件为例,用 PowerPoint 软件制作的课件实际上是由一张张幻灯片组成的,制作者应该对几张幻灯片构成的组合乃至每一张幻灯片都明确一个小主题(分主题),有时要对学生明示,有时只是隐含的。一张(一组)幻灯片只完成一个主题,因此大主题的分割包含着教师的再创作。教师对教学内容点、线、面的处理体现在事先制作的课件中。写诗读诗有“诗眼”,制作、使用课件也要有“课眼”,作为“课眼”的课件内容,是会在使用中反复出现的。
2.4 善用图形图表图示
比较抽象的内容、分类归纳的过程、或是学科本身特点所致等,运用图形图表图示等方式更能阐明问题。但在传统教学中,粉笔黑板等条件的限制,未必能充分运用;而制作、使用课件,事先从容制作,使用便捷,且可以反复使用,大可以扬长避短,笔者从事会计专业课教学颇多感受。
2.5 设置师生互动教学内容
可以事先设计好课件内容,运用计算机提供的便利条件,师生互动合作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启发、诱导,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要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活的知识。例如,在求解问题型的教学活动中,根据问题准备好解题、计算所需的表格或其他适合演示的方式等,请学生到讲台上利用计算机演示解题过程,多数同学在台下同时做,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帮助,有选择的讲评演示。2.6 充分准备相关材料
制作课件时,可以提供较多的课外相关材料以扩充教学视野,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在会计专业课中,经常提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或与会计知识相关的最新报道等,这样做,教师并不多费力,但学生可多收益,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
2.7 注意处理好技能性教学内容
有些专业,如会计专业,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课件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是比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优势的。此外,还要尽可能融入非本课程相关技能的运用。笔者在讲授“财务管理”课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内容时,在完成常规教学内容后,增加了使用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函数功能处理投资决策分析中的繁杂计算的内容,将 计算机的使用技能与专业问题结合起来,尽管就本学科而言这只是辅助性知识,但这种做法无疑会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当然,如果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样的探索难以实施。制作、使用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制作、使用课件,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而言,存在学习制作工具以及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障碍;对青年教师来说,制作课件的技术不成问题,但制作的课件往往缺少教学层面经验的积淀,容易形式优于内容,在使用中尚难体现教学策略,难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而中年教师学习新东西尚不吃力,又积累了相当的专业教学经验,制作使用课件恰可以扬长避短,讲什么做什么,做了就用,可以事半功倍。基于近年来多门课程制作、使用课件的经历,提出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参考。
3.1 教学设计是关键
课件的好坏,教学设计很重要,这与我们传统教学类似,一定要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设计并利用新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要扬长避短。教学设计是课件的灵魂。
3.2 内容不宜喧宾夺主,或另起炉灶,深度与广度要适当平衡
课件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应按照教学大纲和指定教材适当调整制作,不应撇弃教材,另搞一套,课件与教材要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由于课件是教师事先制作的,可以在制作时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扩展,但要把握好度,根据学生状况可以灵活调整运用,切忌课件方便带来的诱惑。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备而不用,但要明示给学生。
3.3 课件制作七不宜
不宜简单照搬粉笔黑板板书,而应使用新手段有所创新。不宜简单照抄教材而应有所提炼升华。内容第一,形式第二,不宜过分注意形式,忽略内容。不宜插入与内容不相关的图形图像,如果是半天、一天的讲座课,为轻松悦目增添一些图像尚可,但对于要使用整整一学期的课件,要以简洁务实为本;否则,学生打印课件时要抱怨的。不宜字形字号变化多端,色彩过于绚烂,费时费眼,看久生厌,劳而无功。不宜过多的动画切换,要用必要有目的,不是教学必须的不用为好。每一片段(如每一张幻灯片)文字不宜过多。
3.4 课件制作、使用不当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不可不察
课件制作没有好的教学设计,没有精心考虑怎样使用,制作、使用两环节都没做好,只是应景而已,何谈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成人院校教学,面对现实情况,如学生工学矛盾、学习畏难情绪、出勤问题等等,有所感触,不能不认真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好学生,以上所言也是在教学中从一个角度探索的愚人一得吧。
第三篇:(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使用也日益普遍,现代教学也逐渐在各校园展开。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2)交互性强
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教师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学习者输入的信息礼节学习者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习者“两极分化”的难题,既允许成绩差的学习者进行补救性的学习,又允许成绩优秀的学习者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3)共享性好
