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下语文期中复习练习
-
八下语文期中复习——古文比较阅读
八下语文期中复习——古文比较阅读 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下列两则《梦溪笔谈》里的材料,完成6-9题。(12分) 【甲】《活板》 【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
2018八下历史期中复习
2018八下历史期中复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
-
八下语文复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课文理解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
-
苏教版八下历史期中复习
八年级下册期中历史复习资料一、一句话记忆:1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临时宪法的作用。这
-
语文期中复习整理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
同学们,我给大家一个友情提醒:千万不要让试卷的某些题空白,特别是阅读及语用题,看清题目要求,尽..........................................量多写,这样可以多拿分。记住,写与不写绝对是两个层次的考生 -
八下期中5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市场上,两个商贩竞相吆喝,招揽生意。买萝卜的吆喝道:“快来买,梨样甜!”卖梨的也吆喝道:“不买白不买,萝卜样的价!”人们听 -
八下期中测评
八下期中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
-
八下期中试卷
考 号_______姓 名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 ------密------------------------------封------------------------------线-----八年级英语试题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面满分:12
-
八下政治期中
八年级政治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总分30分,每题3分)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为保障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有
①实行民族区域 -
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卷面分3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绯.红(fēi)不逊.(xùn)解剖.(pāo)期期艾艾.(yì) B.描摹.(mó)侮.辱(w
-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练习1
一、 解释加点的词:
1、 风烟俱净从流飘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 互相轩邈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4、 横柯上蔽先生不知何许 -
语文期中复习整理(高二下)
《训俭示康》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1、酒酤于市 通“沽”,买酒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1) 自为乳儿 吃奶 2) 乃簪一花 插 3)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 穿衣;吃食物 4) 亦不敢服垢弊
-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范围 - 副本 (推荐5篇)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范围
客观题(14分)
一、字音题
两字词(后单元课文附录常用词语易读错字,不含诵读、专题、名著、文言文)
四字词(后三单元所附的常用词语表,不含专题、不含诵读、名 -
八下语文精读课文复习试题
八下语文精读课文复习试题 一、藤野先生(鲁迅)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
-
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________在________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________》,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委员会,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
-
八下历史期中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
-
八下英语经典期中作文
单元写作技巧总结
1. 如何预测未来的短文
1.谈论将来,预测未来,充分运用一般将来时。
2.要有比较,这样才更能体会到变化,增强将来与现在的对比效果。
请以“The life in the fut -
八下政治期中试卷
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检测试卷(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法律在那里实现自由,也在那里限制自由。”这句话表明A.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