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优势
【党课】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2020 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疫情突发,为什么举国上下能够坚持一盘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夏末秋初洪水来袭,为什么华夏儿女可以拧成一股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放眼神州大地,从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到令人震撼的中国力量,无不彰显着中国制度的优势,折射出中国制度的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行稳致远……《____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党的十九大以来____总书记关于这方面论述的三篇重要文章,文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通《____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三卷,认真学习、深刻领会____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不久前,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 2020 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制度面对面》出版发行,从理论阐释、新闻视角、问题意识、语言特色、历史纵深、国际视野等维度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观点权威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形式活泼多样,有助于进一步坚
定广大干部群众的制度自信,把人们的行动和力量凝聚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今天,我们从中国制度的内在逻辑、抗疫中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中国制度优势的世界意义三个方面来共同探讨学习.第一,中国制度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简称‚中国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适应时代潮流、具有深厚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优越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 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一重大决定为深入探索中国制度的内在逻辑、充分释放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中国制度深蕴‚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彰显制度优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历史雄辩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懈奋斗,是近百年来中国一切社会变革的最重要因素和最根本
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成逻辑,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逻辑,是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制度‚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深刻体现在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首创精神、不断汲取人民群众伟大创造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动员群众、凝聚民心的强大制度优势。
新中国建立初期,正是由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工人、农民和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巩固并发展壮大。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更加鲜明地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与人民群众主体力量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
改革开放实践表明,中国制度的生机蕴藏在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首创精神之中,中国制度的活力体现在人民群众自主创造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改革开放中的许多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许多成功,都是‚人民群众发明的‛。改革开放从本质意义上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的最鲜明标志,就是一切从中国实际
出发,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原则,汲取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
中国制度‚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突出体现在这一制度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具有厚重的人民底蕴和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制度优势。
坚持人民在国家制度中的主体地位,依据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主体意愿推进国家建设和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在筹划新中国成立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性质,依靠人民的主体力量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并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中国制度深蕴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突出体现在:其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来不断实现和巩固。正是在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中,党的领导与人民的意志不断实现了有机统一。其二,中国共产党一贯高举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以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巩固的根本基础,以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根本任务,正是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党的坚强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实现了有机统一。
在制度建设的一切过程和各个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这一制度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其一,中国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中国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主体意识、调动最广大人民主体积极性作为根本依靠力量;其三,中国制度坚持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值目标。
(二)中国制度深蕴‚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在勇于自我革命中彰显制度优势。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鲜明品格,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制度逐步定型和优化,是中国制度的突出优势之一。改革开放在制度创新上的突出贡献在于,既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不动摇,又立足中国实际、顺应时代要求深入探索制度
优越性的有效实现形式,并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逐步实现制度定型化。‚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蕴的内在逻辑。
正是基于对制度变革的深刻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战略思考,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度定型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从南方谈话到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我们已走过了 20 年的制度改革和逐步定型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义无反顾地承负起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的历史性重任。2013 年 11 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开启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定型化‛更为关键的十年新征程。2019 年10 月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制度改革与定型上作出了重大创新,进一步开启了新时代实现制度现代化的新征程。
鲜明提出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实现制度现代化,在继续完成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突出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制度现代化的紧迫任务,这既是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节点,又是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优势的关键所在。
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表明,小治治事、中治治人、大治治制。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制度改革和定型提出了新要求。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制度、政党制度以及各种类型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面临着一个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历史性任务。因此,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着力完成制度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三)中国制度深蕴‚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中外文明交融中彰显制度优势。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制度是文明进程的结晶。如何处理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的关系,坚持制度创新的‚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在新时代征途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亟待深入回答和科学把握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释放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坚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厚重的文化底气,是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在中国这块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影响深远的大地上推进制度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但却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生成逻辑。历史悠久的传统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作用,是今天我们坚定制度自信不可或缺的文化自信底气。