随着高速信息网的不断延伸,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相互传递,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共享。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基本类型
根据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操练复习型、个别化指导型、模拟实验型、教学游戏型、模拟探索型这五种类型。
二、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网络教学是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 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的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
网络以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提出的要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教学要从学习方式分析入手。网络教学的狭义定义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它的教学活动组织要在传统的课堂、网络等方面同时展开。
对于网络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理解:(1)网络教学是一种超时间和空间的教学(2)网络教学是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远程教学(3)网络教学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教学(4)网络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
(一)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
网络教学具有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仿真性、及时性、灵活性、可控性、高效性等特点。
网络教学主要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WEB教材、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e-mail等。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成为21世纪主流的教学方式。
(二)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报读你单位开设的课程,免去了劳途奔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极大的增加了学习的方便性,同时不乏现场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教育品牌,招生和授课不再受地点限制,可以拓展整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源市场。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课工作像以往一样准备讲课稿),像以往一样按照约定的时间上课。所不同的是:上课的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现实地点,比如培训中心的固定班级,而是单位在这个网络系统平台上开设的固定班级,一个网络班级。上课的内容仍然是教师备课好的内容,只需要将讲课稿文件“打开”到讲课板上,整个网络班级的学员都能异地看到内容,当然前提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登陆到了该班级。
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1)赖志奎:现代教学论 [M]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杨春鼎:教育方法论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显国:教法选择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第四篇:激发课堂教学兴奋点提高语文教学之效率论文
摘要:激发和设置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捷径。本文介绍了激发课堂教学兴奋点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激发;兴奋点;提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学生爱听相声、看小品,欣赏武打言情的影视片,沉迷于网络游戏,原因是什么?姑且不论具体作品的格调如何,就其吸引力来说,此类艺术形式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兴奋点多。著名剧作家陈汉元说:“90分钟的好电影应该有27个兴奋点……一些海外的电视剧先不说其思想如何,但它在50分钟内必定有很多兴奋点,使人愿意看下去。”这话启发我们猛醒: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教学实践也正是这样:兴奋点多,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受深刻,认知记忆效率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叫兴奋点,为什么要设置兴奋点,设置多少兴奋点,怎样设置兴奋点,兴奋点设置的契机是什么,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一、设置兴奋点的作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奋是脑神经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激发的较活跃的神经系统,它和抑制一样是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之一。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处于兴奋状态,其他部位则处于抑制状态;没有抑制就没有兴奋,没有兴奋也就没有抑制。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兴奋有激起、上升、高潮、分化、消退等阶段。
课堂教学的兴奋,主要表现为视听觉的兴奋,以及由视听觉神经传导引起的认识和记忆等中枢神经的兴奋,课堂教学的兴奋主要强调高潮和高潮的持续,以及有消退(抑制)后的再次激发,所以刺激不仅要强,而且要以多的刺激来不断强化。
