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章制度标准化,[精选多篇]

时间:2020-11-12 12:2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篇,规章制度标准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篇,规章制度标准化,》。

第一篇:第一篇,规章制度标准化,

建好贵阳市域铁路

展现五局铁军风采

中铁五局 贵开铁路 工程指挥部规章制度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

规章制度标准化

编 编

制:

审 审

核:

批 批

准:

中铁五局 贵开铁路 工程指挥部 二 二 O 一 一 O 年 年 七月 月

2008 年以来,铁道部在全路建设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铁路建设,2009 年 7 月,铁道部对全路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进行了动员部署。我局在 2009 年 7 月 23、24 日召开的“全局项目标准化管理暨下半年施工生产推进会”上对强力推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作了部署安排,并对全局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得出的基本经验是:推行标准化管理是我局和谐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工程项目标准化,简单的说,就是按标准进行作业、管理及配置现场设施,包含了工程项目标准的制定和标准的执行两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是: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

局贵开铁路全体参建员工认真学习、贯彻全局项目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到工程项目标准化具有先进性、系统性、统一性、文化性的主要特点;四个标准化既有各自独立的内涵,又是有机的统一体,管理制度标准化是基础,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是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具体落实,人员配备标准化是组织保障,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核心,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关键;推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必须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支撑。全体参建员工充分认识到在全局推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是:满足铁路项目“高标准”建设目标的需要,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要求目标的有效手段,解决我局当前人才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提升我局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局贵开铁路指挥部编制的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文件《管理制度篇》重点从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推进施工生产的角度要求各项目部现场必

须建立的基本制度,项目部应结合自身管理实际进行细化、补充;《人员配备标准化》篇主要对项目部机构设置、主要管理人员数量和任职条件、培训和考核等方面进行规定;机构设置按照扁平化管理要求规范为项目部、作业队和工班三层管理;《现场管理标准化》篇重点规定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职能,简化对具体专业技术标准的描述,突出要求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运用 PDCA 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组织,使得现场场容美观文明整洁、材料管理有序、现场作业有条不紊、内业资料规范齐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过程控制标准化》篇重点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项目收尾阶段等三个方面,按照业主(建设方)的要求进行规定。

局贵开铁路指挥部编制的《规章制度标准化》、《人员配置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等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文件适用于我局承担施工的贵开铁路的建设施工全过程。

局贵开铁路全体参建员工认真实践“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统一,规范管理,服务生产”的方针,将“建好贵阳市域铁路

展现五局铁军风采”的精神贯穿贵开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在贵开铁路工程施工中全面实现局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确保又好又快地建设贵开铁路。

-标准、规 定及其它要求1.1 标准

贵开铁路的建设以铁道部、贵阳市域铁路公司建设指挥部以及局组织编写提供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规范、规定、作业标准、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等作为项目标准化管理文件(如现场管理、作业活动、过程控制)的编制依据和工作标准,这些标准是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构成部分,局指挥部、各项目部需及时获取、更新,执行。

1.2 规定及其它要求

规定及其它要求是指除标准、项目编制的制度之外的、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其它规定和要求。包括建设单位或监理、上级单位适时下发的指令性规定或要求。

指挥部根据识别获取到的标准、规定及其它要求,需建立适用标准、规定清单,由综合部制定形成指挥部《适用标准、规定清单》,行文下发各项目部,分发至相关部门。

局指各部门应适时跟踪标准、规定及其它要求的修订、更新情况,及时更新《适用标准、规定清单》,获取最新文本,经指挥部组织修订后行文下发各项目部,分发至相关部门。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设计规范、规定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

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8

建标函[2008]225 号局部修订条文 2 GB 50090-2006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91-2006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 50111-20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16-94 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226-2007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GBJ 12-87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铁建设函[2003]205 号 新建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 2003.6

铁建设[2005]140 号 新建时速 200~250 公里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2005.8

铁建设(2005)157 号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2005.1

铁建设[2007]47 号 新建时速 300~350 公里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12 TB 10001-2005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2.1-2005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14 TB 10002.2-2005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4-2005 铁路桥涵砼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5-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19 TB 10010-98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TB 10011-98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

TB 10016-2007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设计规范、规定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

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TB 10017-99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TB 10025-2006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35-2006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

TB 10039-93 铁路备用柴油发电站设计规范

TB 10061-98 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TB 10063-2007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 10066-2000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TB 10067-2000 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

TB 10068-2000 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

TB 10075-200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 设计规范

TB 10076-2000 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 10079-2002 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TB 10082-2005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 10083-2005 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TB 10501-98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TBJ 24-89 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

TBJ 33-90 铁路避难线设计规则

TBJ 106-91 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 设计及验收规定

无 铁路军运设施设计规定

无 铁路桥隧守护设施设计规范

无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无 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无 新建时速 200~250 公里 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无 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设计暂行规定

暂行 新建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

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98-200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新建 贵开铁路 用标准、规定(施工规范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GB/T 1645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TB 10012-200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 10044-98 铁路工程设计 CAD 技术规范

TB 10050-97 新建摄影测量规范

TB 10052-97 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

TB10101-2009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108-2002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 10109-95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

TB 10113-96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

TB 10114-97 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

TB 10116-99 铁路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TB 10118-2006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

TB 10119-2000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

TB 10120-2002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 10202-2002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

TB 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 10204-200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TB 10205-99 铁路通信施工规范

TB 10206-99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TB 10207-99 铁路电力施工规范

TB 10209-2002 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

TB 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 10302-96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TB 10402-2007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无 铁路工程命名规范

SL

204-9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7(铁建设[2003]38 号)

铁道部《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铁建设【2008】198 号 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标准、验收标准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7-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50262-97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铁建设[2005]160 号 铁路路基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005.9.17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7 铁建设[2005]160 号 铁路桥涵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005.9.17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8 铁建设[2005]160 号 铁路隧道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005.9.17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9 铁建设[2005]160 号 铁路轨道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005.9.17

铁建设[2005]160 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2005.9.17

铁建设函(2005)402号 250km/h 和 350kg/m 钢轨 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 2005.6

TB 10077-2001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TB10413-2003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15 TB10414-2003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暂行标准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16 TB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部分条文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17 TB10417-200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部分条文 废止 铁建设[2008]147 号局部修订条文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标准、验收标准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标准号

备注

-TB 10420-2003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2-2003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3-2003 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5-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 10502-93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TB 10503-2005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TB/T 10058-98 铁路工程制图标准

TB/T 10059-98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技术规程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铁建设(2005)188 号 变形模量 Ev2 检测规程(试行)

2005.1

TB 10013-200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 10014-98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则

TB 10018-2003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 10027-2001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 10038-2001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 10041-2003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TB 10049-2004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 10054-97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TB 10084-2007 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TB 10102-2004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3-2008 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规程

TB 10104-2003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

TB 10115-98 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TB 10121-2007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 10122-2008 铁路路堑边坡光面(预裂)爆破技术规程

TB 10218-2008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TB 10223-2004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TB 10401.1-2003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

TB 10401.2-2003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

TB 10426-2004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TB/T 10301-94 铁路信号电缆地下热缩套管型接续技术规程

TB/T 10403-2004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

TBJ 105-88 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

TBJ 107-92 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

无 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各类暂行规定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标准号

备注TBJ 214-92 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

无 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无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

无 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无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无 铁路 CTCS-2 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答器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无 铁路GSM-R数字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

无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无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铁路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施工技术指南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TZ 201-2008 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8

经规标准[2008]176 号 2 TZ 202-2008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8

经规标准[2008]176 号 3 TZ 203-2008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8

经规标准[2008]176 号 4 TZ 204-2008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8

经规标准[2008]176 号 5 TZ 206-2007 客货共线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207-2007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208-2007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210-20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5.9.22

TZ 211-2005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5.9.22

TZ 212-2005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5.9.22

TZ 213-2005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5.9.22

TZ 214-2005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05.9.22

TZ 216-2007 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226-2008 铁路信号施工技术指南

TZ 231-2007 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TZ 341-2007 铁路 GSM—R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10208-2008 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函(2005)754号 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2005.10.9

建标[2008]132 号 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 2008.8

21(2005 版)

《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

无 铁路隧道全面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

无 铁路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作业指南(试行)

无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企业标准、规定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中铁总公司 [2000]228 号 《关于印发<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试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铁五安 [2003] 384 号 转发《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

中铁五教卫 [2003]484 号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加强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员工健康监护暂行规定》

中铁五工 [2004]55 号

《集团公司关于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奖金发放的通知》

中铁五法 [2004]155 号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实施办法》、6 中铁五安 [2005]108 号 《集团公司关于质量事故处理的规定》

中铁五人资 [2005]507 号 《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中铁五合同 [2007]290 号 《关于发布<中铁五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铁五贯标[2008]45 号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项目实施指南》

中铁五法[2008]73 号 转发《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中铁五试验[2008]79 号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

中铁五党宣 [2008]148 号 《关于加强中铁五局新闻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铁五办[2008]214 号 《中铁五局转发铁道部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铁五安[2008]238 号 《中铁五局集团公司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办法》

中铁五机物[2008]239 号 《关于印发<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的通知》

中铁五机物[2008]251号 《关于印发<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物资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五工管[2008]320 号 《关于印发<中铁五局(集团)公司统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铁五合同 [2008]461 号 《关于印发<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红线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铁五人资 [2008]527 号 《中铁五局关于印发<劳务人员培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铁股份安[2009]45 号 《中铁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规定》

中铁五安 [2009]312 号文 《关于转发股份公司〈关于加强贯彻落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企业标准、规定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标准号

备注

中铁五局《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程序》

中铁五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中铁五局《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中铁五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

中铁五局《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中铁五局《工程物资、危险化学品及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

中铁五局《施工设备管理程序》

中铁五局《施工生产环境管理程序》

《中铁五局建筑施工项目各工种、常用设备、机具安全操作规程(试行)》

中铁五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Q/G.ZTWJ001~026-2006 中铁五局《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2008 年 10 月发布 中铁五局《项目党建工作指导手册》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秘密保护规定》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行政法规等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铁建设[2003]48 号 铁道部《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

铁建设[2004]44 号 铁道部《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铁建设[2005] 铁道部《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铁建设[2005]472 号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铁建设〔2006〕179 号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铁建设[2008]104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工作的通知

铁办[2008]100 号文 《十一五期间铁路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国务院 2000 年 第 279 号令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3 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430 号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国土资发[2006]225 号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81 号 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建设部令第 81 号 建设部关于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建标[2000]235 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铁道部令第 2 号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00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建技〔2009〕185 号 《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无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通知

无 铁路隧道施工机械配置的指导意见

铁计[2006]44 号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

新建 贵开铁路 适用标准、规定(其他部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作废

标准号

备注铁运[2008]96 号 《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 2008.7.1 铁运[1999]146 号

GB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2008.8

建标函[2008]225 号

2-GB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4(办档[2002]8 号)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

铁建设[2000] 95 号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调查与设计办法

铁建设〔2008〕23 号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

建计【2009】44 号 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

综合管理制度

2.1 部门及岗位职责2.1.1 指挥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市域铁路指挥部、中铁工程总公司及五局有关方针政策和管理规定,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指导。

(2)在中铁五局的领导下,全面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控制、服务五项职能,认真完成工期效益、安全质量、区域经营三大目标;依照合同代表中铁五局全面负责新建贵开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管段内的施工队伍,协调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地方部门的关系。

(3)负责管段内的生产指挥,施工组织,成本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及工期、安全、质量、环保的监督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市域铁路工程指挥部建设管理制度、信息化推进工作,按照中铁五局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按期、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4)做好财务和资金管理。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统一向建设单位办理验工、计价和财务往来及工程款的收取工作。按期向中铁五局财务部报送财务报表。

(5)负责项目的竣工结算、竣工资料编制和呈报,向建设单位进行固资移交。

(6)负责及时收集相关工程信息,搞好经营开发工作。

2.1.2

指挥长职责(黄武)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管理法规,执行中铁五局的各项制度。指挥长作为中铁五局总经理的委托授权人,在中铁五局的领导下和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2)指挥长是贵开铁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局贵开铁路项目行使全面管理;(3)按照合同要求,统一领导和管理所辖工程各项目部的施工生产,搞好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地方的关系;(4)组织编制合同段的指导性(实施性)施工组织、重要工程的施工组织计划,掌握施工的动态和工程进度;

(5)做好经济合同管理,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力和义务,负责统一向建设单位办理验工计价及工程财务往来、工程价款结算,抓好工程成本控制;(6)组织制定项目工程的年度、季度施工生产和成本计划,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验工计价和统计监察;(7)组织工程竣工交验工作;(8)根据中铁五局的管理规定,结合指挥部实际制定相应的补充管理措施;(9)接受建设单位(业主)、总承包单位、设计、监理及当地政府的工作指导,并主动积极地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当地政府搞好关系;(10)指挥长履行以下主要一体化管理职能:

①贯彻实施中铁五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建立项目一体化管理保证体系,对分管工程项目质量负责; ②定期检查项目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组织对分管工程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检查,及时组织管理评审和纠正预防; ③协调分管工程项目各施工单位间的关系,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 ④积极配合中铁五局一体化体系的内外部审核,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认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限期内落实整改。

(11)指挥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执行国家、行业、当地政府、建设单位、局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健康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规定、组织建立、健全本项目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自觉接受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监察和群众监督,服从上级和行业管理,项目第一管理者是全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者; ②负责项目安全生产投入计划的审批,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投入并有效实施,做好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工作; ③督促、检查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项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⑤发生死亡事故在及时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的同时,及时向局安质环保部报告,并积极配合进行伤亡事故的处理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对事故的登记、统计、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2.1.3 3

常务 副指挥长 职 责(肖长庚)

(1)协助指挥长负责指挥部的日常行政管理及所属各单位的协调、组织;(2)在指挥长的授权下,领导编制项目各类生产计划,制定项目发展规划;(3)在指挥长的授权下,贯彻实施中铁五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建立项目一体化管理保证体系,对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体系分管部分负责;(4)督促、检查指挥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各部门、指挥部所属各单位的各项工作,确保指挥部经营、管理、生产、发展计划的实施和完成;(5)定期检查项目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组织对分管工程项目检查,及时组织评审和纠正预防;(6)配合中铁五局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认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限期内落实整改;(7)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力、设备、物资资源;(8)负责中铁五局一体化管理体系和指挥部相关要素的实施和督导;(9)常务副指挥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执行国家、行业、当地政府、中铁五局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健康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各项管理规章、规定.协助建立、健全本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自觉接受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监察和群众监督,服从上级和行业管理,生产副职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②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施工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③组织项目的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落实整改或报请上级解决,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④督促职能部门对项目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对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督促检查本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及新上岗、转岗及劳务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培训和资源储备;

⑤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中铁五局公布的危险源进行确认,对四新项目重新组织辨识、评价和风险策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施行,并依据工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 ⑥督促安全生产投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⑦督促职能部门按规定及时发放达到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劳动护肤品等,监督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⑧积极配合进行伤亡事故的处理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⑨做好与当地安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10)做好经济合同管理,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力和义务,负责协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作联系,抓好工程成本控制。

