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6周四年级数学教案
-
第九周四年级修一条水渠
1、 修一条水渠, 24人12天修好。若增加24人,几天可以修好?2、修一条马路,48人12天可修好。若增加24人,8天能否修好?3、修一条长1944米的水渠,54人12天修好。若增加18人,修一条长3312
-
第九周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最终版)
第九周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苏美霞
本周我所授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的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以及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触摸春天》。
回 -
辘轳小学第八周四年级语文教案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
-
专题稿(第6稿)
贾湖文化 华夏之根 ——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巡礼 (配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凝结历史,文化引领未来。 (出片头)贾湖文化,华夏之根 (配音) 1961年,沉睡9000年的贾
-
6以内点数数学教案
活动领域:数学 活动名称:《玩具店》 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能够手口一致的对6以内的数量进行点数。 2、尝试根据数字或点取相应数量的物体。 活动准备: 贴好点的小筐若干;积木若
-
2013第二周四年级英语周末优化作业(合集5篇)
四年级上册第9周英语周末优化作业(JFF)
【练习范围:PEP3 Unit1——Unit3(P4-P31)】
Class_____ Name__________Mark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
一、读单词选择划线字母发音不 -
第六周四年级国旗下讲话稿第一部分
碧桂园十里银滩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第6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Dear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早上好,我是四年级Good morning. I'm f
-
第十周四年级品社第二课时教案
第十周四年级品社第二课时 第一课 吃穿用哪里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能力:能搜集、整理所需要的信息,分析、比较事物的发展过程。 知识:知道
-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6章:不等式,教案,课时第 (6)
第六教时
教材:不等式证明一(比较法)
目的:以不等式的等价命题为依据,揭示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之一——比较法,
要求学生能教熟练地运用作差、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 -
2014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第15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
-
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
6的分合》教案设计旬 邑 县 幼 儿 园赵聪利 - 12、幼儿用具:彩笔、纸等。 五、设计流程: 一、拍手游戏《2、3、4、5的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2、3、4、5的组成》游戏。 二
-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法 篇一: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 幼儿园教案大全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七 第 6 课时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七 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计算从一个时刻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九 第 6 课时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九 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常用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区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
-
热水供应情况调查表(周四上午3.4节,第9组)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热水供应情况调查问卷 (周四上午3.4节,第9组) 您好!我们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的学生。为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生对于学校热水供应情
-
初三年级(6)班主任工作总结
初三年级(6)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6)班的班主任。本学期班级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做好班常规的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升学考试的成绩,做好提前录取的有关工作等等。本学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
第6课时 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的内容以及练习七第4、5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渗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6课时 比较大小(2) 人教版
第6课时比较大小(2)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6及相关题目。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