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觉悟与修养》校长讲座感想

时间:2021-08-21 21:1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相关的《《论教师的觉悟与修养》校长讲座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教师的觉悟与修养》校长讲座感想》。

第一篇:《论教师的觉悟与修养》校长讲座感想

听《论教师的觉悟与修养》校长讲座感想

上周五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马校长的《论教师的觉悟与修养》的讲座,通过讲座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匪浅。

马校长从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如何做良师,以及怎样的情怀做教育等方面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诠释了教师的觉悟与修养。首先,马校长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马校长还说教师应“视业如命,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接着,马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做一名特色教师以及特色教师要有“阅读素养、教学素养、思想素养、创新素养。”最后,马校长告诉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总书记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高度负责的崇高使命,坚持每天学一点,每天想一点,每天做一点。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很多,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教师讲座感想

日期:

8月18日

地点:

师干训楼报告厅 专题讲座主题:

新教师若干个“第一次”

讲座内容:

一、与家长沟通的必备“五心”

真心

公平心

体谅心

耐心

恒心

二、上课“四字诀”

1、看、听、导、变

2、借班上课需要在课前调动气氛

3、课堂中遇到冷场

(1)小组讨论

(2)一起再读读课文(3)采取“等待时间”

(4)接近正确答案的语言

(5)上课时需要充满激情

(6)课堂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

三、小结

1、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

2、精心准备上好第一节课,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3、与家长交流始终要面带微笑。课后感言:

听了张红波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了很多。对于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我来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面临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要认真准备好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孩子对即将认识的新老师总怀有好奇感,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形象。我们尽可能的要做到衣着整齐,举止端庄,待人热情、亲切,这样就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也为以后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认真准备好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之外,我们还要精心准备好、上好第一节课。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第一节课就要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了解语文的学习内容,还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第一节课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他们尽可能从一开始就能喜欢上语文课,这样对于以后的教学任务也会轻松许多。张红波老师还讲了许多的第一次,但让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第一次与家长发生冲突了怎么办。如果与家长发生冲突,应该微笑着听家长把他想说的话说完,听家长发泄完他的情绪,然后再面带微笑的向家长解释。这样比与家长争论的方法来得更为巧妙,这样既避免了因 争论而发生的争吵,也体现出了我们教师的涵养,让家长由衷地佩服你,更加体现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这一称呼。

第三篇: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

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

摘要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品格修养正是体现、完善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常言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说的就是人的修养问题.人生于世,怎样才能和谐相处,怎样才能留芳名于后世,这与人的修养有很大关系,注重个人修养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善的行为,同时也能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关键词:儒家 修养 道德

一.儒家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二.浅谈儒家文化对人修养的关系

孔子提出了“以德配天”,要遵循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道德原则,强调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容的、安定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人们修成君子以至成贤成圣。孔子还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德治与仁政也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立德和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修身是方式,立德是目的。立德修身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人品操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孟子提出了内向修养理论,而不是向外找,要坚守自己的良知、本心,做人做事讲原则、讲正气,就能做到“充实而有光辉”,感化别人一道行善,以达到至善的境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君子每天都要省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起心动念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修德,就会放纵个人的欲望,就会因迷失自己而堕落。因此,先贤们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迷失的善良本性。每个人都有善恶两种因素,抑恶扬善就要严以律己,绝不能随波逐流。通过教化,善性是完全可以回归的。君子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唤醒人们找回良知本性,使他们回到正道上来。立德修身的要求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忍让,因此,要倡导多读圣贤书,修去个人私欲和一切不正的因素。儒家修持身心所体现的更高人生价值,目的是兼济天下,经国治世,造福于民。历史上的贤德之士都是修身自省的典范。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都是古代圣人,他们都是经过严格修身而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他们的道德践行又建树了“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功业。使民风淳厚,是人心向善的结果