2.1.4 4 党工委 专职副 书记职责

(1)受党工委书记委托负责党工委的日常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保证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在指挥部和各项目部范围内顺利完成;(2)受党工委书记委托主持召开党工委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党工委工作,将党工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党工委会议讨论决定;检查所属单位党组织对党工委决议的执行情况;受党工委委托,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3)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主持召开项目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及时解决委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搞好“一班人”团结;抓好工委成员的学习,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党工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协调党工委各委员各部室和项目部之间的关系,保证党工委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4)了解和掌握指挥部和所属单位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总结、推广项目党建和现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促进工作不断深入;(5)经常与同级行政负责人和所属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支持其工作。支持职代会的民主管理权力,推行厂务公开,强化指挥部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6)认真检查、指导所属项目部党工委及各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期搞好换届改选工作;做好发展新党员及党费收缴工作;负责审批指挥部党工委活动经费开支;指导基层做好《党员证》的填写工作和有关资料的交接工作;(7)熟悉和掌握施工生产全过程,积极参与指挥部施工生产重大问题的决策;(8)研究决定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向上级推荐表彰的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

(9)充分发挥指挥部党组织保证监督职能,研究决定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中的重要问题;(10)做好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它工作,党工委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书记不在时代行书记的职责;(11)党工委副书记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执行国家、行业、当地政府、中铁五局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健康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各项管理规章、规定.协助建立、健全本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自觉接受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监察和群众监督,服从上级和行业管理.生产副职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②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施工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③组织项目的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落实整改或报请上级解决,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④督促职能部门对项目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对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督促检查本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及新上岗、转岗及劳务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培训和资源储备;

⑤组织相关人员对中铁五局公布的危险源进行确认,对四新项目重新组织辨识、评价和风险策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施行,并依据工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 ⑥督促职能部门按规定及时发放达到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劳动护肤品等,监督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⑦积极配合进行伤亡事故的处理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⑧做好与当地安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2.1.5 5

总工程师 兼副指挥长 职责(吴以兵)

2.1.5.1 总工程师 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方针、政策及规范、施工指南、标准,推动技术进步,总工程师是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2)组织编制工程项目及重、难点工程的指导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图纸审核和技术交底;(3)组织审批各施工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较大的施工技术方案,帮助施工单位解决重大技术难题;(4)组织管段内科研、创优工作;(5)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6)检查落实中铁五局管理评审纪要执行情况;(7)参加重大以上质量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检查落实事故处理措施执行情况;(8)负责管段竣工交验和技术总结;

(9)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

②在编制工程项目或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要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报批后实施.负责编制新开大型项目中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制订、报批和落实;

③组织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保证在技术上可行;

④参与大型工程设备、设施的验收工作,编制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⑤对项目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从技术角度进行审核把关,并督促进行演练和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交底。

⑥负责组织项目安全生产投入计划的编制并督促实施; ⑦参加事故调查,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技术分析、鉴定,提出技术上的改进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和技术革新,解决安全技术上的难题,不断改善施工生产条件。

2.1.5.2 2

副指挥长职责(1)协助常务副指挥长负责指挥部的日常行政管理及所属各单位的协调、组织;(2)在常务副指挥长指挥长的授权下,领导编制项目各类生产计划,制定项目发展规划;(3)在常务副指挥长指挥长的权下,贯彻实施中铁五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建立项目一体化管理保证体系,对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体系分管部分负责;

(4)督促、检查指挥部各部门、各项目部的工作,确保指挥部经营、管理、生产的实施和完成;(5)定期检查项目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组织对分管工程项目检查,及时组织评审和纠正预防;(6)配合中铁五局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认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限期内落实整改;(7)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力、设备、物资资源;(8)负责中铁五局一体化管理体系和指挥部相关要素的实施和督导;(9)副指挥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执行国家、行业、当地政府、中铁五局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健康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各项管理规章、规定.协助建立、健全本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自觉接受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监察和群众监督,服从上级和行业管理.生产副职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②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施工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③组织项目的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落实整改或报请上级解决,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④督促职能部门对项目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对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督促检查本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及新上岗、转岗及劳务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培训和资源储备;

⑤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中铁五局公布的危险源进行确认,对四新项目重新组织辨识、评价和风险策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施行,并依据工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 ⑥督促安全生产投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⑦督促职能部门按规定及时发放达到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劳动护肤品等,监督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⑧积极配合进行伤亡事故的处理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⑨做好与当地安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

展。

2.1.6 6 安全总监职责(张东兴)

(1)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要求,对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2)协助常务副指挥长建立健全本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责任制度的建立,并督促有效运行;(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参与本项目日常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有权下令停工整改.对查出的问题,督促项目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落实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4)负责项目安全生产投入计划的审核,督促计划的实施;(5)参与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方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监督实施;(6)按照国家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规定,参与上级企业、地方政府对本项目所发生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业务配合工作;(7)督促职能部门对项目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督促检查本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及新上岗、转岗及劳务人员的“三级”教育培训;(8)及时组织职能部门研究项目有关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参与解决方案的指定和督促落实.对项目长期存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未能及时整改、整改不力以及发生伤亡事故隐瞒不报、迟报、谎报的,有权越级上报;(9)及时汇报安全生产事故。

2.1.7 7 工程管理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中铁五局的有关技术政策、法规、制度,掌握与新建贵开铁路相关的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施工指南和施工工艺、工法。

(2)在指挥部及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具体组织本项目工程的施工调查,编写施工调查报告。

(3)具体组织审查和熟悉所有设计资料,对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

(4)组织施工中的交接桩、复测及重点工程的控制测量。

(5)编制本项目的指导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审定各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落实中铁五局各项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制定本项目的进度、安全、质量、环保水保保证措施,检查、督促各单位抓好现场管理。

(7)深入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单位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答复和解决。

(8)承办变更设计,包括组织制定变更设计方案和申报工作。

(9)参与一类一般及以上的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评审和处置,负责检查处置落实情况。

(10)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牵头开展各项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活动,指导QC小组活动,做好各项技术成果的鉴定、申报工作。

(11)整理、汇总和管理本项目的各类技术资料,组织竣工文件的编制,参与办理项目移交和竣工文件的移交。

(12)负责中铁五局一体化管理体系和经理部《质量计划》中相关要素的实施和督导。

(13)参加指挥部组织的各类现场交流、创优工程、安全生产评比及有关会议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14)负责指挥部岗前培训工作。

(1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6)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执行国家、当地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上级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布置检查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员做好安全工作.对全项目安全工作负直接技术管理责任。

②编制本工程项目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对本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针对风险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保证措施,其措施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则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③负责组织制定本项目高中度风险的管理方案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制定;依据中铁五局应急救援预案模式,编制符合工程特点的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工作。

④负责本项目年度安全生产投入实施计划的编制,督促财务部门按年度实施情况进行统计。

⑤参与本项目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施工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及时解决、组织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有权制止,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限期完成。

⑥负责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支持;负责安全文明工地现场的设计并组织实施。

⑦对四新项目中带有高危险性施工任务,负责组织制订或请上级单位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细则,组织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负责落实预防事故的施工技术要求。

⑧配合上级部门进行的伤亡事故及未遂事故调查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2.1.8 8 安全质量环保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劳动保护、质量、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程、规则、规章制度。

(2)负责编制本项目的安全、质量、环境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依据中铁五局发布的危险源和重要的环境因素,确认出本项目的高中度风险和重要的环境因素,并登记报上级主管部门。

(3)负责制定本项目的安全质量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奖惩办法实施细则。督促检查执行情况,指导指挥部所属各项目部的安全、质量管理。

(4)负责制定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参与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5)参加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参加生产碰头会、调度会,对施工现场的有关操作、设施和机具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改进意见。

(6)负责指导各项目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中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7)依据工程施工特点,参与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督促落实演练工作的开展。

(8)深入现场检查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督促作业人员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并督促排除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立即停工整改。

(9)协作组织本标段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环境保护的检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发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及时纠正。

(10)督促、指导各项目部架子队建设,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以及对劳务工进行安全技术及岗前教...

第二篇:安全标准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目录

安全标准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目录: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

二、安全生产承诺书………………………………………………………..40

三、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41

四、安全投入保障制度……………………………………………………..43

五、风险评价控制程序……………………………………………………..46

六、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53

七、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6

八、法律、法规识别与管理制度…………………………………………..59

九、交接班制度……………………………………………………………..62

十、消防管理制度…………………………………………………………..65

十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8

十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72

十三、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74

十四、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78

十五、工器具管理制度……………………………………………………..82

十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84

十七、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87

十八、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89

十九、仓库管理规定………………………………………………………..92

二十、巡回检查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96 二

十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100 二

十二、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103 二

十三、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106 二

十四、安全作业管理制度……………………………………………….108 二

十五、防尘、防毒管理制度…………………………………………….118 二

十六、防火、防爆及动火作业管理制度……………………………….120 二

十七、禁火、禁烟管理制度…………………………………………….127 二

十八、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129 二

十九、防跑料、串料管理规定………………………………………….131 三

十、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133 三

十一、供应商管理制度………………………………………………….136 三

十二、承包商管理制度………………………………………………….139 三

十三、变更管理制度…………………………………………………….141 三

十四、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144 三

十五、事故管理制度…………………………………………………….148 三

十六、防建、构筑物倒塌应急救援预案……………………………….151 三

十七、防汛、防台风应急救援预案…………………………………….158 三

十八、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165 三

十九、文件控制程序…………………………………………………….194 四

十、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99 四

十一、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202 四

十二、绩效考核制度…………………………………………………….204

某安全标准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内容简介: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健全与否直接关系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的高低。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于朝阳型企业,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安全、环保的健康发展与否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公司通过积极开展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工作来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改善环境、安全绩效。为了保证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决定委托安全环保部作为主管部门牵头,对原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全面的修改。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修改涉及公司所有部门和车间,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望各部门能够在修订过程中为主管部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保障修订工作的高效进行。

第三篇:滕州市标准化村卫生室规章制度

滕州市标准化村卫生室标牌制作要求

1、机构标牌:

(1)尺寸:宽为30cm,高220-250cm,厚5cm,长度也可根据村卫生室具体位臵确定。(2)内容:××镇(街道)××村卫生室,上边带卫生标志。(3)样式:白底黑字;竖挂式。卫生标志为红字,喷漆。

2、科室牌:各科室前悬挂(1)尺寸 :29 cmⅹ8cm(2)内容 :诊断室、药房、治疗室、处臵室、观察室

(3)样式:字体:黑体书;绿色,白字,双面三角型牌。

3、制度上墙牌。

(1)尺寸 :每个 50 x70cm,分科室分别悬挂。(2)内容 :见附件

(3)样式:见附件(KT板,塑料边框)(4)字体:见附件

附件1:

滕州市标准化村卫生室规章制度

门诊内悬挂的制度: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

一、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脱岗。

二、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时统计上报。

三、按规定建立各类档案,要求管理规范化。

四、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

五、保持环境整洁,落实消毒措施,坚持定期紫外线消毒。

六、对户及家庭病床,按规定访视,体检,提供咨询。

七、协助开展计划免疫,儿童保健门诊和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慢性病管理。

八、对疑难病症患者及时会诊、转诊,建立工作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九、遵守财会制度及药品、物品领取规定,严格保管,防火防盗。

十、开展便民服务项目,服务热情,耐心,按标准收费,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按照法律要求实行传染病和因突发事件致病人员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立即用电话通知本辖区内疫情管理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三、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四、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

五、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各类传染病及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六、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七、对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门诊工作制度

一、门诊登记一般项目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内容应清晰、完整,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二、门诊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三、门诊登记对需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记,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疫情上报后,在门诊登记相应处加盖“疫情已报”章。

四、门诊登记对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五、门诊登记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剪贴、颠倒,医师要签全名。

六、要认真做好门诊登记的整理工作,保存原始门诊登记,按规定要求存档备查。

医师(士)职责

一、在室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积极完成社区内预防、保健、康复工作。

二、热爱卫生事业,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医德高尚,服务热情周到,对待病人一视同仁。

三、积极承担各项防病治病任务,搞好医疗服务,做好疫情报告、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工作,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

四、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工作制度和诊疗技术操作规程,防治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对病人要做到全面检查,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医治的疾病,应经所长批准后及时转诊,危重病人可派医护人员陪送。

六、按时参加乡村医生例会和各种学习、培训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七、动当好村领导的参谋,积极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带领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八、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增强广大群众自我保健能力。

九、成室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财务管理制度

一、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工作,设专(兼)职会计1人,实行卫生院、卫生室统一核算。

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政策,遵守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财务账册、药物账册、物资账册,建好管好现金往来账,各种账册要填写及时,定期审核。做到帐目清楚,日清月结,原始凭证合法。

三、财务人员应做好本所帐目登记、现金管理,对一切单据不准涂改,严格日核对帐制度,收入现金当日存入银行卫生院帐户,妥善保管好处方和收据存根。

四、遵守“一体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本卫生室工作人员不得涉及债务关系,不准赊欠,不准借支挪用。

五、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收费不记帐,不准发药不开发票,不准处臵不收费,不准超收、漏报,不准私自销售药品和医疗用品,一经发现对对当事人解聘,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六、村卫生室所需药品器械、材料全部从医院中心药库调拨,并健全立帐。

七、村卫生室(土地、房屋外)一切资产属卫生院所有,每半年清查一次,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村卫生室各保留一份,财产丢失或责任性损坏,由村卫生室室长及责任人赔偿。

八、认真执行合作医疗报销规定,收支账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药房内悬挂的制度:

药房工作制度

一、各种药品必须从卫生院中心药库调拨,严格验收手续,分类妥善保管。卫生室药剂人员负责药材(品)的预算,清领、保管、回收、登记、统计和药品制剂调配工作。

二、担任收方、划价、药品质量检查和调剂工作。

三、认真执行处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审查处方的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药名,药量是否有误,用药有无配伍禁忌、超量等。对违反规定的处方有权拒绝调配并请医生更正。处方调配后,应严格核对,向病人详细说明用法及注意事项后再发药,补缺药品应经医师修改后再行调配。

四、对特殊药品和贵重药品要按有关规定,严格保管使用。

五、健全药品帐目,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药物遗失被盗,损坏应及时追查责任,照价赔偿。

六、建立补缺药品登记簿,主动征求有关人员意见,推荐新药,及时到卫生院调拨药品保证供应。

七、保持药房内清洁,防止药物失效、发霉、变质,以销定进,防止积压。

八、坚持先收款再取药的原则,不得赊欠,零售药品应做好登记、报帐。

九、急救药品应定点单独存放,及时补充消耗,保证随用随取,保证抢救效果。

十、处方应按保存期限妥善保存,及时向室长汇报本所药品使用管理情况,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药剂人员职责

一、在村卫生室室长领导下,按照分工,担任药品保管、分发、登记、统计工作。

二、仪表端庄,准时上班,值班,精力集中,不擅自离岗。

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负责药品的采购计划、清领、验收、登记、统计、计价、批价、保管及处方调配等工作,保证配发的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

五、对药房内药品使用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六、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方法》,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给药时务必向患者讲明用法及注意事项。

七、每日应将处方用药量上帐统计,并按处方分类,分别装订存档,每月底进行盘点。

八、完成室长交办的其它任务。

处臵室内悬挂的制度:

