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11-29 18:4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

第一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任,他们的政治素质、品德、作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1]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因此,新时期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职业化

1.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现状

学校的发展不单单在于一个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所形成的校风、学风;而校风与学风的形成与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息息相关。目前,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职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职业发展前景局限。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职业建设未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没有做到注重人的生活质量,谋求人的幸福、自由和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民办高校只注重教师的培养,忽视了辅导员的发展,忽略了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轻视辅导员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对辅导员的尊重和关怀不够,他们不能享受教师的福利待遇,导致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发挥其管理作用。

(2)职业荣誉感、认同感不强。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的溺爱导致“学生叛逆”“沉迷游戏网络”“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难度大。在压力大、学生事务繁杂的情况下,待遇低、福利差,自我认知低,因此不少民办高校的辅导员产生了倦怠、厌烦、焦虑等情绪,这将会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民办高校不仅仅要做到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辅导员应当身正为范,启迪学生的人生理想。

(3)辅导员流动性大,造成对业务不熟。辅导员的职业特性主要表现为具有长期性。辅导员的流动性过于频繁,将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特点,无法深入解决学生问题。如学生心理障碍的咨询,辅导员要通过与学生谈话,与家长沟通,循序渐进,以了解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互相建立信任,从而敞开心扉。在这其中,辅导员对待学生需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而不要渴求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只注重表面工作而不讲本质。

2.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水平的措施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体现的道德观念、情操、行为和意志,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2]辅导员作为高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辅导员尤其民办院校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师德。

(1)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在民办高校当中,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实践经验不甚丰富,处理问题时缺乏手段和策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暴露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而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价值观念的形成,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3]

(2)强烈的职业认同感。高尚、崇高只是一种来自外在的评价,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活动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活力。[4]高校辅导员的最高境界是把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对自身的职业有认同感与荣誉感。只要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辅导员才能感受到“累并快乐着”,才能任劳任怨地完成一切工作任务。

(3)进取的职业心态。现今,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是刚刚走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的经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而相对有经验的辅导员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压力,在工作中慢慢就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与刚劲。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情绪,不仅对个人,而且对辅导员工作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保持积极、热情的心态处理学生的每一件事情,耐心地转换自身的角色,全面地看待问题,做到忙中不乱。

3.结语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应该结合时代特征,长期坚持,为和谐办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宏建,李素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4).[2]朱俊海.独立学院辅导员师德建设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2,(8).[3]连文忠,庄秋琴.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J].价值工程,2011,(15).[4]曹砚辉,谭来兴.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10,(2).

第二篇:试析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试析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性和普及性方向发展,民办高校由于建校历史短还存在着文化底蕴薄弱、机构相对不健全、制度相对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民办高校辅导员不仅担负着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教育工作,更是在激烈竞争条件下促进民办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因此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出发,提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探究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只有冷静分析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探索建设途径,规范各种制度、健全相应体制、增强团队意识、稳定辅导员队伍,才能逐步建设一支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特色的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 综合素质; 管理

The Analysis of Headteacher Team's Construction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Abstract: Currentl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popularity and integration.Due to the short builting history, private universities was still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culture, imperfect structure, defective system and so on.Under the fierce competition, private college tutors not only bear the education work,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al on the colleges’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So the higher school should put the head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n an important palce, and regard it as a main content of teachers’ construction.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this thesis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building a high-quality contingent.Then it explores out the suggestions of headteachers' construction.Private universities should calmly analysis the headteachers' construction factors, define the construction goal, consummate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corresponding team consciousness ,only do these , can they build a high-level headteacher team.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y, headteacher;overall ability, management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2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3

(一)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3

(二)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3

(三)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规章制度....................................4

(四)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6 结 语 7 参考文献 9

一、引 言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部分,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教育部2006年7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组建辅导员工作队伍,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是当前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近年来,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相对其它院校学生特点更加突出,学生工作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学生党建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心理咨询等一系列工作都转由学生工作系统来承担,学生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了。民办高校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一般共性,但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他们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特长突出,入学成绩低,学习基础较差,注重个性的张扬,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人身与财产安全及情感等,还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向他们传授就业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教育的效果。

