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目标叙写

时间:2019-05-11 20:2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的初步认识目标叙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的初步认识目标叙写》。

第一篇:角的初步认识目标叙写

——《角的初步认识》目标叙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2、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物体的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课标解读

第一分句中的第一个行为动词“经历”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是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第二个行为动词“了解”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核心词“平面图形”这里指的是角。第二分句中的“从物体中抽象出”要求给小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通过分析比较,获得感性认识。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索空间和思考空间,并通过交流,了解角的特性。

【教材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已经接触了角,对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中呈现的方式是:在认识角之前先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景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做操同学伸开的双臂、足球门、足球场的边界、小旗、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这些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中用红色标出了其中一些角。通过不同的层次引领学生认识并掌握 “什么是角?”

(1)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2)直接用图形描述角的概念,并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类似于线段概念的引出),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初步感知什么是角以及角有什么特征。

指角、建立角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反复的指角过程中,学生经历发现并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锐角、钝角的基础,是四年级学习三角形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后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生活中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

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角的了解不深,往往学生是将立体实物中的尖尖的部分看成角,而非本节课平面图形中的角。这里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预设和应对方案。

2.3班学生相对于其他班级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思维不够灵活。因此在建立角的基本模型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学科德育渗透点】

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会凭借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和分析综合,形成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这是理性认识。本节课会通过不同的策略渗透理性精神。

本节课理性精神的渗透策略,一是通过对角概念的建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角的模型,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理性化地思维范式和认识模式,对本节课而言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关于概念认识的理性化思维范式和认识模式。二是从渗透策略的角度,本节课通过操作、比较 策略,让学生逐步深入认识角的本质,这种探索精神便是理性精神的内涵之一。

【核心素养渗透点】

本节课着重渗透的核心素养是直观想象观念。因为角相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找、量、画、比等活动,抽象出角的模型,体会角的本质,并在头脑中想象出角的样子,建立角的模型。这个过程即是对学生主观想象观念培养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画一画、认一认等活动,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3.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德育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同时,在找一找、分一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认识角。【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活动角 【评价设计】

1、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用教师实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角,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认识角。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公开课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叶莉丽2008、10、2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课前准备:直尺、活动的学具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图片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最近在太空发生一件轰动世界的事,谁知道这是什么事?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好想把“神七”画下来吧?我们先来画箭头,它是什么样? 揭题:(板书)角

二、生活中的角

1、教师:你能不能从黑板上,桌子上找到角呢?

2、反馈2个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指出实物上的角。教师:是不是整个这个东西就是角?(其中一部分)指角方法:(教师示范)从顶点开始,用手指分别沿着两条边描;或用“)”表示。

3、小组内介绍生活中和主题图上的角 要求:每人至少分别指出生活中和主题图上的角各一个 介绍时用手指表示 限定时间3分钟

4、反馈

三、画角与角的特征

1、从生活中找一个角,然后画下来。如出现“三角形”进行反馈。

引导:这个是什么图形?是不是角?上面有没有角?有几个? 其他情况不反馈

2、教师:下面看看老师画的角。出示投影,从实物中观察角的位置。从剪刀、钟面、水管中抽象出角 在这里我花了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指出剪刀、钟面、水管上的角,其实只要我自己指出来,然后画出来就可以了。因为学生有了前面对生活中的“角的认识”已经足够了,这里只要让学生稍微作一下考虑,然后教师直接点出就可以了,可以节约时间。

3、观察或小组内讨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角?(或者问:角长什么样子?)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会边画边说:“像这样的是角。” 学生找不出角的特征,问题在于教师引导的力度不够,可以先在学生思考之前出示一些错误的角让学生判断,再讨论、思考出角的特征。或者可以把这个讨论过程放到课结束前,作为总结全课的一个部分。

4、学生反馈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错误的角进行判断。

5、得出结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6、判断:教科书P42练习八 1

7、教师示范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从前面的得出结论和这里的示范画角,我都太注重“顶点”的教学,致使后来学生认为顶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点”。并且我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没有处理好,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导致后来在练习的时候,学生都认为“<”不是角。