处臵室工作制度

一、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三、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臵,并报告医师。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五、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臵,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六、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七、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八、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九、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十、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十一、特殊感染不得在处臵室内处理。

观察室内悬挂的制度:

观察室工作制度

一、因病情需要,病人可在观察室内短期观察。

二、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遗嘱执行。对过敏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实验。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四、值班护理人员要随时主动巡视病人的病情、输液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记录。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注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六、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臵并报告医生。

七、观察室应保持清洁,床铺整齐,布臵合理,教育患者及其陪人自觉保持室内卫生。

治疗室内悬挂的制度:

治疗室工作制度

一、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二、保持室内清洁,明确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每做一项处臵,要随时清理,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其它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三、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臵,及时清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各种药品分类放臵,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四、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遵守消毒灭菌常规。伸入组织、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达到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用一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室内空气、地面定期消毒。

五、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臵,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六、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过敏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实验,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臵,并报告医生。

七、认真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护理人员职责

一、卫生室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执行各项护理制度,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做好查对及交接班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基础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服药护理。努力掌握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四、巡视病人,密切观察与记录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五、患者讲解、宣传防病健身的知识。经常征求患者意见,做好指导。

六、医师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及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七、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负责采取各种检验标本。

八、治疗室、观察室管理、消毒隔离、物资药品材料的保管工作。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二、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为防止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的第一责任人,每年对本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三、在本机构内确定一名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四、及时收集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臵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并按规定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五、不转让、不买卖、不丢弃、不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不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不流失、不泄露、不扩散、不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时间不超过2天。

六、不具备集中处臵条件时,按以下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并做好各项登记。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七、对不按规定要求处理医疗废物的,按《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滕州市卫生局制)

第四篇:第6章测绘标准化

第6章测绘标准化 6.1测绘标准化管理 6.1.1测绘标准的概念和特征

1.标准的基本知识

1)标准的概念及属性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成果,是标准化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标准化学科中最基本的术语和概念。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者特性的文件。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第2号指南中提出的定义为“标准是得到一致(绝大多数)同意,并经公认的标准化团体批准,作为工作或者工作成果的衡量准则、规则或特性要求,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的文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

依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属性的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地区内是强制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由法律规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也叫非强制性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行业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也是在行业标准代号后加个“T”字,如“JB/T',即机械行业推荐性标准,不加"T”字即为强制性行业标准。如“CH 5001-91”即为测绘行业强制性标准《房产测量规范》。

2)标准的层级

按照标准所起的作用和涉及的范围,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同层次和级别。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通常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各层次之问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

(1)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其他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目前主要的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U)、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和发布的。国际计量局(BIPM)、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是被ISU认可并列人《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的一些国际组织,其制定、发布的标准也是国际标准.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积极鼓励采用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区域标准是由某一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GB 3935.1-96)中规定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全过程。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第2号指南中提出的标准化的定义为:针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为制定(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定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ISO在公布这个定义的同时,作出了如下两点注释:①制定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②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是改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对于预定目标的适应性,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协作。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2.测绘标准的概念和特征

1)测绘标准的概念

测绘标准一是针对性很强的技术标准,具体是指对测绘活动的过程、成果、产品、服务等,针对一定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规格格式、精度指标、管理程序,从设计、生产、检验、应用等方面所制定的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定。测绘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按照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测绘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

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和地理信息产业的繁荣,测绘标准化的工作内容已经渗透到地理信息领域。根据《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在地理信息领域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在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逐步形成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体系。

2)测绘标准的特征

(1)科学性。任何一种测绘标准都是运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并在长期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性规则和规定,即符合常规测绘生产需要,又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与发展并被大家遵守,因而测绘标准具有科学性。

(2)实用性。测绘标准是测绘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因而测绘标准必须具有实用性,才能被普遍遵守,实用性是侧绘标准的基本特性.(3)权威性。测绘标准的立项、制定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标准化机构组织实施,测绘标准的发布严格按照国家法定程序进行,测绘标准的内容严格按照相关学科或者专业理论进行延伸和推广,因此,测绘标准一经发布便具有权威性。

(4)法定性。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细则以及测绘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测绘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测绘标准,因而使测绘标准具有法定性。

(5)协调性。不同的测绘标准涉及工序不同、专业不同,而测绘成果具有兼容性、协调性,必然使测绘标准要具有协调性,各相关测绘标准必须保持协调一致,才能被各个专业共同遵守。6.1.2测绘标准的制定与发布

1测绘标准的制定

制定标准一般指制定一项新标准,是指制定过去没有而现在需要迸行制定的标准。它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来制定的,因而它反映了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制定标准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水平。

一个新标准制定后,由标准批准机关给定一个标准编号,同时标明它的分类号,以表明该标准的专业隶属和制定年代。

1)测绘国家标准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测绘国家标准:(1)测绘术语、分类、模式、代号、代码、符号、图式、图例等技术要求。

(2)国家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深度基准的定义和技术参数,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e: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的实现、更新和维护的仪器、方法、过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公众版地图及其测绘的方法、过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4)基础航空摄影的仪器、方法、过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用于测绘的遥感卫星影像的质量、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更新与维护的方法、过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6)测绘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其他技术要求。

2)强制性浏绘标准

测绘国家标准及测绘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情况应当制定强制性测绘标准或者标准强制性条款:(1)涉及国家安全、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

(2)建立和维护测绘基准与测绘系统必须遵守的技术要求。

(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与更新必须遵守的技术要求。

(4)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生产和认定。

(5)测绘行业范围内必须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码、生产与检验方法等。

(6)需要控制的重要测绘成果质量的技术要求。

(7)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内容及其技术要求。

测绘行业标准不得与测绘国家标准相违背,测绘地方标准不得与测绘国家标准和测绘行业标准相违背。

3)测绘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制定测绘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1)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测绘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者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2)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技术报告的;(3)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及有关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4)测绘标准的分类

截至2012年2月,我国现行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共201项,其中国家标准89项,行业标准106项,指导性技术文件6项,具体分类数目见表6-1。

表6-1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分类统计表

(1)定义与描述类.定义与描述类标准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的相对确定的定义与描述,使得标准化涉及的各方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达到对地理信息相对一致的理解,从而促进对基础地理信息的共同理解和使用,保证测绘成果共享。这类标准属于基础性标准,使用面广,通常被其他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所引用。定义与描述类标准共7个小类,标准总数预计约63项,现行标准42项。基于地理标识的参考系统、三维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影像要素分类与代码、三维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词典、航天影像和航空影像数据要素词典、公众版地形图图式、电子地图图式等标准都属于定义与描述类标准。

(2)获取与处理类标准。获取与处理类标准是以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中各专业技术、各类工程中的需要协调统一的各种技术、方法、过程等为对象制定的标准。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等的方法、过程、行为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进行确定和约定,从而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产品获取与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产生的误差得到必要控制,保证测绘成果、地理信息数据和产品的质量。获取与处理类标准共包括11个小类,标准总数预计约234项,现行标准99项。现行的获取与处理类标准主要集中于大地测量、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光学航空摄影、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K1:500,1:1 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地籍测绘规范》等都属于获取与处理类标准。

(3)检验与测试类标准。检验与测试类标准是为检验各种测绘和地理信息产品(成果)质量,以检测对象、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其技术要求为对象制定的标准.检验与测试类标准共包括5个小类,标准总数预计约54项,现行标准28项.如《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地理信息质量原则》《光电测距仪检定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等都属于检验与测试类标准。

(4)成果与服务类标准。成果与服务类标准是为保证测绘与地理信息产品(成果)满足用户需要,对一种或一组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应达到的技术要求作出规定的标准。成果与服务类标准共分5个小类,标准总数预计约53项,现行标准26项。现行的成果与服务类标准主要集中在地形图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本产品方面。如《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 000 ,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数字高程模型》等都属于成果与服务类标准。

(5)管理类标准。管理类标准是以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项目管理、成果管理、归档管理、认证管理为对象制定的标准。管理类标准共包括4个小类,标准总数预计约28项,现行标准8项。《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等都属于管理类标准。

2.测绘标准的发布

1)测绘标准的发布

按照《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属于测绘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编号、发布;属于测绘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编号、发布。

测绘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及标准发布的年号构成。

(1)强制性测绘行业标准编号: CHxxxx(顷序号)一x xxx《发布年号)(2)推荐性测绘行业标准编号: CH/Tx x x x(顺序号)一x xx x(发布年号)(3)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号: CH/Z x xxx(y顶序号)一x xx x(发布年号)测绘地方标准的发布,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测绘地方标准发布后30日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备案。备案材料包括:地方标准批文、地方标准文本、标准编制说明及相关材料等。

强制性测绘标准及标准强制性条款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被强制性测绘标准引用的,也必须强制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性条款的测绘成果或者地理信息产品,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发布和使用。

测绘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采用和推广测绘标准,并应当在成果或者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的编号和名称。

2)标准的复审

测绘标准的复审工作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测绘标委会实施。

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下列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复审:(1)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

(2)相关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的。

(3)标准实施过程**现重大技术问题或有重要反对意见的.测绘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发布后3年内必须复审,以决定是否继续有效、转化为标准或者撤销。

测绘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复审结论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审查同意,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布。测绘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复审结论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审批。对确定为继续有效或者废止、撤销的,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公告;对确定为修订、转化的,按相关规定程序进行修订。

6.1.3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管理

1.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的概念

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在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内,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则,并发布和实施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的全过程。

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制定和实施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建立和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加快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的制定、修订,并对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为保障标准化工作依法实施,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标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做好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2.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管理的职责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化工作职责

(1)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方针和政策,制定测绘标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

(2)组织制订和实施国家测绘标准化规划、计划,建立测绘标准体系。

(3)组织实施测绘国家标准项目的制定、修订和标准复审。

(4)组织制定、修订、审批、发布和复审测绘行业标准和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5)负责测绘标准的宣传、贯彻和监督实施工作;归口负责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6)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测绘标准化工作。

2)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标准化工作职责

(1)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

(2)组织制定和实施地方测绘标准化规划、计划。

(3)组织制定、修订和实施测绘地方标准项目。

(4)组织宣传、贯彻并监督检查测绘标准的实施。

(5)指导下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3测绘法对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的规定

《测绘法》对测绘标准化管理作出了特别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事浏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浏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

范和标准《测绘法》第五条规定: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测绘技术规范是测绘标准的一种,是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规格、形式以及测绘作业中的技术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2)国家确定大地测量等级和精度以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

《测绘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确定国家大地测量等级和精度以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具体规范和要求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制定。根据本条规定,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要求,统一大地测量等级和精度以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从而为统一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系列和精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关国家墓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在其他章节中将详细阐述。

3)国家制定工程测量规范和房产测量规范

《测绘法》第二十条规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资源开发和其他领域的工程测量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的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进行。城市建设领域的工程测量活动应当执行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的测量技术规范。与房屋产权、产籍相关的房屋面积的测量,应当执行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的测量技术规范。根据《测绘法》的规定,从事工程测量和房产测绘,应当执行国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4)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测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根据本条规定,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一是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二是这些数据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三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不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2测绘计量管理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也可以说计量是一种特定形式的为使被测量的单位量值在允许范围内溯源到基本单位的测量。测绘计量是实现测绘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指以测绘技术和法制手段保证测绘量值准确可靠、单位统一的测量活动.测绘计量标准是指用于测量器具检定、测试各类测绘计量器具的标准装置、器具和设施。测绘计量器具是指用于直接或间接传递量值的测绘工作用仪器、仪表和器具。

6.2.1测绘计量管理的法律规定

为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量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96年5月国家测绘局颁布了《测绘计量管理暂行办法》,对计量监督管理、计量检定、计量器具管理等进行了规范。本节重点叙述计量检定、检定机构和检定人员资格的有关规定,计量校准在其他章节中说明。

1.对计量检定的法律规定

计量检定活动,是指法律规定或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用于保障量值溯源和准确传递而进行的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活动。为加强对计量检定活动的管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规定。

1)对执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侧绘计量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开展测绘计量器具检定,应执行国家、部门或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对没有正式计量检定规程的,应执行有关测绘技术标准或自行编写检校办法报主管部门批准后使用。

2)对强制性检定的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屯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人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对周期检定的规定

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2.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规定(1)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进行考核。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方可开展检验。

(2)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必须向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后,在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委托检验、仲裁检验、产品质量评价和成果鉴定中提供作为公证的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3.对计量检定人员资格的规定

1)法定计量检定人员的资格

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检定证件。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人员,由其主管部门考核发证。无计量检定证书的,不得从事计量检定工作。

2)对计量检定人员的禁止性规定

(1)伪造、篡改数据、报告、证书或技术档案等资料。

(2)违反计量检定规程开展计量检定。

(3)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

(4)变造、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计量检定员证或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6.2.2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

测绘计量检定人员,是指受聘于测绘计量检定机构,从事非强制性测绘计量检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审批是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国家测绘局2007年颁布的《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认证办法》,对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审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1.申请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的条件

(1)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2)具有技术员以上技术职称。

(3)了解计量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4)熟练掌握所从事测绘计量检定项目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5)受聘于测绘计量检定机构。

申请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应当提交的材料:(1)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认证申请表。

(2)学历证书复印件。

(3)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

(4)聘用合同复印件。(5)一寸近期正面免冠照片。

2.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考试

申请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必须通过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考试合格。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组织考试试题的命题和提供工作。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考试于每年第三季度举行一次。

1)中请人初次中请考核认证计量检定员资格考试的科目

(1)测绘、计量基础知识。

(2)申请检定项目、测绘器具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4)相应的测绘计量技术规范(规程)或者技术标准。

2)申请增加侧绘计量检定项目考试的科目

(1)申请增加的检定项目、测绘器具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2)相应的侧绘计量技术规范(规程)或者技术标准。

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考试的合格分数线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确定。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考试结果,由组织考试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所在单位。

3.发证

组织考核认证的侧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所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证进行登记造册。由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计量检定员证》的人员名单及证书编号、检定项目、有效期限等,应当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备案。

计量检定员证有效期为5年。在有效期届满90日前,测绘计量检定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原颁证机关提出复审申请;逾期未经复审的,其计量检定员证自动失效。

4.监督管理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测绘计量检定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检定数据的;出具错误数据,给送检一方造成损失的;违反计量检定规程进行计量检定的;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的;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计量检定的。

(2)测绘计量检定人员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义务.(3)被许可人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卖的,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测绘计量检定的,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一并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无砟轨道作业队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规章制度)

目录 综合管理制度...................................................................................................................................8