当今的民办高校的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安全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网络上瘾等引发的事端时有发生,辅导员是最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避免和化解矛盾,而且用先进的思想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领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维护民办高校和谐、安全、稳定、持久健康发展,因而要提高民办教育的办学质量,必须首先重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上的重大作用,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随着民办高校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其辅导员队伍也日益壮大。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在长期的实践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统招高校来讲,作为新生事物的民办高校,其辅导员工作有与其它院校辅导员不一样的状态,存在着特殊性。

1、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不稳定性

民办高校对于辅导员大多实行聘任制,造成了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短暂性。考研或转岗常常成为辅导员的选择,这导致了辅导员成了“临时性职业”。

2、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存在不明确性

辅导员工作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为了做好各种学生工作,他们需要在校内各部门之间奔波,有些辅导员感觉扛着教师的“牌子”干着学生“保姆”的活儿,这使得他们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学习提升自己,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认真调研,系统分析。

3、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辅导员配备不齐,结构欠合理

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连年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增加辅导员的人数,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不少学校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优秀学生留校做辅导员工作,这显然会导致队伍阅历不深,缺乏工作经验的情况。

4、辅导员学历结构不合理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基本都是本科学历,学历提高有压力,有部分辅导员不够安心,大量日常事务性管理致使辅导员用于自身提高的时间不够,这会导致部分辅导员自觉减少用于学生工作的时间,而用于考研或另寻出路。

5、民办高校辅导员学术造诣上较为薄弱

多数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依靠的主要是做学生时的一些不成体系的体会和感触,还处于经验管理的状态,缺乏理论高度,更谈不上进行理论研究了,难以达到居高临下、驾熟就轻、胸有成竹的境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辅导员队伍评价激励机制上还存在不健全的方面

辅导员面对的直接工作对象是学生,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因此需要占用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无暇去进行教学和科研。另外职称、待遇等相比较低,“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缺乏全面、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

民办高校要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民办高校将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中,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认为辅导员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作人员,更甚者有些教师将维持课堂纪律也归于辅导员工作范围之内。因此,只有取得校领导的重视,才有可能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为民办高校的稳定与发展,为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贡献力量。

2、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和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还指出,“必须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建设辅导员队伍首先理顺机构,健全制度;其次,加大投入,配足辅导员数量;针对自身特色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1)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强、师德高尚的队伍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品德、端正的品行、优良的工作作风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

古人云:“修身,齐家,平天下。”修身,即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将“修身”摆在第一位,足见“德”在古人心目中的份量。在毛主席曾经就读的湖南省第一师范,就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立校之本。江泽民书记也讲“以德治国”。可见,教育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古今仁人志士的共同话题。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授业”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教师的示范进行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特别在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2)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队伍

大学生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知识面广、获取信息强的特点。因此,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也应相对加强。教师的无知会误人子弟,而误人子弟是为人之师的最大忌讳,是教师最不道德之处。作为高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队伍,战斗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相对也最了解学生,其知识的储备容量应该更大,知识面更广。“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因此,辅导员在面对学生讲话或是个别谈话都应做好准备。在注重业务知识拓展的前提下,还要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善于搜索相关信息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条件接近和深入学生,赢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3)培养一支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

要使辅导员队伍纪律严格,必须使辅导员熟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端正工作作风为学生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学生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才更有说服力。除此之外,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必须理解、关心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切实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3、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规章制度

民办高校发展的历史短,辅导员工作制度还需不断健全、机制要不断完善。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现辅导员职能的基本保障。

(1)制定辅导员选拔制度

民办高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给辅导员工作增加了难度,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聘用选拔上做好辅导员入口关是建设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有利保证。在选拔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择优原则,深入了解、全面考核、认真研究、坚持标准。要把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好、热爱辅导员工作且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选拔到队伍中来。要考虑性别、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促使队伍结构呈现最优化状态。只有坚持选拔的高起点,高标准,才能真正把政治素养高、理论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心理品质好、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的教师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才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2)制定辅导员培养制度