8、学生重新画角

9、投影反馈(展示不同方向的角,指出“顶点”“边”)

四、比较角的大小

1、用学具创造一个和你画的角一样大的角,然后证明给同桌看。学生创造的思维过于狭隘,全班学生只用了一个学具,不能从教师提供的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的纸片折出角,在教师的提示下,可以折角,但是却折不出同样大小的角。作为教师应该先引导(或者示范)如何运用提供的学具进行角的创造,不能在关键的时候未扶就放,为了教学的需要还是要适当地扶持一下,我想这就是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吧。

2、反馈:你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怎么证明给大家看。

3、分别创造一个比画的角大和小的角,并证明。这个部分漏教,所以在一定程度对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时要一条边对齐的体会有影响。

4、按老师的要求玩一玩“活动的学具角” 拉大——〉拉小——〉拉大

5、教师:从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觉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叉开越小角越小)为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另外设计活动:一把剪刀张开很小的开口,不能剪粗的东西,然后把剪刀口张开大一些,现在能剪了,说说在这个过程中这个角是怎么变化的?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最大的失败在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顶点”的教学上,以及教师在教学角的特征和创造角时的引导。所以这节课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重要性,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学生顺利动手、思索、发现、和表达的重要前提。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预想不一致甚至相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显得相当重要,怎么样通过临场的发挥,用语言和现有素材把学生的思维归正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呢?我现在感觉到这正是我缺乏的,课后我在想,除了多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外,还应该具备对数学学科(至少是小学所有年级)知识的了解,我觉得不应该狭隘地教什么年级才了解什么年级,而应该教什么学科就了解什么学科。另外,在备课方面不能想当然地备课,也不能单线条地备课。这样的备课就会使自己在课堂上出现意外的时候显得很被动。比如我在备课本课时就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对角的特征能说出一二来,事实上在课堂上,学生一点都不能回答,这个时候我就心里紧张的,以致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如果我在备课时就去考虑这个问题时,我想我一定能够解决。所以,在以后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学生“会”,我怎么教;如果学生“不会”,我又怎么教。毕竟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应该代替学生考虑问题。

教学反思:

1、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所以尽可能多地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2、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做角环节,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思维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一层紧扣一层,从而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对角有更深的了解。小组评议: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对角有一定的认识,只是不全面,不深刻。但学生是可以自行找出角的。关键在有直观的表象中抽象出角。在环节1、2后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环节3就分组动手折、说,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特征。角的画法提到前面,一来可以加深对角的特征 的理解,二来学生的思路是顺直的,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学会画角的方法,已经渗透了顶点和边,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就方便了。环节6再由有抽象到直观符合认知规律,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了角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再去自主探索角的大小同什么有关,学生的基础好些,探索的空间更大,有利于学生的探索。

第三篇:目标叙写文档

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阐明的方法及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通常情况下,在确定了一门学科的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硇定为完成总目标所必须的单元学习内容或学习模块。在确定了单元学习内容或学习模块的基础上,我们又需要进一步确定每一单元或模块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及确定达到单元学习目标所需的知识点。因此,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以线性的方式将它们截然分开。因此,以下介绍的1L种方法既可用于目标分析,也可用于学习内容的分析。它们是归类分祈法、层级分拆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棋型法(lSM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主要用干分析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所以,只需直接对达成目标所需的信息进行分析。对言语信息进行分析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以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以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分类等。确定分类方法后,可用图示或列提纲的方式,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比如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此类推。可见,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越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越低(越容易);越是在上层的,难度越大。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内容。信息加工分析不仅能将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显示出来.也适用于描述或记录外显的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筒称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 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淅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当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要想通过上面所述的几种方法直接求出各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时就要使用ISM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①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②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2.常用的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用马杰自己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路”。在l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马杰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条件、标准)的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从ABCD模式出发.在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阐明相应地包括了对象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等方面,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 化.弥补行为目标得不足。

