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初教师培养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职初教师培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发展大计,青年教师的培养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分析我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现状,可以明显地发现职初教师队伍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职初教师的培养是青年教师培养乃至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对我区学校职初教师的培养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2008年11-12月,奉贤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区学校职初教师培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的学校共25所(其中中小学19所,幼儿园6所,南桥地区4所,乡镇学校21所)。调研工作的主要程序是:听取校长的专题汇报、听课(听职初教师的课170节)、访谈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召开职初教师座谈会,查阅学校职初教师培养的相关资料等。经汇总、分析,将我区学校近几年职初教师培养工作情况作如下概述。
一、职初教师培养工作方面最突出的表现
1、高度重视,形成共识。各校从教师到领导都非常重视职初教师这支队伍的培养,都认识到这是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积极在教师团队中营造合作共享的和谐氛围,倡导教师之间相互认同,协作互助,对职初教师的培养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关心,职初教师成长的良好人文氛围已经基本形成。职初教师浸润期间,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如塘外小学,不仅给予职初教师生活上的巨大关心、帮助(十四名职初教师都是外省市人),还积极营造全体教师关心职初教师的良好氛围,此外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等领导亲自担任他们的带教老师,直接担负起培养职初教师的责任,使学校近三年引进的十四名职初教师的发展态势良好(其中两名中共党员,十一人递交入党申请)。
2、力抓第一年,促其早入格。几乎所有学校都将第一年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落实,提供帮助,搭建平台,且工作务实,形式多样,成效较为明显。培训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有集中强化培训、师徒带教、专题培训(包括校本培训)、外出学习(包括进修学院组织的活动、学校自己联系和安排的活动)、公开展示教学活动(亮相课、汇报课、展示课、比武课)等。
3、许多学校在职初教师的培养工作上敢于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培训载体,推动了培养工作的扎实开展。阳光学校成立了13人组成的教学督导团,专门负
责带教指导职初教师(每月给予一定的津贴),有效弥补了常规性师徒带教等培训工作的不足;四团小学建立了班子成员跟踪职初教师制度,除了全面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行课堂教学的推门跟踪制,并且非常扎实地做好了和解放路小学的结对工作(结对工作基本围绕职初教师的培养工作展开);太日学校为了使新教师尽早入门入格,集全校之力,予以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比较关注职初教师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弘文学校成立了以“专业创新、敬业爱生、乐业育人”为宗旨的青年教师培养的“三业堂”教师发展工作室,开展系列的职初教师培养活动;齐贤学校全面规划了职初教师的培训工作,整体架构了职初教师培训方案,增强了培训工作的可操作性;育秀幼儿园的一课三研的磨课形式促进了教学反思的深入,学校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推动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非正式带教活动。
根据一位刚从我市外区调入我区一中学的职初教师反映,我区对职初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等多远远由于以前工作的地方。
4、职初教师广泛认同的、对其自身发展成长有效的做法。在访谈和座谈中,职初教师普遍认为,师徒带教、各种公开教学(如亮相课、汇报课、展示课等)、各种教育教学技能系列比赛(如教学比武、学科命题赛、说课比赛、主题班会方案设计赛等等)、外出学习观摩(包括专家指导引领),学校给予他们最为有效的支持条件。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支持条件对职初教师的影响程度因教师个体的发展程度不一或者工作经历不同而异。如,对没有入门的新教师,师徒带教的作用明显放大,对已经能够自如把握课堂教学的教师,外出学习观摩、专家指导引领以获取更好更前沿的信息、获取更好更佳的专业引领对其其发展提升尤为重要。
二、职初教师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进修学院等中介部门的积极参与,学校自身的努力工作,区域内职初教师的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问题和不足客观存在。通过调研,以下几点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相对突出的问题。
1、关注职初教师的个体发展差异不够,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新教师在学校师徒带教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关注下,一年后,经过所在学校以及进修学院等部门的考核,大多顺利通过。但是,此后,这些新教师(包括一些教育教学能力相
对较差、还没有完全入门、入格的职初教师)基本上都进入了学校的常态常规管理及教育培训模式,没有特别的培养机制,导致一定数量的职初教师在此后的2、3年甚至多年时间里,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技能没有取得质的进步和飞跃,少数没有完全入格的教师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外一个方面,许多很有发展潜质、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专业发展得不到提升。如果错过了前几年的最佳发展培养期,那是非常可惜的。虽然学校领导都非常注重职初教师的培养工作,但是由于目前我区区域范围内各学校师资资源特别是优质师资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培养力量的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坦言三个字:没人带。这确实是事实。调查发现,主要的问题是学校严重缺乏学科引领人物,缺少优质教师资源。学校力不能及。