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学习和培训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支队伍紧跟社会发展形式,适应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应制定辅导员培养规划,建立辅导员上岗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对新选聘的辅导员,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要有计划的组织辅导员参加考察和进修学习,鼓励他们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要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是否有辅导员工作经历,并将此纳入规章制度中。根据工作需要及本人的条件和志向,可将专职辅导员向校内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岗位推荐,以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稳定辅导员队伍。(3)制定辅导员考核制度

建立辅导员工作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奖罚激励体系,不仅是辅导员晋升的依据,也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更是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只有职责明确,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针对民办高校,对辅导员的考评由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共同参与。考评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为目的,以做好、做实学生管理工作为准则,以竞争和激励为手段,以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标准,以政治思想素质、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坚持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坚持阶段性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合为考评方法,各部门按照相应的考评内容并根据一定比例,每月定期的给辅导员打分、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罚、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辅导员要及时调离辅导员工作岗位。要单列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按照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优秀辅导员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4)制定辅导员晋级、职务聘任制度

辅导员即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民办高校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应制定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应设立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根据辅导员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年限确定相应的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行政级别,享受相应待遇,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稳定辅导员队伍。

4、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本质力量”。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因此,综合素质是实现民办高校辅导员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全面良好的素质才能确保辅导员的工作顺利进行。

(1)提高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决定着人才发展的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人才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扎实的思想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论修养,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民办高校辅导员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对本职工作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要有无怨无悔、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有高昂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工作愿望,还要有做学生良师益友的工作激情。辅导员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以什么心态对待学生,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那么辅导员对待学生必须以一个“爱”字开头。别林斯基曾提出“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学生的信任是教育活动的保障。”因此,辅导员有了爱心就会产生工作热情和激情,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就会正确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会创造性的为学生服务。“魅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理论基础、渊博的学识、精湛的育人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友善慈爱的态度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民办高校因工作对象、管理模式等不同于国办高校,工作压力、工作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完善人格修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辅导员应该学习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就业知识、信息和渠道,培养民办高校的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心态。民办高校虽然发展迅速,但人们受观念的影响,对民办高校仍存在一定偏见。作为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情绪稳定、虚怀若谷、宽容大度、关系融洽,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一个辅导员的成熟表现。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并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4)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首先,辅导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需要,更是赢得学生拥护的需要。其次,还应具备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辅导员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尽快发现问题的所在,制定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此,辅导员之间应经常进行交流学习,提高预防突发事件的意识和积极探索处理事件的方法。再者,辅导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仅能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还要善于在宏观上管理集体,起到协调和指导作用。结 论

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不仅担负着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教育工作,更是在激烈竞争条件下促进民办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目前,由于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其信誉度、师资、生源质量、制度建设、内涵发展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改革、发展以培育出优质的毕业生,民办高校才能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而维护民办高校的稳定是保证民办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辅导员队伍本身就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民办高校改革和发展,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阐述“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说明辅导员队伍本身就是一支维护民办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辅导员队伍只有在建设过程中,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才会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才会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引起学校的进一步重视,冷静分析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探讨建设的途径,促使民办高校进一步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及在辅导员的选聘、配备、培养、管理、考核、职称待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选聘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奉献精神强,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 字表达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辅导员工作。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同时也能促进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如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升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各种能力等。通过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能进一步规范各种制度、健全相应体制、增强团队意识、稳定辅导员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设一支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特色的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性和普及性方向发展。办学教育模式也正从单一的国办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国办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模式。民办高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与壮大起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及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与2005年1月和12月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2006年4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会议。后来2006年7月,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等,都进一步强调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目前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而民办高校在建校历史短、文化底蕴薄弱、机构相对不健全、制度相对不完善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更应该进一步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因此,努力建设一支适合民办高校特色的辅导员队伍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孔读云,.“双师型”辅导员制度的实践内涵——民办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个案[J].消费导刊,2010,(1).[2]王港,魏敏,.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分析与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2010,(5).[3]孙育,.做好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几点思考[J].发展,2010,(5).[4]余仕良,.构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体系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1).[5]朱海林,.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浅析[J].湘潮(下半月),2010,(2).[6]陈少鸿,黄国富,.民办高校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7]张明蕊,董鑫,.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几点体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8]李春霞,.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激励对策[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9]周合群,洪骏,.民办高校辅导员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5).[10]李冰峰,.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11]王港,.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09,(13).[12]陈志杰,.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J].市场论坛,2009,(7).