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兴奋的表现多种多样,注意是主要表现之一,它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分。所谓有意注意就是对我们的需要有间接关系的但却本来并不能吸引我们对事物的注意,这是用意志控制的注意;无意注意则是对我们的需要有直接关系的能吸引我们对事物的注意,无需意志控制。二者也可以互相转化。在课堂教学中,目的性、实用性明确的信息量大的信息能引起有意注意,学生愿意学习与他们的需要有间接关系的语法和数理化等;信息量大的与学生的需要有直接关系的信息能引起无意注意,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唱歌、听故事、欣赏文学艺术等。所以,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以及多种艺术形式并用的课堂教学会使两种注意转化、渗透得几乎没有痕迹。
那么,兴奋所激发的注意的稳定性怎么样?不长,一般“稳定8至10秒”;“人的高度注意最长可维持20分钟(指成年人)。”根据教学实践的测定,未成年的中学生的高度注意,初中生平均最长可维持15分钟,通常维持5分钟左右。至此,我们可以比较有根据地提出课堂教学兴奋点的数目了,即一节课45分钟要有10到15个,平均每个4.5至3分钟,甚至更多,覆盖整节课。
二、设置兴奋点的方法
设置兴奋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九种是常用而有效的:
1.基调培养
所谓兴奋基调是指一节课的兴奋类型和高度。有的课文是义正言辞的辛辣而幽默的基调,有的是缠绵悱恻、情深意重的抒情基调等,类型要定准。至于兴奋高度要视教学需要、刺激内容和教师素质而定。教师定准基调,调控好高度,就能培养出恰当的兴奋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定的氛围中高效地学习。一本语文教科书内容可谓丰富多样,教师除了应针对不同文章、不同题材、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适合教材内容的气氛或基调,把每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佳境,这样完成教学要求就顺利多了。如教朱自清的《春》,可利用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来创设春意盎然的氛围;而在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时,学生若不能进入时代背景当中,就很难理解作者描写的这个在封建制度下穷愁潦倒、迂腐不悔的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的深邃思想性。
2.语言激发
教学语言要清晰、适中、悦耳。要清晰,就要叼住字头,撑开字腹,收准字尾;字字圆润,个个饱满,听到语音感知语义在同一瞬间完成,学生理解无滞后现象。要适中,就要快慢适度,每分钟200字,让学生思维的理解、思辨、储存速度和语流速度基本同步。要适中,还要不高不低。要悦耳,就要学一点共鸣,至少增加胸音,使声音立起来,避免口腔音的干枯。清晰、适中、悦耳的语音是美声的语音,有表现力,能引起注意,保持一定的兴奋高度,能使其他的激发兴奋的方法迅速“涨潮”。
3.朗读动情
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激发兴奋很有效。无论初步感知的初读,还是知识分析后的综读,都是激发兴奋的有效手段。不过,初读虽也能激发兴奋,但不一定强,肤浅、朦胧甚至错误的领悟也较常见,如果运用评点式的范读,则不仅激发强的兴奋,还能正确引导。
4.旁逸吸引
旁逸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学、史学、典故、珍闻、科技成果、艺术、故事、笑话、时政等的介绍或对课文的评价。这种旁逸最能激发兴奋。旁逸的结果常常是学生兴奋异常,兴高采烈,趣味大增,记得牢,学得快。不过,要紧扣课文,收放自如,用时少,收效大。
5.点拨授技
学生由于思想水平不高,知识、经验不足,对课文肤浅的、朦胧的、错误的甚至荒谬的理解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就要指点迷津、巧加点拨,学生茅塞顿开之时,兴奋定然骤升。兴奋应有诸多的实质性基础,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运用它灵验地完成学习任务,克服学习困难。学生凭借养成的技能去解决阅读问题,就会产生会者不难的愉悦感,保持高度的兴奋。
6.情境感染
创设情境是激发兴奋点、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叶老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者也要“胸有境”,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心理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这种教法的最高层次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一种真境的还原力,以自己的思想水平、知识、经验创造一种“我”的意境,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艺术形象的创造,在兴奋中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7.师生移情
教师应有丰富的、高雅的、切合特定诗文内涵的准确的感情和表达这种感情的技艺,如朗读、歌唱、绘画和表演等,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感情的技艺,如阅读客体(诗文)和阅读主体(学生)在情感上、认知上交流融汇、认同共鸣,在多方面的兴奋中提高学习效率。
8.提问刺激
提问是重要的教法之一,目的是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目标。要力戒为问而问,力戒随意性,戒滥、戒杂、戒突然袭击,要精,要高,要讲究技巧,要带启发性。由于学生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方面的差异性,加上不同的个性、志向、爱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学好语文。因为同一种教学手段,同一种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不会使所有学生都在最佳状态下学习,所以我们的教学深度必须兼顾好中差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刀有刃,针有尖,对好学生应是激,激疑顿悟,豁然开朗;对中等学生则是推,推其奋起追赶;对差生要托,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排除障碍。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可一题多问,直问与曲问相结合。这样,既能激励优生不断进取,又使中等生也有机会接触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而这对差生也是一种积极影响,使学生在问和答中激发兴奋,在兴奋中提高。
9.训练保持
训练是养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必要方法。教师的训练,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二要讲解一些听说读写的正确方法,纠正毛病;三要做一些示范。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新异性,并据此编制一套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兴奋中训练,在训练中兴奋。
