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东 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8: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伟东 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伟东 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

第一篇:张伟东 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

张伟东

陈晓峰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源

广东

517000)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学生事务服务与管理的新兴力量,理论与政策上的重视、重要与实际上的忽视、弱化构成了一个吊诡的悖论。辅导员师德建设如果不有效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障碍,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师德素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深入剖析高校辅导员师德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并进而提出有效对策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对策

自1953年起,在校长蒋南翔的极力倡导下,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即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这就是我国高校现行的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开端。它对全国高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后,全国各地其他高校也纷纷陆续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发展到今天,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走过近60年的风雨征程,其间历经50年代的初创探索、60年代的文革挫折、80年代的恢复发展、90年代以后的职业专业化等几个大的阶段和历史时期,如今已是日渐成熟与规范。但毋庸讳言的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其师德建设其实却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新兴的高职院校就更是如此,如何有效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急迫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的政治素质的高低、品德的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

辅导员的师德,简而言之就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它的内涵与外延要比辅导员职业道德更多更广。作为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其师德内涵不但具有一般专业教师的共性,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主要表现有:第一,辅导员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热情,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即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第二,辅导员要管理的是最复杂、最具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他们的的思想与行为是不断变化的,辅导员必须能够根据学生变化的思想行为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即必须具有行动的灵活性。第三,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行为模范,其一举一动都会对敏感的大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辅导员必须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坚持身教言教相统一,做践行师德的模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充分发挥示范育人的特殊功效。所以辅导员必须具备行为上的表率性。第四,辅导员工作几乎是高校琐碎、复杂、事务的代名词,又处于整个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组织的最底层,几乎每个学校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下达工作任务,其工作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所以辅导员必须具备心理上高度的抗压性。

二、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挑战

1、辅导员师德建设面临基础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挑战

师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相关条件做支撑,就师德谈师德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制度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师德建设中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关键问题。目前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准入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准入制度方面,还没有专门针对辅导员的职业资格制度,这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在考核制度方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可衡量的尺度,这就直接导致在辅导员的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量化标准,也难以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制度相衔接,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训制度方面,目前各高职院校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没有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员轮训工作,对于部分辅导员希望提升相关专业学历的要求支持力度还不大。这些都使得辅导员基本上疲于应付上级布置的繁杂事务性工作,很难将工作提升到专业化水平,更别提创新和发展了。

总体而言,大多数辅导员未能感受到学院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温暖,也感受不到辅导员这个岗位有多大的“光明前景”,从而使这支队伍面临很大的不稳定性与流动性。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似乎毋庸置疑;辅导员又身兼教师和行政管理两重身份,表面上是左右逢源,实则两面不靠。因为基本制度设计的缺失与不足,使得辅导员师德建设缺乏坚实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本制度缺失条件下的师德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和良心在支撑,但辅导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他们孤独的坚持能支持多久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坚持必须要让人看到希望,如果希望渺茫,坚持就可能会变成毫无意义了。

2、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挑战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的进程,随着这个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进入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阶层分化加剧、社会矛盾集中涌现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和历史阶段,置身其中的每个社会个体其思想、价值观和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必然受到很大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发展与生活的需求与压力远较一般群体更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负面效应也充分暴露,社会上不良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贪欲腐化不断膨胀,是非观念模糊,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这些不可能不对辅导员队伍产生冲击,致使一部分辅导员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明显的倾斜,理想信念逐渐淡化,强调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

尽管绝大多数辅导员认同其职业道德责任和主要职责,但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他们的思想,原有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头脑中原有的优良传统师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致产生了迷惘困惑的心理。部分辅导员忽视道德标准要求,过分看重经济利益,表现出职业倦怠,敬业意识不强,眼高手低,自命不凡,鲜有团结合作、探索创新精神。

由于学生工作琐碎繁重,责任重大而地位低下,经济收入微薄,许多辅导员特别是青年辅导员心理压力很大,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在所难免,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中也无法克服这种恶劣心绪,这样直接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增强,沟通效果差,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功能受到很大影响。

