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变革探究
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关键:实现以“双基”为导向到以“生物科学素养”为导向、以探究式教学为特点的转变。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生物科学素养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本质以及形成科学地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四个维度: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探究式教学指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理解概念,了解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认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探究式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标志和突破点。
一、课程实施建议
1、必修课程的实施:必修内容变化从三个模块6学分减为两个模块4学分,包括必修课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课程顺序没变,课时安排36学时,要求在高二第一学期内完成必修模块。
2、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实施:选择性必修模块有三部分:“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是供选择生物学科作为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学生学习的,考试成绩将折算成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所以,对于选择生物学科作为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成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所以,对于选择生物学科作为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成绩级分计入高考总分。所以,对于选择生物学科作为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开课顺序上先开必修再开选择性必修。
3、选修课程实施:选修课程包括:“现代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包含若干模块,教师可以自行选择。要求取得14学分才能毕业,这14学分既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建议的课程,也包括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1、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1)高度关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关注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好奇心是否点燃学生思维,是否参与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和提升,是否领悟到学科的思想和方法。避免只关注知识点,平铺直述、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
(2)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设计探究方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完成和交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通过大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围绕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展开,依据重要概念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建立、理解和应用生物学概念。
(4)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促成学生达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重视多样化设计实验、重视定性、定量实验,要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5)注重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本质的学习。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1)回归学科本质。生物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及其本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2)理科必须说理。让学生弄清知识来龙去脉,搞清生命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厘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更加坚实的知识体系。
(3)在情境中学。德国学者将知识比作盐,将情境比作佳肴,将知识溶在情境中才能激发求知欲。而情境可以是图片、视频、故事、实验等多种形式。
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开始,作为教师的我们深知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要钻研课标,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来迎接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