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案例
引言:少数民族学校是党和国家培养宝贵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目前为他们提供良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多的是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力度,首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坚持从其自身特点和实际出发,让广大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们都能够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校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较好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摘要:对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而言,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十分关键。随着学生素质的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力度也会不断的加大。少数民族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去培养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爱国情怀是目前解决民族之间文化差异,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大关键举措。
开阳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距贵阳市城区66里,国土面积2026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0乡119个村(居)委会,其中民族乡3个、民族村20个,布依族、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375个。少数民族人口4.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22956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48.56%其余5144%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龙岗、城关、南龙等乡镇。少数民族人口中,布依族24802人,苗族19772人,仡佬族、土家族等其他少效民族人口为2726人。布依族主要聚居在南江乡、禾丰乡清龙河沿线。
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中心学校地处南江乡政府所在地,紧邻云开高等级公路和贵开城际快铁,交通便利,东与龙岗镇毗邻,南与乌当区百宜乡、羊昌镇挨邻,西与禾丰乡接壤,北与城关镇、南龙乡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学校以“渗透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为办学特色,培养“合格+特长”的优秀学生,办南江乡人民满意的学校。
关键词:民族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 教育实践 案例
一、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背景情况
(一)少数民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被融入到任何一门专业课程之中,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2.以弘扬爱国主义的题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提高双重效率,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爱国情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3.少数民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爱国主义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爱国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之所以说爱国主义是重要的政治原则,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祖国与热爱祖国的观念,是在阶级和国家出现之后才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成为明确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这种极其深厚并且世代相传的爱国主义意识,是各个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也是维系一个国家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与祖国的观念,常常能够完美地有机统一起来。
(二)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不足
然而,目前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缺乏对爱国主义的正确认识
在他们看来。爱国主义是个大概念,抽象地理解为就是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既是政治原则,也是行为规范,爱国主义可以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现阶段,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在学校,民汉学生之间互相交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加强校园稳定和谐,这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2.少数民族学校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不足
部分少数民族学校学生不明白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意义。不知道什么是爱国,怎样爱国。其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利益,或者更多的是关注本国的利益,没有将整个国家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导致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的不足,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学生自身爱国思想淡薄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年龄也较小,处于青春期,容易接受错误的信息。接受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同,所以有些学生片面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缺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教育阶段,必须要始终灌输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其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加强少数民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以党建为引领,组织语文组教师及其他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多彩开阳 神奇南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是在学校党支部引领下,组织语文教师通过调研,教师家长座谈、访谈,确立问题,然后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学校八、九年级6各班为研究对象,验证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如何。其次是采用“专家培训、专项活动、案例教学”研究途径,最后根据地方课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收集整理资料,提炼成果,形成《多彩开阳 神奇南江》地方课教育校本教材。
(二)以地方课教育、民族传统体育课为载体,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1.在校本教材编写较完善后,印制成册发放给学生试用。要求地方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让年轻的一代在文化上找得到“回家”的路,使他们深入了解本地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从而激发其去发展家乡,建设家乡,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完善!