ABCD目标编写对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编写是合适的。但对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编写? 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特点的学习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情感目标还需要通过思想意识的 外在表现来描述。(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培养学习者的某些态度.使他们树立某种观念、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是情感学习的目标,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阐明要通过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来进行描述。艾思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例如,教学目标 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由于“热爱集体”的态度难以直接评价、判断,所以,必 须列举几方面的具体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现察,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例如: ①积键参加集体织织的各项活;

②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

⑤准时参加有关会议;④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⑤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数学目标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 整体系。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通常要分析、阐述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抖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2)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由干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真钻研,在教材中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大纲材料,哪些是基本的材料,哪些是加深的材料,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适合更多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本身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例如在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中,从识记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这六个目标就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在设计和阐明教学目标时,婴注意这一层次性,并准确地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四篇: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38-3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剪刀。学具: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预案:

一、引入角

1、(出示五角星、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大家熟悉的平面图形,瞧!(课件逐一出示)你能给这些平面图形分分类吗? 生: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类?)生:

(板书:角)

2、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课件出示:角的认识)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角不同,它可是一种平面图形。

二、研究角

1、找角的原型

刚才你们认为上面的三个图形里有角,(课件隐去圆形、椭圆形)请小朋友思考,角在哪?

让生思考片刻。谁能来指一指。请生上台指。

2、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图形角(课件演示)师:他找的对吗? 生:

师:原来这些图形里藏着这么多角。让我们请出其中的几个吧。

3、观察角,说出角的特点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有两条线。

师: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师:一个角有几条边? 再来:一个角有—— 生:都有两条边。

师:在哪里?(请生上台指一指)课件闪动一下。

师:谁能来指一指另外几个角的边呢?(说二个,取一个直角、一个钝角)换一个学生指一指,课件闪动一下。

师:角都有两条边。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两条边靠在一起。(辅助手势:两只手靠在一起。)师:什么意思? 指名2-3位。

师:两条边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师:谁还有补充?

4、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一个角有哪几部分组成?

指名说。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自己轻声地说一说。师:(齐说)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看来,是角的话,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现在喜洋洋就来考考大家,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

5、判断

练习八(练习纸练习一)

(1)生:是角。师:你怎么想的?

生:因为它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2)生:不是。师:为什么不是呢? 生:没有顶点。

生:边不是直直的。

师:角的边是怎么样的呢?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3)生:是的。(4)生:不是。师:说说原因。

生:

(5)生:不是。师:你怎么想的?

生:两条边没有相交。

师:你能想办法让它变成一个角吗? 生:

课件演示相交在一起。

6、小结:

师:通过这道题,你对角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板书)

三、画角

过渡:小朋友们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三部分组成的。(手指着黑板)接下来,我们就来画一画角。

1、师黑板示范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角是怎么画成的?

师:先画一个点,作为角的顶点,从这点出发,再画两条直直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谁看清楚了,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 生:

师:伸出手,来画角。先画一个顶点,从这点出发,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2、请生自己画角。(练习纸二)(同桌互查,收集错例分析讲解,展示不同开口方向的角)

四、生活中的角

1、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角还画了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瞧,这是校园的场景,你能从中找到角吗? 请生说。(2-3个)(课件闪动,选1-2个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2、找找你身边的角 我们身边有没有角呢?

跟你的同桌轻声地说一说。指名说2-3个,同桌说。师巡视,寻找有用的。师:桌子的边缘是角吗? 生:

师:恩,不是角。看来,生活中的一些角和数学上的角还是不同的。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找到的角与众不同,请你上来展示一下。引到一个人做角。

3、你能用身体做出一个角吗? 请一个学生上台表示。

师:你能照他的样子做角吗?(全班表示。)师:大家一起来把角变小,变大。

师:刚才大家把角变小,把角变大,你有什么发现? 生:

指名2-3个。你真会思考。

五、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玩一玩活动角,看看谁也很会思考,能有所发现。

1、师:做一个活动角(拉动角的一边,另一边不动,形成一个角。)

2、师:玩一玩你的活动角,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巡视,辅导。组织纪律。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这样子的话,角就变大,这样的话,角就变小。师:谁明白他的意思?