第三篇:师德建设论文

师德建设论文

立人本思想 施人文关怀 铸师德之魂

〔内容结构〕:

一、教育观念深刻影响师德修养。

二、革新教育理念,树立“育人为本”思想。

三、实行“人文”化管理,倾注人文关怀。

(一)“人本”着眼须“人文”着手。

(二)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文关怀。

四、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不能步入误区。

(一)全面理解人本思想对应的客体。

(二)人文关怀的眼光不能过于狭隘。

(三)人文关怀有许多形式,却不能随意。结束语。

〔关键词〕:教育观念 育人为本 人文关怀 师德建设

一、教育观念深刻影响师德修养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对师德修养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是师德之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科学的思想、先进的观念对指导人们的行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和促进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专业成长,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的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行为和方法,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家长及社会等方面的 1 伦理关系。

因此,在新时期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倡导师德建设,就必须要求教师拥有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思想,实施人文关怀,是提高师德修养,铸造师德灵魂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体现。

二、革新教育理念,树立“育人为本”思想

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在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的三维空间中成长,逐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中,生活世界、心灵世界是与生俱来,终身相随的,与人的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修师德、铸师魂的核心价值。

学校之本在于人,工作的核心和着眼点都是“人”。若人是“1”,则其他均是“0”。必须把人放到“1”即本的位置,因为人是学校最鲜活、最有生命力、最根本的资源;只有有了“1”,“0”才有意义。树立育人为本思想,体现对人的尊重,最根本的是要“发展”人的价值,一切工作都着眼于“人”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是师德修养的精髓之一,它饱含着横向的全面发展,纵向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的协调发展。它也警示着我们,抓教学质量,就得抓“人”的生存和生命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就必须为“人”的发展创造动力和平台,以适度的目标凝聚人,以必需的规章约束人,以高效的机制激励人,以“种梧引凤”的作为留住人,以形象魅力感召人,以师表精神哺育人,以民主方式对话,以情 感交流解惑„„

三、实行“人文”化管理,倾注人文关怀

(一)“人本”着眼须“人文”着手。

体现“人本”精神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实施“人文”化的教育和管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人文”化管理的最新境界是和谐发展,建设好和谐校园。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努力求真求善,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人格素养,使“人”更美;必须努力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全员参与的文化群体,全方位的文化网络,积极培育“人”的责任感,凝聚力和创造性等人文素养;建立师生共融的精神园地,形成团结协调、琴瑟和鸣的“团队精神”等;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都必须追求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精神共存,传统与现代互动,老师与学生相长,学校与师生同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着“尊师重教”,把学生当“孩子”管,多有纪律约束,少见人文关怀。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为“一切学生”着想,为“学生一切”着想,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有益于社会的人。为贯彻好“育人为本”精神,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和教育创新,必须从“人文关怀”着手,努力改革旧的师生间的“伦理纲常”,将“尊师重教”和“尊生重学”并重,践行人格平等和人格相长,多给学生关爱,并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个性环境。

(二)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文关怀。首先,从教育理念上多些人文关怀。

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生命在于创新。通过师德建设,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就必须讲究教育的艺术。重要的教育艺术之一就是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时时左右着教师的言行。“这是为你好!”常挂在教师嘴边,苦口婆心难获理解时,又埋怨“学生真难教!”。殊不知,各种约束和空洞说教,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围绕着教师转,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扼杀了他们天性。

华师大叶澜教授说,教师应有“教育智慧”,能够用最纯正的直觉判断,捕捉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坚持育人为本思想,观念上多几根人文关怀的弦,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民主,以学生为主体,多开展赏识教育,弘扬学生个性,展现学生闪光点„„总之,让孩子们尽情展示他们的才情和灵性。人文关怀给了学生,学生又将这种关怀传递给别人,这样,我们的爱心就在这种感染中扩展和延伸,源远流长了。