比如,人文至上的政治理念、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家国一体的政治情怀、追求中和的政治境界、崇尚整体的政治思维,内容博大、思想精深的中华传统政治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奠基作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发展具有培根铸魂的文化源流作用。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态度积极吸纳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优良因素和有益成分,立足中国实践,顺应时代要求,扎实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了强盛的制度活力和厚重的文化底气,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巍然屹立的中流砥柱。
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成果中释放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当今世界,各种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竞争比较、优势互补,构成多元共存、多元共进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大潮流和发展大趋势,同时各种逆多极化、全球化思潮和行为也对世界发展大势构成严重挑战和潜在威胁。
我们正面对着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大变局中,中国制度愈益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对世界走向的深远影响。中国制度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之所以更加自信地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以___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人类文明发展大逻辑和大趋势,勇立时代潮头,坚持与时俱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从而不断增进中国制度的现代文明品格。这是我们在面对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风险挑战中愈加充满中国制度自信的坚定文化底气。
第二,抗疫中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造成一场规模空前的公共卫生危机,考验着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面对严峻形势,____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经过艰苦努力并付出牺牲,疫
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不仅最大限度维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也为世界各国的防疫赢得了宝贵时间,提供了重要经验。中国能够经受住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独具优势的政治制度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令出一门‛的高质量决策效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大政治决策、重要政策出台都是基于中国社会的整体利益,因而可以做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令出一门‛的效应。在疫情防控中,这一制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疫情在武汉暴发后,形势一度非常严峻,1 月 22 日,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对一个有着 1000 多万人口的城市实行这种管控措施,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气。实践证明,这是整个抗疫斗争至关重要的决策。
中国如此迅速作出以全体人民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大决策,这在西方政治制度下是难以想象、更无法实现的。西方政治制度中存在多种利益集团,不同利益集团支持的党派、政客或相互攻讦、相互掣肘,或相互利用、交换利益、党派分肥,形成了多中心、多层级的决策机制。在这种派阀政治制度下,一方面,加剧了决策的复杂程度,使立法和行政效率下降;另一方面,集团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造成国家政策的短期化、功利化趋势。这一弱点在西方多国的疫情防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些联邦制国家在防控疫情的重大决策中,更是付出了中央与地方政权之间极高的摩擦成本,经常出现中央政府无能为力、地方政府各行其是的状况,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政策。
(二)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上下同心的执行能力。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领导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党中央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也体现在中国各个层级直至基层的各级政权和社会组织之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在全社会、在政策实施全过程中得到贯彻和执行。在疫情刚发生时,____总书记向全党发出总动员令,他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全国各级各地党组织以高度责任感担负起疫情防控的领导职责,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使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全面坚决的贯彻执行。
在政策执行力上,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也形成鲜明对比。在西方,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始终受到三权分立体制和政党制度以及联邦制度等错综复杂的制约。行政机关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往往要通过大量的博弈和利益交换才能得以实现,行政效率在制度运行中受到很大损耗。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州甚至县、市一级议会和政府的态度。美国一些州政府及负责人公开批评、抵制联邦政府的政策。在美国疫情暴发的严峻时刻,纽约州长怒怼总统成为新闻焦点,加利福尼亚州在戴口罩等重要的防疫措施上与联邦政府的主张相悖。联邦政府不得不通过利益交换,来换取地方的支持和配合。
(三)中国政治制度具有统筹全局的协调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生命健康都带来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带来巨大影响和冲击。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需要国家政治制度提供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____总书记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这突显了武汉对全国抗疫的关键作用。然而,上千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绝不是一封了之的,这一管控措施意味着大量物资、人员的及时支持和供应,意味着各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密切配合,意味着外部的大力支援。否则,武汉会成为疫情中的‚一叶孤舟‛。
中国政治制度把全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创造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疫壮举。在党中央统一指挥协调下,来自全国各地和军队的 340 多支医疗队,4 万余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各地调集的医疗设备、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紧急驰援。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是靠着‚全国一盘棋‛的卓越协调能力打赢了武汉保卫战的。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
员马丁·雅克敏锐观察到中国制度卓越的管理协调能力,他指出:‚中国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这一制度优势也与西方国家疫情防控中‚各扫门前雪‛、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鲜明对照。
(四)中国政治制度具有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动员能力。中国的抗疫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人民战争。在前线,医务人员、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日夜坚守;在后方,有工厂车间加班加点生产、有社区村庄群防群控,也有十多亿人默默地自限于居室住宅所实现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防疫隔离行动。全民自觉支持配合的背后,是中国政治制度广泛深入的组织动员能力。
在全国实施严格社区封闭和居民防疫隔离期间,依靠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甚至是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中国筑起遍及城乡的严密疫情防线,建立起了非常时期服务十多亿人口的特殊社会保障和供给体系。应该说,这是公共管理史上的奇迹,而能创造出这一奇迹,首先应该归功于中国政治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原则,凝聚起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向心力,形成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第三,中国制度优势的世界意义。当今世界在生产力条件、人均财富、信息化程度等各类物质文明水平超出以往的条件下,却陷入了深刻的发展困境。国际金融危机历经十年而未消除,反而向深层次发展;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复杂化趋势;‚逆全球化‛浪潮深刻改变着西方政治生态;国际贸易呈现持续低迷甚至停滞状态。可以认为,这些状况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秩序陷入了严重危机。
放眼全球,近年来始终保持稳健向好发展势头的主要经济体只有中国。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愈发彰显出中国的制度优势。
(一)西方民主遭遇制度困境。追根溯源,西方民主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社会集团之间长期斗争与妥协的博弈均衡的产物,并不具有普适性。美国经济学家曼库·奥尔森在《国家兴衰探源》一书中使用‚分利集团‛概念分析西方民主的社会基础。他认为分利集团是现代西方民主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倾向于在社会总体利益不变的情况下,设法增加自身在其中的份额。
把分利集团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可以勾勒出一幅西方民主起源演化的图景。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15—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中指出,商业的近现代发展主要来自‚中间商阶层‛的扩展,即买者(消费者)和卖者(生产者)并不见面,而是通过中间商作为桥梁和纽带。所谓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各类交易所等中间
环节配置资源,其实质是由中间商群体来定价。中间商(包括银行家)不是企业家(生产者),只是中介,他们并非社会财富的生产者,而是分利者。中间商阶层 15 世纪已兴起,而企业家阶层 18 世纪之后才开始兴起。
西方民主起源于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亦即中间商阶层对封建领主阶层等其他集团的斗争。即使到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英格兰与爱尔兰也仅有百分之五左右的成年男性有投票权,苏格兰二百万人口中仅约三千人有投票权,而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亦即中间商阶层主导经济活动的社会早已成型,‚改革‛只是把投票权扩大到中小中间商范围。现代西方政治民主发展的历史,晚于资产阶级社会的成型,因而其演进历史的每一步都贯穿着‚中间商伦理‛即分利诉求:在经济活动开始之前即要求谈妥利益分配方案。早于现代政治民主的公司民主,股东投票权早在 17 世纪即已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出现,堪称西方民主的早期范型。