参考文献:
[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2]韦志成.试论语文课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J].中学语文教学,1993(8).[3]谢绥东.语文教师是教练,不是导演[J].中学语文教学,1994(2).Abstract: Motivating and setting excitem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shortcut of improving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motivating excitem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Key words: motivation;excitements;improvement;effect
第五篇:英语模块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英语模块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中期情况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当你打开百度、搜狐等网站并输入“英语模块教学法”时,你会惊奇地发现:网页上有关“英语模块教学法研究”的前三篇文章竟是出自同一作者;当你走进王府井、西单等全国各大书店,询问英语模块教学法系列专著《7天会》的销售情况时,一定会感到惊喜;当你翻开人教社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4期和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2期等国家级核心刊物时,你会全面了解到“英语模块教学法”的研究背景和内容;当你打开《考试在线》电视频道时,也许《高中英语模块学习法》10期系列节目正在向全国观众播放;当你调查朝阳区初、高中英语教师是否了解“英语模块教学法”时,老师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2010年5月16日至6月5日,朝阳区有线电视以专题节目的形式陆续向观众介绍英语模块教学法的研究背景、成果及前景。近期,课题组接到出版社正式通知,抓紧开发并出版初中英语模块教学系列书籍。
自“英语模块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2009年1月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课题编号JJMYB2009016)以来,我们按照研究计划进行该课题研究,开拓创新,步步深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面对中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中、高考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时间相对减少的矛盾,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为:对现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优化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探索与模块同步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为了把“英语模块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这一课题真正做得有序有效,促进初、高中大面积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把英语模块教学法与以话题为中心的新教材相结合,在研究中探索出“四
1有”原则: 模块的形成要有理,模块的衔接要有序,模块的讲练要有法,模块的教学要有效;并力求达到“四化”目的:同类知识板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英语教学高效化。具体来说,我们从以下两大方面展开了较深入的、有一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1.把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块化。
语言基础知识主要指的是英语语法和英语词汇的教学。
现行教材对语法教学的安排采用与教材内容同步、循序渐进的原则,同一语法项目在教材中的安排比较分散,战线拉得较长。比如时态的教学从初一年级一直持续到高二年级,复合句的教学从初二年级持续到高二年级。这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的语法教学安排无疑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但这对于语法教学的系统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对初
三、高三的英语总复习来说就需要再整合。根据模块教学原理,我们把繁杂的英语语法重组为7大模块:1.简单句与句子成分;2.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3.时态与语态;4.非谓语动词和省略;5.情态动词与虚拟语气;6.倒装结构和强调句型;7.词类的是主要用法。与这七大模块同步,我们还总结出线条、图表、口诀等有趣味的独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特好。这种语法知识板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语法教学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详见在人教社《课程 教材 教法》和华东师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发表的论文附件),也收到了一定实效(见已经出版发行的《高中英语语法7天会》附件和下文实验对比数据)。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师生普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词汇教学,因为高考要求掌握的词汇由过去的1800-2000猛增到3500,现行教材中每个单元的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也多达60-80之多,不用说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感到困难,就是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感到费劲。面对必须克服的困难,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同样探索出模块教学法:一是把单元词汇先分作阅读词汇和写作词汇两大模块,对于阅读词汇,要求学生做到两会:会意思,会朗读;对于写作词汇,则要求做到四会:会意思、会朗读、会拼写、会运用。我们把进一步这些“四会”词汇按照词义、词性、搭配等进行微型模块教学。结合高三英语总复习,我们把新课标的3500个词语编写成350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含有10个左右的词语,非常受师生的欢迎(见《高中英语词汇7周会》、校本教材《高中英语阅读步步高》(词汇一词多义)附件和下文实验数据等)。
