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考试阅卷反馈

2021-05-19 17:4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三期中考试阅卷反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期中考试阅卷反馈》。

高三期中考试阅卷反馈

2020.11.18

第4题

一、得分要点

一共四点,一点1分,具体要求如下

1.回应了中国传统美学(1分),如答“李子柒视频中所体现的悠闲舒缓的美学情趣,迎合了都市人们对自然的心理需求”不得分;

2.“展示了脱离现代工业系统下的生活可能”或“迎合了都市的口味”或“让人想象一种‘去现代性’的生活”,三个答案中答到一个就可得1分,不重复得分;

3.缓解孤独感又让人找到心灵的归属感(1分),“缓解孤独感”和“找到心灵的归属感”中达到一点就得1分;

4.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1分),或答“满足了人们窥私欲”也可得分。

二、答案示例

满分示例:

“"

”“

3分示例:

”“

2分示例:

”“

1分示例:

”“”“

三、主要问题

1.概括力欠缺,照抄、照搬原文现象严重;

2.审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题目要求概括李子柒直播能够火爆的原因,但很多学生答“人类普遍具有猎奇、窥视的心理欲望”,不能对类句子进行有效的转化;

3.答案缺乏条理性,分类汇总、分条陈述能力不强。

四、教学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主观题的审题训练;

2.概括能力的训练要常抓不懈;

3.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意识。

第5题

一、得分要点

本题答案共设置了四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回答本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即“立足于如何让直播文化对社会文化有积极作用”。

1.立足大众需求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若答到传播“传统文化”,并体现其积极的作用,即可给分,但写到这一点的学生比较少;

2.确定网络主播要求和职业准则

若答案涉及到加强“主播”的自身方面建设,比如主播应积极传播正能量等,即可给分;

3.直播平台需加强自身发布内容的审核

该点答案应该立足于“直播内容”层面,比如答到直播的内容不能低俗、不良,即可给分;

若答“观众要抵制不良内容”,则回答对象错误,属于审题不清;

4.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并完善法律规范

此点中包含两个方面,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一方面,就可以给2分。

二、主要问题

1.审题不明,未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主体对象错误,比如回答第三点时从观众角度作答;

2.第四点基本都能答到,但第一点基本答不到,学生只会在文本上机械地寻找有明确指向的句子,缺少整体把握后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审题训练

2.加强文本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信息能力

第8题

分值4分,均分:约2.15分

一、参考答案

1.坚毅、顽强、执着屹立(纹丝不动、耐力较量、不会退出)

2.慈祥、宽容、博爱(仁慈、温暖)。

3.独特、高大、雄奇(独一无二、雄奇)

4.孤独

本题答案四个点,答案主要分布在文章10--15小节,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概括能力。学生答题时主要还是以句子形式呈现答案.评分时只要出现关键词便给分。每点1分。关键词散见在多点中的,不重复给分。一点中出现多个关键词的也尽量给分。

二、学生问题

1.找错区域和理解错问题要求,这样的答案基本上是0分。划线句在第四段,不少同学围绕第四段内容进行组织答案,结果1分不得。

2.答案不齐全,没有采分点意识。不少同学没有立足全文,只局限于某一段答题,导致得分点不全。四分的题只答一两点。

3.缺乏概括意识,不抓关键句,只会照抄原文,甚至答案中没有关键词,文字量虽多,得分甚少。

4.部分同学不分点答题,语句表达不完整,词不达意,语文素养亟待提高。

第9题

一、评分细则

实写:写埃菲尔塔和作者登塔,虚写:作者感情和心理变化;(2分)

实写:写铁塔;虚写:比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的人;(2分)

实写:写铁塔高大雄伟的外形;虚写:写塔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的内涵。(2分)

二、存在问题

1.有的不理解“虚实”慨念的内涵,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出错,甚至有的把虚实弄颠倒。

2.回答问题时没有按照题目要求,抛开“虚实结合”,答非所问。

3.不少同学谈的是“虚实结合”的效果,讲了些套话。

4.有的同学分析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完全脱离了题目要求。

5.有的同学仅仅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6.有的同学虽然懂得“虚实结合”的含义,但是,仅仅是泛泛而谈,如,“这篇文章通过所见所闻”之类,缺少具体的分析。