三.儒家文化对人修养的意义。

1.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

2.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习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礼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有不同的内容。拿着古代的“礼”来统治现代的社会,就会违背仁的原则。违背了仁的礼,一定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和反抗。所以,礼贵在不违背仁的原则。不违背仁的原则,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改变礼的一些具体内容。只有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和调整礼的一些具体内容,才可以达到不违背仁的原则。这就是仁礼协调,一体不二的要点。

3.儒家文化‘仁’‘仁’谈修养:“独善其身、尊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品格修养正是体现、完善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面对纷杂的利益世界,面对各种诱惑和矛盾,面对利益和功名的取舍抉择,一个人能否表现出心平气和、神闲气定、坐怀不乱、荣辱不惊的气度和心态,能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丝丝入扣、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一切事情,这就是修养问题。

子路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仁矣。”子路问哪五种,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四。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的原则

儒家文化忍让的原则包括利用人性来管理心灵。人皆趋利避害,希望别人赞扬,害怕别人指责。人性的表现是:做错事的人只会怪别人,而不会怪自己,我们自己也如此。因此,当你要批评人时要明白,批评就象家鸽,它总会回来的。当你准备批评、指责别人时,可能会由于为自己辩护的心态作用,被批评的人会返过来指责你的。理解他人就要学会让人他人保住面子,哪怕是孩子。因为生活中每个人都顾及自己的面子。你让他人保住面子,他人就会让你保住尊严。在两人争吵时,回避沉默是最优雅的武器。回避不是怯懦,而是智能,沉默不是无能,而是有心计。面对你的回避和沉默,对方会乱了方寸。因为你反击对方的武器是他感到陌生或意料之外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培养、修炼而来的,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但是“自我控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

“反求诸已”是儒家的一个很重要的立身原则。所谓“反求诸已”,就是“内省”,即反思自我。与人相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的错误责备起来不要像对自己一样严厉,要给予宽谅,那么怨恨就少了。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人学会控制自我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的精神。通常“知人易,知已难”。人天生具有的自卫心理、竞争心态和荣誉感,因而不敢也不大愿意面对自己的弱点。自知之明是需要坦荡的襟怀和无私的勇气的。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道家也提倡“知”,并给“自知”的品格以很高的地位:“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知道无比丰富,是一个蕴藏着许多人生智慧的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修养的人在一起很和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没有修养的人在一起整天争吵不休,矛盾重重,但每个人都无独立思想,易受他人影响。“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有仁德修养的人很舒泰(度量宽宏、胸襟开阔、光明爽朗)。但态度绝不骄傲;没有仁德修养的人既骄傲又自卑,而且心境也不泰然。对于小人来说,不仅“立人”难,“立已”亦难。“器小易盈”: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高出他的修养。我认为无论是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而言还是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言就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而言人类在2l世纪应更加需要借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享受人生的欢欣愉悦,创造人生的幸福美好从而造福社会造福未来。

[1] 中国儒家文化 出版时间2011年1月1日 长春出版社 作者孔庆明 [2]黄钊.道德文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3]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4]若水.做人要学道家 做事要学儒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大全集》,作者:秦浦,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第四篇: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

学 生 常程

专 业 动物医学 层 次 专升本 批 次 171 学 号 ***0

2017年 6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目录 前言……………………………………………………………………………………………………..1.1研究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研究目的和意义…………………...............................……………………………1 2儒家文化内涵…………………................................…….………………………………2 3儒家文化对人修养的关系…............................................……………………..2 4儒家文化对人修养的意义.……………………………………...............................3 4.1仁、礼的意义.…………………...............................………………………………3

4.2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4 4.3儒家文化‘仁’..………………………….............................…..……………….4 5 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的原则………………..................................................5 6结论与建议..……………………………………...............................………………….....6 参考文献..………………………………………….................................………………….....6

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

摘要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品格修养正是体现、完善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常言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说的就是人的修养问题。人生于世,怎样才能和谐相处,怎样才能留芳名于后世,这与人的修养有很大关系,注重个人修养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善的行为,同时也能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