1.1 无砟轨道作业队各部门及岗位职责...................................................................................8 1.1.1 无砟轨道作业队职责..............................................................................................................8 1.1.2 无砟轨道作业队队长职责......................................................................................................8 1.1.3 支部书记职责..........................................................................................................................9 1.1.4 总工程师职责........................................................................................................................10 1.1.5 办公室职责............................................................................................................................10 1.1.6 办公室主任职责....................................................................................................................11 1.1.7 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责............................................................................................................12 1.1.8 工程部职责............................................................................................................................12 1.1.9 工程部部长职责....................................................................................................................13 1.1.10 工程部副部长岗位职责......................................................................................................13 1.1.11 工程师职责..........................................................................................................................14 1.1.12 资料员职责..........................................................................................................................14 1.1.13 生产部职责..........................................................................................................................15 1.1.14 生产部部长职责..................................................................................................................15 1.1.15 机物部职责..........................................................................................................................16 1.1.16 机物部部长职责..................................................................................................................16 1.1.17 安质部职责..........................................................................................................................17 1.1.18 安质部部长职责..................................................................................................................18 1.1.19 安全质量工程师职责..........................................................................................................19 1.1.20 试验室职责..........................................................................................................................20 1.1.21 试验室主任职责..................................................................................................................21 1.1.22 试验工程师(含助理工程师)职责...................................................................................21 1.1.23 试验员职责..........................................................................................................................21 1.1.24 试验资料管理员职责..........................................................................................................22 1.1.25协作队职责...........................................................................................................................23 1.1.26 协作队队长职责..................................................................................................................23 1.1.27 协作队安全员职责..............................................................................................................24 1.1.28 协作队质量员职责..............................................................................................................24 1.1.29 工班长岗位职责..................................................................................................................25 1.2信息管理制度......................................................................................................................25 1.2.1 为确保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组织和人员,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特制定本制度。.........25 1.2.2 信息分类................................................................................................................................25 1.2.3 信息管理体系........................................................................................................................26 1.2.4 信息处理与交流....................................................................................................................26 1.2.5 信息简报编写要求................................................................................................................27 1.3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27 1.3.1 总则........................................................................................................................................27 1.3.2 总体规划,分级审批............................................................................................................27 1.3.3 统一标准,显现整体效果....................................................................................................28 1.4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28 1.4.1 总则........................................................................................................................................28 1.4.2 分工与职责............................................................................................................................29 1.4.3 主要工作方法与措施............................................................................................................30 1.4.4 处罚........................................................................................................................................30 1.5 宣传报道工作管理制度.....................................................................................................30 1.5.1 总 则......................................................................................................................................30 1.5.2 组织保障................................................................................................................................31 1.5.3 工作管理................................................................................................................................32 1.5.4 媒体联系................................................................................................................................33

1.5.5 队伍建设................................................................................................................................33 1.5.6 表彰奖励................................................................................................................................34 1.5.7 责任与考核............................................................................................................................34

1.6 保密管理制度.....................................................................................................................35 1.6.2项目保密工作指南.................................................................................................................36 1.7 无砟轨道作业队例会和消息交流制度.............................................................................37 1.7.1 总则........................................................................................................................................37 1.7.2 无砟轨道作业队例会种类....................................................................................................37 1.7.3 会议要求................................................................................................................................38 1.8 文件资料管理制度.............................................................................................................38 1.8.1 公文处理办法........................................................................................................................38 1.8.2 常用公文格式........................................................................................................................45 1.9 印章介绍信使用管理办法.................................................................................................46 1.9.1 印章刻制................................................................................................................................46 1.9.2 印章管理................................................................................................................................46 1.9.3 介绍信使用管理....................................................................................................................47 1.10 监督检查与整改制度.......................................................................................................47 1.10.1监督检查制度的工作原则...................................................................................................47 1.10.2 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及内容..............................................................................................48 1.10.3监督检查的频率...................................................................................................................48 1.10.4检查结果处理.......................................................................................................................48 1.10.5 安全质量缺陷整改验收......................................................................................................49 1.10.6全面落实责任追究...............................................................................................................49 1.10.7 迎接检查基本程序..............................................................................................................49 1.10.8 附表......................................................................................................................................50 2 施工管理制度.................................................................................................................................54

2.1 工程测量制度.....................................................................................................................54 2.1.1 总则........................................................................................................................................54 2.1.2 执行标准和规范....................................................................................................................54 2.1.3 基本工作内容和分工............................................................................................................54 2.1.4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55 2.1.5 测量工作程序与要求............................................................................................................55 2.1.6 施工放样................................................................................................................................56 2.1.7 施工测量成果资料管理........................................................................................................56 2.1.8 施工测量仪器管理................................................................................................................57 2.2 施工图核对及优化管理制度.............................................................................................58 2.2.1 总则........................................................................................................................................58 2.2.2 施工图审核............................................................................................................................58 2.2.3 现场核对................................................................................................................................59 2.2.4 审核结果处理........................................................................................................................60 2.2.5 附表........................................................................................................................................60 2.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制度.............................................................................................60 2.3.1 总则........................................................................................................................................60 2.3.2 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分工........................................................................................................61 2.3.3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程序........................................................................................................61 2.3.4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61 2.3.5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62 2.3.6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62 2.3.7 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与调整................................................................................................64 2.3.8 报审........................................................................................................................................65 2.4 作业指导书及作业要点卡片编写细则.............................................................................65 2.4.1 总则........................................................................................................................................65

2.4.2 依据........................................................................................................................................65 2.4.3 编制内容................................................................................................................................65

2.5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66 2.5.1 总则........................................................................................................................................66 2.5.2 编制范围................................................................................................................................66 2.5.3 职责分工和要求....................................................................................................................67 2.6 技术交底制度.....................................................................................................................67 2.6.1 总则........................................................................................................................................67 2.6.2 技术交底的依据....................................................................................................................67 2.6.3 适用范围................................................................................................................................68 2.6.4 职责分工与交底内容............................................................................................................68 2.6.5 技术交底工作程序与要求....................................................................................................70 2.6.6 检查和考核............................................................................................................................70 2.7 施工准备与开工报告申请制度.........................................................................................70 2.7.1 总则........................................................................................................................................70 2.7.2 施工准备的内容....................................................................................................................71 2.7.3 开工报告的申请....................................................................................................................73 1.8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74 1.8.1 总则........................................................................................................................................74 2.8.2 管理机构和职责....................................................................................................................75 2.8.3 变更设计分类与责任确定....................................................................................................75 2.9 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81 2.9.1 总则........................................................................................................................................81 2.9.2 分级管理制度........................................................................................................................81 2.9.3 工作程序................................................................................................................................82 2.9.4 技术资料的范围....................................................................................................................84 2.9.5 技术资料的管理....................................................................................................................85 2.10 工程进度与工期管理制度...............................................................................................85 2.10.1 总则......................................................................................................................................85 2.10.2 组织机构及人员..................................................................................................................85 2.10.3 工作职责..............................................................................................................................86 2.10.4 工作制度..............................................................................................................................86 2.10.5 调度工作报表......................................................................................................................88 2.11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90 2.12 工艺管理制度...................................................................................................................91 2.12.1 施工工艺设计制度..............................................................................................................91 2.12.2 施工工艺流程......................................................................................................................91 2.12.3 工艺流程管理制度..............................................................................................................92 2.12.4全面质量管理.......................................................................................................................92 3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93

3.1 工程质量试验制度.............................................................................................................93 3.1.1 总则........................................................................................................................................93 3.1.2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93 3.1.3 职责........................................................................................................................................94 3.1.4 质量保证................................................................................................................................98 3.1.5 考核........................................................................................................................................99 3.2 隐蔽工程检查制度.............................................................................................................99 3.2.1 总要求....................................................................................................................................99 3.2.2 隐蔽工程施工前的检查与签认要求....................................................................................99 3.2.3 隐蔽工程施工数码实时成像的具体要求.............................................................................99 3.2.4 影像资料及其管理要求......................................................................................................100 3.3 质量例会制度...................................................................................................................101

3.4 样板引路制度...................................................................................................................102 3.5 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103 3.6 工序交接与检验制度.......................................................................................................103 3.6.2 交接与检验的依据..............................................................................................................104 3.7.3 适用范围..............................................................................................................................105 3.7.4 工序划分..............................................................................................................................105 3.7.5 职责......................................................................................................................................105 3.7.6 工序交接与检验程序..........................................................................................................106 3.7.7 工序检验责任制..................................................................................................................110 3.8 检验管理制度...................................................................................................................110 3.8.1 目的......................................................................................................................................110 3.8.2 检验的范围..........................................................................................................................110 3.8.3 质量检验机构.......................................................................................................................111 3.8.4 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111 3.8.5 检验的具体内容...................................................................................................................111 3.9 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13 3.9.2 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分类......................................................................................................113 3.9.4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114 3.9.5 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114 3.9.6 检查情况报告......................................................................................................................114 3.10 质量回访与保修制度.....................................................................................................115 3.10.1 总则....................................................................................................................................115 3.10.2质量回访计划与实施.........................................................................................................115 3.10.5质量保修.............................................................................................................................115 3.11 质量数据资料管理制度.................................................................................................116 4 混凝土管理制度...........................................................................................................................117

4.1总 则..................................................................................................................................117 4.2 拌合站建设要求...............................................................................................................117 4.3 材料质量控制...................................................................................................................118 4.3.1 目的......................................................................................................................................118 4.3.2 适用范围..............................................................................................................................118 4.3.4 材料进场检验......................................................................................................................119 4.3.5 进场原材料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纠正..................................................................................119 5 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制度.......................................................................................................120

5.1 安全生产责任制...............................................................................................................120 5.1.2无砟轨道作业队长安全生产责任.......................................................................................120 5.1.3 党工委书记安全生产责任..................................................................................................121 5.1.4 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责任......................................................................................................121 5.1.5 工程部安全生产责任..........................................................................................................122 5.1.6 机物部安全生产责任..........................................................................................................122 5.1.7 安质部安全生产责任..........................................................................................................123 5.1.8 试验室安全生产责任..........................................................................................................124 5.2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制度...................................................................................................124 5.2.1 危险源辨识、评价目的......................................................................................................124 5.2.2 危险源辨识范围..................................................................................................................125 5.2.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与方法:...............................................................................125 5.2.4 危险源的管理控制............................................................................................................126 5.3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33 5.3.8 新从业人员的“三级”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内容是:.............................................134 5.3.9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内容是:.............................................................134 5.3.10 转岗、换岗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内容是:.......................................................134 5.4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134

5.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35 5.6环保水保制度....................................................................................................................138 5.6.2组织保证体系.......................................................................................................................138 5.6.3 环境管理策划......................................................................................................................139 5.6.4 环境运行控制......................................................................................................................139 5.6.5 监督检查、监测与整改......................................................................................................140 5.6.6环保意识教育培训...............................................................................................................141 5.6.7 环保信息的交流与沟通......................................................................................................141 5.6.8环境突发事件和应急响应...................................................................................................141 5.7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42 5.7.1总则.......................................................................................................................................142 5.7.2 职业危险因素(危险源)调查、评价与控制策划...........................................................142 5.7.3 职业病防治措施..................................................................................................................143 5.7.4 驻地周边环境与公共卫生..................................................................................................143 5.7.5食堂与食品卫生...................................................................................................................144 5.7.6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145 5.7.7 应急管理..............................................................................................................................145 5.7.8 职业健康档案的保存..........................................................................................................146 5.8 危险岗位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制度...............................................................................146 5.9 意外伤害保险管理制度...................................................................................................147 5.10 “三同时”制度.............................................................................................................147 5.11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47 5.11.3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147 5.11.4 事故报告原则....................................................................................................................148 5.11.5 各级安全责任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处理原则:.................................................................148 5.11.6事故现场保护.....................................................................................................................148 5.11.7事故调查.............................................................................................................................149 5.1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149 5.13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52 5.13.1总则.....................................................................................................................................152 5.13.2 确定火灾隐患....................................................................................................................152 5.13.3消防安全教育、培训.........................................................................................................152 5.13.4防火巡查、检查及火灾隐患整改.....................................................................................152 5.13.5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152 5.13.6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153 5.13.7用电、用火安全管理.........................................................................................................153 5.13.8义务消防队的组织和管理.................................................................................................153 6 物资管理制度...............................................................................................................................154

6.1 机构设置与职责...............................................................................................................154 6.1.1 机构设置:..........................................................................................................................154 6.1.2 职责......................................................................................................................................154 6.2 物资计划管理...................................................................................................................155 6.2.1 计划编制依据......................................................................................................................155 6.2.2 计划种类..............................................................................................................................156 6.2.3 计划编制..............................................................................................................................156 6.2.4 计划的审批和报送..............................................................................................................156 6.2.5 其它......................................................................................................................................156 6.3 物资采购管理...................................................................................................................156 6.3.1 物资采购分类......................................................................................................................156 6.3.2 物资采购方式......................................................................................................................157 6.3.3 物资采购的实施....................................................................................................................157 6.3.4 物资采购的控制..................................................................................................................157

6.3.5 物资采购规定......................................................................................................................157 6.3.6 物资采购合同......................................................................................................................158 6.3.7 市场调查和供方管理..........................................................................................................159

6.4 物资供应管理...................................................................................................................160 6.4.1 供应的实施:......................................................................................................................160 6.5 物资进场验收、检验管理...............................................................................................161 6.5.1 验收验证的种类..................................................................................................................161 6.5.2 验收验证的方式方法..........................................................................................................161 6.5.4 物资验收的部门和职责......................................................................................................161 6.5.5 验收验证时间:..................................................................................................................162 6.5.6 验证结果:..........................................................................................................................162 6.6 进场材料标识和可追塑性...............................................................................................162 6.6.1 标识范围..............................................................................................................................162 6.6.2 标识方法..............................................................................................................................162 6.6.3 标识类型..............................................................................................................................162 6.6.4 标识的可追溯性..................................................................................................................163 6.7 物资仓储管理...................................................................................................................163 6.7.1 库房建设..............................................................................................................................163 6.7.2 物资入库及保管标准..........................................................................................................164 6.7.3 仓储信息管理和统计..........................................................................................................164 6.7.4 仓储安全管理......................................................................................................................164 6.7.5 装卸搬运安全......................................................................................................................165 6.8 物资发放与消耗管理.......................................................................................................165 6.8.1物资发放管理.......................................................................................................................165 6.8.2 物资消耗管理......................................................................................................................166 6.9 周转料具管理...................................................................................................................166 6.10 安全防护设施与劳动防护用品管理.............................................................................167 6.10.1 采购....................................................................................................................................167 6.10.2 验收....................................................................................................................................167 6.10.3 保管....................................................................................................................................167 6.10.4 发放....................................................................................................................................167 6.11 危险化学品采购、仓储及发放管理.............................................................................168 6.11.1 采购管理............................................................................................................................168 6.11.2 燃油、油脂管理................................................................................................................168 6.11.3 氧气、乙炔和石油液化气管理........................................................................................170 6.11.4 其它危险化学品管理........................................................................................................171 6.12 物资检查与考核.............................................................................................................171 6.12.1 物资检查考核的内容........................................................................................................171 6.12.2 物资管理检查、评比制度................................................................................................172 7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173

7.1 总则...................................................................................................................................173 7.2 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及职责...............................................................................................173 7.2.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173 7.2.2 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173 7.3 机械设备采购管理...........................................................................................................174 7.4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与安装调试.......................................................................................174 7.5 机械设备合理使用与规范操作.......................................................................................174 7.5.1机械设备的使用原则...........................................................................................................174 7.6 机械设备合理使用管理...................................................................................................176 7.7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177 7.8 机械设备保养及维修.......................................................................................................178 7.9 特种设备专项管理办法...................................................................................................178