西方政治民主的发展进程——从部分人的民主开始缓慢扩大投票权范围,直到普选制在二战后逐渐实现,本质是模仿股东投票权,让分利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普选决定着未来数年的执政党派及其政策取向,其实质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开始之前即要求划分发展果实。
把分利集团理论应用到当代西方社会,可以看到西方民主走向制度性困境的必然规律。西方民主的演变史,决定了
当代西方经济社会体制的运行建立在‚先分利,再发展‛基础上。于是,发展成果要能够不断满足分利期望,社会运行才可持续。
成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普选制可以看作全民分利制度,它必然导致政治诉求一味追求高福利,政策短视,没有长期目标。没有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社会运行就需要依赖信用体系来兑现分利期望。为了建立信用体系,经济社会各环节运行都被会计化进而金融化,就连个人行为都被纳入信用体系和社保体系中,从而出现了经济金融化现象。在经济金融化的社会中,各种对未来经济数据的预期都可以被计算、细分、转移、折现,企业追求‚画大饼‛从而实现‚高估值‛,个人生活被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预期所绑定。于
是,整个社会的未来取决于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从而带来先前分利预期的变现。然而,政治上全民追求分利、经济上各类中间环节形成多个分利集团相互博弈的社会,必然出现‚画大饼‛速度赶不上分利欲望膨胀速度的局面:社会债务规模不可控地膨胀,超过了创新能够带来的新增偿债能力。2008 年的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日益向深层次发展的西方经济危机,意味着‚先分利,再发展‛的西方民主必将陷入困境。
(二)重新认识中国制度优势。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
国在社会制度的设计上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过程,以过程结束端的成果共享作为初衷,而非以过程开始端的预先瓜分为准则。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一个根本不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要在金融危机后维系业已金融化的信用社会体系运行,核心任务是维持其资产体系的高估值。而要维持这种高估值,就需要不断‚释放流动性‛,也就是‚印钞‛。然而,‚印钞‛的后果就是债务规模的进一步膨胀,债务规模的飞涨也就意味着西方的信用社会体系愈发不可维系。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制度优势日益凸显。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设计上首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此就要确保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也就是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实际上,定义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性质,拥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就可以确保发展过程从生产开始,而非从先谈妥分利方案开始。由此,中国社会也就不会陷入西方那样的分利怪圈中去。
在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中国能够不断贯彻落实五年规划,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连贯性。放眼世界,‚先分利,再发展‛的国家往往出现仅执行了数年的大政方针因大选而全盘改变的情况。不少发展中国家不但无法自主开展生产规划,甚至连‚先分利‛都无法自主,经济上乃至政治上受制于人,经常由于外部因素导致内部发展受挫。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得中国社会有凝聚力,使得中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在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放到世界上看,没有稳定领导核心的国家,就无法有效组织、形成合力、开展生产,就会陷入不同分利集团的撕扯之中。
当今世界,各类物质文明水平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高,这就需要更复杂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调动社会资本服务于生产的能力。只有像中国这样‚先发展,后共享‛的体制,才不会在日益复杂的生产链面前迷失,从而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三)塑造经济全球化新路。近三十年来,全球化进程已使世界各国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而全球化的动力也在发生变化。以往,西方跨国公司争夺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并进行分利,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然而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道路已深陷泥淖。经过多轮‚救市‛政策刺激,主要西方国家的生产却并未重回危机之前的水平,反而由于大量新增货币进入全球市场寻求分利导致世界形势更加脆弱。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加,全球贫富差距加大、地缘冲突频发、恐怖主义凸显,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
当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全球每年新增 GDP 的六成以上,客观上成了全球生产力
增长的新动力。但应该看到,不少发展中国家依然贫穷,甚至陷入了战乱或新的经济危机中。纵观这些战乱或新的经济危机,无一例外均与旧的全球化道路难以为继有关。近年来新增的地缘冲突热点,总不乏西方挑起或参与的因素。而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新经济危机,也往往源于过度依赖西方而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些情况说明,以西方为中心的‚中心—外围‛格局已无法再提供繁荣与稳定,反而成为不安全、不稳定的根源。
全球化的新道路该怎么走?这是摆在世界面前的重大问题。与人类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不同,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注入的是新增的‚正能量‛。‚一带一路‛倡议变传统的‚先谈判分利规则‛的国际经贸合作框架为‚从项目合作做起‛的‚先发展‛式合作,成为当今时代国际经济合作的新范式,引领世界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在未来的全球发展之中,中国治理将是世界发展经验中最重要和最具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对于陷入‚现代化困境‛的西方文明而言,中国也提供了对现代化的另一套设想与行动方案。
____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奋发努力,不断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的就一定会达到。
第二篇:创新是开发区最大的优势
创新是开发区最大的优势 ——关于我县工业园体制和机制的几点思考 突破工业园现有管理模式,分设行政管理与经营开发两大职能目前大多数工业园现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石城县工业园管委会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工业园实行“一级行政、一级财政、封闭管理”,工业园管委会实际履行了行政管理与经营开发两大职能。这种管理模式,在全国早期设立的开发区建设中,确实发挥了体制改革的先发性效应,但对于后发的我县工业园来说,已难现体制优势。尤其是将市场主体的经营开发职能统由管委会履行,实际上是新的“政企不分”。由于工业园管委会不是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造成融资渠道不畅、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工业园发展的“瓶颈”。因此,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分设行政管理和经营开发两大职能,将经营开发职能从管委会划出,由新设立的投资开发公司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承担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地在行政审批、行政管理方式等方面都立足于改革创新,有较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更要考虑的是观念不新、机制不活的现实,加大改革力度,对行政管理体制来个根本性的变革。有位经济学者王叙德初步设计了一个粗线条的改革方案,称其为“分设三权、代理行政”。所谓“分设三权”,即把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所谓“代理行政”,一方面是指工业园仍实行封闭管理,县直单位对工业园履行行政执行权时由工业园管委会代理;另一方面工业园管委会在项目审批、规划选址、征地、工商执照、信息咨询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即“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和“一窗口收费”的运行机制。这个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在工业园形成法制、规范、统一、间接、效能、服务、透明的行政管理环境;二是有利于工业园管委会精简机构,减少人员,降低行政成本;三是有利于理顺工业园与县直部门职权职责关系,从而真正落实开发区的封闭管理。创新机制,将工业园的经营开发编制成项目对外招商制度经济学家偌斯说:“机制的创新升级是一切组织提高效能的关键”。工业园的经营开发权职能交给新设立的投资开发主体后,必须市场化运营,注重机制创新升级。在本地资本、管理都无优势的情况下,不妨通过精心策划,将工业园的经营开发编制成项目对外推介招商。可根据工业园规划,按照“一园多区”将工业园划分成若干个产业小区,一个小区的经营开发为一个产业项目。政府把某一小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一定的特许期转让给外商,外商自筹资金建设和开发,并承担区内招商义务,引进项目入园。特许期满后,外商将园区内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所有权无偿转给政府。外商的经营收益来源于两块:一是土地收益,包括出让土地收入和土地增值收入。只有在引进项目并落地后,土地收入才能变现;只有在招商成效显著时,土地才可增值。这样,外商的收益直接与招商引资相挂钩。二是财政分成。外商按照引进入园区企业的若干年税收以一定的比例取得分成。政策上可视为政府对外商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运作成本的回报。这样,外商的收益与引进入园区企业创造的效益相挂钩。在具体测算外商的收益时,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保证外商对园区投资经营收益率大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二是对土地收入的测算要区分商业用地与工业项目用地,近城与远郊的土地级级差。只有这样,才具有可行性。若上述建议得以实施,将解决工业园现存的三大难题:一是解决了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和融资渠道不畅的难题,将经营开发权赋予市场主体既可吸纳外商的资金,外商又可将园区土地抵押进行融资。二是解决了招商机制不活的难题。外商的收益与招商业绩相挂钩,招商机制得以激活,绩效明显。三是解决了政府招商不能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利用外商招商,信息量更大,亲商性更强,既增加了招商主体,拓宽了招商渠道,又可将招商纳入市场化运营,从而降低招商成本。优化环境是工业园管委会的首要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应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以降低客商投资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收益为目标,最大程度地为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环境。在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更要扬长避短,硬件不足软件补,在管理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信息环境、治安环境、文化环境等软环境建设方面勇于改革,不断创新。首先在改革措施的推行上仍然可利用时间差先行一步,能否在政府没有赋予优先权的时候,继续保持改革探索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自立优先权,敢于制定和实施特殊的管理权限和政策。其次在改革措施或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上做足文章,建立真正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制,不断创造出有利于外商投资的小环境.