不演示,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生:岔开的话,角就变大,合拢的话,角就变小。

师:谁再来说一说。

师:(全班演示)我们边说边来拨一拨活动角吧。岔开——角——

合拢——角——这句话让学生一直讲

师:看来你真会观察,真会发现呢!组织纪律。

3、比一比角的大小。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能调节角的大小了,现在就来考考你的眼力.4、师:比一比这两个角,哪个大呢?用手势表示。生:

师:你怎么想的? 生:

师:岔开大,也就是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师:看来角的大小,要看张口的大小。

师:这两个角呢?

师(请一位认为2号大的同学来说)

师:那说一样大的同学,你们又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角的大小,看要张口大小,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小,张口一样的话,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大。(课件演示张口一样大)

预设:听了他的解释,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你们赞同他的想法吗?(你们听懂他的意思吗?)师:可我还是有点糊涂,这个角的边长多了呀!生:

师:究竟是不是跟边的长度无关呢?我们来看。课件出示:边短一些的角,边延长。师:角有没有变大? 生:没有。

师:再延长,怎么样? 生:还是没有变。

师:其实角的边长还可以一直延长下去,但不管怎么延长,角有没有变大? 生

师:看来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有没有关系,那跟什么有关? 生:

师: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张口一样的话,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大。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延拓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在图形上加一条线,再数一数角的个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等活动来直观地认识角。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给五角星、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分类,从而引出课题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中的角,并让学生观察,进而归纳出角的特点。接着,我设计了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的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此处引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喜洋洋,让喜洋洋考考大家。在进行这个环节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角的组成,自然地过渡到画角。学生能轻松地画角了。接着,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再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关于“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无关”内容的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角、玩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等各种形式的练习,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动脑的过程中,逐渐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无关的结论。学生理解比较深刻。

同时,我在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做活动角这个环节,还要及时进行课堂组织。另外,时间把握也不准,后面的延拓没有给学生充分地思考时间。

第五篇: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教学内容,第34页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2认识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三角旗、折扇、剪刀、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

学具:三角板、白纸两张、硬纸条两根、图钉或针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我们班的浩浩是个小收藏家,他喜欢把自己用过的或漂亮的东西当成宝贝一样,收藏在自己的这个小宝盒里(打开电脑,出现宝盒)。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面究竟藏了哪些宝贝?(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脑出示:盒盖打开,从盒里飞出折扇、足球、红领巾、玩具熊、三角板、杯子、易拉罐、三角旗、数学书、闹钟、光盘。(将有角的放在右边,没角的放在左边)教师:浩浩的宝贝还真不少,他还把宝贝分成了两类,你们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分的吗? 学生:根据有没有角分的。(有角的在右边,没角的在左边)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过哪些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实践探究(一)教学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

多媒体课件出示刚才分类后的实物图:折扇、红领巾、三角板、三角旗、数学书、闹钟。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实物图,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哪里是角。(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并闪动每个图中角的部分。)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里刺一刺,有什么感觉?注意,不能用力过猛。(扎手、痒、疼)说明这个角是怎样的?(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这个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直的)2用纸折角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你会用纸折一个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你喜欢的一张纸,折折看。折好后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活动折角)学生:两条折痕很直、很光滑。教师:谁能给我们摸到的平平的、直直的折痕起个名字?(边)学生:折出的这个尖扎人有些疼和痒。

教师:谁能给这个尖尖的很刺人的点起个名字?(顶点)教师:看着你折的角,谁能告诉大家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教师选出钝角、直角、锐角形状的角各1个贴在黑板上,并有意识地将角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备用。)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如下: 3做活动角