7.有的同学在分析想象、联想的作用,偏离了题意。

三、教学建议

1.学生对“虚实结合”的慨念,理解模糊,评讲时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

2.明确散文的特征,教会学生阅读散文。

3.还要注重审题训练,不少同学失分都是由于审题不清,重点不明。

4.回答问题条理不清,要加强表达训练。

5.加强书写训练。

13(1)(反馈人:昆山开高 茅丹)

一、原题展现

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甚可畏也。(3分)

答案:背叛或者归服就在片刻之间,这是非常可怕的呀。

二、评分标准

“畔服”“斯须”“甚可畏也”各1分,共3分

补充说明:“畔”和“服”两个都译准确给1分;“斯须”翻译成“一会”“瞬间”“须臾”也给分;“可畏”翻译成“畏惧”也给分,但是“敬畏“担忧”等不给分。

三、学生答案示例

0分:1.人民的顺从和信服但在于这些微小的地方,这非常值得重视。

2.平等对待的关键在于这必须完成,十分值得注意啊。

3.畔服的时候在这必须,实在是有所敬畏。

4.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特别敬畏。

5.穿衣服的时候在于细节,这尤其需要担心。

6.身边人的衣服此时已接近(您的)胡须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本句虽然后一分句翻译对了,但是全句的意思没理解对,所以给0分)

1分:反叛或者服从的边际只在于这些小的地方,着实应该可以敬畏的。

2分:反叛与服从的边界只在这须臾一念之间,这十分令人敬畏。

3分:反叛和臣服之时只有这一瞬间,这是十分可怕的。

四、学情分析

1.本题均分1.1左右,学生主要问题是“畔服”一词不理解,翻译成“微服”“身穿衣服”等的同学比较多,“畔”通“叛”这个知识点没有理解(这在初中里就学过,在史记选读中也学过),可以看出学生没有看前一句,脱离文本乱翻译。

2.“斯须”这一个词,有部分同学解释为“胡须”“必须”,导致整个语句意思全错。

3.“甚可畏也”这一句的主要问题是“畏”的解读错误,很多同学翻译成“敬畏”,少数同学翻译成“重视”“担忧”等。

4.部分同学答题习惯差,出现乱涂乱改、错位错行,比较严重的是写错位置,超出了此题横线范围,导致切题的时候答案没切进去,直接得了0分。

5.还有学生答错区域,索性把题号改了,直接得0分。

五、建议措施

1.文言文翻译要注重语段语境的理解,要注意瞻前顾后,上下文的联系,脱离语段的翻译都是错误的阅读方式。

2.要注重实词、虚词、句式的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现象要不断强化积累,才能更全面的理解古文。

3.平时作答时注意答题的规范性,避免字迹潦草、乱画乱涂、字迹歪歪扭扭等不规范的的书写问题。

13(2)

一、评分细则

这事情即使(1分)连巷陌小民都知道,相公掌管﹨主持(1分)国事,难道(1分)不知道吗?(如果)竟然(1分)不知道,那要相公有什么用!(1分)

二、失分情况举例

1.这件事即使是小巷子里的百姓也没有人不知道,相公您主持国事,难道不知道吗?竟然连这都不知道,哪里还用得着你这个宰相!(5分)

2.这件事即使是平民百姓都没有不知道的,丞相主持国事,怎么会不知道呢?竟然到了这种时候都不知道,又为什么要任命你们为丞相呢。(4分)

3.这件事即使是街巷里的人民也没有不知道的,相公管理国事,难道不知道吗?如果这都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用那个相。(3分)

4.这件事虽然里巷细民没有不知道的,相公掌管国家大事,难道不知道吗?如果真的不知,怎能用这个相公呢。(3分)

5.这件事虽然街头巷口的百姓们没有一个知道,执掌国家大权的丞相,难道也不知道吗?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应该任用其他人来当宰相。(2分)

6.这个即使是里巷中的平民也没有不知道的,相公是国家当权者,难道不知道吗?未曾知道这个,不应任用你为宰相。(2分)

7.这件事既使百姓们不知道,丞相主持国事,谁会不知道呢?过去这些事不知道,这用的是丞相。(1分)

8.这件事即便巷子里微小的百姓都没有一个不知道的,相公担任国家大官,只有你不知道吗?既然这么无知,哪里还用得了你这个宰相呢。(0分)

9.不好的事即使巷中村民不知道,那相公担任国君呢,唯独自己不知?这样就永远不知情要用真心对待别人。(0分)

三、失分原因分析

1.翻译中出现了错别字。如“即使”写成了“既使” “掌管”写成了“撑管”等。

2.翻译习惯比较差,翻译中没有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如重点字词没有翻译出,如“曾”翻译为“竟然”或“连”,没有翻译出来;而有的同学在翻译出重点字词后,又没有注意句子的通顺。