7.10 施工运输车辆管理办法.................................................................................................179 7.10.1施工运输车辆管理.............................................................................................................179 7.10.2驾驶员管理.........................................................................................................................180 7.11 机械设备租赁管理.........................................................................................................180 7.11.1外租审批原则.....................................................................................................................180 7.11.2租赁合同签订.....................................................................................................................180 7.12 机械设备油(水)管理.....................................................................................................181 7.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181 7.14 检查与考评.....................................................................................................................18综合管理制度

1.1 无砟轨道作业队及各部门岗位职责

1.1.1 无砟轨道作业队职责

1.1.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部委和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有关方针政策和管理规定,接受业主、监理和当地政府的工作指导,处理好各方关系,按期、优质、安全完成所承担的工程施工任务。

1.1.1.2在局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负责对参建各协作队、班组实施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服务。

1.1.1.3负责组织各协作队进行施工生产组织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变更设计工作。认真执行局有关项目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

1.1.1.4负责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局和监理单位分别评审后,再上报业主审核同意后实施。搞好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图纸的审查、核对工作,抓好各项技术管理。

1.1.1.5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竣工资料编制和呈报。

1.1.1.6负责工程信息及各类资料的收集,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台帐,及时按规定向上级报各类报表。

1.1.1.7负责做好所在业主范围内的质量信用评价工作和局里的质量信用评价工作。

1.1.1.8执行局和项目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1.1.2 无砟轨道作业队队长职责

1.1.2.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管理法规,执行局的各项方针目标和规章制度。在局项目经理部及项目部的领导下和局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对无砟轨道作业队实施过程行使全面管理职权。

1.1.2.2统一领导和管理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施工生产,搞好与建设、监理、设

计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1.1.2.3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掌握施工的动态和工程进度。1.1.2.4做好经济合同管理,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力和义务,负责统一向项目部上报工程进度,抓好工程成本控制。

1.1.2.5组织制定无砟轨道作业队工程的、季度施工生产计划,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1.1.2.6组织工程竣工交验工作。

1.1.2.7根据国家、行业、建设单位和本企业的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补充制定、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

1.1.2.8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负责,定期检查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效果,组织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职业健康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公司三标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对于检查、对审核发现的问题或不符合,认真组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限期内落实整改。

1.1.2.9接受建设单位、设计、监理单位及当地政府的工作指导。

1.1.3 支部书记职责

1.1.3.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业主的指示、决议在无砟轨道作业队的贯彻落实,为实现项目标准化管理,保障安全生产,促进文明施工,在服务施工生产、凝聚职工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1.1.3.2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无砟轨道作业队领导班子的组织、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以履行职能为重点,积极参与无砟轨道作业队问题的决策。

1.1.3.3建立健全党组织各项工作制度,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四个长效机制,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保证无砟轨道作业队生产经营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1.1.3.4领导无砟轨道作业队党建工作,现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工作理念,坚持“五同五抓五加强”的工作思路、措施和方法,为保工期、创优质、铸精品、树信誉、创效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1.3.5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负责对无砟轨道作业队各类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和监督。根据需要,对干部的任免提出意见和建议。

1.1.3.6围绕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工期、效益,不断加强“四有”职工队伍建设,主动适应职工队伍思想观念发生的新变化,努力做好劳务协作队伍劳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1.1.3.7领导工会、共青团组织,定期听取他们的工作报告,支持他们结合实际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

1.1.4 总工程师职责

1.1.4.1作为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技术负责人,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方针、政策及规范、施工指南、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1.1.4.2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图纸审核和技术交底。1.1.4.3组织审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较大的施工技术方案,帮助无砟轨道作业队解决重大技术难题。

1.1.4.4协助无砟轨道作业队长组织编制各类工作计划。

1.1.4.5协助无砟轨道作业队长贯彻实施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项目标准化管理要求,督促、检查各部门、各作业队的工作,确保项目经营、管理、生产的实施和完成。

1.1.4.6指导督促无砟轨道作业队对人力、设备、物资资源合理配置。1.1.4.7组织无砟轨道作业队科研、创优工作;;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1.4.8参加重大及以上质量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检查落实事故处理措施执行情况。

1.1.4.9组织各部门进行竣工交验文件的编制和工程技术总结的编写。

1.1.5 办公室职责

1.1.5.1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文件的收发、处理工作,并将质量方针贯穿于文件和资料管理的全过程;

1.1.5.2负责起草无砟轨道作业队工作总结和有关报告、请示、通知; 1.1.5.3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信息管理和宣传工作,以及信息、简报等内部刊

物编发工作;

1.1.5.4负责规划组织无砟轨道作业队各类会议及活动安排;

1.1.5.5负责日常和业务接待工作以及接待用品的购买、发放、保管和使用工作;

1.1.5.6负责上级及各单位的来文(电)批处和无砟轨道作业队行政、党群、后勤档案管理,以及相关文件、资料、印章的管理工作;

1.1.5.7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大宗办公设备和用品管理工作;

1.1.5.8代表无砟轨道作业队与有关主管部门、局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上传下达,督促落实上级有关部门、项目部要求的工作;

1.1.5.9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1.6 办公室主任职责

1.1.6.1在无砟轨道作业队长、书记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各项工作,组织并督促部门人员全面完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

1.1.6.2贯彻落实本部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搞好与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加强协作配合做好衔接协调工作;

1.1.6.3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报项目部综合性资料、以及总结、工作计划和其它综合性文稿、以名义上报、发布、发言的文稿审核工作,严格按行文程序办理,保证文稿质量;

1.1.6.4组织收集和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协助无砟轨道作业队长、书记及协调各部门之间有关的业务工作,掌握无砟轨道作业队主要活动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1.1.6.5负责召集无砟轨道作业队办公会议,检查督促办公会议和领导布置的主要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情况。

1.1.6.6负责监督无砟轨道作业队印章的保管、使用。

1.1.6.7参与无砟轨道作业队创优规划、经营计划的编制和重大决策事项的讨论。

1.1.6.8负责组织无砟轨道作业队有关管理标准及规章制度的拟定、修改和编审工作,协助参与专用管理标准及管理制度的拟定和修改工作。

1.1.6.9负责落实办公用品的采购、发放和管理工作。

1.1.6.10负责做好无砟轨道作业队来宾的接待安排,处理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公关事务,接待来宾,负责对外的联谊联络工作,策划对外宣传等活动,统一负责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

1.1.6.11做好食堂、车辆的管理工作。

1.1.6.12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党群工作,抓好落实。1.1.6.13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1.7 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责

1.1.7.1在主任领导下负责办公室的具体事务及文字工作。

1.1.7.2协助监督和落实会议确定的各项具体事项及工作、文案的起草、检查。1.1.7.3参加召开的相关会议,研究落实日常和临时性工作并监督执行。1.1.7.4协助规划和组织无砟轨道作业队大型会议及活动,参加起草无砟轨道作业队工作报告、总结、领导讲话及综合性资料等。

1.1.7.5处理来文(电),做好各类文件、资料、印章的管理。

1.1.7.6根据无砟轨道作业队领导部署,参加检查所属各作业队的相关工作。1.1.7.7抓好信息报道工作。

1.1.8 工程部职责

1.1.8.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局的有关技术政策、法规、制度,掌握本项目工程建设的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施工指南和施工工艺、工法。

1.1.8.2在无砟轨道作业队的领导下,具体开展本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竣工交验和工程技术总结等管理工作。

1.1.8.3具体组织开展施工调查、审核施工图及所有设计资料;对作业队进行技术交底。

1.1.8.4组织施工中的复测及工程的控制测量。1.1.8.5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8.6落实建设单位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制定无砟轨道作业队的进度保证措施,检查、督促各部门抓好现场管理。

1.1.8.7核定轨道板的工程数量、组织制定变更和优化设计方案和申报工作。

调整相关的工程数量,工期。

1.1.8.8参与一类一般及以上的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评审和处置,会同安质部门检查处置落实情况。

1.1.8.9在无砟轨道作业队组织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开展各项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活动,指导QC小组活动,做好各项技术成果的鉴定、申报工作。

1.1.8.10整理、汇总和管理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各类技术资料,组织竣工文件的编制,参与办理项目移交和竣工文件的移交。

1.1.8.11参加无砟轨道作业队组织的各类现场交流、创优工程、安全生产评比及有关会议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1.1.9 工程部部长职责

1.1.9.1负责工程部的全面领导工作。贯彻执行局、建设单位等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熟悉各类技术标准、施工指南、施工规范、规程和工艺。

1.1.9.2主持本部的各类会议,制定本部工作计划。

1.1.9.3在场长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具体组织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施工调查、设计图纸审查和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重大变更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技术管理办法。

1.1.9.4掌握现场施工情况,处理现场的技术问题。参与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1.1.9.5督促、检查各协作队的技术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的施工配合。1.1.9.6组织收集工程资料、图纸、图片等,主持竣工文件的编制,做好工程的验收和总结工作。

1.1.9.7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1.10 工程部副部长岗位职责

1.1.10.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质量、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局有关规章制度,协助部长做好施工技术保障工作。

1.1.10.2参与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重大变更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技术管理办法。

1.1.10.3根据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施工组织方案调整、变更设计意见和建议,提供变更设计基础资料。

1.1.10.4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参与安全、质量、物资、机电等事故的调查处理。

1.1.10.5参与内工程数量的审核,参与红线成本的预算。

1.1.10.6参与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活动,指导QC小组活动,做好各项技术成果的鉴定、申报工作。

1.1.10.7收集工程资料、图纸、照片等基础资料,参与施工技术总结和竣工文件的整理、编制工作。

1.1.10.8参与工程最终检验和竣工验交工作。1.1.10.9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11 工程师职责

1.1.11.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则及法律、政策。1.1.11.1在部长的领导下,完成施工调查、设计文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变更设计方案的制定及申报、工程交验、工程技术总结等工作,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1.1.11.1负责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部长和总工程师报告,必要时报请建设、设计及监理单位现场解决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设计。

1.1.11.1在部长的领导下,参加无砟轨道作业队质量计划的编制及修正工作。1.1.11.1协助工程部资料员搞好本部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协助生产部调度员搞好相应的工程调度工作和征地拆迁工作。

1.1.11.1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12 资料员职责

1.1.12.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标准、规范、规则和技术管理制度。1.1.12.2积累技术资料,及时、完整地搞好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工作。

1.1.12.3负责施工文件、图纸、书籍、资料及施工技术档案的收发、登记和

保管工作。

1.1.12.4负责各类文件复制、装订、印发。

1.1.12.5根据上级电文及施工生产需要,及时征订有关规范、标准图、参考图并按时到位。

1.1.12.6 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13 生产部职责

1.1.13.1在无砟轨道作业队长的领导下,负责落实各项施工生产任务。1.1.13.2负责编制施工年、季、月、周计划,检查生产计划实施情况。1.1.13.3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

1.1.13.4负责现场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环保施工。

1.1.13.5按时向无砟轨道作业队长反馈施工进度及完成的工作情况。1.1.13.6督促现场施工人员认真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有权制止各项违章作业及停工处理。

1.1.13.7负责施工现场合理调配人力、设备、物资资源。

1.1.13.8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准确及时上报日、周、旬、月、季、年过程进度统计报表。

1.1.13.9严格责任成本管理,厉行节约组织生产,按月提供经济活动分析资料。

1.1.13.10全面贯彻实施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1.1.13.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1.14 生产部部长职责

1.1.14.1熟悉、了解、掌握轨道板生产情况,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组织措施及年、季、月施工计划。

1.1.14.2按期收集各类报表,并登记工程台账,旬、月末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形象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及数据,提出调度分析及形象报告,编制并发送调度旬、月报及月度工程简报,按时向项目部调度报告。

1.1.14.3负责工程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并监督执行。根据领导批示或交班

会决定,发布调度命令或通知并检查执行情况。

1.1.14.4坚持值班制度,做好值班记录及通话记录。

1.1.14.5在交班会上汇报生产情况和各部门要求解决的问题,对会议的决定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执行。

1.1.14.6搜集和传达有关气象资料,及时为协作队提供情况。随时填画天气晴雨表。

1.1.14.7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火灾、机破等事故时,立即向场长报告情况,通知有关主管人员。

1.1.14.8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15 机物部职责

1.1.15.1在项目部分管领导和无砟轨道作业队长的领导下负责施工机械、施工用电、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1.1.15.2贯彻执行国家、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制度及办法,根据业主的各项制度和办法制定适宜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机电、物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1.1.15.3监督、检查、指导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机械的管、用、养、修工作,保证施工机械过程能力,并使其在安全、环保、低消耗的状态下运行。

1.1.15.4负责主要工程材料的计划汇总和供应,监督、检查、指导无砟轨道作业队物资的验收、储存、发放、核销等各环节的管理,力求做到工完料清,并保证物资使用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1.1.15.5监督、检查、指导临电的配置和安全用电管理。

1.1.15.6为无砟轨道作业队设备的科学合理使用,当好场长的助手。1.1.15.7参与无砟轨道作业队重大机电、物资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1.1.15.8参与安质部组织的机电、物资危险源的识别; 1.1.15.9协助项目部的计合部、财务部进行红线成本预算管理。1.1.15.10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1.16 机物部部长职责

1.1.16.1按照建设单位和局对机电、物资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无砟轨道作

业队的具体情况,在项目部分管领导和场长的领导下工作,负责机电、物资管理办法的制定、修改及实施,搞好机电物资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文件精神。

1.1.16.2根据无砟轨道作业队编报的物资月、季度进料发运计划和申请计划,结合施组安排,对上报项目部的月、季度发运汇总计划和申请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及上报。

1.1.16.3按照建设单位和局有关要求,组织参与无砟轨道作业队甲控、无砟轨道作业队集中采购物资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

1.1.16.4按物资采购合同数量,督促完成物资供应任务,并对物资供应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控。

1.1.16.5深入工地,掌握无砟轨道作业队物资设备管理工作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场长请示后进行协调、指导。

1.1.16.6参与无砟轨道作业队组织的物资设备大检查,并督促存在问题的整改,参与重大及以上机电、物资事故的调查处理。

1.1.16.7配合项目部物资设备部门,严格按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规范机电物资管理程序。

1.1.16.8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1.17 安质部职责

1.1.17.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劳动保护、质量、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程、规则、规章制度。

1.1.17.2负责编制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安全、质量、环境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依据局发布的危险源和重要的环境因素,分析确认无砟轨道作业队的高中度风险和重要的环境因素,并登记报项目部主管部门,下发无砟轨道作业队各部门和作业队。

1.1.17.3负责制定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安全质量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奖惩办法实施细则。督促检查执行情况,指导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1.1.17.4负责制定无砟轨道作业队的环境管理制度,参与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1.1.17.5参加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参加生产碰头会、交班会,对施工现场的有关操作、设施和机具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改进意见。

1.1.17.6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中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1.1.17.7依据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特点,参与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督促落实演练工作的开展。

1.1.17.8深入现场检查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督促作业人员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并督促排除事故隐患。

1.1.17.9组织无砟轨道作业队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环境保护的检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发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及时纠正。

1.1.17.10负责对无砟轨道作业队员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以及对劳务工进行安全技术及岗前教育,并保留相关记录。