关键词:儒家修养道德

1.前言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而巨大的影响,在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所传的不外乎《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也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但儒家思想对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影响是那么深刻,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之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学习和研究儒家思想、认识无疑对现实有着重大的意义。

1.1研究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主干,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由于所有的文明、国家和地区都被纳入了世界性的现代化体系之中,相应的儒家文化无论是其传统的思想,还是其融入新思想的新儒学思想,在经历了现代社会的激变之后仍然有其生命力,并且极大的显示了儒家学说思想的现代价值。首先,儒家学说对道德责任的关心,对价值传承的重要性的强调和对生命的人道主义的理解,是其与21世纪密切联系的重要因素.这有助于强化责任的伦理观,有助于推动全面的教育体系的建立,也有助于人们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探寻到其终极价值。第二,在儒家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人 们会考虑儒学自身的现代化和未来的发展问题,比如关于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关系等。第三,儒家学说思想的现代价值无论是人们对其学术价值的研究,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儒学思想也正在作为一种世界性精神文化资源在传播。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儒家学说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现代新儒学家对儒学思想及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思想价值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有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及研究其现代思想价值。而在国外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其他几大洲国度里,儒学现代化思想的运用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其思想、言论及其功用已被广泛传播,且被许多国家所运用。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的精神产物,其思想文化的精髓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中华民族在做人的基本道德、尊师重教和国家的治理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儒家文化的思想和观点,反复揣摩,作为典范一样的去遵守和效仿,让其为我们做人指明方向,帮我们走出误区,避免错误,从而充实和完善自身。

2.儒家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3.儒家文化对人修养的关系 利用孔子和弟子的问答:“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阐述了人际关系中的对待“德”和“怨”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不能一味的以德报怨而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正如于丹教授所提出的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我觉得这种做法真的很得当。既不主张消极的任其所为,也不宣扬积极的以怨报怨,真的能够指导我们正确的对人处事。看了于丹教授了这一处事的原则,我的心也开始明朗起来,我为以前自己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而懊恼,因为在过往的工作中,虽然自己真真实实的去认认真真的做了,但却受到别人的非难和不理解而深深的苦恼,感到特别的不值和委屈,但是听了于丹教授的讲解,真的有如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大可不必有受委屈的感觉,也没有必要为这样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我可以坦然的面对这一切,即:“以直报怨,”我想如果在人生和工作中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无论受到多大的伤害和打击对自身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可以坦然面对的,那么,在思想上,自己就战胜了自己,因为人说?理智是一棵树,情感是一片云,云经常被风刮得到处乱跑,而树被风刮走的,只是几片树叶?只有我们具备了坦然面对外界的种种情况,我们才不会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悲哀。孔子提出了“以德配天”,要遵循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道德原则,强调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容的、安定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人们修成君子以至成贤成圣。孔子还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德治与仁政也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立德和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修身是方式,立德是目的。立德修身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人品操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孟子提出了内向修养理论,而不是向外找,要坚守自己的良知、本心,做人做事讲原则、讲正气,就能做到“充实而有光辉”,感化别人一道行善,以达到至善的境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君子每天都要省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起心动念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修德,就会放纵个人的欲望,就会因迷失自己而堕落。因此,先贤们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迷失的善良本性。每个人都有善恶两种因素,抑恶扬善就要严以律己,绝不能随波逐流。通过教化,善性是完全可以回归的。君子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唤醒人们找回良知本性,使他们回到正道上来。立德修身的要求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忍让,因此,要倡导多读圣贤书,修去个人私欲和一切不正的因素。儒家修持身心所体现的更高人生价值,目的是兼济天下,经国治世,造福于民。历史上的贤德之士都是修身自省的典范。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都是古代圣人,他们都是经过严格修身而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他们的道德践行又建树了“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功业。使民风淳厚,是人心向善的结果。