3、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面临高校教育改革和学生网络化生存的挑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即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等新型教育管理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成为主流,原有的辅导员包办一切学生事务的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同时辅导员基本素质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辅导员选拔机制的原因,大量高职院校辅导员缺失专业化背景,辅导员队伍中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人员并不多,这在客观上就使得辅导员很难真正完成好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的角色功能。大学生的许多思想困惑无法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及时和满意的答复,这样就直接导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不少盲区。

大量的高校把辅导员等同于一般行政管理人员,忽视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育人功能,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体和骨干地位没有得到确认。在高职院校有一种普遍的看法,那就是除了学习以外,所有的事情都归辅导员负责,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学生的所有不是之处也往往归责于辅导员。辅导员职责岗位定位的不准确和不明确,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古语云:“无恒产则无恒心。”许多辅导员坦承选择这一职业不过是权宜之计,一个最终成为专任教师的跳板。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没有长远打算,无法严格按照师德建设的要求自己、发展自己,更别奢谈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了。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为90后出生的一代,网络化生存已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网络环境具有信息的极度丰富性、交流的高度互动与虚拟性、时空的无限制性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深化,为大学生学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大量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大量外来的消极文化与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造成极大的冲击,也给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出新的严峻挑战。

三、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1、完善基本制度,为辅导员师德建设奠定坚实基石

首先,可以试点开设辅导员专业学科。国家层面上适时开设辅导员专业学科,进行定向培养,使辅导员“学有所长”,充分发挥专业水平。高校也可以设立辅导员专业职称,通过职称的评定,促使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也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

其次,要建立完善辅导员职业准入资格制度。辅导员的管理应当逐渐以终身化为导向,为辅导员建立一套终身发展的长效管理方案。为辅导员建立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岗位奉献的机制,改变过去在出路在于转行观念下的短期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对辅导员的选拔、培训、成长、考核、晋升进行全程的、全方位的管理。完善对辅导员的评估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再次,要构建完整的辅导员培训体制。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将辅导员特别是青年辅导员的师德培训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坚持辅导员岗前培训,将师德建设融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培训中; 加强日常培训,高职院校要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等专题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搭建学历提升平台,创造条件为青年辅导员攻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为培养高素质能力的专业化队伍打好基础;开展骨干培训,造就一批能够终身从事学生工作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鼓励青年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交流与锻炼,在社会大背景下思考学生工作的方法和理念。

2006年5月20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职院校根据这一文件精神,要认识到高校辅导员是以教育、管理、服务为职责,是以鞭策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职业。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利于辅导员师德建设长远发展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辅导员这个职业能够将热爱与奉献有机结合,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的实处。同时青年辅导员对自身职业性质有了准确定位,对辅导员的职位有了认同感,也就能把“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辅导员职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2、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为辅导员师德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首先,辅导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全面准确地、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严格的政治纪律,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在重大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丰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要加强党性修养,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以身作则,争做师德偕模,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其次,辅导员要积极努力加强理论素养,创新教育实践。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相互激荡,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只有坚持不断学习和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出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也只有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新教育实践,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辅导、人生发展规划以及大量学生事务性管理和服务工作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入总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才能真正实现辅导员由传统的“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打杂型“向”专家型“转变,才会有辅导员应有的地位和作为。

再次,高校辅导员要有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在工作中能勇挑重担,从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青年学生,在工作需要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以工作需要为重;时刻牢记以先进的道德观严格要求自己,建构成为较为完善的道德主体,不断清除内在的道德“心魔”。用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新时期的大学生,平等地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摒弃教条式的说理和单向的灌输,潜移默化地以自身的道德规范作榜样,去引导和影响他们共同构筑符合社会长远发展要求的道德世界。辅导员对学生要有真感情,真心关爱他们。对学生有真感情,满怀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就会关心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就会逐步产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的情怀和喜悦,进而上升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思想境界,甘愿付出自己的爱心与热情、时间和精力,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名副其实的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3、健全辅导员考核及保障机制,为辅导员师德建设保驾护航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其评估需要客观要求和主观对象的双向考核。客观要求主要指定期对辅导员专业资格素质的认证,主观标准主要指学生在辅导员指导下的发展状况,着重考查辅导员带学生数量、工作实绩、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满意度等内容,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