1.1.17.11督促有关部门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检查劳动防护用品及时发放和合理使用。

1.1.17.12参与组织伤亡事故、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调查处理。

1.1.17.13指导无砟轨道作业队落实“安全标准工地”创建工作,指导组织申报,配合现场验收。

1.1.17.14协助项目部计合部、财务部进行红线成本预算管理。1.1.17.15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18 安质部部长职责

1.1.18.1在无砟轨道作业队长和总工的领导下,对无砟轨道作业队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施工环境进行管理。

1.1.18.2协助场长具体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质量、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的指示、方针、政策。

1.1.18.3负责对无砟轨道作业队安全质量环境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按照无砟轨道作业队安全计划,落实安全责任制,参与主持制定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1.1.18.4负责组织无砟轨道作业队危险源与风险的确认、补充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策划;以及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

1.1.18.5监督技术人员按技术标准、规范组织施工,加强工艺、工序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施工安全质量。

1.1.18.6组织参加无砟轨道作业队安全质量环保检查,负责重点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整治。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监察工作,并加强对特种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监察。

1.1.18.7参加无砟轨道作业队或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工作;负责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1.1.18.8监督执行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其整改。1.1.18.9监督检查无砟轨道作业队有关安全、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实施情况。指导应急响应预案的制定,并监督其实施。

1.1.18.10参与重大及以上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并对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1.18.11负责安全和总体工程质量相关信息的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安全质量宣传活动。

1.1.18.12负责安全标准工地的组织实施、初评和管理工作。1.1.18.13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19 安全质量工程师职责

1.1.19.1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铁道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

1.1.19.2负责搞好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1.1.19.3督促协作队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三检”制度。1.1.19.4经常深入工地检查安全和工程质量状况,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负责监督落实。

1.1.19.5参与质量事故及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意见,并记录在案。

1.1.19.6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工作,督促并指

导协作队认真抓好创优工作。

1.1.19.7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20 试验室职责

1.1.20.1负责试验检测的管理工作,贯彻实施国家关于试验检测、计量、环保和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有关试验检测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制定本项目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办法。

1.1.20.2根据局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建立质量体系,在授权范围内开展试验、检测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试验检测规程和技术标准,保证检测数据及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1.1.20.3根据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施工组织计划和设计文件要求,编制的工程试验检测计划,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

1.1.20.4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试验检测、计量设备的管理、采购、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和周期检定工作;建立健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档案,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负责工程试验检测、计量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识别、获取、更新,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送至有关部门。

1.1.20.5本着就地取材、尽量节约的原则,根据相关要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合理选用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及拌和用水等。

1.1.20.6负责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负责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检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品质、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检验结果进行定期评定、分析。

1.1.20.7负责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及施工拌合和养护用水、环境水等的试验检测工作。负责粗细骨料的进场试验。

1.1.20.8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的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1.1.20.9当CA砂浆施工质量抽检结果出现不合格时,或有疑问时,配合安质部门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可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结果进行试验论证。

1.1.20.10协助安质、材料部门对不能自检的材料进行送检。

1.1.20.11配合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1.1.20.12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21 试验室主任职责

1.1.21.1贯彻执行上级的有关政策、方针、法规、条例和制度。

1.1.21.2全面负责试验室工作,制定试验室的工作计划,组织完成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试验检测和管理工作。

1.1.21.3落实与体系和服务能力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1.1.21.4组织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加强现场管理,使试验结果真实地反映施工管理水平。

1.1.21.5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22 试验工程师(含助理工程师)职责

1.1.22.1在试验室主任的直接安排下,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体系计划,编制项目试验工作计划。

1.1.22.2实施试验检测计划,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操作。试验完毕应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1.1.22.3认真、及时填写原始记录,完成试验检测报告,做到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整齐规范,签字齐全。

1.1.22.4认真、及时进行试验台帐登记。1.1.22.5协助试验室主任完成试验检测管理工作。1.1.22.6对来样进行管理。

1.1.22.7发现问题及时向试验室主任报告。1.1.22.8按时填写质量报表与月报。1.1.22.9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23 试验员职责

1.1.23.1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样品,正确分样。试验前需要进行加工的样品应严格按标准方法进行加工和制样。

(2)校对仪器设备量值、检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1.1.23.2严格按照受检产品的技术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进行检验。1.1.23.3做好检验原始记录:(1)严格按技术要求逐项做好记录。

(2)严格按标准要求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不得擅自取舍。

1.1.23.4出具试验报告单,对检测数据的正确性负责,按规定程序送审。1.1.23.5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做到事先检查,事后维护、保养、清理,加油,加罩,及时认真填写运转记录。

1.1.23.6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做到文明检测。离开岗位时应检查水电源,防止事故发生。

1.1.23.7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新标准,新技术,提高检测水平。1.1.23.8有权抵制不正当的干预,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1.1.23.9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24 试验资料管理员职责

1.1.24.1负责室内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整理归档,以及将试验报告上报监理签认并发放。

1.1.24.2负责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书刊资料的管理工作。建立试验规程、施工规范、评定标准等受控清单。

1.1.24.3各类资料应分类保管,以便查找,入库的资料均应登记,并有保管目录备查。

1.1.24.4密切注意国内外有关产品检验工作的发展动态,随时收集最新的产品标准,检验规程,规范,细则,方法。失效文件应及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1.1.24.5对试验仪器设备履历书、说明书、检定证书进行统一保管。1.1.24.6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复制散发检测报告,不得泄露原始数据。

1.1.24.7丢失资料应按质量事故处理。

1.1.24.8做好防火、防盗、防蛀工作,以防资料的损坏。1.1.24.9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25协作队职责

1.1.25.1对无砟轨道作业队内施工作业及现场施工管理全面负责。

1.1.25.2在无砟轨道作业队领导下组织施工和生产,并接受对其进行的安全、质量、工期、技术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

1.1.25.3具体负责本队范围内工程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材料消耗等方面的管理和实施.1.1.25.4建立和实行技术交底制度,协作队队长就无砟轨道作业队工程部下发的作业工序要点手册和技术交底向工班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1.1.25.5强化协作队在施工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物耗,提高经济效益.1.1.25.6实施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开展各工班的经济责任承包,提高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

1.1.25.7督促工班长在实施作业前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工作和安全交底。1.1.25.8做好现场施工记录。

1.1.26 协作队队长职责

1.1.26.1宣传国家、股份公司和局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

1.1.26.2在无砟轨道作业队领导下,认真执行上级管理制度,全面负责本作业队管理工程施工生产等工作。

1.1.26.3负责组织完成无砟轨道作业队生产部下达的施工任务,承担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文明施工。

1.1.26.4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组织安全大检查。

1.1.26.5执行安质部制定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组织落实创优规划。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1.1.26.6加强材料、机械的管理,做好人员的分配.1.1.26.7负责本队劳务人员的思想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活管理。1.1.26.8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和生产情况,主持施工生产交班会,分析施工情况,采取措施,提出解决方案。

1.1.27 协作队安全员职责

1.1.27.1负责监督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保证措施的实施, 并负责向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标准交底。, 1.1.27.2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和标准。对发现的施工现场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实施。对改进后的设施进行检查验收。对不改进的提出处理意见。

1.1.27.3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对不符合安全规范施工、工程质量标准要求的班组及个人进行教育、处罚,及时责令整改。

1.1.27.4同各班组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处理一般性安全事故,按照规定进行工伤事故登记、统计、分析。

1.1.27.5跟班作业进行施工安全巡视, 制止违章作业,发现不安全行为坚决制止,并做好巡察记录。

1.1.27.6协助队长进行安全教育,接受无砟轨道作业队专职安质人员的业务检查与指导。

1.1.27.7负责本队安全器材、用具、设施的维修保养与标识。1.1.27.8参加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并保护好事发现场。

1.1.28 协作队质量员职责

1.1.28.1负责监督施工组织设计中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并负责向作业班组进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

1.1.28.2在协作队队长的领导下,做好协作各项质检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安质部的指导。

1.1.28.3执行岗位工作标准,对所负责工序工程质量工作负责。

1.1.28.4指导工序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程和施工组织施工,重要工序要旁站,确保工序质量,参加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1.1.28.5指导班组有关质量和施工安全防护、环保等工作。1.1.28.6学习新技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1.1.28.7正确填报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情况和生产质量报告,定期提出质量情况分析意见和建议。

1.1.28.8组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处理一般性质量事故。

1.1.29 工班长岗位职责

1.1.29.1带领工班全体人员完成作业队下达的施工生产任务。1.1.29.2纠正所属人员施工中影响安全、质量的施作行为。1.1.29.3完成队长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1.2信息管理制度

1.2.1 为确保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组织和人员,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信息管理坚持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高质量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1.2.2 信息分类

无砟轨道作业队的信息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2.2.1无砟轨道作业队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实体概况、场地与环境概况等。1.2.2.2动态性信息。即反映施工生产动态方面的信息,包括: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成本情况;施工记录、施工技术资料;人员、机械、材料使用情况;合同管理、竣工验收、考核评价等信息。

1.2.2.3政策性信息。包括与无砟轨道作业队建设有关的国家、省(市、区)、行业、建设单位、上级单位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法规信息,如:国家政策调整、行业标准更改、建设单位工期提前等信息。

1.2.2.4指令性信息。包括业主、监理指令,上级组织重大决定、项目部重要决策等信息。

1.2.2.5反馈性信息。即反映领导要求、指示、决定和指导性、决策性文件的执行落实情况等信息,如:对上级要求的落实处理情况、文件和会议精神传达贯彻执行情况等信息。

1.2.2.6调研性信息。即针对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管理,经挖掘提炼后,有分析、有探讨、有建议的深层次信息,如:经验总结、管理方法等信息。

1.2.2.7参考性信息。即为项目部领导了解情况、开阔思路、实施决策而提供的具有参考性质、咨询价值的信息,如项目成本分析、进度预测等信息。

1.2.2.8重大、突发性信息。即反映重大或突发事件信息,如:突然性自然灾害、安全质量事故、群体性事件等信息。

1.2.3 信息管理体系

1.2.3.1无砟轨道作业队办公室是信息工作的主责部门,负责制定信息管理办法、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协同有关部门建立信息网络;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按程序送相关领导阅批和上报。

1.2.3.2无砟轨道作业队成立以书记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的信息管理工作。无砟轨道作业队应明确信息员,具体负责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1.2.4 信息处理与交流

1.2.4.1无砟轨道作业队各部门应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分析、交流与沟通、协商等。

1.2.4.2信息可以采用文件资料、电话、会议、谈话、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交流。国家、行业、建设单位以及局有规定和要求的,必须按规定和要求的形式进行交流。信息交流应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完成。信息记录必须包括信息的来源、类别、内容等基本要素。

1.2.4.3对收到的信息要进行分析,确认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和适用性,并确定应进行沟通的单位/部门。

1.2.4.4信息数据经筛选、分类,有关部门负责人确认,无砟轨道作业队负责人签认后方可传输和发布。

1.2.4.5信息的发布、贮存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档案,注明有效期

和密级。

1.2.4.6信息发布后,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和反馈后的处理工作。

1.2.4.7无砟轨道作业队上报的非涉密信息简报,由办公室通过梦龙网传输到上级单位和有关组织。涉密信息按保密工作制度要求传输。

1.2.5 信息简报编写要求

1.2.5.1必须认真收集无砟轨道作业队各类信息、数据,做到真实、及时。对收集的信息要认真整理,使之能够准确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

1.2.5.2信息要求“简、新、实、快”。简,即篇幅简短,文字简洁,内容简要;新,即反映新情况、新动态、新问题、新做法、新成效;实,即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准确可靠;快,即选题敏锐,注重时效,一般信息应在事件发生的2天内报送,重大信息应即时报送。

1.2.5.3信息编写完成后,必须报主管领导审定后方可上报上级单位和相关组织。

1.2.5.4办公室以梦龙网方式上报的信息,名称采用统一的命名方式,即“单位简称+信息”,编号为:第*期。

1.3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3.1 总则

为加强施工管理,实施以强化施工现场作业控制为重点,全面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活动,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改善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展现中铁五局施工的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1.3.2 总体规划,分级审批

生产、办公、生活区应划分明显、布局合理,要按功能进行区域划分。按照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场地与道路、材料库房、干粉搅拌站、试验室、供风、水、电设备设施等不同的功能区域做好平面布置规划。无砟轨道作业队总体规划由无砟轨道作业队工程部报项目部工程部审批后实施。

1.3.3 统一标准,显现整体效果

1.3.3.1办公区、生活区,有租房条件的,可考虑租用,无条件需现场修建的需满足安全、卫生、保温、通风、环保等要求,主要生活区要建设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厨卫设施。

1.3.3.2施工场地按生产施工现场分别确定标准。

轨道板铺设工程按施工区域配置干粉搅拌站,其标准必须达到通过计算机自动生产管理,分区进料,自动计量的拌合要求,并能存储和打印拌合记录,反映细砂、水泥膨胀剂等配比情况。所有拌合站的处所,料场必须硬化,各类材料分类堆放,供电、供水的管线布置规范。重要施工便道要达到全天候施工要求的标准。

1.3.3.3试验室

试验室设备用房要满足试验设备安装及试验作业的基本要求。1.3.3.4材料库

材料堆放设置专用场地。专用库房、砂仓、P乳剂等存储要确保防潮、防雨、抗雪。

1.3.3.5现场标识

安全文明工地的主要出入口处可以设置牌楼,标记“中铁五局××项目部”。设置醒目的施工标牌,包括工程名称、概况、参建单位名称及负责人。安设符合中铁五局工程建设宣传的标语及统一规格宣传栏。现场管理、技术人员须佩带胸卡。各种设备、设施及材料要标识齐全。

1.3.3.6管理标识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管理,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各项管理制度,统一按框式标准上墙。

1.4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1.4.1 总则

1.4.1.1为加强施工过程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及有关规定,结合建设单位有关文物保护的具体要求和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4.1.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工程施工涉及到的所有文物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属国家所有。无砟轨道作业队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有保护文物的义务,不得侵占、截留、破坏文物和阻挠文物部门进行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保证本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活动对可能涉及到的文物不造成损害。

1.4.2 分工与职责

1.4.2.1 无砟轨道作业队建立施工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由无砟轨道作业队与协作队构成、并配合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构成文物保护体系的文物保护工作。无砟轨道作业队文物保护的监督、协调管理工作由安质部具体负责。

1.4.2.2 无砟轨道作业队的主要职责:

(1)对本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2)负责对无砟轨道作业队文物保护措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对施工中发生的重大文物破坏事件,根据具体情况协助并会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以及建设单位、设计等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处理方案,并追究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

1.4.2.3 无砟轨道作业队的主要职责:

(1)建立健全现场文物保护组织机构,与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了解当地文物保护的要求和相关标准,取得当地部门的支持。负责无砟轨道作业队内施工期间文物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无砟轨道作业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2)开工前,无砟轨道作业队根据建设单位文物调查报告制定施工期间详细的文物保护措施和文物保护预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实施,并报项目部安质部备案。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负责具体文物保护方案的实施和措施的落实。