4.儒家文化对人修养的意义

4.1仁、礼的意义

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

4.2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

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习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礼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有不同的内容。拿着古代的“礼”来统治现代的社会,就会违背仁的原则。违背了仁的礼,一定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和反抗。所以,礼贵在不违背仁的原则。不违背仁的原则,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改变礼的一些具体内容。只有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和调整礼的一些具体内容,才可以达到不违背仁的原则。这就是仁礼协调,一体不二的要点。

4.3儒家文化‘仁’

‘仁’谈修养:“独善其身、尊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品格修养正是体现、完善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面对纷杂的利益世界,面对各种诱惑和矛盾,面对利益和功名的取舍抉择,一个人能否表现出心平气和、神闲气定、坐怀不乱、荣辱不惊的气度和心态,能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丝丝入扣、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一切事情,这就是修养问题。子路问仁于孔子,子曰:

“能行王者于天下,仁矣。

”子路问哪五种,子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 使人。”

5.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的原则

儒家文化忍让的原则包括利用人性来管理心灵。人皆趋利避害,希望别人赞扬,害怕别人指责。人性的表现是:做错事的人只会怪别人,而不会怪自己,我们自己也如此。因此,当你要批评人时要明白,批评就象家鸽,它总会回来的。当你准备批评、指责别人时,可能会由于为自己辩护的心态作用,被批评的人会返过来指责你的。

理解他人就要学会让人他人保住面子,哪怕是孩子。因为生活中每个人都顾及自己的面子。你让他人保住面子,他人就会让你保住尊严。在两人争吵时,回避沉默是最优雅的武器。回避不是怯懦,而是智能,沉默不是无能,而是有心计。面对你的回避和沉默,对方会乱了方寸。因为你反击对方的武器是他感到陌生或意料之外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培养、修炼而来的,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但是“自我控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反求诸已”是儒家的一个很重要的立身原则。所谓“反求诸已”,就是“内省”,即反思自我。与人相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的错误责备起来不要像对自己一样严厉,要给予宽谅,那么怨恨就少了。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人学会控制自我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的精神。通常“知人易,知已难”。人天生具有的自卫心理、竞争心态和荣誉感,因而不敢也不大愿意面对自己的弱点。自知之明是需要坦荡的襟怀和无私的勇气的。所以说,“人贵有自知 之明”。道家也提倡“知”,并给“自知”的品格以很高的地位:“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我们对圣贤与经典的概念也变地逐渐模糊,如何为人处世、以何种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似乎都已变的摸棱两可。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全部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下子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演变而出的是一种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论语》里面教给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6.结论与建议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无比丰富,是一个蕴藏着许多人生智慧的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修养的人在一起很和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没有修养的人在一起整天争吵不休,矛盾重重,但每个人都无独立思想,易受他人影响。“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有仁德修养的人很舒泰(度量宽宏、胸襟开阔、光明爽朗)。但态度绝不骄傲;没有仁德修养的人既骄傲又自卑,而且心境也不泰然。对于小人来说,不仅“立人”难,“立已”亦难。“器小易盈”: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高出他的修养。人的品格修养正是体现、完善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面对纷杂的利益世界,面对各种诱惑和矛盾,面对利益和功名的取舍抉择,一个人能否表现出心平气和、神闲气定、坐怀不乱、荣辱不惊的气度和心态,能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丝丝入扣、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一切事情,这就是修养问题。我建议无论是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而言、还是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言、就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而言,我们大学生应都需要借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享受人生的欢欣愉悦,创造人生的幸福美好从而造福社会造福未来。

参考文献:

[1]黄钊.道德文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2]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3]若水.做人要学道家 做事要学儒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五篇:论教师的修养(范文模版)

论教师的修养

学校的师风:博学、爱生、笃实、求新

一、博学。《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1、多阅读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发展潜力。除对本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要准确、熟练之外,还要旁通相关学科的必要知识与内在联系,以便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深刻揭示其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本身是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如果教师阅历少,见解肤浅,甚至以“以后再告诉你”来敷衍学生,无疑会给学生泼冷水,既降低了自身形象,又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要广通博览,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2、多反思