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师德方面的考评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修养、道德品质、事业心和责任心等内在隐性条款,这类条款比较空泛、笼统,没有量化的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在辅导员师德方面往往无法客观、真实的考核,对师德建设的导向作用无法体现,难以真正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导向机制,就要完善辅导员师德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将师德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把师德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师德考核的权重。还要把辅导员的师德考核结果与提高学历、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挂钩,奖优罚劣,建立较为规范的师德考核奖励与淘汰机制。对在师德方面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及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优先评优提干;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及时批评教育,严重者调离岗位或淘汰。

辅导员工作十分琐碎、辛苦且压力巨大。但目前各高校对辅导员还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角色定位,往往使得辅导员处于一个既“非教师”又“非行政人员”的尴尬境地,辅导员由于自己的身份归属问题不明,导致其严重缺乏身份认同感,并直接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明确相关政策,确定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地位。学院在必要时候可以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开展辅导员工作方面的科学研究,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使辅导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方面的专家,最终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青年辅导员是辅导员的主体,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他们年轻有干劲,但同时也面临很多的心理困惑与事业生活压力,学院应把加强青年辅导员师德建设与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构建较为完善与更为人性化的辅导员利益保障机制,对青年辅导员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提升学历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与机会,从而有效缓解辅导员队伍普遍担心的后顾之忧。

总而言之,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院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辅导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它也是一个常态工程,只要辅导员职业存在一天,辅导员师德建设就要持续一天,期望毕其功于一役的看法是幼稚与短视的。但只要我们常抓不懈,建立健全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基本制度,强化准入与退出机制,用制度来管理与规范辅导员的日常行为和工作行为,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师德要求。同时又真心为辅导员着想,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提高辅导员的待遇与地位,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那么辅导员师德建设就会逐渐走上由虚变实,由难到易,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良性发展的轨道。注释:

① 曹砚辉,谭来兴.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10(2)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

[3] 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学生工作的释义与构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4] 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 一个社会学度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5]邓素瑶,严萍.和谐校园视阈下高校专职辅导员的师德建设.理论导报,2007(12). [6]丁炳泉 关 于高校政治辅导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探讨.文教资料,2009(19).

作者简介:

张伟东(1975—)男,江西吉安人,硕士

陈晓峰(1980—)男,山西运城人,讲师,党总支副书记 单位: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河源市东环路大学城 电话:***

第二篇:优秀辅导员颁奖观后感_--张伟

立德树人

与爱同行——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

颁奖晚会观后感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收看了“立德树人 与爱同行——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颁奖晚会”,这次晚会是最感人最充满爱意的晚会,也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晚会。

在十位2008全国辅导员人物中,有无私奉献12载、担当大学生心理医生的大连理工大学的杨晓英;有以“五心”换“五心”,被学生称为“就业爸爸”的湖南科技大学的皇晓东;有带给高原学子阳光,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创新党建工作的西藏大学的格桑尼玛;有用爱心写下15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的上海师范大学的孙雅艳;有用汗水滋润起舞的秧苗,用爱心托起明天和希望的复旦大学的赵强;有济困助学、服务社会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冯圣兵;有34年无怨无悔,用慈母般的爱呵护着学生的河北经贸大学的赵敬兰;有身患癌症,用顽强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的四川大学的夏磊;有200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的北京交通大学的孙慧环;有用自己的探索树立起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的旗帜的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卫东……