第三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
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
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
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用好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警惕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找准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正能量。
一、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观点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观点:把人民群众当作实践主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把人民群众当作认识主体,认真总结群众经验,善于集中群众智慧,领导群众不断前进;把人民群众当作利益主体,始终坚持为民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把人民群众当作权力主体,始终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把人民群众当作价值主体,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全部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把是否践行党的宗旨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
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群众观点作为根本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中成就党的事业,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当前,面对改革中的险滩和硬骨头,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获取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
二、发挥最大优势,警惕最大危险
我们党在西藏这片高天厚土上,经营和执政60多年,真正代表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如今,我们要继续完成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更需要党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用好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不断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危险。一般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外在环境的压迫,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生存和发展。成为执政党后,一方面,我们党有了联系群众的更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执政党的地位,容易使一些人对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逐渐淡化,染上官僚主义习气。与执政前相比,脱离群众的现实危险大大增加了,而且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新形势下,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突出地摆在全党的面前,这需要引起全党高度警惕。我区地处边疆,十四世**集团始终在与我们争夺群众。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脱离群众的严重危害,时时刻刻警钟长鸣,采取相应措施,把危险降到最小程度。
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似树断根。西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求我们进一步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依靠人民
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蓬勃激情,用好我们的最大优势,克服最大危险,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群众汇聚起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
三、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重在行动,贵在落实。全区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要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上来,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体现实践特色,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族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在这次活动中,全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把群众的期待作为自己的责任,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握好方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锁定目标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实现同步小康而奋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发生在群众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在他们看来都是大事、急事、难事。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在这次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百姓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做好做实,做到百姓的心坎上。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与各族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使党与群众形成水乳交融、鱼水相依的密切关系。
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作风关乎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人民群众也正是从党员、干部表现出来的作风来认识党,进而决定对党的态度的。从总体上看,我区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好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发挥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在作风上不同程度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同时在政治立场和作风漂浮懒散方面,极个别党员、干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作风问题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解决作风问题,就要以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着力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规定,坚决反对 “四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将其扎实贯彻落实到
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狠抓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谱写好中国梦的西藏篇章汇聚磅礴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全部活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条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党的群众工作中的运用,它既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生命线,又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
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是落实治边稳藏的现实需要。全体党员、干部要在“真”字上下功夫,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真正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党性观念、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活”字上求突破,结合各自的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在“实”字上找着力点,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廉”字上做文章,既要干净做事,更要干净做人;在“准”字上找切入点,把准群众的脉搏,从群众最盼处做起,从群众最怨处改作风;在“久”字上建制度,建立起一套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上下功夫,在改进群众工作方式上下功夫,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逐步扎实地把活动引向深入。
第四篇: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把服务人民群众贯穿创先争优活动始终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服务人民群众,乡镇作为一级人民政府,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既是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先争优的不竭动力。
一、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坚持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三、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
四、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五、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六、将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体现到法规制度和各项决策中,形成服务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要在行动上自觉做到服务人民群众,首先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组织先进、党员优秀的显著标志。创先争优活动应当也是一次增强宗旨意识、增进同群众感情的教育活动。党员要在活动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等基本观点,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从理论上为增强宗旨意识打牢基础。要重温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
要学习那些坚持党的宗旨、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做到见贤思齐,学有榜样。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村党支部书记土丁朋措不顾两位亲人遇难、4位亲人重伤,主动组织突击队救出200多名群众。在江西抗洪抢险中,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10人英勇牺牲,其中8名是共产党员、5名是党支部书记;在甘肃舟曲抢险第一线,冲锋在前的是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这些先进人物,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生动事迹,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鲜活教材。要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深入群众之中,充满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到心相连、情相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仍在影响着党员,能不能抵制住这些腐朽思想的侵蚀,对每个党员都是一个严峻考验。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每个党员都要增强对于腐朽思想的辨别力、抵抗力和免疫力,坚决防止思想上滑坡落伍。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党的宗旨铭刻在心灵中、实践在行动上,才能把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坚持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和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群众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真正做到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的作风和习惯,努力克服一言堂、家长制的影响,增强公仆意识。要尊重和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要征求群众意见,按照群众的要求办事。群众赞同拥护的事情,就认真去办;群众不满意的事情,坚决不办。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同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完成重要工作和任务,要认真发动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在群众之中,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主动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请群众出谋划策,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党组织制定活动计划和安排、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作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开展活动的情况和效果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要注重社会公认度,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请群众参与推荐,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内活动要影响和带动群众,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因此,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三、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