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多些人文关怀。

1、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中精心规划的绿洲。和谐校园应该是内和外顺、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校园。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置身于健康向上、和谐发展、协调顺畅,心情舒畅的环境里。在这里,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成为基本行为准则。在这里,教师心诚待生、以情感生、以理服生,抒写着“俯首甘为儒子牛”的情怀......良好的教育氛围就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情感氛围,科学思想和真情关爱在其中循环和流淌。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和谐的校园、温暖的班集体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它将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们的精神和情绪,把我们的教育内涵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民主和谐、心理相容、心情舒畅、热情高涨,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学生就将向着最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前进,教育也必将向着最有成效的未来发展。

2、因材施教,尊重个体。

因材施教,先古遗风。它依据个性差异,主张有的放矢,通过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也是适应现代意识,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以往师生之间“点对面”的交往多,“点对点”的交往少,不能很好地区别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人文关怀,教师就应该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学生的人格和受教育权利是平等的,而他们的智力、体能、水平基础是有差异的。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才能更好成长,教育就能更好地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很关键的一点是在认识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秉持多赏识鼓励,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学生把老师看得很神圣,是心中的标尺,是权威的评判者。当他们需要关怀和鼓励的时候,老师一个不经意的手势、细微的眼神、浅浅的微笑、轻轻的问候,都能给学生一种喜悦、一缕阳光、一阵温暖、一份力量、一个信念。尤其是在学生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更需要老师“雪中送炭”,哪怕只是细微的关怀。

3、在主体地位上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教育中,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学习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教 师——学生指导者——错位在教育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去体会、去探究,去总结经验、去修正错误、去分辨是非,这样更能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有利于他们更健康地成长。人文关怀的教育,要求我们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生活、学习,去从事多种锻炼和实践。也许他们表现得不甚完善,却真正地学着“自作主张”,尽情地释放自我,这种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口干舌燥的说教好得多。为了“授之以渔”,我曾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干部轮岗制、创建免检活动小组、免监诚信考试等多种管理形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这是对学生的一种真正的人文关怀,其效果的确是很好的。

4、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体现人文关怀。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里,师生就能展示多姿多彩的生活,就能把心灵深处的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取向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也包括良好的校园环境,如学校的校容校貌、建筑设计、绿化美化等方面内容。

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人。今天,我们用皖西衡岳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去塑造师生的灵魂,去哺育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进行才艺比赛、成果展示、文娱汇演等,都是给老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文关怀提供载体,给学生的才情展示和灵性发挥提供舞台。同样,学校建设努力实现科学规划,绿化、硬化、美化,也正是给我们老师实施人文关怀提供必要的理想场所,给莘莘学子成人成才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磨子潭中学地处霍山东南大别山区腹地,毗邻佛子岭、磨子潭两大水库,群山相拥,碧水环绕,风光秀丽。学校布局规划体现着整体性和习调性,自然景观是底色,人文景观为点缀,不仅景观视觉很美,时代气息也浓。环境保护意识、生态平衡理念、文化育人思想有机结合,都展示着山区农村中学个性化的校园建设风格。这样的环境,这些美景,师生在其中工作、学习和生活,享受着无限的文化情调和温暖的人文关怀,真可谓其情悠悠,其乐融融!

第三、实施人文关怀,要从学生的眼睛中审视我们的教育行为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应该是心与心的沟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特别要关注细节,老师的点滴细微之处,对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久远而深刻的。我们要努力让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感受到人文关怀。学生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还需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包容、关爱等等。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爱心捐助,学生们捐一本、两本书,张老师捐5本、6本。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食品丢了,李老师额外拿出了两份水和方便面来应急。

天气太热,某男生流鼻血了,杨老师拿出一叠香精纸,帮他擦洗。课外活动,王老师和一组男生一起进行定点投篮球比赛,并得了好名次。„„.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又是什么?