2.在体育课中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
(1)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活动实施方案,做好活动所需的各种表册,做好活动相应各种筹备工作,安排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初步选定一些比较有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学校所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有:蹴球、陀螺、押伽、珍珠球、板鞋、扭扁担、射箭、射弩、高脚。在教学当中,给学生讲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历史渊源,让他们了解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爱上本民族及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对本民族、家乡、国家的热爱之情。
(3)大课间开展苗族竹竿舞表演。学校组织老师利用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利用体育课时间进行教学。
(4)在每年的夏季、冬季运动会上,学校都要开展各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三)以各种教育活动为平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利用班团课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提高教育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比如:学校思政处、少大队利用国庆庆典开展“祖国,我想对你说”主题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以文字、照片、手抄报等形式,抒发自己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班主任举办介绍家乡变化的班团活动,让学生自己介绍民族风俗文化和传统民族节日,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组织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为芭蕉寨无名烈士扫墓,寻觅英雄足迹,触摸着革命前辈们生活战斗过的历史遗迹,感悟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提高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将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繁荣进步联系紧密起来。
(四)充分利用“互+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7年,学校借助“教育部、关工委、老校长下乡校”活动,作为市教育局的试点引进“互+教育”,学校安排陈莉老师负责此项工作。“互+教育”的开展,让农村的孩子学到更多专业的知识、解决农村学校缺乏专业教师的难题、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生命教育”网络课堂,曾经上过“我爱你祖**亲”,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演唱歌曲的形式开展的,这首“我爱你中**亲”歌曲,叶子老师用心良苦,向乡村孩子传递教育、信息文化,很感人,更激发广师生心拥爱国情怀。这首歌谱写了高原大山之美,宣扬了先辈英勇革命精神,告知了祖国地大物博,东方文明古国,大山深处的学堂,是互联网让我们享受了优质教育。
当唱到“你是我的骄傲祖**亲,你是我的自豪祖**亲。”孩子们唱得非常高昂。从他们的歌声中感受到祖**亲的强大和可爱,孩子们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崇敬和爱戴。当叶子老师指导孩子们说:“祖**亲,我爱你”时,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喊,喊出自己的真情,甚至孩子们高呼:“祖**亲,祝你生日快乐,伟大的祖国,我们爱你”!这节生命教育课,既是一堂音乐课,教会孩子们唱会了歌曲“我爱祖**亲”,又是一堂德育教育课,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要努力学习,励志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祖国。在祖**亲7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高呼:祖**亲,生日快乐,我们爱你!
开展“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直播课堂”得到了许多实惠:通过互加搭建的平台成功与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五乡中心小学配对,开展“手拉手”书信活动;获得互加奖励的20台华为平板电脑,成为互加华为平板实验2班学校;学校获互加评选的2018年“十大最美村小”;获得学习手册、阿福童头巾、奇乐小鸡桌游。“互+教育”解决了专业性老师缺乏的难题:开展了“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后,在排课时就不用去考虑谁会上什么课谁不会上什么课的问题。直接安排下去老师们就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效果不错。丰富了学校课堂内容、学生课余生活。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借助沪江互+教育平台,只需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能做到。与外界课堂接轨:通过网络,把乡村学校的课堂与全国各地的课堂连接起来。让乡村孩子不出校门就能进入全国最优秀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接轨,提前进入未来课堂。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自然而然,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就慢慢增强了。
三、教育实践案例经验启示
自学校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以来,学校收获了累累的硕果。学校获得“开阳县首届校歌比赛”二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四在四爱·幸福校园”示范学校、“ 贵阳市艺术特色学校”、“ 贵阳市文明校园”、“ 贵阳市德育示范学校”、“ 开阳县先进学校”、“ 开阳县家庭教育示范学校”、“ 开阳县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2019年1月,开阳县南江中心学校少先队大队获得2018年度贵州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这几年来,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均创佳绩,我校余水老师获得“贵阳市乡村名师”称号、邓弟忠老师被评为“贵州省乡村名师”、罗建刚老师也成长为“贵州省民族教育教学名师”、2019年我校陈莉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是民族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的结果,将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它有可能给我们今后的教育带来一些经验和启示:
1.校内外双向课堂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元素注入到各科教学之中。比如,语文课中大部分都会设计到爱国主义主题,学生通常以手写板报、诵读诗词、讲故事、读课外书等形式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课以美德为题,将课上美德理论和课下美德实践活动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继承革命烈士的优良品德。音乐课教学生唱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曲。历史课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地方课渗透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等这样各门学科从同一主题,多个视角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校可以组织人力编写了一套以此为内容的德育乡土教材,即校本课程。学校利用社团活动,学生们通过亲导亲演的学、讲、画、唱、演、写这一系列活动,使爱国之情在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学校还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等强大的宣传阵地,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再有就是外在环境的感染,比如室内装修、教室长廊、校园的绿化等,都可以渗透爱国教育的内容,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受到启迪和熏陶,这些都是隐性教育。
3.校外实践课程的开发。学校实施红色实践教育,利用清明节和纪念日组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祭扫芭蕉寨无名烈士,开展“踏着先辈足迹走,皆做革命接班人”的教育实效性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接受生动、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境界。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件好事,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更检验了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校外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实实在在的做事。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实干精神的人才,不管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实干精神。只有这样的人为国家添砖加瓦,国家才能不断地被注入新的血液,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能搞空洞的理论宣传,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校外实践三个平台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由爱国思想转移到爱国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