职初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显现出一些分化的趋势。概要所听170多节课的情况,可以大概提炼出我区职初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简单的一句话,进步明显,问题同样突出。以得8分以上为好,得6-6.9分为基本合格标准来衡量,大多集中在7-7.9分这一合格或者比较好的水平。也有少量的明显没有入格的课,由于听课者从鼓励的角度而没有给予不合格的分数。8分以上的好课数量极少。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单一,教材的处理、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缺少能力和方法,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体现不够,关注全体、特别是学困生缺乏意识和方法手段等。尤其是一些工作2、3年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步不显著,一些工作已经4、5年的很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空间极大,却已遭遇瓶颈。因此,关注职初教师的个体发展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
2、育德能力的培养和学科教学能力相比,力度不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非常明显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3、职初教师的理论学习亟需加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理论学习的要求和规定,但是在执行上偏差很大。许多学校都要求职初教师学习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最多的是学习《现代教学》这本期刊,做一些笔记),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的非常少,学习课程标准的也不多。在和职初教师访谈中,我们明显地感到,部分职初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非常贫瘠,一些非师范类毕业的包括一些师范类毕业的职初教师这方面的专业素质是非常令人不能满意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内 3
涵比较欠缺,是极其不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和提升的。学校领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其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
4、培训工作的目标和措施细化不够,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普遍缺乏一个贯穿职初教师培养过程(5年)的方案,不同的年段要有不同的培训目标、重点、不同的培训手段和措施、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初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切实改进职初教师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职初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不断丰富教育理论及教育素养,为专业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加强学习,是提升职初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走进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理论似乎与教师之间横亘着一条很难跨越的鸿沟。如何促进职初教师的理论学习,架设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理论走进课堂,走进职初教师的教学生涯?特别是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尤其显得重要。学校要积极组织、引导并强化职初教师理论学习,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要关注他们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讨论(这一点普遍欠缺),使他们具备更深的理论功力和教育涵养,能更自如地准确地把握学科教学(学科结构与要点),为提升他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基础。要关注平常时刻的积累,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细水长流。有的学校在对职初教师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的同时,进行职初教师学习、读书交流、学习论坛等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做足做实常规性培养工作,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
师徒带教的效应要进一步放大。必须要落实结对协议,加强过程管理;师徒带教的年限要根据职初教师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可以建立一师多徒、多师一徒的带教模式,做到既博采众长又取长补短;要加强目标导向,积极完善师徒带教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考核激励功能(有的学校实行师徒捆绑考核),也可以在课时工作量或者带教津贴上予以积极的适当的安排和考虑。
要关注各类外出学习、培训活动对职初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学校要重视此项工作,建立相关的制度,如,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上交活动过程记录、在教研组内反馈相关信息、上公开演示汇报课等。一方面使相关教师珍视外出学习的机会,目的性、主动性得到有效增强,绩效得到了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
程度上发挥了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和延伸作用(有的学校形象地比喻为“吃进去的,要吐出来”),以实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要注重各类评比活动的有效性。一系列评比搞得轰轰烈烈,但如果只是昙花一现,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其过程价值,那他们只能是苍白无力的。不必过分追求评比的结果,而要关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的钻研和努力、通过师傅和同事的帮助指点等途径,他们的收获、他们的些许变化、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要进行活动后的教师个体反思,学校要积极予以绩效强化。只有这样,评比活动才对职初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真正的意义。