2.把语言基础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模块化
学语法、学词汇,目的是运用。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不仅对听力、完形、阅读和写作按照技巧形成若干个模块进行训练(详见阅读、完形、写作技巧7天会附件),而且把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探索形成新的教学模块。这些模块主要有:
1)。语法教学与阅读教学形成模块
把复合句、时态与语态、非谓语动词,倒装句、强调句型、虚拟语气的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块,这是我们课题组深入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传统的语法教学不同,我们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语法单项选择题,而是让学生在语篇阅读中观察、体验、探究以上语法现象,感悟语法在篇章中的功能,为写作教学做好铺垫。课题组先后在朝阳区进行了5次该类型展示课,听课者很受启发。
2)。语法教学与写作教学形成模块
老师们都有同感:同一语法项目,学生在单项选择中会做题,但在写作中要么错误连篇,要么根本不会使用。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以吕寅梅为代表的骨干教师积极探索语法教学与写作教学形成模块,她先后三次在全区作该课型的展示课,得得区教研员、英语老师的一致肯定,为语法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探索出了新路。
3)。词汇教学与读写教学形成模块
词语的运用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往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是老师讲解和学生造句。词汇教学怎样和语篇的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最终目标。
课题组以王于老师为代表,在探索词汇教学与读写相结合方面创出了新路。王于老师多次在朝阳区上研究课、展示课,把词汇教学与阅读和写作教学形成新的模块。比如她在上《First aid》这一单元时,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与organs, accident和treatments这三个模块相关的几十个词语,在对这些模块词汇进行适当操练之后,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情景用以上模块词汇进行现场写作,效果很好。听课老师和到场的北师大教授认为,这种把词汇教学和读写教学相结合的探索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适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王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人教社刘道义老师的肯定,并因此受邀为人教社实录教学光盘,在全国发行。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围绕“英语模块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这个课题,我们现阶段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
1.论文《探索英语模块教学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益》2009年4月在人教社主办的《课程 教材 教法》第4期刊登;
2.论文《探索英语模块教学法,提高英语总复习效益》2008年12月在华东师大主办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发表;
3.《高中英语语法7天会》《高中英语写作7天会》等英语模块教学法系列书籍5本已出版发行,在全国成为畅销书籍;
4.《英语模块教学法系列节目》在《考试在线》滚动播出;
5.《英语模块教学法》(普及读本)赠送给朝阳区初高中英语教师;
6.通过《朝阳区特级教师网站》、中国教师报组织的《名师大讲堂》、北京市郊县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形式,向全市和全国的英语老师介绍英语模块教学法,反响很好,大家认为:英语模块教学法来自于实践,适用于课堂。
7.由课题组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英语组合作编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步步高》(一词多义)和《高中英语写作步步高》(句子写作部分)已在三所高中试用;
8.以英语模块教学法为平台,为朝阳区培养了象王于、吕寅梅、孙秀兰和刘玉
双为代表的年轻教师,她们分别成为区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或教研组长。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研究重点: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尽管英语模块教学法经多次公开课、讲座、杂志和专著等形式证明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但课题组负责人和其他研究成员都是一线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在推广英语模块教学法方面很多事情想得到,做不到,因此参加实验的学校和老师数量有限。希望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能提供平台,让“英语模块教学法”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交流。下一步研究重点分两大方面:一是继续完善高中英语模块教学法,在更大范围推广英语模块教学法,使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参与到该方法的实验。二是开发初中英语模块教学法系列书籍,争取在2010年寒假出版发行。
附实验数据:
国家级课题“英语模块教学法”主持人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 易仁荣
2010年6月8日
附:阶段性成果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