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一)、教学实践中反思。反思目标的设定;反思学生整体表现出的积极、振奋、愿意学习的精神状态;反思目标的达成;反思以科学、合理评价为手段的课堂组织教学。

(二)、理论学习中反思。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打上自己的印记。

(三)、通过研讨课相互借鉴从中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

3、多自修

修炼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最终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教师是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因此,合格的老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对于教师不仅是听其言,更观其行,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为人的模范。一个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等方面都有问题,怎么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修炼精神状态。要精力充沛,神情自然。在教学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神情,是优化教师形象的首要因素。与学生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气氛。如若老师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疲惫不堪,使学生会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神情自然的老师往往也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神情倦怠、精神涣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限、手足无措,都会给学生留下不成熟、不专注、看不起人的印象。因此,教学中始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也就是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别人,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对方。

修炼仪表风度。教师要仪表整洁,衣着得体。根据人际吸引的原则,一个人风度翩翩,俊逸潇洒,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是不会吸引学生太多注意的。英国哲人约翰•洛克所说:“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如果一个人的服饰能与自己的气质、职业一致,与自己的形体、年龄协调,与当时的气氛和场合相符,那将使得他显得更潇洒精神,更讨人喜欢。

修炼言谈举止。教师要谈吐幽默,言语高雅。谈吐能直接反映出一个老师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无知。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学生注意。在课堂外能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见解深刻,反应敏捷,应答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就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然而,高雅的谈吐是无法伪装出来的。卖弄华丽的词藻,只会显得浅薄浮夸;过于咬文嚼字,又会使人觉得酸味十足。不背后议论学生,讲话注意分寸,背后表扬学生,多讲其优点,当面批评学生,指正其缺点。作为老师尤其不要油嘴滑舌,不要讲粗话。教师要举止大方,温文尔雅。举止稳重,文明得体,能正确地表现出一个老师良好的教养,给人留下成熟信赖之感。粗俗不雅的举动则令人生厌。分寸得当的交往距离使彼此心理上都感到舒适坦然,过度亲热和冷谈则容易引起对方误会。一个老师的潇洒举止还来自其平时的修养,该行则行,该止则止,该说而说,做事稳重而有份量,待学生热情而又有分寸,礼貌而又不拘小节。

二、爱生。作为一名人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引导、教育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是我们的工作宗旨。所以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教师要善于引导、指导、正确评价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教育学生。“刀子嘴,豆腐心”我们经常这样评价自己。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训斥、挖苦、讽刺等处罚学生的事在我们每位教师身上都发生。“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只是口接受心不接收。我们备课、讲题、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一天到晚一心扑在学校扑在学生身上。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但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发出的热量一定能温暖别人、照亮别人吗?你给学生一枝花,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却会感觉到冬天的严寒。让我们牢记克鲁普斯卡娅的话:“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我们不仅要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所以我们要善于评价学生,学生从评价中能够得到启示、能够知道自己优秀在哪里,今后怎们做会更加优秀;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怎样去改正。老师的评价鼓励给了我信心,给我指明了方向,老师是爱我的。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

2、教师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责任了解学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3、教师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试着去理解学生吧!正像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你只要想想: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呢!你的心就平了,气就顺了,你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从孩子走过来的大人,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善于爱的教师会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胆等着挨批;就算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教师深切的爱。

三、笃实。笃实,就是要扎扎实实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的态度。

1、教师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育家魏书生说:教师不过是一个职业,是千百种职业中的一种,并没有人们赞扬的那样伟大崇高,身为教师,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教师的本分。首先,情感要真诚,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一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态度要端正,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尊重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意义的实现。第三,行为要规范,即按照职业规范或要求行事,克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爱岗”、“敬业”、“尽职”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构成职业道德品质的主要框架,其基础是对教师职业的全面而深刻的道德认识。