上课从来不迟到,下课铃一响就让我们出去玩。

不只是学生有错误就找家长,学生干了好事也跟家长说一说。老师经常跟学生点头示意,没事就找学生聊天。老师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来不随意发怒。老师不偏向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偏向女生。学生有苦恼跟你说了,能耐心地听,还能保密。„„

学会从学生的眼睛中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引发我们积极反思,带给我们深刻启迪,可促进我们师德修养,能帮助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关爱学生,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树立新的教师形象。

四、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不能步入误区

树立育人为本思想,实施人文关怀,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所在,在目前的教改实践中,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初探阶段,要尽量避免走入某些误区。

(一)全面理解人本思想对应的客体。

就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每一位教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是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各界践行以人为本思想的客体对象。在一个学校,所有的师生员工都是教育管理者施以人本精神的客体对象,甚至于包括探亲家长、过路门客等在内。教师每一个教育环节和过程的参与者(不仅仅是学生,甚至包括围观者),都是人本思想的客体对象。当然,领导和老师同 时也是学生在人本环境下成长发展最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成为人本精神和人文关怀的逆向客体。因此,在对谁施以人文关怀问题上,不能思维定势,犯教条主义错误。

(二)人文关怀的眼光不能过于狭隘。

以往,“关注两头忽视中间”的现象较严重,所谓的好生、差生倍受关注,中间的学生教师有时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我的一位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羡慕学习好的同学,他们经常被提问,常伴着老师的笑脸;我也羡慕那些差生,老师经常单独教育他们”,这是一种渴望和无奈相混杂的真情表露。原本人文关怀在学生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关怀不平等,就不能真正体现人本思想。

(三)人文关怀有许多形式,却不能随意。

信任令人很温暖,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在信任基础上,认真当“向导”,耐心做疏导,是很好的人文关怀。但是,凡事过尤而不及,当“向导”变味成“导演”时,设想谋划总是大权独揽,事无具细都要指手划脚。那么,表面上看起来是关怀倍致,实则处处干扰限制,越俎代庖,是对自己没信心,对学生不信任的表现。这样的管理和教育就显得“人文关怀”过当,是不能真正体现人本精神的。

除了将“向导”当成“导演”外,人文关怀不当的情形还很多。如,从“我是为你好”出发,随意批评学生,容易伤了学生自尊;有些善意关爱却无意中侵犯了学生隐私;“提醒”变“体罚”,造成学生心理逆反;总是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干扰了周边学生,令人生厌„„所有这些因不经意而造成失误的现象,与我们真正的人文关怀都是背道而驰的。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教育活动和过程就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修师德,铸师魂,就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人文关怀,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演绎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

参阅资料:

《新世纪教师素养》、《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安徽)、《教育心理学》等。

磨子潭中学 张以俊 2009年11月20日

第四篇:师德建设论文

浅谈新时期师德观念创新与师德素质提高的意义和途径

一、新时期师德观念创新与师德素质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开放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在认识和把握新形式下师德建设特征的基础上,需处理好师德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其奉献才智。二是师德与师能的关系。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师德建设又必须放在首位。树立师德楷模,让广大教师学习。三是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四是育人和尊师的关系。我院领导把师德教育与人文关怀和人本理念紧密结合起来,既对教师严格要求,又重视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新时期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是学生-1-

们的兄长、是朋友、是妈妈,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即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人才。

二、新时期师德观念创新与师德素质提高的意义

一位中央领导曾经深情地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①这对我们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素质的核心正是“师德”。师德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充分体现出教师特有的职业属性,包括职业理想、作风、态度、行为。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首先,高尚的师德对学生“以人格塑人格”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认识,师德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造就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一代代名师都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的师德要求,这些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德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表率、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许多卓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

家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经常提到的就是老师的启蒙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认识师德的重要意义,以高尚的思想品德给学生指示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师的一句话能让人受益终身,教师的表率作用也可能影响一代代年轻人的成长。

高尚的师德对于学生人格有着塑造作用。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人格”的特点,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人格特征中。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显示了教师良好的品格特征。

师德建设不仅对学生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引领作用。教师在每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起了决定性作用。师德建设对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把师德建设提到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次,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三、新时期师德观念创新与师德素质提高的途径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

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 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

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 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五篇: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让教育与爱同行

肥城市边院镇过村初级中学 邵运超(联系电话:0538—3731086)

“教育”——一直是个庄重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因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的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应该与教育同在。

一、师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广义的,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是既普通又神圣的超越的爱的诠释。它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镜子,是教师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体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包括了教师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爱的分寸能力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自愿的爱的空间,感同身受地健康成长。

师爱,倾心而为了教育,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充满激情地爱自己的学生,就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爱,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对之的教导,使师生关系健康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程。

