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
-
高中化学常用的气体实验室制法总结
高中化学常用的气体实验室制法总结一:氯气1.实验室方法: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条件加热)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净化方法:用饱和的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
-
高中化学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大全
1.氢气
(1)工业制法:
①水煤气法:(高温条件下还原水蒸气)
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C+H2O(g) = CO+H2 ;
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CO+ H2O(g) = CO2+H2
②氯碱工业的副产物:(电解饱和食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溶液、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2、反应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装置:分发生装置
和收集装置
4、收集方法:①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安排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得到巩固、补充和深化
-
氢气实验室制法-教案设计五篇
氢气实验室制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一.三种气体的制备1. 氧气(O2)2KMnO42MnO4+ MnO2 + O2↑△2KClO3MnO△ 2KCl+3O2↑2H2O22H2O + O2↑2. 二氧化碳(CO2)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HCl
-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性质总结大全
1.常见气体的溶解性极易溶:NH3,HCl;易溶:HX,HCHO,NO2,SO2;能溶,可溶:CO2,Cl2,H2S,Br2;微溶:C2H2;难溶,不溶:O2,H2,CO,NO,CH4,CH3Cl,C2H4,C2H6;与水反应:F2,NO2,Cl2,Br2,CO2,SO2,NH3。 3.在常温下易发生反
-
中学化学常见的气体性质归纳
中学化学常见的气体性质归纳
2009-01-06 20:351、有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NO2(棕色),溴蒸气(红棕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溴蒸 -
气体干燥瓶中浓硫酸伤人整改措施、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安全活动会议汇总2015.10.23 一、 针对本次安全会议中的通气装置的改进,你有哪些建议? 1. 养成良好的研发习惯和安全意识:在开始试验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整个系统装配是否合理,体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方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盘县丹霞镇水塘中学:唐性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步骤、检验、验满方法。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五篇范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过程与方法】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设
-
氯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教案
2-1-2 氯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碱的反应;掌握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区别; 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课题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标分析: 1,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氧气的制取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第一次制取实验,它是建立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从而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并给以后制取其它气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一、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气体的制法,所以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教学。课的容量很大,涉及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合理选择和诸多注意点。所以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