2、教师要严谨治学。热爱科学,刻苦攻读,勤奋求实,学而不厌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教师不能指望以僵化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和低下的能力结构去培育良才。只有在对知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支配下,以对民族、对国家、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主动窥视自身之不足,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磨练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才能肩负起培育社会栋梁的重任。由此可见,如果教师有爱岗敬业精神,他必然有严谨治学的要求,如果教师有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他必定是个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3、教师要为人师表。就是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学生每时每刻都注视着教师的言行举止。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受着象教师这样的严格监督,也没有有任何人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如教师一样的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做到事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呢?那就是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一身作则,注重身教。必须不断注意自我修养,陶冶情操,自觉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地增强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四、求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该如何来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才能适应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呢?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要创新。一线教学的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最有力度的。如何引导、教育学生,怎样将知识以最好的效果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学有所获,以及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对此,笔者仅从教学实践过程出发谈几点认识。

第一、教师的观念要努力创新。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崭新的品质。它旨在开发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它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首先,教师必须在观念上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优秀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高标新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他的人格的独立性,以创新作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

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和做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思辩力。而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到亲切和自然,它胜过了许多教育。

第二、教师的能力要努力创新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积累,是满堂灌的,填鸭式的。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开发学生创造力。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创造力。

首先,教师应具备课堂设计创新的能力。教师应突破过去“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其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通过教育科研促使自我完善,积极适应新角色,规范内在需求。

再次,教师应提高自己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从而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努力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在新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把握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花时间、花精力去理解、钻研新的事物。

2、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创新性行为与课堂教学气氛密切相关,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产生创新性学习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能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3、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评价,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过程之中,逐步形成较强 的自学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最经常、最普遍、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能够结合具 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具体指导,使其言之有物,施之有效。教师,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教学实践者,由于受到自身风格特色、时空条件和生源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包涵着多样性,且随教育实践的发展呈现动态化趋势。因此素质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 位更新,才能主动适应创新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主要先靠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勇于开拓,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铁先须自身硬。我们教师自身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身体力行。处处示范。善于创新精神的不断自我激发,永保创新青春活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牢记“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职业思想,诚心而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用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就会克服自身的不足,使自己不断进取,日趋完善。那么,我们教师就一定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托起明天的太阳

下载《论教师的觉悟与修养》校长讲座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教师的觉悟与修养》校长讲座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礼仪修养与秘书工作关系

    论礼仪修养与秘书工作关系 摘要:秘书的工作最大特点是跟“人”打交道,不管是辅助领导,还是与“人”打交道,归根结底,都是人际关系。可见秘书礼仪的重要性。态度落落大方 举止温文......

    浅谈学校管理与校长修养

    浅谈学校管理与校长修养平坝县夏云小学梅世红 (2006年10月20日)【内容摘要】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人物,在校长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今天,对校长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广大校长在通过不......

    《物流与社会发展》讲座感想

    《物流与社会发展》讲座感想 08******* 管理科学与工程陈* 今年暑期课程中,我有幸聆听到李教授所做的讲座《物流与社会发展》,听后,我对物流的起源、发展以及前景有了更深的了......

    发明创造与专利讲座感想

    发明创造与专利讲座感想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的今天,科技创新是研究者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能力,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让自己的成果让世人所知并应用于社会造福社会。已经......

    中小学名校长与教师系列讲座感想5篇

    中小学名校长与教师系列讲座感想 作为一名即将就业的大三的师范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老师是什么?而我要成为一名怎么样的老师呢?这个学期的五次讲座下来,让我收获良多。 (一)教......

    《教师职业生涯与修养》试题

    一、1、教师的多重角色体现在(一)社会代言人的角色(二)教员的角色(三)学生心灵牵引者的角色(四)学生发展策划者的角色(五)学生心理医生的角色(六)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七)教师领导者的角......

    师德修养与教师队伍建设

    《师德修养与教师队伍建设》研修日志 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中心完小:张泽军 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队伍思......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精神

    一.师德修养存在的误区和困境是什么? 在许多学校教师考核中普遍存在重业务考核、轻师德评定的作法。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很注重,而对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