二、师爱的表达

1、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的交往中,既具体、实在又可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质的形成都具有无比重要意义;于是,就需要我们对师爱有一个正确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每每,追忆我十三年来的教学历程,回味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不时在反思、在自省……,在给予孩子们尊重、爱心之外,我也曾经不止一次地严厉批评“违规”学生,摆出过多么权威的“凶巴巴”的面孔对他们进行着自以为是的“教育”。真的太多的“过”了,为什么不学会用宽容用爱心去教育呢?可是,过去的学生还是对我说:老师,你对我们太好了,应该凶一点。家长对我说:还是你比较严格,揍他们几下也是可以的,自己也沾沾自喜以“严师出高徒”自慰。对比之下,不禁惭愧内疚:我们的孩子太天真善良,我们的家长太老套了,我们的教学观念太落后了。竟把老师的责骂、甚至处罚视作理所当然,并已在潜意识中演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甚至还被继承和沿用。这是孩子们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啊!《爱的教育》中爱的教育,应该引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了。

2、“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译者夏丏尊)这应该就是这个时代教育的真谛所在,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是人性化的再现,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无不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宏大。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地进行情景教育,与他们感同身受,通过活动的方式传递爱的教育。在为灾区捐款的活动中,许多同学慷慨地捐出了自己少得可怜的一角又一角充满褶皱的钱,真的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于是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奉献精神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是的,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不称其为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需要教师调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博爱积极的心胸履行教师应尽的教育职责。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默默的赞许眼神、一片热烈的掌声,都在传递爱、分享爱,都会是学生群情激发,积极向上。关注这样的细节,是表达师爱的微妙与伟大,是彰显关爱的亮点。

三、与爱同行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应该永不放弃。在剖析了师爱、理解了师爱、注重师爱的表达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教育与爱同行。

作为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难免有情绪的低潮,难免出现情感的失落。也许会滋生一些自由主义消极的思潮,低调地应对工作,敷衍塞责地了却工作量。因此,我们就必须加强学习,强化管理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使之迅速振作精神。以满腔地激情和高昂的斗志投入教学中来。

面对工作压力、面对别人的不理解、面对“清水衙门”的经济窘态,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应该学会忘却感伤、丢掉失落;面对流动的学生,却不能流动的失去了爱;送走了长大的孩子,车身重复面对等待教育的孩子。调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下一个受教育的对象。

爱,使我们不言放弃,不言自我,不容选择,不堕入低潮。当我们从事了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我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出现;我们注定肩负历史的使命,以教师博大的心胸投入战斗。然而,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对教育爱的热潮,在爱的教育过程中找到教师的乐趣。

是啊,教育需要爱,爱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唤,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品德闪耀,是宽宏、博大、和谐教育的理念。爱是信任,就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力,而且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发现他们身上有各俱特色的潜能,然后挖掘它们,鼓励孩子们去自主探究,从而把他们自身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算达到了教育的良好效果。爱是理解,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有失误与困惑,需要老师支持他们、宽容他们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爱是和谐、共荣,需要建设起教育环境的瑰丽空间。

所以,作为与时俱进的教师,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去爱教育,让教育与爱同行。

下载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教书·育人·奠基 如果说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事业是一座摩天大厦,那么教育就是她赖以挺身矗立的根基;如果说教育是一条滋润身心浇灌智慧荡涤灵魂的万里......

    三年级师德建设论文

    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 师德建设是决定我国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 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规范及道德行为,是......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前 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配合迎评促建工作,进一步营造全院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从10月12日至11月15日,党委宣传部和院......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合集]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摘要: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对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至关重要。现代大学培养出来的已不再是以往只会呆在象牙塔中埋头苦学的大学生了,随着多元化......

    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因素

    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因素 摘要:高校辅导员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是一个较普遍和突出的问......

    辅导员论文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少先队工作,使每个队员都能健康、全面发展,使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都能受到启发和鼓舞,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去,是每一个......

    师德建设论文教师师德师风论文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师德建设论文教师师德师风论文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师德教育建设之我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针,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职业是最崇高的职业,邓小平同志曾......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1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又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同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