(4)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相关施工,采取必要的措

施保护文物现场,及时报告项目部和当地文物行政部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所发现文物。无砟轨道作业队及时上报项目部和建设单位。

(5)现场积极配合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的文物挖掘抢救和搬迁保护工作。

1.4.3 主要工作方法与措施

1.4.3.1无砟轨道作业队在开工前应熟悉《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树立文物保护的观念,了解文物保护的程序、措施和方法。

1.4.3.2开工前,无砟轨道作业队要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文物。

1.4.3.3无砟轨道作业队在文物保护区或建设控制带施工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作出标志说明,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无砟轨道作业队负责监督检查。

1.4.3.4施工时如发现文物遗迹,应立即保护现场,并及时向项目部和当地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报告,根据文物管理部门的决定妥善处置。

1.4.4 处罚

对文物保护工作不重视、或措施不力、或造成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无砟轨道作业队将比较相关管理办法予以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

1.5 宣传报道工作管理制度

1.5.1 总 则

1.5.1.1为加强和规范无砟轨道作业队宣传报道工作,根据局宣传报道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无砟轨道作业队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和现场特点,制定本办法。

1.5.1.2本办法适用于项目部及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宣传报道工作。

1.5.1.3无砟轨道作业队宣传报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施工生产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握好、发挥好、引导好舆论导向,始终做到贴近现场,贴近一线,贴近职工,努力营造有利于无砟轨道

作业队施工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氛围。

1.5.1.4无砟轨道作业队宣传报道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统一协调、资源共享、严明纪律、规范程序、分级负责、尊重事实、正确引导、注重实效。

1.5.1.5无砟轨道作业队宣传报道工作的主要内容:

(1)无砟轨道作业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行业重大方针、政策的情况。(2)上级领导视察无砟轨道作业队的情况及重要指示精神。(3)上级单位制定的重要政策、部门规章及其执行情况。

(4)无砟轨道作业队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开展的重要工作、组织的重大活动。

(5)无砟轨道作业队生产经营管理的突出事迹,施工生产的重要进展。(6)无砟轨道作业队安全生产、科研成果、重难点工程进展情况等动态信息。(7)无砟轨道作业队“二个文明”建设的经验、成果和先进典型。

(8)无砟轨道作业队建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工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情况。

1.5.2 组织保障

宣传报道工作实行两级管理,项目部党工委是项目部宣传报道工作的领导组织,无砟轨道作业队要在项目部党工委的统一指导下,对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宣传报道工作进行具体管理。项目部所属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为宣传报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办公室为宣传报道工作的主责部门。

1.5.2.1项目部党工委在宣传报道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

(1)负责制定宣传报道工作计划,明确各个时期的宣传重点和报道要点,确定目标和任务。

(2)制定宣传报道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3)负责对典型经验进行挖掘、总结、宣传、推广。(4)负责项目文化建设,凝聚员工思想,提升中铁五局形象。(5)策划并组织重要新闻采访活动。(6)指导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宣传报道工作。

(7)建立宣传报道工作基础台账,收集、整理宣传报道文字资料及音像、图片

资料归档。

1.5.2.2无砟轨道作业队党支部宣传报道工作的主要职责:

(1)按照项目部党工委的要求,结合无砟轨道作业队实际,制定宣传报道工作要点,确定目标和任务。

(2)协助和配合项目部的大型宣传和新闻采访活动。

(3)负责对无砟轨道作业队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以及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报道或总结推广。

(4)负责对无砟轨道作业队的音、像资料收集整理,每季度向项目部上报一次。1.5.2.3无砟轨道作业队要加强对宣传报道工作的领导,建立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正常经费,不断提高宣传队伍素质,提高宣传报道能力,逐步提升宣传报道工作水平。

1.5.3 工作管理

1.5.3.1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宣传报道工作主要包括工地有形化建设、对外新闻报道、主题系列活动三个方面。

1.5.3.2有形化建设方面,要按照局关于工地有形化建设的有关要求,抓好施工现场和生活驻地各类标牌标识、宣传标语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1.5.3.3要通过各种媒体多渠道、及时宣传项目部及无砟轨道作业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优秀成果,扩大中国中铁和中铁五局的知名度。

1.5.3.4内部媒体如《铁道开发报》、《五局要闻》、《研讨与交流》等采访报道,由无砟轨道作业队自行安排,自主进行。但采访报道内容及素材要事先报项目部党工委批准。接受采访的主题和内容要始终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展现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5.3.5对外新闻报道方面,要按照项目部党工委的部署和计划开展,针对所确定的重点内容,有效策划,周密实施。凡涉及重大内容的新闻报道,必须经过项目部主要领导的同意方可进行,并且做好宣传过程中的情况上报。

1.5.3.6外部新闻媒体采访要在项目部党工委或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的指导下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进行。

1.5.3.7对没有正当采访理由的记者,应当婉言谢绝;对不应报道或报道时机

不成熟的不安排接受采访。

1.5.3.8被采访人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对把握不准和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问题不接受采访。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被采访人的责任。

1.5.3.9要制定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应急预案,迅速收集基本信息,建立与媒体的联系机制,确定训练有素的新闻联系人,并根据事态最新进展,在项目部党工委的指导下,及时发布准确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5.3.10新闻稿件(含图片)实行自审、送审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对外进行新闻报道。发送中央级、省部级(含《中国中铁报》)、地市级主要新闻媒体的稿件,由项目部主要领导审定。发送局内媒体的稿件由项目部主要领导审定,报局项目经理部综合部备案。

1.5.3.11凡涉及本项目重要的科研成果、施工工艺、关键技术、利润数据等商业秘密的,必须以项目部对外公开的口径、数据为准,并得到项目部主要领导的同意方可报道。

1.5.3.12对外新闻报道必须确保真实性,加强审核,坚决防止失实和泄密情况发生。凡涉及安全、质量、工期、进度、涉外、获奖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应准确无误,并经审核后方可发稿。

1.5.4 媒体联系

1.5.4.1无砟轨道作业队在项目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适时适当地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正确引导媒体对无砟轨道作业队开展全面、准确、客观的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无砟轨道作业队施工生产和稳定的舆论环境。

1.5.4.2正确引导媒体在宣传报道工作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纪律,杜绝弄虚作假、片面引导、恶意炒作。

1.5.4.3重大宣传活动要在项目部的统一组织下,有效吸纳和邀请有关媒体共同参与宣传方案的策划,发挥媒体优势,有效组织实施。

1.5.5 队伍建设

1.5.5.1无砟轨道作业队要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采取引进、交流、培养等多种渠道,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网络,成立通讯报道小组,确保重难点工程项目配备有通讯员骨干,重大事件不漏报。

1.5.5.2广大通讯员要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走一专多能的道路,提高新闻素养,发挥个人所长,采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1.5.5.3无砟轨道作业队通讯报道小组要认真学习和落实项目部宣传报道工作要求,始终以宣传好、报道好项目重大决策和项目部、各部门具体实施决策措施为己任,及时准确宣传中铁五局在本项目生产经营管理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弘扬项目发展主旋律,充分发挥通讯报道小组对外宣传的主渠道作用。

1.5.6 表彰奖励

1.5.6.1凡在新闻媒体正面宣传中铁五局或项目部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稿件,项目部都给予稿酬奖励。

1.5.6.2在中央级(含《中国中铁报》)、省部级新闻媒体发表的作品,以及在局内媒体发表的作品,根据局党委新闻宣传工作考核奖励办法,项目部实行翻二番奖励。在地市(县)级新闻媒体发表的作品,根据篇幅、位置确定稿酬,每篇作品稿酬为50元至150元。

1.5.6.3项目部每年要对宣传报道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1.5.7 责任与考核

1.5.7.1项目部各级组织要把宣传报道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目标责任制,并将其作为考核班子业绩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的主要内容。在组织申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称号和先进集体表彰活动中,要将宣传报道工作列为专项的考核指标,切实推动项目宣传报道工作。

1.5.7.2所有宣传报道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严格遵守国家和企业保密规定。对不遵守宣传报道纪律,造成宣传报道失实或泄密的部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1.5.7.3无砟轨道作业队未经项目部党工委同意以单位名义接受媒体采访或个人擅自接受采访的,给予通报批评;给项目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和被采访人的责任。

1.6 保密管理制度

1.6.1 项目施工中的保密事项按照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分别进行管理。

1.6.1.1项目施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国家秘密级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应在文件、资料和物品左上角标识。国家秘密是项目保密管理的核心。

1.6.1.2项目施工中涉及商业秘密,其商业秘密标识为“(商)机密”或“(商)秘密”两个等级。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事项由项目业务部门依据《国家秘密具体范围有关规定》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秘密保护规定》按一定的程序拟订,并拟订保密期限,由分管领导审核后确定,并在文件、资料和物品上进行标识。

1.6.1.3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的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确保秘密、便利工作”的指导思想开展保密教育和管理。检查落实保密措施,经常性开展检查,督促各项保密制度落实。

1.6.1.4项目管理机构党组织负责人对项目保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行政领导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

1.6.1.5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应依照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建立由重点涉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综合部指定专人处理保密工作的日常事务。

1.6.1.6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应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集团公司文件、图纸及资料对密级的标识,对相关工作中产生的事项,提出相应的保密措施,并实行动态管理。

1.6.1.7项目部应对接触项目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核心秘密的人员进行限定,并组织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报人资部门备案,报上级保密办备查。每年年终应对管理的涉密具体事项进行统计,并报上级保密办备查。

1.6.1.8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发现重大失泄密事件,应启动应急机制,并于24小时内向上级保密部门报告,积极参与对事件的查处工作。

1.6.1.9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要认真落实上级保密工作部署和要求,并于年终书面向上级报告全年保密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保密工作部署,提出推进方案。

1.6.2项目保密工作指南

1.6.2.1项目中的国家秘密事项,是指由建设单位和局确定的,并进行了明确标识的事项。这些标识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一般标识在文件、资料和物品的左上角。商业秘密的标识在密级前冠以“(商)”,如“(商)秘密”。保密事项按照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分别进行管理。国家秘密和企业核心商业秘密是管理的重点。

1.6.2.2项目施工中,对设计单位标识有密级的施工图纸、资料、申请变更时,应按原设计图纸的密级对所作变更进行标识和管理。

1.6.2.3涉密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确保秘密、便利工作”的指导思想开展保密教育和管理。

(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让涉密人员知悉有关保密规定和建设单位及局的有关要求,并知悉泄露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应负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以提高全体作业人员保密法治意识。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要建立保密教育档案,就开展教育的内容、参加人员进行记载,备查。

(2)是根据建设单位和局下发的文件、图纸及资料对密级的标识和有关保密要求,制定项目具体的保密措施;

(3)是对无砟轨道作业队更变的涉密图纸、资料,要按原密级进行标识;(4)是对接触项目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核心秘密的人员范围进行限定,并组织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规定承担的保密义务、脱密期限,明确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保密协议要报人事部门备案,同时报局保密委备查。

(5)是经常开展保密检查,督促各项保密制度落实,并做好记录,发现重大失泄密事件,应启动应急机制,于24小时内向上级保密部门报告,并积极参与对事件的查处工作。

(6)是认真落实上级保密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项目涉密情况,提出推进方案,并于年终书面向上级报告全年保密工作开展情况。

1.7 无砟轨道作业队例会和消息交流制度

1.7.1 总则

无砟轨道作业队在工程开工后至竣工验收完成前,均应实行无砟轨道作业队例会和消息交流制度。

1.7.2 无砟轨道作业队例会种类

无砟轨道作业队例会分为交班会、无砟轨道作业队长办公会。1.7.2.1交班会

(1)会议时间:每天晚上18:30召开。

(2)参加人员:无砟轨道作业队长、书记、总工、各部室负责人、干粉搅拌站站长。作业队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及各工班长。

(3)会议内容

1)生产部通报上周生产情况,安排下周生产任务。2)各部门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情况。

3)有关领导或部门传达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和沿线地方政府的政策、要求及领导指示。

4)部署本周工作,对落实有关要求、指示进行安排。1.7.2.3无砟轨道作业队场长办公会

(1)会议时间:每月15日召开,或根据情况不定期召开。

(2)参加人员:无砟轨道作业队长、书记、总工程师、生产部部长、安质部长、工程部长、机物部部长、试验室主任及办公室主任。

(3)会议内容

1)无砟轨道作业队月度生产完成情况及绩效工资评定。2)学习传达上级单位的文件。

3)无砟轨道作业队工作过程中需要协调办理的事宜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情况。

4)无砟轨道作业队安排重点工作。

1.7.3 会议要求

参加会议人员如因事不能按时参加会议,务必于18:20前向办公室主任请假,并委派所属部门其他人员代开。参加会议迟到一次,给予罚款50元,缺席一次罚款100元。如本人已请假,其代开会人员迟到或缺席的罚款由委托人支付。罚款最晚第二天交无砟轨道作业队办公室处,从迟到或缺席的第三天开始每天加收10元。

1.8 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1.8.1 公文处理办法

1.8.1.1总则

(1)为做好无砟轨道作业队公文处理工作,促进公文处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公文质量,根据《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铁五局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2)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无砟轨道作业队依法经营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3)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4)公文处理应当贯彻党政分开、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保密规定,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5)办公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公文处理工作,统一负责公文的收发、分办、传递、用印、立卷、归档和销毁。

(6)无砟轨道作业队办公室和各部门应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专(兼)职人员应当相对稳定。

1.8.1.2 公文主要种类

常用公文种类有9种。无砟轨道作业队凡编文号的正式公文,均应在以下9个文种内使用。

(1)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38

变更或者撤销下级单位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2)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单位公文,转发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单位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3)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4)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单位的询问。

(5)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6)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

(7)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8)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9)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1.8.1.3 公文格式

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等部分组成。

(1)发文机关应当写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应当排列在前。(2)秘密公文应当分别标明“绝密”、“机密”、“秘密”及保密期限。(3)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明“特急”、“急件”;

(4)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5)上行文应当在首页注明签发人姓名。其中,“请示”应当在文尾附注处注明能对该公文咨询做出答复的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6)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并准确标明公文种类;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7)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单位,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8)公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如附件页数较多不能与主件一并装订,则应在单独装订的附件首面左上角注明主件的发文字号和附件顺序号,与

主件一起发送。

(9)公文除“会议纪要”外,都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10)成文时间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印发时间,以文件印制的日期为准。

(11)公文如有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应当加括号标注。

(12)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标引顺序应当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尾词标文种,最多不超过5个词。

(13)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1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长297毫米、宽210毫米),左侧装订。1.8.1.4 行文规则

(1)行文应确有必要,且少而精,注重效用。

(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3)用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行政、党工委版头行文适用范围:

1)《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文件》: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工作;转发上级机关文件;部署项目部的各项工作,采取各项行动措施;发布行政法规、规章;下达和调整生产计划;奖惩事项;其它需要以项目部名义行文的事项。

2)《中共中铁五局××项目部工作委员会文件》主要用于发布、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做出工作部署;转发上级机关文件;批转下级的报告、请示;通知事项;向上级报告、请示;其它需要以项目部党工委名义行文的事项。