3.对已学的文中重点字词不熟悉。如“当国”在《指南录后序》“北邀当国者相见”学过;“曾”在《赤壁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学过;“焉用彼相”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则将焉用彼相矣?”学过。

四、评讲建议

1.关注学生的翻译习惯。

2.对学过的文言文要进行再次复习,让学生要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

第14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考查鉴赏类,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一、评分细则

插叙(1分);补充说明(1分);更好体现曹辅奋不顾身,一心为君的形象(1分)。

二、主要问题

1.很多同学基本知识储备不足,不知道“叙述方式”有哪些,直接写“运用了记叙的叙述方式”或者写了叙述视角等,甚至连表达方式都不清楚,还有不少“描写”“情景交融”,甚至“说明”“议论”“例证”等离奇答案。即使有些同学知道“插叙”,但对其对应的专有效果不熟悉。“补充说明”的作用遗漏。

2.部分同学文章不理解:不能准确概括插叙的内容,人物形象。

典型错误:认为补充的是“曹辅获罪之后的行动”或只关注“恶鸟凶兆”等环境特点;

对曹辅的理解,关注其“不幸结局”,“有谋划”,“从容”“不介意,淡定”等。究其原因,是没有结合上下文,理解到是曹辅“知必罪”依旧决心进言,表现出的是曹辅不畏生死,忠君形象。

3.部分同学答题习惯不严谨,只写空话套话而不结合具体文本内容表达。

如“使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

三、教学建议

1.积累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等基础知识,并且要能理解,能运用到鉴赏中。

2.阅读要重视层次梳理,结合大小语境,对相关内容精准理解。

3.进一步规范答题习惯,打破套路不是没有条理,规范不是只讲套话。分析要有理有据,重视结合文本。

4.对语文能力的具体考查根据不同文本材料是会有不同侧重,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是不限于文本类型的。教学中当突破传统题型方法的教授,更关注阅读与表达的具体过程,培养阅读与表达的真正能力。

第16 题

一、题目:请简要赏析尾联的作用。

二、参考答案:用典,作者使用少游终老乡里的典故(1分),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分);流露出作者对漂泊无定生活的厌倦(1分),对仕宦失意的无奈(1分);与颔联中的“倦游多病”想呼应(1分)。

三、评分细则

第一点,答“用典”或“作者使用……的典故”皆可,答“引用”不得分。

第二点,得分点落实到“思乡之情”这一点上,答“渴望归乡”亦可,得2分。答“归隐”不得分。

第三点,得分落实到“漂泊无定”这一点上,答“宦游的艰辛”“奔波的痛苦”皆可。答“生活艰难”“处境艰难”不得分。

第四点,亦可答“怀才不遇的无奈”“追求功名的不易”“无人赏识,不遇伯乐”,答“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不得分。

第五点,答呼应首联“长安不易居”亦可。

四、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赏析题的思考角度不清楚,思路不清。

2.胡乱堆砌术语,“言有尽而意无穷” “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等。

3.缺少对诗歌的整体把握,情感分析不全面。

4.没有掌握“用典”这一手法,大量学生答“引用”。

5.对诗歌下提供的注解阅读不仔细,很多学生误把少游当作诗人的弟弟或者是朋友。

第19题

一、评分细则

1.①比喻或“把……比作……”(落实手法1分);②贵重、身份高贵、价格昂贵、外表华丽等(分析“皇冠”1分);③徒有虚名、名不副实等(分析“镀金”1分);④表达作者对英国皇家红茶的不喜爱、不认可、否定(分析情感态度1分)。(答“华而不实”得2分)

2.答题关键位置出现错别字,此点不得分。

二、主要问题

1.内容理解偏差,如写出了此茶的高不可攀;表达作者对此茶的赞美之情等。

2.措辞失当或不严谨,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看不中用,批判、讽刺等。

3.思维跳跃,如不答“表达作者对英国皇家红茶……(情感态度)”,直接答“表达作者对中国茶……(情感态度)”。

三、教学建议

1.加强文段的理解,精读细读与整体把握相结合。

2.明确相关手法,辨析混淆概念,准确判断。

3.加强重要词句理解训练,遵循思维轨迹,逐层理解分析。

4.重视答题规范的指导

第20 题(反馈人:徐伟菊)