群众的呼声是党组织和党员行动的第一信号;群众的意愿是党组织和党员行动的重要依据。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是党组织和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组织和党员都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党组织要畅通听取群众意见的渠道,坚持党组织负责人接待日、改进信访工作、党员干部定期走访群众、撰写民情日记等好做法,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做到以最迅速、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群众的诉求。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直接接触群众,经常到群众家中,到群众工作劳动的地方,到群众业余生活的场所,与他们促膝谈心,使他们能讲心里话、讲实在话。领导机关的干部要通过建立联系点、定期走访等方式,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在基层群众中交一批真心朋友,遇有重大或突发事件,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反映情况、传递信息。
对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凡是合理并具备相应条件的,党组织应尽力给以满足;对依靠本级的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请上级组织帮助解决。上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解决。要掌握好社会舆情,做好引导工作,防止把少数人的观点混同于群众的普遍意见。对少数群众不尽合理的要求或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诉求,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给群众一个满意的回答。这些工作做好了,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一些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的群众,需要党组织和党员的关心和帮助。主动关心这部分群众,为他们解决疾苦,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要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对因家庭成员下岗失业造成困难的,要帮助联系岗位培训,安排就业;对因病致贫的,要通过社会保障、扶贫救济、慈善事业等渠道帮助解决;对生产路子不宽、致富无门的,要协助寻找致富项目,搞好技能培训,等等。总之,导致群众困难的原因不同,需要采取的扶助方法和措施也有所不同,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户而异,针对具体情况找出解决办法,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困境。一些地方采取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为特殊困难群众献爱心主题实践活动等办法,形成了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和借鉴。
党政机关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在改进机关作风中创先争优,推动建设服务型机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加大帮助群众纾困解难的力度。坚决反对和克服嫌贫爱富、“傍大款”等不良现象,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等脱离群众的倾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群众思想有困惑的时候,党员应当主动关心开导,帮助他们解开疙瘩;当群众有牢骚和怨气的时候,党员应当正面疏导,帮助他们理顺情绪。针对有的地方、企业发生少数困难人员采取极端方式处理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在及时发现困难人员、帮助解决困难的同时,还要主动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排除极端念头。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防止和避免出现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极端事件。
五、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前一段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所以受到党员欢迎、得到群众称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创先争优活动要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必须把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求和实际困难,做好相关工作。基层创先争优,重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墙壁上,而要落在行动中、干事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承担着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责任,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推动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在基层落实。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态度,主动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要有计划地办几件民生实事,有专长的党员要主动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法律等方面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党组织和党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一些地方探索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和组织党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志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应当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以推广。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大可小。比如,先富起来的党员可以为家乡修路架桥,改善农村交通,为农民致富创造有利条件;也可以捐建希望小学或兴办其他各类学校,提高教育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可以兴办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发展慈善事业,造福广大群众。农村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可以指导其他农民提高种植养殖技术,加快致富步伐;也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广泛传授致富技术,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还可以依托技术优势,领办集体企业,增加集体积累,拓宽致富渠道;即使是普通党员,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志愿做一些服务群众的事情,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这是服务人民群众最经常、最具体的行动,要长期坚持下去。
六、将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体现到法规制度和各项决策中,形成服务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
服务人民群众,要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但又不能只体现在这样的具体事情上。从更大范围的、宏观的视角看,还应当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各项决策上。法规政策和决策能不能真正代表群众利益、体现群众意愿,往往更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这就要求工作在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从事法规政策研究制定工作的党员干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够具有更加牢固的宗旨意识,更加深厚的群众感情,更加自觉的服务理念,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以及小团体利益的干扰和影响。制定每一项法规政策、提出每一个决策方案,都要搞好调查研究,通过民意调查、公开听证、征求意见等办法,掌握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态度。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制度和规定的出台,都要看群众是否赞成、是否满意。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使法规政策和重大决策都能够真正造福于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制度是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保证,对党员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要建立健全推动和促进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人民群众的制度,增强制度规定的引导力和约束力,使服务人民群众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通过健全制度和抓好制度的执行,强化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服务人民群众。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提高用权为民的公信力。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根本观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怎样用权,直接关系到党的公信力。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甚至虚报政绩、造假骗官、以权谋私,群众意见很大。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为民做事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勤政为民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秉公用权不谋私利。
创先争优活动是阶段性的,但服务人民群众却是没有止境的。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宗旨意识的增强上,体现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上,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到切实的实惠上。每个党员和党组织都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制度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创造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认可是对干部最大的褒奖。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能图虚名,而要以人民满意、百姓夸奖为标准。要追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先进”和“优秀”。山西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坚持植树造林,把一个穷困山区变得山清水秀、富裕兴旺。安徽小岗村沈浩苦干6年,使小岗实现二次创业,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多元提高到6000多元。这种先进和优秀将永远书写在山川大地,铭刻在百姓心底。
关于建强农民服务站点工作平台把服务人民群众贯穿创先争优活动始终的思考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服务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服务人民群众,既是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先争优的不竭动力。去年5月以来,奎香乡党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新机制、新手段和新载体,在辖区内依托农民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创先争优求突破,立足优势显特色,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谋划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彰显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巨大力量。
一、主要做法
奎香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111个自然村,2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12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19%。<莲~山 课件>按照“党委领导、部门协同、信息先导、服务到家”的思路,2010年5月,奎香乡党委制定并下发了《奎香苗族彝族乡开展农民服务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全乡建成农民服务站点9个,搭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大舞台”,工作队员深入全乡所有行政村,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生产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等五大服务,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在服务群众中较好地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方便群众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政策进村促稳定、培训进村提素质、文化进村带科技、普法进村保权益、活动进村提活力、项目进村带发展的“六进”目标,社会反响很好,群众评价很高。使农民服务站点真正成为了解民情的窗口、办理民事的载体、解决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和造福民众的平台。实践证明,建立农民服务站实现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是对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有益探索。
(一)因地制宜建站点。乡党委结合农民服务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在对原有的便民服务机构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农民服务站进行规范建设。并将原便民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与农民服务站进行有机衔接,进一步规范了便民惠民服务工作。建成了乡级农民服务站1个,村级农民服务代办点8个,明确了村民小组农民服务代办员204人,硬件建设落实“八有”,即有办公地点、有办公电话、有办公标识、有工作制度、有工作日志、有工作台帐、有考勤登记、有意见箱。乡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民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采取党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农民服务站长具体抓,负全责,农民服务站和驻村工作队直接抓,为所驻村提供为民服务支持,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农民服务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并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逐步规范和完善农民服务站点的为民服务功能。