3)《中国铁路工会中铁五局××项目部工作委员会文件》、《共青团中铁五局××项目部工作委员会文件》仅限于项目部工会工委、共青团工委,用于其职责管理权限之内的事项。

4)与平行单位及地方联系、商洽工作,用《中共中铁五局××项目部工作委员会》、《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中国铁路工会中铁五局××项目部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中铁五局×××项目部工作委员会》版头。版头线下右端

标注编号。标题应概括正文内容,不能仅以文种简写。

①要大力精简文件。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除法规性文件外,一般不得转发。转发应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

②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对各部门一般不行文,工作需要时可以抄送。各部门之间不行文,有事当面商洽解决。

③无砟轨道作业队一般不得越级向局、建设、监理、设计单位行文。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首先将事由向项目部报告,经项目部同意后行文,并抄送项目部。

④“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要直接送给领导者个人。

⑤“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⑥领导讲话以《情况通报》形式下发,不另行文。1.8.1.5 发文办理

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会签、核稿、签发、校对、编号、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等程序。

(1)拟稿 拟稿应当做到:

1)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2)开门见山,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简短。

3)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日期应当写具体的年月日,年份应当写全。

4)结构层次序数正确。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5)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6)用词用字准确、规范。难懂的专用术语、行话、方言,应当尽量避免使用,41

必须使用时应当加注释。文内使用简称,除已通用的简称外,一般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7)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公文稿拟出后由主办部门负责人认真审核、修改。审核的重点是:是否需要行文,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行文目的是否表述明白,处理意见是否切实可行,与其他有关文件有无矛盾、重复、脱节,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是否已协商一致。

(2)会签

主办部门核阅签字后,送相关部门会签。会签的要点:一是文搞中提出的措施是否可行,数据是否合理;二是文稿中对本部门的要求或需要本部门开展的工作是否可行;三是文稿中涉及本部门的政策规定表述是否正确。在会签过程中,如果修改的幅度较小,应直接在文稿中修改;如果修改的幅度较大,应与主办部门协商,建议重新起草。

(3)核稿

会签完毕,主办部门应提交综合部核稿。未经综合部审稿,各部门不得擅自送主管领导签发。核稿的重点是:是否确需行文,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发送范围是否适当,文字表述、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审核时对内容的重要改动,应当与主办部门协商,或提出意见,退拟稿人修改。对涉及有关部门且主办部门经协商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公文,核稿人应当积极组织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报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领导决定。

(4)签发

办公室审核签字后送领导签发。一般公文由分管领导签发;上行文,重要的或者涉及面广的,由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领导正职签发;质量体系文件按程序文规定签发;有的公文经授权可由被授权人签发。紧急公文签发而相关签发人因故无法签字的,由办公室核稿人电话请示同意并注明后行文,签发人回项目部、无砟轨

道作业队后补签。重要公文应电传签发人签发。经领导签发的文稿,不得擅自改动;如必须改动,应当经签发人同意。

(5)校对

签发后打出的清样由拟稿人一校,由办公室二校,最后由主办部门三校。核对均应签字负责。

(6)缮印

缮印的文件,必须符合规定格式,字迹清楚,整洁美观,份数准确。缮印人员如对文稿有疑问,应当与经办单位联系,不得随意处理。

(7)用印

用印前,应注意检查原稿是否经过办公室审核和单位领导人签发,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公文组成是否完备。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公文,不予盖章。

(8)登记和分发

分发时,要对文件进行检查,防止差错。以网络办公系统发送的文件资料,应在发文登记簿上注明发送的单位、内容、时间,并给予确认。

重要公文发出后,主办部门应当及时了解、掌握办理、执行情况,并向分管领导反馈,办公室要做好督办。

1.8.1.6 收文办理

收文办理一般包括签收、登记、拟办、批办、传递、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1)签收和登记

各单位、部门都要建立收文登记制度。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指定的人员统一拆封、登记。没有经过文秘部门签收的公文,应当到文秘部门补办登记手续。收取电子文件也应由专人管理,统一编号并及时处理。

(2)拟办和批办

需要办理的公文,由办公室主任提出拟办意见后,再送领导人批示,转有关部门办理,紧急公文,应当提出办理时限;需送领导人批示时,应当同时将主要内容告知主办部门。涉及几个部门的问题,分办时应当确定一个主办单位。分辨不清主办单位的,应当与有关部门协商或者请示领导确定。

审批公文,对有办理事项的,批办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审批时间。(3)承办

收到需办理的公文后,承办单位(部门)要抓紧办理,不得延误、推诿。对不属于自己业务范围,或者不适宜由本单位(部门)主办的,应当退回交办的文秘部门并说明理由。

(4)催办和查办

送领导批示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综合部要负责催办、查办,紧急公文要跟踪催办、查办。对下发的重要公文,应当及时了解和反馈执行情况。重要的限时的文件,承办单位如确定需要延长办理时间,应当告知综合部,必要时要向来文单位说明原因。

凡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会签。经办人员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部门领导应当亲自出面;如仍有分歧,主办部门要将各方意见报送主管领导研究决定。

1.8.1.7 公文归档

(1)公文办完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档案局发布的DK/T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立卷工作由公文主办单位(部门)负责。公文处理完毕后,承办人员应当将定稿和有关材料及时归档。立卷工作应当在平时不断进行,避免突击。

(2)公文归档,应当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要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能正确反映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的主要工作情况,便于保管和利用。

(3)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单位立卷,其他单位保存复制件。1.8.1.8 公文管理

(1)公文复制件作为正式文件使用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证明章,视同正式文件妥善保管。

(2)公文被撤销,视作自被撤销之日起不产生效力;公文被废止,视作自废止之日起不产生效力。

(3)没有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过鉴别和主管领导批准,可以销毁。销毁

秘密公文,应当进行登记,到指定场所,由二人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4)机构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整理(立卷)后,按有关规定移交上级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时,应当将本人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1.8.1.9 附则

各种文件资料,应按照中铁五局《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注明有效性。

1.8.2 常用公文格式

为统一规范无砟轨道作业队公文处理工作,促进公文格式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公文质量,特明确常用公文格式。

(1)公文用纸采用A4型,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 mm 天头:37+1mm,地脚:35+1mm 订口:28+1mm,翻口:26+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 mm(不含页码)。

(2)公文排版正文用3号仿宋字,通常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3)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平行文)。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上行文)。

(4)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位于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上行文除外)。如:中铁五局渝利综〔2009〕1号。

(5)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如“二○○九年八月十日”。单一发文只有一个印章时,成文日期右空4字;两个单位联合行文且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即居中排布);3个以上(不含3个)单位联合行文且有3个以上印章时,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日期。

(6)主题词

主题词按规定应标注在公文末页下部、抄送范围上方。“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不用标点。

(7)抄送机关

公文如有抄送,在主题词下一行;左右各空1字,用3号仿宋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8)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字体。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1.9 印章介绍信使用管理办法

1.9.1 印章刻制

行政章、党工委章、工会工委章、团工委章、财务章由项目部负责刻制,无砟轨道作业队无权刻制。

1.9.2 印章管理

(1)无砟轨道作业队须建立健全印章管理制度,加强用印管理,严格审批手续,建立印章保管和使用登记台帐。未经具有审批权限的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单位印章。

(2)无砟轨道作业队要指定办公室主任管理印章。印章管理人员应恪尽职守,照章办事,严把用印关。

(3)使用印章审批权限

1)凡以无砟轨道作业队名义制发的公文,必须经主管领导签发同意后才能用印。

2)各类证件、证明材料、奖状、职称证书用印,须根据颁发机构的发文,并对人数、姓名、事实、称号等核实无误,经授权负责人批准。

3)各种例行业务用印,须按有关业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4)使用电子扫描印章,电子扫描件应进行格式保护。(5)印章严禁外借使用。

(6)公文盖章时,必须检查签发手续是否完备,按照规定的份数盖印。印章要盖得端正、清晰。公章位置上不压文,下骑年盖月。严防错盖、漏盖。严禁使用空白盖印文纸。凡不符合用印规定的,印章管理部门有权拒绝用印。

(7)无砟轨道作业队印章,如因名称变更或换用新印章而停止使用时,须将原印章及时送交项目部统一封存或销毁,不得私存或自行销毁。

(8)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要追究无砟轨道作业队领导责任。如发现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无砟轨道作业队举报。

1.9.3 介绍信使用管理

(1)介绍信用于以项目部/无砟轨道作业队名义对外联系工作及有关证明等。(2)介绍信应规范格式,设有存根联,并编号使用,存根应规定保存期限,以备查证。介绍信落款和骑封处加盖印章。非正式介绍信(便函)应进行登记备查。

(3)一般情况下不得在空白介绍信上用印。特殊情况确须使用时,须经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并限定有效时间。用完后应将使用情况向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应做好记录。

1.10 监督检查与整改制度

为严格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安全、质量、环水保等各项指标的实现,根据中铁五安[2008]238号《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办法》及局《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相关要求,参照中铁五贯标[2008]45号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项目实施指南》有关规定,结合无砟轨道作业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10.1监督检查制度的工作原则

1.10.1.1每次定期、专业或季节检查,都必须组成检查组。

1.10.1.2对每次的监督检查工作应进行策划,并形成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47

内容和要求。

1.10.1.3每次检查应留下记录,妥善保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以适当形式提出整改要求,制订整改计划和措施,落实人员、限期整改关闭,无砟轨道作业队或部门不能解决的,须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处理和解决。

1.10.2 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及内容

1.10.2.1定期检查:以“查规章制度、查责任制落实、查事故隐患、查教育培训、查标准化作业”的“五查”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检查,内容应涵盖安全、质量、职业健康、环境等主要内容。

1.10.2.2专业检查:以某项工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的监督检查。1.10.2.3季节性检查:以查汛期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检查。

1.10.3监督检查的频率

1.10.3.1定期检查:铺板每月至少三次。

1.10.3.2专业检查:根据生产情况及有关规定组织进行。1.10.3.3季节检查:根据所在地区特定自然条件组织进行。

1.10.3.4常规巡检:以无砟轨道作业队及协作队、工班一级专兼职安质人员、工班长等为主进行的日常检查。

1.10.4检查结果处理

1.10.4.1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检查完毕后,由检查组写出检查情况通报,并妥善保存好检查记录。

1.10.4.2监督检查原则上要求使用专用的记录本或检查表(见附表1),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要求,应有明确的记录。记录务必做到问题清楚、原因明确、措施具体、落实到人。

1.10.4.3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一般性和个别性问题,应现场提出,并立即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应填写《安全监察通知书》(见附表2),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填写《安全监察指令书》(见附表3),通知书或指令书下达后,对需要整改的问题由检查组成员分工负责追踪落实执行情况。对其它情节严重的质量及环境污染隐患等,要立即通报上级部门领导,并召开专题分析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进行彻底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同时进行全面排查,48

完善相关的质量、安全及环境管理工作,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10.5 安全质量缺陷整改验收

1.10.5.1各协作队、工班组的问题必须百分之百整改,整改结果报无砟轨道作业队安质部,安质部组织复查。

1.10.5.2明确整改期限,能立即整改的安全质量缺陷,要在当日整改完毕。受客观条件及工序要求限制,不能在当日整改完成的,要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

1.10.6全面落实责任追究

1.10.6.1 完善责任体系

(1)抓好各项责任制度落实,做到责任到人。对各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协作队、工班要逐级落实整改责任人,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检查。

(2)轨道板没有按要求开展质量安全检查,要追究该无砟轨道作业队负责人和质量安全负责人的责任。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整改的,或达到整改期限,没有有效完成整改的,要逐级追究整改负责人的责任。

1.10.6.2 责任追究形式

(1)安全质量问题的处理原则按安全质量管理办法办理。

(2)无砟轨道作业队关键工序责任人的失职处罚,由根据失职轻重程度给予批评、警告、记过、清退出场等行政处罚和罚款等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由项目部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3)无砟轨道作业队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到位,由报总后,由项目部对整改责任人进行批评、警告等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屡次失职的,建议撤换失职责任人的工作岗位。

(4)无砟轨道作业队在检查中发现在关键工序管理和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生产中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彻底的,由项目部在月度或季度生产会上给予以通报;因关键工序和质量安全管理不力,造成事故的,由项目部在所属范围内予以通报,并按事故等级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1.10.7 迎接检查基本程序

上级单位或建设单位相关单位来无砟轨道作业队工作检查时,一般做如下准

备:

1.10.7.1了解检查工作的目的。必须全面领会本次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1.10.7.2确定迎检目标。及时向领导汇报后,在检查之前要召开相关会议,制定方案,对迎检工作进行布置安排,并就相关迎检工作提出目标要求。

1.10.7.3检查组到来之前要寻找不足。根据检查的要求和重点,进行全面的对照检查,寻找差距,查漏补缺,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和准备汇报资料。

1.10.7.4要制定一个迎接检查的计划,确定检查组人数、来无砟轨道作业队时间、检查范围、检查内容、仪容着装等,将各项查漏补缺工作分配到人,并明确必须完成的时间,使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进行,并减少漏落的可能。

1.10.7.5要确定一个接待计划,列出检查的内容和时间地点、经行线路。如检查组到达时间,食宿地点及标准、参与接待的人员,到受检单位后的听汇报、参观、开座谈会等,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并能正常开展各项工作。

1.10.7.6一定要在“事前”写好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一份中心突出、反映全面的汇报材料是工作检查的必备的资料。同时要尽量运用较先进的现代信息工具汇报。比如对检查组的汇报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1.10.7.7各协作队、工班积极配合无砟轨道作业队做好迎检工作。1.10.7.8注重“事后总结”,建议在总结时,既要肯定成绩和经验,也要指出缺点和教训,从而发扬成绩,吸取教训。

1.10.8 附表

1.10.8.1 检查记录 1.10.8.2 安全监察通知书 1.10.8.3 安全监察指令书

下载第一篇,规章制度标准化,[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篇,规章制度标准化,[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业服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规章制度分册)

    北京市XXXX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 规章制度分册 目录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发布令 ......................... 3 2.安全生产责任制 ............................

    生猪屠宰厂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化屠宰检验关键点

    生猪屠宰厂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化屠宰检验操作要点 为加强我省生猪屠宰企业的监管,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特制定生猪屠宰厂的各项规章......

    书名:最新机关财务内部控制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书名:最新机关财务内部控制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中国财经出版社 精装全三卷 定价798元优惠价:350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财务内控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领导与财务管理制度 第......

    南阳市第65小学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规章制度

    南阳市第65小学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规章制度 一.坚持以邓小平同志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思想理论为指针,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把日常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

    第四讲无效规章制度及无效内容的成因

    第四讲无效规章制度及无效内容的成因无效规章制度及规章制度中无效内容的成因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企业规章制度无效呢?(一)内容违法 内容违法就是违反法律的规定或违反了法律的......

    标准化

    标准化1、标准 1)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2)分类 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1严格遵守上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并严格签署上下班具体时间 2A请假一天以书面形式向店长申请,超过期限视为旷工,超过3天按自动离职处理,当月抽成不予发放B请假3天以上以......

    规章制度

    会议制度 第一招新完毕后一次培训:社团制度、主要工作、文字任务、服从、集体活动(此 活动安排在万米长跑之前) 第二各部人员数量限制,明确入团责任,每学期结束的时候需要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