一、参考答案

B句式上,采用四字短语,朗朗上口,与前文节奏一致(2分)用词上,和陈年的时间感相符,体现岁月的沧桑。

二、评分标准

(1)形式特点:四字短语,或短句(1分)

(2)效果:朗朗上口,或与前文节奏一致;或与前文风格一致,各1分。

(3)内容方面:

写出陈年感(1分)写出年代久远、历史悠远。给2分。(放松要求)

写出岁月沧桑的。2分。

三、典型错误

1.判断失误,选A的特别多。

分析不全面。

2.只侧重在形式上或内容的一面。如:

(1)采用四字短语,多短句,与上文结构相似,节奏一致,朗朗上口。(只写形式)

(2)B项突出陈年普洱的“陈”,年代久远,具有贵族气息,如今没落。(只写内容)

3.形式中的两点概括不全。

(1)有的只答形式特点,没有答出这种形式的作用。

(2)有的只答效果,却分析不出形式上的特点。

4.概括不恰当、不到位。

(1)概念含糊不清。

如:B句中运用四字成语,长短句结合……。(对于“成语”的理解有误,“长短句”表达含糊,因为A项的长短句结合,是以长句为主,B项的长短句结合,是以短句为主。)

(2)内容理解浮于表面。

如:“王谢堂内,蛛网恢恢”,学生都侧重在年代久远,没有挖掘出典故背后的沧桑变迁。用典故来形容普洱茶,不仅写出外形很有陈年感,更是写出茶味的苦涩,让人回味岁月的沧桑。

四、原因分析

1.解题不规范,才会导致答题不全面。

2.基础不扎实,基本概念分不清。

3.没有对句子的关键词语深入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全面、规范、恰当。

2.加强概念的梳理。

第21题

一、评分细则

1.答案增补:②“莘莘学子们”删去“莘莘”亦可;④“围绕……为主题”改为“围绕……主题”亦可。

2.答题中出现五处以上修改的,以前五处作为该考生的解答批阅。

3.答题关键位置出现错别字,此点不得分。

二、主要问题

1.对“通知”的格式未能较好的掌握。主要表现为不知“称呼要顶格写”和“落款中通知人在上,日期在下”两种情况。

2.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的掌握用不到位,特别是顿号、括号和分号。

3.答案的关键处出现错别字,如“保贵意见”“建意”等。

三、教学建议

1.强化信函、请假条、启事、留言条、借条(收条、领条)、通知、海报、请柬等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的学习和写作教学。另:说明书、简历、祝词、欢迎(送)词、答谢词、广播稿等文体语体要求,在教学中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标点符号的学习和使用,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试题,更要重视答题、写作等日常运用。

3.重视答题规范的指导,用引号标示原文的词句和相关改法。下图是考生答题中大量出现的不规范的解答:

”“

4.明确修改原则,特别是针对性和真实性原则,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

第22题(反馈人:赵祥君)

一、参考答案

王爷爷,您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

二、评分标准

“每天早晨”1分,“吃一次”1分,“每次吃两片”1分,“语言得体”1分。

“语言得体”涉及称呼是否恰当,是否有敬辞,是否有文言书面用语,是否有药品规格或药理说明等。

三、典型错误

1.称谓错误

部分同学把“王爷爷”称呼成“父亲”“爸爸”“他爸”等,扣分!

2.标点错用

不少同学为了多写内容,不用标点或者标点不占空格,扣分!

部分同学在“王爷爷”后加冒号和引号,变成了王爷爷自己的话!

3.药品用法用量有误

部分同学写成了“应出去薄膜衣后使用”或“早晨服用一片,晚上服用一片”。

不少同学写成“应服用10mg”。这样表述会导致老人看不懂或药效不佳。

4.不会转告,直接照搬

不少同学直接照搬【用法用量】说明,按照答案竟然还能拿两分!

5.没有对象意识,使用文言书面语

转告应口语化,对象是王爷爷,是一位老人,应该让他听懂。不少同学使用“均可”“为宜”“于早晨服用为好”等。不符合口语表达,语言不得体。

6.表述不当,语言杂糅

很多同学为了让内容在三十字以内,把“每天一次,一次两片”简省为“每天一次两片”或“每天两片一次”,语言“简”而未“明”!