必须要强化每一个培训环节的效果,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听课,是一种榜样示范和专业引领,有利于新教师在短时间内能胜任教学工作,有利于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听课不在多,在于磨和评。不必追求数量,不要为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而听课,认认真真地分析一堂课比随随便便听几堂课更有效,要注重质量和效益,要变纯粹的听课为教学比较。教学比较是一种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深刻,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
许多时候许多工作都要反复抓,抓反复,促使螺旋式提升。太多的流于形式的活动使职初教师忙于应付,其实效得不到有效保证。只有把每一个培训活动真正做扎实了,才有利于职初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反思对新教师成长的价值所在。教师需要在反思性实践中推进专业的发展,新教师应该成为反思性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将此列为新教师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引导职初教师认真地、积极地、扎扎实实地通过撰写教育教学随笔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包括其他反思性随笔、各类活动的体会、小结等)。虽然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有这样的要求和做法,但是,反思的质量有待提升,学校对此项工作的过程管理需要加强。
3、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应该完整架构职初教师的培养方案。要根据职初教师不同成长期的不同要求,明确提出具体的达成目标、培养措施、考核办法等,要细化,要具体化。如一年适应,具体的表现是什么,二年合格,其又指什么,三年骨干……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职初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要求给予一个明确的界定,要有具体 5 的基本功的目标指向。这样就有可能把职初教师的培养纳入学校的全程培养的范围,不仅管一年,而要管5年甚至更长,使具体的培养工作更具可操作性、针对性、有效性。
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目前,有不少学校做了这项工作,但是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过程管理。从规划的具体内容来看,教师也仅仅满足于应付。其实,在职初教师的培养工作上,积极发挥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对其自身的目标引领、激励作用,还是值得学校领导去思索和实践的。鼓励教师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定位,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明确而又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包括优势和不足),特别使是在教育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的专业和理论素养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剖析,客观分析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学校和教师一起有针对性地制定自我的目标规划,进一步分解目标,提出、措施和对策,以优势的发展来带动劣势的改进,确立自我的专业自信,走向专业的自主发展。学校每年要组织力量对此进行考核评价,进行督促和鼓励。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可以包括: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教师专业化水准的自我评价、个人的优势和不足、教师专业化发展近三年自我目标(具体落实在每一年,落实在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管理目标、教科研目标等方面)、自我设计的措施和对策、希望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什么条件等。如果真正使学校职初教师的培训方案和他们的个人发展计划有机结合,把这项工作做扎实了,那么可以通过激发职初教师的内在需求,辅之以学校的外部支持,有效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4、进一步关注差异,完善培养工作制度:建立跟踪帮教制度,强化区域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机制,落实重点培养措施,实现专业引领。
在现有的职初教师队伍中,教育教学技能已经初步呈现出分化的趋势。这和他们的进取精神、努力程度等个体因素有关,也明显地和学校对这些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跟踪帮教措施有关,将这些职初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常态管理显然是缺乏远见的。因此建立相应的后续强化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个体的跟踪帮教对这些教师尽早入格是最为有效的。
从整体上看,在目前的职初教师队伍中,有不少教师很有发展潜力、有很大提升空间。但由于学校自身的优质教师资源的紧缺而导致了培养力量的严重不足,使得这些教师的发展和提升遭遇瓶颈和高原。这个现象集中体现在师资力量 6
相对薄弱的广大乡镇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他们尽快出格,形成特色。因此,通过区域优质师资资源共享,落实重点培养措施,是实现职初教师培养工作质效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1)进一步健全、完善校际结对的工作机制(重点在考核评价和激励)明确结对工作的重点:完全有必要将培养、扶持、引领对方学校的职初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再发展、再提升,作为结对工作的重点之一。
明确结对工作的方式:建立一一对应的师徒带教关系(乡镇学校有这方面的强烈需求);建立结对学校合作培养共同体(城区学校可以将双方学校的职初教师的培养工作予以通盘考虑,建立一师多徒模式和一徒多师模式,合作共享,同伴互助的作用也得以发挥)等。