这些辅导员是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了突出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典型事迹是:冯圣兵,创办“圣兵爱心社”,带领广大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孙雅艳,组织大学生赴西部等地开展“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实践活动,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2008中国教育新闻人物”;孙慧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担任奥运场馆群观众服务经理,定期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李卫东,积极探索以“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为主体的学生培养模式;杨晓英,把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扰;赵敬兰,在辅导员岗位工作34年,2008年忍受丧子之痛、病魔折磨,依然坚持工作,并作出新业绩;赵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皇晓东,10年跑遍全国各地,参加上百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先后为3000多名学生找到工作,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格桑尼玛,“3?14”事件和当雄地震时,始终带病坚守工作岗位,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稳定,维护了学校稳定;夏磊,在患舌鳞癌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工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由于过度劳累,病情出现反复,但仍坚守工作岗位。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指挥员、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应该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应该立足岗位,敬业爱生,努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辅导员老师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者,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生活,面对前路的迷茫很多人迷失自己的方向、自甘堕落。可是20岁的他们正值思想世界走向成熟的时候,正值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这时候不能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这时,我们辅导员的工作就尤为重要,我们要引导着一个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据我所知,本次评选,除了10名“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获得者以外,还有20名“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和70名“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入围奖获得者。这些优秀辅导员为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发展道路。从这些优秀的辅导员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好经验,他们是全体辅导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他们用实际行动实践了深怀爱生之心、恪守为师之道、善谋导航之策、多做利生之事的辅导员工作准则。这些优秀辅导员都在自己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道路上的方向,他们就像一汪清泉,滋润了在场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心田,他们就像火把,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灵。

大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从事的是高尚而光荣的事业,在全国优秀的辅导员还有很多,他们可能没有光辉的事迹,没有闪光的荣誉,但仍然默默的在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上辛苦耕耘着。辅导员的岗位很平凡,当我们自己作为观众去看这样一场颁奖典礼,心情则会格外的激动。我看到的是一群很优秀、有理想的人和我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并且我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可以为学生做的还有很多,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们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另外我更加直接的感受到了获奖者们的人格魅力,他(她)们的朴实、真诚、自信、微笑、认真都深深的感染着我,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的经历。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鞭辟入里,深刻诠释了教育的本质与内涵。一个简单的“师”字所道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一个谋生手段,更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一名辅导员老师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他所负责的成千上百的莘莘学子;他所要负责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良心,更是每一个学子身后的那一双双殷殷期盼的眼眸;他所承担起的不仅仅是自己日常琐碎的事物工作,更是那些学生所要肩负的祖国的未来。

晚会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体会到我们的工作应该更加充满爱心、激情和智慧,应该进一步围绕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做好日常教育引导。那些获奖辅导员都是在自己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让我深受感动和感染。作为一名辅导员,看到国家对辅导员的重视,心里深受鼓舞。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工作,今后我将以辅导员人物为榜样,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大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真正成为学生全面成才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

历时90分钟的晚会,凝炼了几代高校辅导员无私奉献的职业历程;彰显了为人师表的高校辅导员们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无悔付出的高校辅导员们肩负着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贯穿整场晚会的不是节目而是情感、是思想、是精神,我愿向他们学习,在无私奉献中,体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苦与乐趣,体验学生成功后辅导员内心的幸福和满足。我愿同他们一样在这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用真诚凝成团结,用爱托起祖国明天建设的一个个栋梁,做人民满意的高校辅导员。

管 理 信 息 系

张 伟

2009-11-26

全 国 高 校 辅 导 员 年 度 人 物 颁 奖 晚 会 观 后 感

西安工业大学北信学院管理信息系

辅导员:

2009-11-26

第三篇:优秀辅导员颁奖观后感_--张伟(范文模版)

立德树人与爱同行——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

颁奖晚会观后感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收看了“立德树人 与爱同行——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颁奖晚会”,这次晚会是最感人最充满爱意的晚会,也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晚会。

