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初一语文上册期末练习
-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汇总 一、 重点拼音 嫩芽nèn 分歧qí 拆散chāi 一霎时shà 水波粼粼 lín 瘫痪tān huàn 暴怒nù 捶打chuí 憔悴qiáo cuì 咱俩liǎ 烂漫l
-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语文背诵默写 一 、按原文内容直接默写填空 1.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
-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三人行教育 七年级语文背诵默写 一 、按原文内容直接默写填空 1.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 。又留蚊于
-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我们也将面临一次挑战——期末考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快来看看你会做这些题目吗?一、积累与运用(8小题,26分)1、加
-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1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汉字无论是字形的演变,还是其中的文化意蕴,都(níng) 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认识和(biàn) 析汉字
-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1、将下面语句认真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正确、规范、美观。(2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3
-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目
积累运用(共30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酝niàng( ) 2.chéng( )清3.qiè( )而不舍 4.hài( )人听闻二、默写。(8分)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2.稻花
-
初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默写练习
初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默写练习(一)班级:姓名:成绩:1. 。2.3. 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
-
初一期末阅读练习(二)
初一语文(上)期末冲刺阅读练习班级: 姓名: 学号:(2018年元月) 一、阅读以下两首诗,完成题目。 新 晴(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
-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1
七年级(上)语文背诵默写 一 、按原文内容直接默写填空 1.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
-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5篇
2011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十三
(时间2小时,总分100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悬念(xuán ) 索然无味(suǒ)宽恕(shù) -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
初一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卷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姓名 得分 一、书写(4分) 漂亮的书写,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阅卷老师
-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出卷人:初一语文集备组复核人:郑 静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语言积累和运用 阅读 作文
得分一 、语言积累和运用(20分)1、给加 -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一、文言文重点字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心之所
-
初一语文期末测试题
初一语文期末自测题
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1、选出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1分)
A、 纤维xiān奢侈溅bèng忍俊不禁..chǐ迸..jìn
B、 薄暮bó和煦xù怪癖以沫rú ..pǐ相儒.
C、 -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一. 课本复习。
1. 每一节课复习一个单元。内容包括字音、字形、文学常识、要求背诵的课
文、古诗词、文言文、经典名句默写。带着学生一起读背、不时 -
初一语文期末总结
初一语文期末总结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又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所走过的路,既有得也有失。但是总结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为了下一个目标有一良好的开 -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考试范围1-6单元:
一、积累:
1、词语积累
2、课外名句积累
3、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
4、《课程标准》指定背诵的古诗文
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