教师: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两根硬纸条,你能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吗?学生小组活动做活动角,做好后组间交流是怎样做成这个活动角的。

教师:角有大小吗?(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魔术游戏——变大小。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做的活动角,听口令,变角的大小。边变边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学生: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师:用活动角摆出两个角,一个是边比较长,一个是边比较短,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不统一,有的认为边长的角大,有的认为边短的角大,有的认为一样大。)教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那谁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比一比,究竟谁大?(将两个角重合)结果发现它们一样大。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教师:这是同学们刚才折的3个形状不同的角,谁能来说说这3个角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概括角及各部分名称

教师:观察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的角、自己折的角、做的角,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画出来吗?试试看。板书在黑板上。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边说边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小结:通过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察、操作,初步认识了角,并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几道题,看谁回答得好。5练习电脑

出示: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二)初步认识直角

1观察数学书的封面看看它上面有几个角。你认识这些角吗?它叫什么名字? 2联系生活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上面有直角,并指出来。(小组互说)学生:黑板面、五星红旗、桌子面、墙面、笔盒面上都有直角。教师:找一找,我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吗? 教师:老师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下来,你能找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板书:教师:老师在直角处画“┐”符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3折直角

教师:拿出一张你喜欢的纸,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小组活动后汇报。

三、巩固深化

教师: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角,那么你们都知道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教师:瞧,数学博士正从数学王国中赶来,他还从数学宝库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你们想不想和数学博士比一比?(电脑:出现数学王国,从里面出来一位数学博士)出现:

(1)用3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个角?(小组活动、汇报交流)(2)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同桌互指、汇报交流)(3)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直角?(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自己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在你的家找一找角,指给你的爸爸妈妈看。还可以留心我们身边的事物,如装修时可以巧妙地利用角,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地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动脑筋去解决问题,你就会越变越能干。

五、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角

教师:老师这儿有个口袋,里面装了好多物体和图形,你们想猜一猜口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吗?(想)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品。(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三角板、红领巾、闹钟面等)贴在黑板上。

教师:观察以上图形和物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每个图形和物品上都有角。师问:(出示三角板)它的角在哪里?(学生找,教师比画角,学生模仿)请你拿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或物品,找找它上面的角。(同桌相互比画)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学生举例)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角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角的一些知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角 1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

(1)教师:小组讨论一下,你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2)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出以下讨论问题:① 角的形状、组成、各部分名称?② 角有大小吗?③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同学们能小组合作,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吗?(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的学习情况汇报交流

(1)角的形状、组成、各部分名称。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好吗?哪个小组愿意先来? A组:我们这一组是用三角板来研究的。

学生1:我用手摸了,这部分是尖尖的。学生2:这两边是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B组:我们是用纸折的角来研究的。

学生3:两条折痕很直、很光滑,这叫角的边。

学生4:折出的这个尖扎人有些疼和痒,这叫角的顶点。

教师:拿出你们带的角,找找边在哪,顶点在哪。(同桌互指)谁能告诉大家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C组:我们画出了一个角的样子。学生画在黑板上。(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

教师: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角有大小吗? D组:我们是用活动角来研究角的大小的。我们用两根硬纸条和一颗图钉做成了一个活动角,它可以变大小,因此角有大小。教师: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做的活动角,变角的大小。边变边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师:用活动角摆出两个角,一个是边比较长,一个是边比较短。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不统一,有的认为边长的角大,有的认为边短的角大,有的认为一样大。)小组讨论,学生汇报:E组:我们是这样证明的,将两个角重合,结果发现它们一样大。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够借助方格纸画出锐角和钝角。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经历锐角、钝角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及装有长方形、圆形、五角星等图片的信封(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它吗? 学生:想。(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图片。)

教师: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长方形。

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 学生: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直角)

二、自主探索,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师: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1:3个。

学生2:4个

学生3:5个。„„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操作,剪得的结果如图

1、图

2、图3,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学生剪的各种情况。图1 图2 图3 教师:这样看来,一个长方形剪掉了一个角以后,真的会出现还剩3个角、4个角和5个角。现在你们再看看这些角还都是直角吗?如果不是,它与直角有什么不同?请小朋友拿出刚才剪的图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好吗?

