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教学研究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载体,力促学生思想品德发展
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立足之本,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奠定一切素质行为的基础,培养一个人的良好品格就要从思想品德教育着手开始,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开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思想行为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学习道德与法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必要性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拥有一个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核心素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道德,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明白什么是不道德的不应该做,因为从生活中青少年行为犯罪来看,大部分的青少年基本在小学都没有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做错事后又追悔莫及,没有很好的约束自身行为管理,道德与法治观念薄弱导致出现的具体化行为,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从小学抓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二是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认知意识。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是学生未来现在及以后成长的先锋标准理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培养学生拥有坚强意志。坚定的意志力是一个人克服困难挫折的强大精神信念,坚定的意志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轻易放弃,不轻易气馁,有敢于挑战困难挫折的决心。四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感。人是独立的个体,对同样的人同样的事物感受自然是不一样的,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人、事物都有不同的感受与看法,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内容学习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自己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体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二、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载体,力促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施途径
(一)利用现有资源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
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就要重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灌输给小学生们正确的思想行为,让小学生们明白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区别,以及带来的后果,比讲文明、懂礼貌这些是优秀道德品质,学生和老师都会进行鼓励并肯定的行为,而不爱护公共环境、破坏公共资源、乱扔垃圾等行为是不可以的,是不道德的行为,告诉小学生们这种坏习惯是不可以做的,其他同学和老师都讨厌这种不文明,利用课堂现有资源安排好相关知识学习,只有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比如在六年级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实际生活案例,为学生们展示图片或者安排一些小故事片段,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身边有哪些与法律相关的事情呢?这件事情是被法律保护的呢还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呢?”等等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小学生们经常放学回家路上的交通法规,应该如何正确的遵守交通规则,如果违反了交通法规的后果是怎么样的,对学生进行发问。利用多媒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自主思考,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拥有的法律权利有哪些呢?如果违反法律会有哪些后果呢?”,让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性,我们享受法律的权利和保护也有承担法律的义务和责任,对违反法律的后果有正确的认识,而作为学校的学生又应该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和责任,可以安排小学生举例说明,也要注意区分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不同之处,道德与法治缺一不可。
(二)教师评价和鼓励学生发扬优秀思想品德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最多时间也最长的就是教师,往往教师的一个鼓励和肯定评价都会激发小学生极大的自信心,要主动引发小学生学习动力,道德无处不在,培养小学生从心里规范自身行为标准,提高道德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和其他同学的看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做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要做到如此教师本身也要做到这样的标准,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在小学阶段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的优秀品德和作为公民的基本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拥有独立人格的“健全”人。《公民的义务和权利》这一课的教学,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标准是怎样评定的?由谁来评价?教师精心设计课题,首先让学生增强做为一位中国公民的优秀自豪感,体会国家的伟大力量,再提出作为公民的相关问题,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骄傲和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教师引入新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可以在课间穿插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比如怎样证明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对身份证的作用进行简述。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对表现积极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或者制作一个积分表来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学习肯定,为小学生们树立道德与法治标兵,约束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
(三)开展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多样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也要适当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不要觉得书本知识是与实际生活所不贴切的。比如在进行到《我们受特殊保护》这一课内容时,“我们是指谁?所有学生吗?特殊保护是怎样的保护呢?为什么我们受特殊保护呢?”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但其实他们对很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开始对公共事务表达出初步的参与性,但是对自己身份所要承担的义务性和责任并不清晰,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享受法律保护义务的同时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教师提问:“我们是未成年人,未成年在校园里、生活中、社会上享有哪些权利?我们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什么样的法律义务呢?”引导小学生树立保护自己的意识,教师安排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想法,教师提问:“调查一下关于小学生眼里的未成年人是什么样子?家长和老师眼里对未成年人的不同看法”就某个具体问题安排学生分组开展主题陈述会或者辩论赛,从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不仅帮助了小学生巩固了学习到底的知识还提升了思想品德素养。为六年级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合格公民思想品德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要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载体,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就要从课堂环境中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积极鼓励评价和开展小学生兴趣活动中等多方面促进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工作,帮助学生从小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