优化经费投放: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投入到指定的结对学校的专项经费有一个工作机制,相关学校在这项经费的使用上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案,真正使该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在激发双方学校以及相关教师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得到保证。
建立完善结对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为了科学、正确评估结对工作情况,有效推进区域优质师资的共享,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并委托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实施。通过有效激励,推进优质教师资源积极服务于区域青年教师和职初教师的成长。
(2)转变观念:要变统支教模式为智力支教模式
在支教教师的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乡镇学校要转变观念,要充分发挥他们对自己学校职初教师的学科引领作用,在实现智力支持上做文章,下功夫,可以规定一年内上示范引领课的次数,规定指导青年教师、职初教师课堂教学等业务能力的工作量,或者专门跟踪指导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等等。这样一种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效应明显地对教师培养、对学校发展更为有利。
(3)、放大各级骨干教师在职初教师培养上的效应
要充分发挥好各级骨干教师对乡镇学校职初教师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增加带教工作任务,另一方面适当增加该指标所占考核比重。这样,既解决了师资薄弱学校在职初教师培养上的困难,双优教师在互动中得到一定的提升。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退休不久、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三名一带”教师 7
资源,继续服务于一些乡镇学校的职初教师、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
5、要关注职初教师育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师要胜任教育工作,就必须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和具备育德的能力。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两纲的过程中,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育德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要从机制保障和平台搭建等角度入手,为职初教师育德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
经过大学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师是基本符合教师的要求的;教师主观上都是努力要把工作做好;经过正常招聘程序进入学校的教师是基本符合教师要求的;教师个体都存在优势长处和不足。学校有责任为教师专业自信与自主发展提供平台与帮助。
执笔 曹四清
第二篇:幼儿园职初教师保教基本功的培养
幼儿园职初教师保教基本功的培养
时间: 2010-11-23 作者: 黄蓉 单位:徐汇区果果幼儿园 来源:早期教育
果幼儿园创办于2005年9月,正赶上全市幼儿教师普遍紧缺的当口,为了满足正常教学活动的需要,我园分两批引进了10名新教师,占我园师资队伍的一半以上。大量新教师的加盟一方面填补了教师缺口,使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结构;一方面也使新教师的培养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头戏,新教师的发展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主要依靠。近年来,我们从职初教师培养的重要性、职初教师保教基本功培养的内容、职初教师的有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力求帮助职初教师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职初教师培养的再认识
首先,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讲,职初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期,教师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儿童观、职业观和教育观将深刻地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随着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幼儿师资的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多的非学前专业毕业生成为幼儿园教师。非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师不同,职初教师与成熟教师在各方面也有较大差异,管理者应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为职初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而不是仅仅依靠简单的师徒带教或活动观摩。
其次,从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讲,职初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上都不能与成熟教师相比,但他们却同样要承担一名全职教师的责任,他们的保教行为同样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生都难以抹去的。因此,我们要关注职初教师的培养,尽可能减少因职初教师的专业稚嫩给幼儿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从幼儿园整体发展的角度而言,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办园质量的整体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管理者不仅要关注队伍的“建峰”,更要关注队伍的“填谷”,而职初教师就是队伍“填谷”的主要对象。管理者要关注职初教师的培养,不仅因为他们的发展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还因为对职初教师的关注和专业化指导能有效帮助他们树立长期从教的信心,为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建设带来积极的因素。
二、职初教师必须具备的保教基本功