在十位2008全国辅导员人物中,有无私奉献12载、担当大学生心理医生的大连理工大学的杨晓英;有以“五心”换“五心”,被学生称为“就业爸爸”的湖南科技大学的皇晓东;有带给高原学子阳光,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创新党建工作的西藏大学的格桑尼玛;有用爱心写下15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的上海师范大学的孙雅艳;有用汗水滋润起舞的秧苗,用爱心托起明天和希望的复旦大学的赵强;有济困助学、服务社会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冯圣兵;有34年无怨无悔,用慈母般的爱呵护着学生的河北经贸大学的赵敬兰;有身患癌症,用顽强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的四川大学的夏磊;有200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的北京交通大学的孙慧环;有用自己的探索树立起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的旗帜的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卫东……

这些辅导员是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了突出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典型事迹是:冯圣兵,创办“圣兵爱心社”,带领广大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孙雅艳,组织大学生赴西部等地开展“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实践活动,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2008中国教育新闻人物”;孙慧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担任奥运场馆群观众服务经理,定期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

人”;李卫东,积极探索以“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为主体的学生培养模式;杨晓英,把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扰;赵敬兰,在辅导员岗位工作34年,2008年忍受丧子之痛、病魔折磨,依然坚持工作,并作出新业绩;赵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皇晓东,10年跑遍全国各地,参加上百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先后为3000多名学生找到工作,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格桑尼玛,“3?14”事件和当雄地震时,始终带病坚守工作岗位,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稳定,维护了学校稳定;夏磊,在患舌鳞癌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工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由于过度劳累,病情出现反复,但仍坚守工作岗位。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指挥员、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应该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应该立足岗位,敬业爱生,努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辅导员老师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者,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生活,面对前路的迷茫很多人迷失自己的方向、自甘堕落。可是20岁的他们正值思想世界走向成熟的时候,正值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这时候不能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这时,我们辅导员的工作就尤为重要,我们要引导着一个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据我所知,本次评选,除了10名“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获得者以外,还有20名“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和70名“2008全

国高校辅导员人物”入围奖获得者。这些优秀辅导员为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发展道路。从这些优秀的辅导员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好经验,他们是全体辅导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他们用实际行动实践了深怀爱生之心、恪守为师之道、善谋导航之策、多做利生之事的辅导员工作准则。这些优秀辅导员都在自己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道路上的方向,他们就像一汪清泉,滋润了在场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心田,他们就像火把,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灵。

大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从事的是高尚而光荣的事业,在全国优秀的辅导员还有很多,他们可能没有光辉的事迹,没有闪光的荣誉,但仍然默默的在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上辛苦耕耘着。辅导员的岗位很平凡,当我们自己作为观众去看这样一场颁奖典礼,心情则会格外的激动。我看到的是一群很优秀、有理想的人和我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并且我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可以为学生做的还有很多,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们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另外我更加直接的感受到了获奖者们的人格魅力,他(她)们的朴实、真诚、自信、微笑、认真都深深的感染着我,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的经历。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鞭辟入里,深刻诠释了教育的本质与内涵。一个简单的“师”字所道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一个谋生手段,更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一名辅导员老师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他所负责的成千上百的莘莘学子;他所要负责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良心,更是每一个学子身后的那一双双殷殷期盼的眼眸;他所承担起的不仅仅是自己日常琐碎的事

物工作,更是那些学生所要肩负的祖国的未来。

晚会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体会到我们的工作应该更加充满爱心、激情和智慧,应该进一步围绕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做好日常教育引导。那些获奖辅导员都是在自己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让我深受感动和感染。作为一名辅导员,看到国家对辅导员的重视,心里深受鼓舞。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工作,今后我将以辅导员人物为榜样,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大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真正成为学生全面成才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

历时90分钟的晚会,凝炼了几代高校辅导员无私奉献的职业历程;彰显了为人师表的高校辅导员们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无悔付出的高校辅导员们肩负着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贯穿整场晚会的不是节目而是情感、是思想、是精神,我愿向他们学习,在无私奉献中,体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苦与乐趣,体验学生成功后辅导员内心的幸福和满足。我愿同他们一样在这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用真诚凝成团结,用爱托起祖国明天建设的一个个栋梁,做人民满意的高校辅导员。