学生:我发现这些图形中有的角还是直角,有的角不是直角了。学生集体交流时,教师操作计算机使大屏幕上图片中相关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闪烁。

教师:你们能把不是直角的这些角分分类吗?你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吗?

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请一学生上讲台,边说边在计算机上拖动对应的角将它们归类。教师:你们同意他的这种分类方法吗? 学生:同意。

教师:你们知道像这种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1:小角。学生2:尖角。

学生3:锐角。„„

教师:在数学上把像这种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板书:锐角)

教师:你们知道像这种比直角大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1:大角。„„ 教师:在数学上把像这种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板书:钝角)教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种角,一种是钝角,一种是锐角。

三、尝试画锐角和钝角

教师:像这样的锐角和钝角你会画吗?你能用画直角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锐角和钝角吗?

学生思考,尝试在方格纸上画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展示、交流、汇报画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四、课堂活动

1.在图形中找角、创造角

教师:角的用处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找一找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角,都有哪些角?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1:五角星和三角形上都有钝角和锐角。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而月亮形和圆形上没有角。学生2:我认为月亮形有两个锐角。学生3:我认为月亮形没有角。

教师:有同学说月亮形有两个锐角,有同学说月亮形没有角,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 学生:角的两条边是直的,而月亮形是弯的,所以它没有角。教师:你真棒!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三角板上有直角和锐角,没有钝角。如果老师给你两块三角板,你能不能拼出各种不同的角?试一试,并交流。

(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出了各种锐角、钝角和直角,并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圆形上没有角,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圆形上创造出一个角? 学生进行创作,然后交流。学生在圆形上通过画、剪、折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2.变角游戏

教师:你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角。教师: 对,这是神奇的活动角,它会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了一个什么角? 学生:锐角。教师:现在呢? 学生:钝角。

教师:能不能变一个直角? 学生:能。

教师:如果给你们一个活动角,你们会不会变? 学生: 会。教师: 下面请同桌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报角的名称,另一位同学来变,好吗?(学生变角。)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的口令来变钝角、锐角。

教师: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的锐角和老师变的不一样。你们说行吗? 学生1: 行,因为只要比直角小的角都是锐角。

学生2: 锐角有无数个。3.判断下面这些角(如图4)分别是什么角?(要求:用手势1表示锐角,2表示直角,3表示钝角。)图4

五、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锐角和钝角,让我们课后去寻找吧!

六、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三角板一套,各种不同形状的角若干袋,卡通头饰3个。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节假日,同学们一定去儿童公园玩过,谁愿意把你都玩过些什么告诉大家?(让学生充分地说。)

教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儿童公园玩玩,好吗?出示公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根据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后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吗?在数学王国里,“角氏家族”有三兄弟,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中的老二——直角。你们还想认识直角的弟弟和哥哥吗?今天,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最先认识它们,并和它们交上朋友!

[点评:创设学生喜欢的儿童公园的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的直角的知识经验,为后面学习锐角和钝角作了孕伏。同时利用“角氏家族”有三兄弟,赋予抽象的角以生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操作体验,初步感知直角、锐角和钝角(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①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装有各种角卡的袋子,把这些角展开在桌面上,看看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

②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辅导。(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我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学生:我们分成了三类:直角是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又分为一类。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明确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教师:比直角小的就是直角的弟弟,比直角大的就是它的哥哥。我们来为它们分别起个名字好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小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相互讨论: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学生讨论得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方法来判断。

3、教学反思

下载角的初步认识目标叙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的初步认识目标叙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七个部分进行说课:教学理念,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李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西林区新强小学 王洪波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操作、尝试、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使学生学会画角,初步感知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3、 初步培养学......

    角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甘寨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经......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