二期课改提出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出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还提出课程应与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需要,体现个别化指导。
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应该学习并吸收这些理念,将其落实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考虑到幼儿一日活动的特点和重要性,我们将教师的保教行为作为职初教师保教基本功培养的主要内容。保教行为的培养将有助于职初教师形成良好的保教技能,也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有益的成长经验的保障。
1.得体的言行举止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从他们的言行开始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程度,它甚至能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教师应举止文雅、语言优美,对幼儿讲话尽量声音柔和,态度亲切,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找到家的感觉。这也是教师师德最基本的体现。
2.对保育工作的重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健康是最重要的因素。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弱,不同幼儿的身体状况又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期,这决定了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和指导幼儿。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持之以恒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做到关注每一位幼儿。对幼儿而言,最平常的、日复一日的生活就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最主要时机。
3.集体活动的组织能力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不少活动需要全体幼儿一起参加,而要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遵守秩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集体活动的组织能力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每次集体活动前,教师首先要安排好适合幼儿活动的地点。其次,教师还应不厌其烦地重申对幼儿行为上的期望以及集体活动的规定,而不是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突然给予幼儿某些限制或惩罚,这也体现了师幼相处的平等性。在集体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还要明确对幼儿的期望和对活动规定的检查,检查时尽量落实到每一位幼儿。
4.创设秩序化环境的能力
幼儿期是秩序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幼儿对环境的印象与经验,建立在一种有秩序的形态之上,那么幼儿对世界的看法将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环境信任与积极探索的态度。也就是说,外在秩序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内在秩序感。因此,创设秩序化的生活环境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施的工作内容。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将丰富的生活用品和游戏材料放在相应的位置,学会有规律地执行作息制度,在例行活动中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正确引导幼儿将使用过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放回原处等。
5.维护幼儿安全的能力
维护幼儿安全是教师开展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在集体活动中,还是在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中,教师都要对环境中不安全因素的预防和排除有高度的敏感性。如在活动中教师的站位要随着活动方式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并尽量使每一位幼儿的活动点都在教师的关注范围内。
三、对职初教师保教基本功培养的思考
对于刚踏上教师岗位的职初教师而言,学习并形成这些保教基本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从小到大被家长百般呵护的成长经历,使得职初教师无论是在心理准备上,还是在行为调整上都很难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职初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长期形成的习惯会不自觉地与教师的岗位要求产生冲突,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保教基本功掌握的进程。由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职初教师的保教基本功培养。
1.强化师德建设,增强责任意识
刚刚从事教育工作的职初教师,对教师影响力的估计往往是不足的。职初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时常不到位,很多时候受情绪的支配,这也是师德产生错位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职初教师的培养首先要从师德开始,要不断地借助各种生动的案例帮助他们理解教师的言行会对幼儿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使他们对教师的责任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2.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对于职初教师的带教不能只关注教育行为的传授,而应该将理论学习和行为表现融合在一起进行。也许有人会说,职初教师曾学过丰富的教育理论,只需要教他们怎样做即可。其实不然,职初教师在学生时期基本没有实践经验,理论学习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了解,甚至很多是记忆式的学习。因此,组织职初教师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此时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同于大学里系统的纯理论学习,而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理论与实际、思想与行为的结合才能产生真知识。例如,早晨来园接待时,教师该怎样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引导幼儿以愉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样做符合了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只有认知上真正理解,职初教师才会表现出正确的教育行为,从而进一步明确幼儿的需要和教师的责任。