管 理 信 息 系张 伟2009-11-26

西安工业大学北信学院管理信息系辅导员:2009-11-26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之我见

摘要: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对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至关重要。现代大学培养出来的已不再是以往只会呆在象牙塔中埋头苦学的大学生了,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现代大学生接触校园以外的社会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这就更需要加强大学教师对在校生群体的正确指引,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正面引导作用,因此必须着重强化新时期大学教师的师德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职业道德

师德,顾名思义,即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大学中就是指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进一步成形和培养。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传道”,即教师要为学生们指明一个学习、前进的方向,要青年学生们树立追逐真理的坚定信念;“授业”,即教师要教授大学生们必要的生存本领与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技能;“解惑”,即教师在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导大学生们如何解决将来人生历程中的困惑,如何独自把握自己的人生。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未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水平影响大学生群体成长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样体现出国家对大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①

显而易见,在大学里,无论是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任课教师,还是整天忙碌、深入学生中间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亦或是从事其他相关教育工作的教辅人员,都应该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天职,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都为莘莘学子树立榜样。大学四年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他们即将完成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又同时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对人的教育是终生的、连贯性的,大学教育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此时,大学教师的师德就要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了,尤其是与同学们接触频繁的辅导员老师,被称为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促进者、生活中的知心者、心灵上的导引者”,更应该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启发学生,勇于进取,不懈追求。

二、当前普通高校辅导员师德之现状

高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最基本的工作职责,而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顺利达到思想政治学习的结果、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便可以反映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同时,必须将此与辅导员自身的一些特点相结合。

(一)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整体的师德建设有待加强。

有调查表明,高校辅导员年轻化现象比较显著,以广东省为例,辅导员的普遍年龄在21-30岁这个区间,约占整个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的80%。这意味着,70后、80后辅导员占据大多数,当然,这是国家相关政策引导的结果,是为了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群体的距离,便于开展高校学生工作。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同样年轻的辅导员老师们也会面临很多从具体到抽象的,有关现实、理想、人生等的认识和理解方面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的某些困惑,高校辅导员老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辅导员从事的事务性工作繁杂,不利于师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辅导员始终冲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每天被大量的、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包围,甚至恨不能有“三头六臂”去完成手头的琐碎工作,并且被认为是高校中的“救火队”、“消防员”等等。这些工作特点致使辅导员群体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事务,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考虑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这种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群体更加主动地、深入地了解学生,阻碍了辅导员们进一步从繁杂事务中抽离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②

(三)辅导员队伍稳定性欠佳,某种程度上有碍于提升自身师德水平。

国家之所以发布相关规定,要求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正是发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群体的主力军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从事诸多繁杂的学生事务之后,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对本职业的定位不够清晰,在与高校其他职位相比较之后,更强化了其离开辅导员队伍的想法。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长期、稳定。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从事该工作的人必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精神饱满的状态,如若因职业定位的动摇而产生消极情绪,定会反映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势必会在学生中间造成影响,也更不会去认真考虑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了。

三、高校辅导员老师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正在朝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方向努力。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在引导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老师的师德建设,从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角度出发。

首先,高校辅导员老师要做好自我定位,努力做到爱岗敬业。

要认清自己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群体不再是中小学里必须言听计从的乖学生,而是渴望通过大学教育成长为拥有专业技能、追逐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这样一群青年,因此,必须加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修正自我认识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大学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很多情况下,辅导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学生中间,要能够与学生一起交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生工作中,以关爱学生之心体现爱岗、敬业、奉献之情。帮助大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之外的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情感困惑等问题。早在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向教师群体提出了“四点希望”,明确了师德建设努力的方向。

其次,高校辅导员老师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这样一句名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当今的大学教师群体,更应该懂得“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大学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群体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迸发思想的火花,无形中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青年群体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长成熟的阶段,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来说,更有责任做好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③