7.格式要求

该题本身有字数要求,不少同学答题时开头还空两格。导致浪费。有的同学因此后面空格不够答题。

四、原因分析

1.审题能力欠缺

学生应有对题目重要信息圈划意识,这次题目中一些重要的信息提示,如“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王爷爷”“语言简明”“表达得体”等相关提示,命题人的指向非常明确。

2.答题不规范

3.语用题还没有进行系统复习

五、教学建议

1.加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审题能力训练。

2.加强语用题的练习。在其他知识板块的复习中,每周滚动语用题的训练。

3.注重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

【学生典型错误】

”“

”“

第23题(一)

一、批改标准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材料中对于“留守女孩高考高分后选择考古专业”有以下几种看法:①应该选择现实回报高的专业,②钱不能成为选择专业的第一或唯一标准,③选择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三点就是学生“持哪种观点”的思考范围,带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可脱离材料或另起炉灶。命题人展示的三种观点,并无明显的价值倾向,具有适度的开放性,考生只要能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即可,无论主张何方,皆不可格调低俗。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给出的是假设情况,“如果请你和钟芳蓉交流高考后选择专业看法”,暗示采用“书信”的文体是较好的交流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用书信体,只要能充分表达“持哪种观点”即可。无论选择何种观点,关键在于对此做出思考与认识。甚至可以推翻三种观点,新立观点,先破后立亦可。但不能另起炉灶,却对题目所提的三个观点没有思考与认识。

写作应有一定的对象意识。作文的对象是明确的,可以是人即留守女孩钟芳蓉;也可以是事,即其高分报考考古专业;也可以是三种观点的任何一种。但无论是以何种为写作对象,都不能脱离题目给的具体情境,宜就事说理,忌泛泛而谈功利主义或热爱兴趣。

3.落实三个关键词:钱景、热爱、选择专业,其中选择专业是话题核心,钱景与热爱是写作要素。

抛开选择专业空谈热爱或钱景,或模糊成“选择方向”“选择内心”等核心词,赋分36以下。

文章游离于选择专业的话题,穿靴戴帽,或偷换概念,没有始终扣着主题,赋分37-41.扣住三个关键词写,但文章没有值得加分的项,赋分42。

加分项:字迹漂亮整洁、结构清晰美观、思维层次深刻、素材简洁准确、情怀真挚,格局高远,皆可酌情加分。

二、批改情况

1.平均分41.25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切题或基本切题。

2.题目中三个观点,学生的立意几乎全部都是第三个观点,即“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反映出学生在立意上一方面想法较为匮乏,不能针对其他观点做深入挖掘;一方面学生比较重视立场正确,不敢说实话的倾向。

3.在切题三基本中,中心观点切合题意学生基本能做到,但分论点切合中心论点时容易游离,素材切合观点产生很大问题。比如中心论点是“热爱在选择专业时较重要”,分论点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热爱才会执著坚定”“只有热爱才能成功”,这些观点虽然是中心论点“热爱”的分论点,但与选择专业基本不再涉及。

4.素材也因为学生认识不到要与选择专业的论述相联系,举例时出现陶渊明选择远离官场而亲近自然,李白选择离开长安而选择自由这类与选择专业毫无关系的素材,而且也缺少对素材的提升与联系。

同时,还有大量诸如海明威放弃成为记者而选择成为作家,北大学生毕业选择卖猪肉,袁隆平因为热爱而坚持在田地,钱学森因为热爱毅然回国,孟德尔坚持研究碗豆,爱因斯坦热爱科学而成功,外卖小哥热爱诗词而出人头地,义务工作者因为热爱工作而勇敢面对疫情……在热爱的前提下,学生的逻辑中把“选择专业”或“热爱专业”偷换成了热爱职业、热爱事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但因为与现实相关,比起李白陶潜之流更为确切一些。

因此大量作文被视为游离,更多原因在于素材使用时没有扣紧题目给予的情境限制,没有因事说理,而是泛泛而谈。

5.情境型写作或者写任务性写作,学生要准确把握任务的核心要素,注重情境限制了写作的方向,不能空谈泛谈。有条理地完成任务是对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写清楚文章,不要夹杂不清。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可以强调立意的重要性。一二类作文都需要较为深刻的认识。比如“是谁正在剥夺穷人选择的权利”“如果国家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为何畏葸不前”,一文之旨要,开文当头棒喝,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的。

三、教学建议

1.抓好切题训练;

2.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加强素材使用的训练;

3.针对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将文章写得条理分明、话说清楚应是当务之急。

第23题(二)(反馈人:顾康麟)