3.改进带教方式,提高带教质量
通常新教师入职的第一年,园领导都会安排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带教。在二期课改的进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教育行为,而这种改进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安排带教人员实施带教时,可以尝试安排有不同优势的教师合作带教,并明确各自带教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有效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优势,又能弥补他们的不足,使师徒带教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学习或是对一位教师的全盘复制,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提高带教质量。
4.建立长效机制,注重保教技能的形成
保教基本功的打造过程就是职初教师保教技能的形成过程。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赖于教师良好的保教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幼儿某些习惯的形成就是反映教师保教能力的一面镜子。正如幼儿期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职初阶段对教师保教技能的形成也十分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已有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会对其保教技能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
当前的职初教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良好保教技能的形成需要一段较长的时期。因此,管理者要对这一过程进行充分的估计,并付之足够的耐心。针对技能形成的难度和长期性特点,培养者要将幼儿习惯的养成与教师保教技能的形成建立联系,构建长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反复指导和帮助职初教师形成良好的保教技能。对于自身生活习惯缺失的职初教师,还需要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和鼓励其参与日常生活的打理,改变其习惯被照顾的状态,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逐步形成较强的保教技能。
关注职初教师保教基本功的打造过程,有助于我们在开展保教基本功培训中采用有效的方法,达成预期的效果:有助于职初教师缩短岗位适应期,初步形成良好的保教技能,为今后的专业成长打下基础。
第三篇:教师初入职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是11月初才上的班,刚上班脑子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正常的上班时光?好在袁主任给了一天的调整时间,使自己很快的接手了教务处的工作。
教务处的工作看似轻松,实则要面对很多的突发事件和很多琐碎的事情。就代课而言,往往就是在来到学校的时候才临时接到的通知,如果是除数学以外的其他的学科还好,还有时间在学校稍准备一些,或者和班主任结合一下,看看这节课怎么上。如果是数学,自己准备的时间就很少,好几次就是拿着课本直接进教室,面对着新的班级,陌生的学生,不熟悉的教材内容,此时的脑子快速的过着刚刚才翻过的课本,边构思边进行课堂的教学,好在一般讲的都是练习课,又有着两届六年级的教学经历,自我感觉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都讲的还够清楚。如果是讲新课,自己就得在下面好好的构思一下讲课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这一段时间,往往是快速的转换自己的教学角色,有时候今天给这个班的学生代数学,明天又给这个班代美术、音乐等课,以致低年级的学生总是问我“老师,你是教什么课的啊?”我只有笑笑的说:“老师上什么课,就是什么老师。”
在教务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代课,除此之外,还负责平时的教师获奖登记,要对教师的证书进行编号,登记在本上,电脑上,通过教师获奖登记这个活,我真的感觉自己以往落后了很多,很多比赛自己都没有参加,所以,今后如果有比赛的话,自己多参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
期末考试期间可以说是自己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也是效率最高的时候,除了做考务工作,还抽时间参与了六年级的数学改卷任务以及算分等。除此之外,考试完了以后,又进行了很多的统计任务,这篇博客还是在统计的当中抽了些许时间完成的,现在又有了新的任务,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今后,无论自己在什么岗位上,都会兢兢业业的工作,多读书,多请教,多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素养。
第四篇:职初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职初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在xx学校参加了职初教师培训。此次培训由三位骨干教师上了三节示范课和xx特级教师的点评和关于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设计的讲座。现把本人学到的心得分享如下:
第一节课,由xx学校的xx老师上的六年级的《比的认识》的一节课。整节课,戴老师给我的感觉是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学生学的自然。整个教学设计很紧密,对于比的概念和意义吃的很透。
第二节课,由来自xx的xx老师上的四年级《速度》一节课。这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好”。好在哪儿呢?第一,戴老师的幽默和智慧,不紧不慢的教学风格,语言的简洁、精悍值得学习。戴老师的课有大师风范。比如,课前谈话,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生说人强马壮,健壮如牛,戴老师就说怎么都和牛马混在一起了,让学生一下笑起来了。还有表扬学生很给力,个子不高,水平很高。第二,能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整节课的学习素材全部来自学生,取材于学生,对于学生的经验进行梳理,合理化。学生学的自然,水到渠成。当遇到学生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没有直接告诉,而是放一放,等一等,到时机的时候再来化解。对于速度的概念和意思,戴老师做的很到位,效果很明显,目标的达成度是很高的。由来自不同地方的老师导入,三位老师到学学校听课比快慢很自然。