学生工作琐碎、繁杂,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有耐心、细心、责任心,比如每年定期的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工作,就要求辅导员老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在所有的评定工作过程中,必须秉公处理,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赢得学生的信任,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具体事务,且是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事务,就足以表明了辅导员老师的为人师表,体现出其师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合格、优秀的大学生,就必须抓好大学教师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以博大的胸怀、深沉的智慧引导每一个青年学子不断进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① http://.cn/dfpd/2011-04/25/content_12394689.htm

② 饶东方、刘子佳.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调查与研究——以广东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为例

[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2):p80-83.③ http://.cn/news/txt/2007-08/31/content_8777800.htm

第五篇:东后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东后完小

2011-2012学下学期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千古永恒的主题,是事业发展社会认同的根基。“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称颂为“阳光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广大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是学生言行的楷模,人们满意的园丁,社会称颂的风范。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更是落实“以德治国”的需要。

一、加强学习,完善制度,强化师德建设基础工程

加强师德建设,一要提高认识,二要完善制度,这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重要保障。

1、把师德教育作为政治学习,继续教育的必修课。我们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教育法》、《教师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南京市教师“三要八不准”》等文件,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政治学习、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在学习方面,做到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落实整改相结合。

2、完善制度,健全保障

组织教师学习贯彻教育规章之规定,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和正当权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补课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接受在籍学生家长的馈赠、吃请;严禁向学生推销各类物品;严禁体罚、变相体罚;不做有偿家教等行为。

二、注重礼仪,规范言行,树立师德建设形象工程

教师的文明礼仪、规范言行以及严谨治学等是教师群体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它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和人格美,是师德建设的形象工程。我们应以《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载体,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主题教育。

1、展开专题学习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一书,自我对照,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撰写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世纪教师形象”主题大讨论,通过讨论统一认识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礼仪,规范的言行,严谨的治学态度,出色的工作能力,才能肩负教书育人重任。

2、进行调查问卷

“我校教师礼仪规范、治学态度、育人氛围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有何改进建议?”根据以上调查提纲,如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发动家长、社会参加讨论,设立校长信箱,接待来访等方式,营造社会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敬业爱岗,爱心奉献

1、积极开展“爱岗敬业讲奉献”活动。宣传发扬教师忠于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2、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使岗位练兵活动制度化、经常化。通过拜师结对、名师帮教、中心组研讨等方式,形成教师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3、进行综合素质达标考核。从思想素质上,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知识技能等四个方面对教师全员培训和考核,有力推动全校教师群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保障措施

1、建立以党政工团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师德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师德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纠正。

2、对有违师德,造成不良影响的,根据局、学校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3、教师的师德列入工作考核,学校专门设立了师德考核奖,并作为教师职评、评先、提干等重要依据。

2011.2.8

下载张伟东 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伟东 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屯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东屯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质极为重要,师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规范、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重要准则。教师的道德内化为教......

    东后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解读

    东后完小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千古永恒的主题,是事业发展社会认同的根基。 “教师”这一职 业,一直被称颂为“阳光底下最神圣的事业......

    东溪小学师德建设实施方案

    东溪小学师德建设实施方案 为优化学校教育发展环境,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推进学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

    学习张伟同志 提高师德修养

    学习张伟同志,加强师德师能修养 洛龙区龙城双语初级中学 刘建强 学习了张伟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诠释了新时期的师......

    东中师德建设先进教师事迹材料(合集)

    师德建设先进教师事迹材料 东城垸中学 殷学军 师以德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师德水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师德固然有可歌可泣的案例,但更多的却是普通的、具体......

    东坪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制度

    东坪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市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合集五篇)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任,他们的政治素质、品德、作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民办高校的辅......

    2017辅导员工作总结汇报 东逝水

    2017年辅导员工作总结 东逝水 写在前面的话: 回顾和总结刚刚过去的2017,迎接和致敬已经到来的2018。 首先在这里感谢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关怀与帮助。“感恩、回报、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