(二)完善功能利民生。乡村农民服务站点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了应入驻农民服务站的部门,重点抓好计生、民政、国土、农业、综治等职能部门的入驻工作。坚持“一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一条龙服务”的工作原则,对一些办证办事项目较少的窗口,采取预约办理、转接办理以及科学设置窗口的服务时间等方法为群众提供服务。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并设立了监督投诉电话,对服务站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受理群众投诉建议,确保服务站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截止2011年1月31日止,全乡农民服务站点共为民办理各种证件1208份,开展科技培训2063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5748份,发放各类物资431件,调解纠纷21起,为民办好事、实事157件,接待咨询、来访849人次。
(三)规范服务抓集中。涉农站所采取指定专人坐班或轮流坐班等方式,到集中办公场所对外办公。双休日和节假日也安排了值班人员,保证了群众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均也能办理相关事务;做到了“一规范、二上墙、三办理、四登记”。“一规范”即规范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言行。“二上墙”即人员分工和办事流程上墙、服务制度上墙。“三办理”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四登记”即预约电话登记、上门服务登记、办结签收登记、代办结果登记。建立了服务承诺、首问首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和全程代理等工作制度,并规范上墙,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了“农民服务站”组织领导机构和约束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便民惠民服务工作考评标准,每年年终组织考核,落实奖惩,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四)依法行政明职责。乡党委政府从相关站所抽调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人员组建成服务站工作队伍,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积极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农科信息、素质培训、技术推广、劳动就业、医疗指导、计生民政、文化娱乐、法律援助、信访接待、扶贫济困、证照办理等各类公共服务,以及土地流转等市场化服务,并且所有服务事项均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理,规范工作程序和办事行为,运行至今还没接到群众举报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
(五)广泛宣传促提高。服务站点建立后,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利用赶集天在乡内奎阳、寸田、吉塘三个集镇就农民服务站点的性质、工作范围、服务对象等要素向社会作广泛宣传,让全乡广大群众都能知晓设立农民服务站目的和意义,宗旨和目标,结合当前的农村实际和“三农”政策和农村工作大力宣传为民办事的综合便捷服务窗口的作用,让全乡各族群众知道有所需所求时该“去哪里办理”、“找谁办理”、“该怎样办理”,以便有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帮助,有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有诉求时能得到及时反映。截止2010年12月底,全乡共开展农民服务站点业务知识讲解宣传11场次。
二、取得成效
全乡农民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莲~山 课件>亲民爱民帮民助民蔚然成风;农村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安定团结局面有效巩固;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强力推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了“培养锻炼干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目标。
把农民服务站建成锤炼干部作风的“大熔炉”。通过农民服务站这个新平台,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驻村包社长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找准了工作方向,在服务群众中加强了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起良好作风,加深了对群众的感情。他们主动帮助农村谋思路、破难题、解纠纷,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由“等事做”到“找事做”的转变。寸田村农民服务代办点积极引领该村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组织召开各类会议11次进行动员和协调,统一了群众思想、集中了民智民力,共筹集资金391万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0万元,建成了新式农村别墅式住房61套,有效改善了250余名彝族汉族群众的住房条件。农民服务站建站工作启动以来,全乡各级农民服务站点共帮助各村争取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开展了通水、通电、通路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设施1000余处,组织适用技术培训1200人次,为群众协调创业贷款20余万元,组织为贫困户、贫困学生、受灾群众捐款捐物总价值10余万元,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把农民服务站建成提高干部素质的“大课堂”。基层发展需要干部,干部成长需要基层。乡村干部,尤其是年轻后备干部在农村基层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处理矛盾纠纷、带动农村发展的实践中,对政策法规的掌握进一步精通,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进一步加强,各方面能力素质都得到了充分锻炼,一大批干部在农民服务站这个“大课堂”中迅速成长起来。农民服务站建成以来,5名综合素质高、工作积极肯干的农民服务站工作人员被提拔到股所级岗位使用,真正做到了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同时,5名大学生村官经过农民服务站的锻炼,先后考录为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顺利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把农民服务站建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引擎”。创先争优活动中,农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定期深入村组,重点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群众评判,让群众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形成全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成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引擎”。农民服务站建成开展服务工作以来,每个工作队员自觉走村入户,主动和群众交朋友,帮助群众谋划发展思路,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具体问题,围绕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题,采取代理服务、科技指导、资金扶助、政策支持等多种有效方式,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热点难点问题。利用所在单位的部门优势,引领驻点单位搞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2010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7亿元,增长6.65%;实现粮食总产16652吨,人均有粮346公斤;农民人均收入2501元,增长12.63%。
把农民服务站建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平台”。乡村农民服务站点发挥触角前移、直接全面的优势,把办公室搬到群众的“家门口”,切实做好解民困、化民怨工作。以走访上访户、困难户为切入点,及时发现信访苗头,提前介入安抚疏导,妥善调处矛盾纠纷,真情劝访息访,促进了和谐稳定,实现了矛盾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目标。农民服务站建成以来,乡村站点工作队员共走访群众8271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47条;调处纠纷414起,息访228起;为群众代理信访事项644件。
三、存在问题
(一)技术人员缺乏。由于人员变动频繁,服务站点技术人才紧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上划部门人员难以集中,不能满足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服务和技术指导。
(二)宣传力度不够。个别村两委对农民服务站的性质、作用宣传不多、宣传面不广,致使部分群众还不太明白服务站到底是干什么的,也不知晓有服务站这一平台,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晓度,能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三)站点设施落后。站点服务设施落后,农民服务功能还发挥得不够好。由于受财力和地域的影响,多数村级站点没有电脑和网络设施,各种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对群众反应的问题还停留在你问我答,你说我记,你访我传的现象,工作方式非常单一,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时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功能发挥不够。大部分村级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属村“两委”人员,半农半工,长期驻守岗位意识淡化,<莲~山 课件>对群众民情收集不够完整和及时,日常管理和信息收集工作有待加强。
四、几点启示
实践证明,农民服务站之所以能够助推创先争优活动达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在于突出实践创新这一根本要求,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农民服务站是强化基层组织创先争优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民服务站,就是坚持把推动创先争优、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着力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农民服务站为载体,努力推进党的建设,提升“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质量。工作中我们感悟到,农民服务站有力的推动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培育了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创在岗位,争在工作。
(二)农民服务站是联系服务群众创先争优的有力举措。突出实践特色,服务人民群众,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衡量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否创先争优的重要标准。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围绕“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员都是服务员”的服务理念,通过“农民服务站”这一载体,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全面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建立农民服务站,是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举措,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用新措施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解决新矛盾,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农民服务站是教育引导党员创先争优的有型示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建立农民服务站,县委选派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自身要求严、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员深入到全乡所有的行政村担任党的政策宣传员、创先争优组织员、基层党建督导员、经济发展领航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人民群众办事员,他们“面对面”的与群众打交道,“心贴心”与农民交朋友,“一帮一”的与村民结对子,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辐射和酵母作用,直观、有型地示范带动了广大基层共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推动全乡整体工作上水平、进档次。
(四)农民服务站是建立长效机制创先争优的有益探索。新时期新阶段,由于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诸多新课题,继续沿用原来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思路和方法,许多新情况难以应对,许多新问题难以破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意识不断弱化。农民服务站就是工作体制和机制、思路和方法创新的结果,事实证明是推动创先争优,加强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实际运行中,我们把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贯彻到工作谋划和推进层面,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创新完善组织领导、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工作守则和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保证农民服务站得以规范有序运行,保证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以此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要在行动上自觉做到服务人民群众,首先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组织先进、党员优秀的显著标志。创先争优活动应当也是一次增强宗旨意识、增进同群众感情的教育活动。党员要在活动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等基本观点,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从理论上为增强宗旨意识打牢基础。要重温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要学习那些坚持党的宗旨、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做到见贤思齐,学有榜样。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村党支部书记土丁朋措不顾两位亲人遇难、4位亲人重伤,主动组织突击队救出200多名群众。在江西抗洪抢险中,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10人英勇牺牲,其中8名是共产党员、5名是党支部书记;在甘肃舟曲抢险第一线,冲锋在前的是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这些先进人物,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生动事迹,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鲜活教材。要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深入群众之中,充满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到心相连、情相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仍在影响着党员,能不能抵制住这些腐朽思想的侵蚀,对每个党员都是一个严峻考验。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每个党员都要增强对于腐朽思想的辨别力、抵抗力和免疫力,坚决防止思想上滑坡落伍。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党的宗旨铭刻在心灵中、实践在行动上,才能把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按照“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标准,进一步整合乡镇站所工作力量,组织相关人员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乡农民服务站要经常主动地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多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各服务站点提供信息资源,共同把服务站办成为当地农民获取信息、学习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的“窗口”,真正成为服务农村、指导农民科学致富的阵地。公安、国土、民政、计生、农科、司法、畜牧兽医等乡直相关站所组成驻村工作服务队,定期进村入寨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抽调工作人员在农民服务站集中办公;由农民服务站工作人员组成“农事村办”服务队,建立定期到村流动服务制度,深入各村农民服务点开展集中服务;驻村服务点为农民提供日常服务,形成“乡—村—组”三级服务网络,为山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全方位服务。