一、阅卷印象

此次作文整体写作质量提升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逐步适应新模式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本次的作文话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积累丰富。写作的情感方向能够体现正能量、主旋律的情感价值导向。多数同学能够围绕中心写作,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并且具有一定的对象意识。

缺点与不足也甚为明显:

1.穿靴戴帽

写热爱、选择、责任、前途、追求等话题,不能扣住“专业选择”这个重心写。不少写“热爱”、“追随内心”的文章,完全脱离了专业选择这个核心话题。如下面这个语段:

热爱不是人生的遮阳伞,不是人生的避风港。它是铸造人生的锻锤,是磨炼人生的磨板。应是司马迁写史书的决绝,是于敏造核弹的勇毅。唯有心之所至,才能推动人在困难与艰险中不断奋进,而不是囚于世俗生存之道而消逝的自我。

这个话题,类似的文章写过很多,所以相当部分同学“硬套”自己写过的文章,穿靴戴帽,把文章写成了要心怀热爱、忠于内心等等,有明显的套作宿构的痕迹。

2.结构紊乱

这一作文题审题要求较低,但是写作中发现不少同学没有注意“你会持哪种观点”这一要求,在写作中缺乏一个鲜明的核心观点,时而谈谈热爱、兴趣,时而谈谈前途,时而谈谈收入,试图面面俱到,却使得文章苍白乏力,结构混乱。

3.格局狭小

部分同学的作文暴露了他们格局太小,只求“现实惠”的思想。他们只是站在小我的立场谈读考古系的好处,有的同学说考古专业未来就业未必差,北大的考古系毕业生还是很抢手的,做到行业顶尖肯定比行业末端挣得多,报考学生少奖学金就多等等。这些观点缺乏大格局、大境界,把回报等同于物质收入,暴露这些学生家国情怀的缺乏。

4.素材匮乏

部分同学缺乏素材积累,全篇只能空谈大道理“口水横飞”,把几句差不多的话颠来倒去说个不停,语言干瘪无味。也有不少同学论据使用不加选择,陶渊明、周敦颐、司马迁、李白甚至爱迪生都一一登场,硬说他们专业选择遵从了内心,使得文章面目不那么可爱。

二、教学建议

1.强化任务意识。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明确的“任务”,这是写作的起点和重心,教师要反复向学生强调,抓住“任务”写。切不可不顾一切地套作。

2.强化时事意识。现在的作文题目联系社会比较紧密,不回避社会热点。语文是不能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和时事多思多想多谈多写,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

3.强化正确价值观意识。高度重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强化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4.强化积累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定向积累与主体化积累结合,时事类与文化类结合,身边材料与宏大材料结合,学生形成自己的素材体系。

5.强化语言意识。大多数学生要努力做到无病句、无明显语言表达缺陷、无明显表达逻辑错误。在文通字顺的基础上,引导部分高水平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特点、特色。

下载高三期中考试阅卷反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期中考试阅卷反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期中考试,阅卷总结

    期中考试阅卷总结 各位老师: 现在我就本次阅卷工作中的评阅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阅卷程序 本次阅卷程序上有两大优点,值得一提。 1 .阅卷教师跨年级实行流水式批阅,坚持避开自......

    期中考试阅卷总结[范文]

    期中考试阅卷总结 ——2011年秋季学期 石门民族中学文科组组长熊龙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在第十一周的周末,我期中考试文科阅卷组的11名教师加班加点、齐心协力、各尽所能,在短......

    高三月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报

    关于本次语文考试的难易度: 最容易的题:默写8分,纯粹送分。完全应该拿满分。 次难题:语言文字运用24分。考查的点是:拼音,错别字、成语使用、语病、古诗理解、文学常识、新闻标题......

    高一高二期中考试总结反馈

    高一高二期中考试总结反馈 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之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配合下,经过近6天时间,圆满的完成了期中考试的监考、阅卷、统分任务。现将考试情况分析总结如下:一、组......

    高三期中考试总结

    高三期中考试总结开学两个月,第一次月考考360分,自以为期中考试能咸鱼翻身,但是现实又给了一记闷棍。考试时以为都会,很有自信的出了考场,接下来的讲评让我大跌眼镜,就连平时最好......

    高三期中考试总结

    向弱科要提高向对光要质量齐心协力拼高考 一、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我校文科往届入围全县前100名共49人,入围前150名共77人,文科应届入围前100名共61人。往届前150名文二班达线40......

    高三期中考试作文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作文 【作文题】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

    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阅卷报告

    高三语文月考作文阅卷分析 作文题目 18.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