第三节课,由xx外国语小学的xx老师上的五年级的数学与交通《相遇》一课。葛老师这节课是分两个课时设计的,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这节课葛老师重点在于让学生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方程的意识,特别是培养学生用方程的意识这一目标施行的相当到位。戴老师对于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站在很高的层次上的,怎么说呢?虽然是相遇,但是葛老师整整用了10分时间来说明引入方程的必要性,不倒回去用什么方法?用方程,相遇只是这节课的一个例子,不能停留在解决相遇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上,而是在于通过相遇这一问题培养 学生方程的意识,这一点正是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是很深的,目标的层次是很高的,值得学习和借鉴。我想很多老师都觉得学生只有在规定用方程解的时候才会想到方程,不规定的时候都想不到用方程,说明学生对于方程的意识不强,没有觉得方程好,但实际上,到了初中和高中,我们就会慢慢的发现方程是很好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我想我们的学生肯定会对方程的意识是很强烈的,在没有规定用方程解,学生也会想到用方程解,这节课的目标就到达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道题是方程解好还是用算式方法解好,现在学生是很习惯用算式解决的。所以要培养的是用方程的意识。整节课,戴老师只用了三道题,而且两道是学生会的,复习导入的,新授课的只有一道题,对于后面的练一练都没有实行,我想可能葛老师本来是要实行的,但是在新授课的知识挖的比较深,吃的比较透,所以没有时间了。这是我猜测的,呵呵!但是戴老师很好的用等量关系贯穿整节课,用了三次比较,三次发现,两次总结,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什么情况可以用方程,当有一个或两个条件没有告诉我们时,我们不要急,可以设为x,当作知道来处理,也可以顺着想问题。
第五篇:职初教师初探——我眼中的家长工作
我眼中的家长工作
“交流”是一门艺术,与人交流更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入职一年的职初教师,家长工作一直是让我倍感压力和困惑的一大难题。虽然早在专业课中学习了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但面对现实工作中的问题使我深刻体会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实际差异。在经过了一年的见习期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园内外的相关培训以及自己翻阅收集的一些书籍资料等学习进修活动,我渐渐发现,家长工作的要领并不是完全遥不可及,只是需要我耐心、细心地观察、积累和实践。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我对于家长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
对于新教师而言,“开口”成了我们最大的障碍。我们常常会因为不知怎么开口,或是惧怕与家长正面交锋而处于欲言又止的尴尬境地。然而,此时若是选择逃避不说,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恶性循环,日后则更难开展家长工作。凡事总有第一次,对于家长工作,我们首先要有欣然迎接挑战的心态,把握发言权,主动出击、敢于尝试。反之,如若不能鼓起勇气迈开第一步,即等同宣告不战已败。因此,直面家长、勇于尝试的积极态度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基础。
家长工作不是单纯地与家长谈天说地、漫无目的地聊孩子,“怎样聊”、“聊什么”都是我们在谈话前需要仔细斟酌,提前思考,并做好一定准备的。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由于缺乏经验,往往在面对家长时会出现紧张和不安而,这样焦躁不定的情绪也往往会成为影响我们与家长间的交流的“致命伤”。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信心,缓解交谈时的焦虑紧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那么准备工作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呢?
首先,要明确我们与家长交谈的内容及重点。而这些素材大多来源于我们平日对幼儿的细心观察。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观察及时抓住重点,注意幼儿的细节,尽可能地将事件具体、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也将是与家长交流时的最佳小故事,使家长认为你是十分关注自己孩子的。从而也让家长充分信任老师,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得到较好的照顾,也会进一步配合我们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家园互通、合作的关系。
此外,为了避免在与家长面谈时因紧张而出现表述条理不清或措辞不当等问题。在面谈前,可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以及注意交流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时,注意察言观色,可先将幼儿良好的表现行为与家长分享一下,随后再提出近期希望家长共同来帮助幼儿纠正的问题。由此一来,家长在欣慰的同时也会愿意积极配合我们,帮助幼儿逐步改善和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家园合作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家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任,对于我们新教师而言,更是未来需要努力探索、学习和实践的重点内容。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尝试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真诚的爱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位幼儿,积极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友好关系,才能使幼儿全面和谐地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