(三)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一是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为重点。依托农家文化大院建设成果,组建农村业余文艺队开展“文化进村”活动,不断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健康娱乐的同时,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道德教育,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二是以传递致富增收信息为重点。农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掌握信息量大、视野思路开阔的优势,主动为群众当好市场信息传递员,通过进村入户交流、田间地头探讨等方式向群众传播致富信息,当好群众发展路上的参谋。三是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各站点工作人员应根据群众需求,协调组织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深入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发挥了解困帮富作用。四是以收集社情民意为重点。乡村农民服务站点工作人员直接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察民情、听民意,及时了解群众生产情况和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掌握第一手情况,使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各项民生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实现了“关注民生干实事、服务群众干成事”的目标。
(四)进一步尊重依靠群众。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和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真正做到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的作风和习惯,努力克服一言堂、家长制的影响,增强公仆意识。要尊重和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要征求群众意见,按照群众的要求办事。群众赞同拥护的事情,就认真去办;群众不满意的事情,坚决不办。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同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完成重要工作和任务,要认真发动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在群众之中,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主动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请群众出谋划策,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党组织制定活动计划和安排、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作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开展活动的情况和效果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要注重社会公认度,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请群众参与推荐,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内活动要影响和带动群众,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因此,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五)进一步关注群众意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组织要畅通听取群众意见的渠道,坚持党组织负责人接待日、改进信访工作、党员干部定期走访群众、撰写民情日记等好做法,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做到以最迅速、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群众的诉求。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直接接触群众,经常到群众家中,到群众工作劳动的地方,到群众业余生活的场所,与他们促膝谈心,使他们能讲心里话、讲实在话。领导机关的干部要通过建立联系点、定期走访等方式,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在基层群众中交一批真心朋友,遇有重大或突发事件,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反映情况、传递信息。对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凡是合理并具备相应条件的,党组织应尽力给以满足;对依靠本级的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请上级组织帮助解决。上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解决。要掌握好社会舆情,做好引导工作,防止把少数人的观点混同于群众的普遍意见。对少数群众不尽合理的要求或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诉求,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给群众一个满意的回答。这些工作做好了,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六)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制度是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保证,对党员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要建立健全推动和促进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人民群众的制度,增强制度规定的引导力和约束力,使服务人民群众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通过健全制度和抓好制度的执行,强化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服务人民群众。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提高用权为民的公信力。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根本观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怎样用权,直接关系到党的公信力。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甚至虚报政绩、造假骗官、以权谋私,群众意见很大。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为民做事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勤政为民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秉公用权不谋私利。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中,“服务人民群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人民群众”。这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更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服务人民群众,创先争优活动就会偏离正确方向,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都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项重要要求,注意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真正把服务人民群众贯穿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上杭县以“解民忧、惠民生、帮民富”为主线,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服务党员群众发展经济,促进党员群众增收致富。
一、在群众所思所盼中找准创先争优方向。依托中国·上杭网、上杭政府网等网站,开设民情信箱、网上调查、民意征集等栏目,畅通与群众实时互动的交流渠道,征集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各界人士对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领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党建、农业、信访稳定、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心工作,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调查活动,进行“零距离”座谈,全面准确把握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在对收集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确定了“解民忧、惠民生、帮民富”的创先争优方向。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发出调查问卷12320余份,召开座谈会32场次、走访群众13770户,收集意见建议3500多条。
二、在群众疾苦冷暖中突出创先争优重点。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困难和问题,县委确定了201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20个,特别是针对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的问题,投资2.5亿元新建日供水12万吨的城区新水源项目。目前,该项目第一期工程即将竣工。全县1万多名党员干部开展驻村走访活动,深入村组重点抓好灾后重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特色乡镇规划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各项民心工程的落实,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好。活动开展以来,已解决基层群众实际问题1260个,办实事3938件次,处理纠纷化解矛盾279起,帮助1125人就业。
三、在群众增收致富中显现创先争优成果。开展“双联双帮”活动,即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成对子,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对子,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帮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党组织开展以“支部带领比发展,党员带头比致富、比服务,典型带动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带四比”主题实践活动,实施“1名致富能人党员帮扶1户困难群众、带动10户群众发展致富项目”的“帮一带十”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群众理思路、出点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致富集群效应。截止目前,全县已有96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521名党员干部分别与农村党支部、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对,落实帮扶资金1680多万元,新上项目263个,提供市场信息3600多条,解决生产实用技术问题2500多个,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5000多万元。
偏坡营乡党委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紫塞先锋”工程为载体,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在行动,贵在实践,领导干部做表率,科学发展上水平,把人民群众得实惠做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党员领导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更是实践者,做到履职尽责做表率。
在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工作中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开展了“争一流业绩,争一流服务,创佳绩”的“两争一创”活动。在活动开展中,领导干部做到“三个带头做到”,即带头加强学习,做到政治理论上水平;带头走访调研,做到制定决策有依据;带头剖析问题,做到寻找差距有进步。在全乡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树立执政为民的新形象。乡机关把“创先争优”活动同 “紫塞先锋”工程相结合制作了门牌,公示了党员领导干部分管工作及联系电话,这样即方便了群众办事又能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全乡设置了6个党员示范窗口,7个党员示范基地,14个党员先锋岗。这些切实可行的鲜活载体,极大地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内容,使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防止了活动与实际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促进了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创造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偏坡营乡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乡,没有工矿企业,经济基础薄弱。乡党委政府为改变现状,立足乡情,对标定位,科学谋划,优化产业结构,确定养牛业和蔬菜业为立乡富民的主导产业,矿业开发为辅助增收产业。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宜搞养殖的搞养殖,宜搞种植的搞种植,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力争3年内完成“四个园区”建设,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建设以香港悦津蔬菜公司和森友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榆树底、颇赖村、靠山营、偏坡营4个村的“蔬菜园区”;二是建设以凤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和益佳养牛公司辐射带动的白银沟、山嘴、九神庙、榆树林、昆仑沟、卧虎沟6个村为主的集肉牛育肥、饲料生产、基础母牛繁育、屠宰加工、牛粪处理深加工为一体的“养牛园区”;三是建设以林业发展为主的哈沁营、三间房、黄酒铺3个村“绿色园区”;四是建设榆树底膨润土、靠山营氟石、三间房萤石、榆树林铁矿4个村的“矿产园区”。目前,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进驻“蔬菜园区”的企业有香港悦津蔬菜公司、森友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源丰保温包装材料厂;进驻“养牛园区”的企业有凤林养牛有限公司、凤林有机肥、益佳牛业;“绿色园区”实现人均百株杨。“矿产园区”正在开发勘探,招商引资。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为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叫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见实效,不走形式过场而实实在在,同当前工作紧密结合。一是同“治难整后”工作相结合。项目村九神庙村投入15万元建成占地1.5亩的高标准“两室“5间;非项目村靠山营村不等不靠,自筹资金12万元新建“两室”4间,现已完工;乡党委、政府拿出资金12万元对哈沁营、卧虎沟、昆仑沟三个村“两室”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同提高党员素质能力相结合。举办了三期农村干部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班。榆树底村支部书记王森连续三次分别在市、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农村干部素质工程培训班上授课。迎接全县36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参观新民居建设和森友蔬菜合作社。三是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相结合。完成森友蔬菜合作社的增资扩股工作,入社社员由60户312股发展到556余户1400股。投资550万元的和发保温材料制品厂建成投产,年生产包装箱108万套,产值1296万元,年利税可达130万元,解决本地80人就业;投资82.5万元2000立方米中心冷库已投入使用;建成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1处,建日光温室40个、冷棚60个,全乡蔬菜复种面积达到2.8万亩。社员年人均入社分红及务工收入合计达到1.85万元。森友蔬菜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50强农业专业合作社。
第五篇: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兼职教授 赵培策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向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课题。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年代,人民群众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勇于牺牲自己和亲人,舍身保护党员干部。在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的南昌,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抗日疆场,在解放战场……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娘送儿、妻送郎,兄弟双双扛起枪,参军热潮一浪高一浪。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英雄的子弟兵英勇奋战、前赴后继,父亲倒下儿冲上,哥哥牺牲弟拿枪,丈夫作战妻支前。据权威部门统计,有2000多万战士壮烈献身,其中有名有姓的仅有180万人,其余全是无名英雄。他们是理想的殉道 者,社会的探索者,主义的践行者,是伟大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私的牺牲者。在莱芜战役中,鲁中地区参加各种战勤的农民500万人之多,直接在战场提供作战服务的50万人之多。由支前民兵组成的40多个‚子弟兵团‛随军行动;由青壮年组成的战场救护队扛着1.6万多副担架,推着1万多辆小车,跟随华东野战军转战齐鲁大地。在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支前民工抱着‚毁家支前‛的决心,奔走在无数条通往战场的崎岖山路上。在蒙山沂水之间,‚红嫂‛的故事有口皆碑,世代相传。正处于哺育期的聋哑农妇明德芙,发现一名八路军小战士与日军作战身负重伤,昏迷不醒,毅然用自己的乳汁挽救小战士的生命;为给八路军的孩子省下一口粮,沂蒙妇女王换于的孙子竟然被饿死;为支援解放军打胜孟良崮战役,六姐妹不分昼夜摊煎饼、做军鞋;为帮助解放军渡河,李桂芳等32名沂蒙妇女用肩膀扛起‚火线桥‛。翻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册,‚红嫂‛故事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天动地。‚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首当年的歌谣,连同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一起见证了亿万人民是如何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情怀和牺牲精神。陈毅同志曾感念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上个世纪60年代,遇 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国家负担,从1961年初到1963年6月,全国共精减职工190余万,城镇人口7600余万。广大的人民群众顾大局、识大体、体谅国家困难,与党中央共渡难关,表现出崇高的思想觉悟。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50年—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国家固定资产的60%是农民,这几笔数字彰显中国的农民对市民、农业对工业、农村对城镇的无私奉献和崇高境界。
二
回望百年中国史,不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还是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党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从毛泽东同志的‚人民万岁‛、邓小平同志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江泽民同志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到胡锦涛同志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历代国家领导人都把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之为鱼水之情,喻之为血肉联系,视之为种子与土地的关系,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衷心爱戴,形成一个坚无不催、牢不可破的领导核心。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由此赞叹:历史上没有其他集团能够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成一个政治单位;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团结,是现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43年,毛泽东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代,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 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拥有了农民、拥有了天下。毛泽东同志从上井冈山之日起,就着手探索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途径,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今天的井冈山人还在传唱一首山歌:‚红军来到掌政权,春光日子在眼前。穷人首先得好处,人人都有土和田。‛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中,有一面锦旗上写着‚土地回老家‛五个字。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农民既得到了土地,又得到了共产党的‚一颗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英明论断,制定出台一系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策措施。在农村,有关涉农政策高强度接力出台,支农力度之大、强农政策之强、覆盖领域之广是前所未有,实现了从‚负‛到‚正‛的转变,由‚取‛到‚予‛的跨越。2006年,延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被中央一号文件画上了句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三农‛资金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接踵而至。从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到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编了一段顺口溜,来描述农民生活:‚种地不交税、上学全免费、种粮有补贴、购机有奖励、看病有农合、养老有社会,走路‘村村通’、家电下乡送。‛这一切说明,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当成亲人,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泽东同志等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带头勒紧腰带,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毛泽东同志本人中断了爱吃的红烧肉。同时,他自降工资,由一级每月600元降为三级每月408.8元,一直到1976年去世时也没有变动。那时,中共中央还提出,‚党员领导干部的工资,今后几年内应逐步降低,以缩小高低工资的差距,并利于带动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种风雨同舟的担当意识和群众观念惊天地、泣鬼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食粮。正是这种爱民之心、亲民之情、敬民之意,才造就了激荡人心的历史前进、气势恢宏的现代转型、震古烁今的发展传奇。90岁月峥嵘,我们党之所以经过劫难仍然生机勃发,沐浴风雨而益显风华,不仅在自身‚过得硬‛,更在于根基‚扎得牢‛,扎在土壤深处,牢牢根植大地。
三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两条古训发人深省。历史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949年,大势已去的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为政20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 利着手太少,而党政军教育人员,更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
苏联解体前,苏联社会科学院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联仍能代表工人的占4%,仍能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代表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一个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注定要被历史所抛弃。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教训一次又一次警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人心所向。一旦脱离群众,执政党就要垮台。90年的历史证明,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四分五裂到统一强大,从封闭愚昧到自信开放,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前所未有地将中华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在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中国从五千年王朝之‚天下‛成为亿万人民之‚国家‛。62年前,中共中央即将动身前往北平时,面对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使命,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如今,‚赶考‛仍在继续。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 党的任务比任何时侯都更为复杂、更为紧迫。‛首先,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人民对腐败深恶痛绝。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反腐倡廉斗争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扪心自问: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立身不枉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我们党需要始终如一的正气、朝气、勇气和锐气,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始终把握历史大局,勇立时代潮流,引领社会进步。其次,要坚持工作重点下移。今天,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利益、价值、理念日趋多元。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项权益。就必须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串百家门、问百家情、解百家愁、暖百家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 众的工作本领。党员干部对群众动真情,群众对党员干部有感情,正是这种感情的纽带,把党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三,全党同志必须时刻谨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将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地位统一起来,将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统一起来。坚持将‚民生‛视为最大的政治,将‚共享‛视为最基本的发展思路,将以人为本作为最核心的治国理念。从人道到人权、从福利到权利,实现人民利益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物质到精神,从生存到发展,保障人民利益拓展出广阔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当改革创新的蓬勃生机,始终保持党拒腐防变的健康肌体。
2011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