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论文-腐败
腐败,社会的毒瘤 自古以来,历史上都记载下了贪污腐败的种种劣迹,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贪官污吏的真实写照,所以历代执政者为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都把贪污腐败犯罪视为大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资料 资料(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著作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单选题 (共8题,) 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贫穷与富裕 D. 民主与人权 正确答案:B 2. 我国在( )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 1949年 B. 195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范文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在于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用 2.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命题作业: (1)作业名称:诚信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与具体途径 作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本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原理,针
-
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心得体会(定稿)
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著作,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
-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拟题论述
三、论述题(第一题20分, 第二题3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20分) 答:党在新时期需要不断提高的执政能力的内容包括: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在了党的旗帜上,表明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21世纪的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心得体会 姓名: 学号: 对"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点认识 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贵在掌握精髓,重在"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D.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民族区域自治 )。 3、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D.发展教育和科学)。 4、(B.党的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后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最终定稿)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体会 专业:10秋行政管理专科学号: 1033001460433 姓名:李万兵 本人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得到了很大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毛泽
-
2013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推荐)
考研俱乐部(www.xiexiebang.com)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连载二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本章主要有两处修订:一是在原大纲第一部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共5篇)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 1.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 [1分]B.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2. 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 [1分]D.建设有中国
-
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得体会(5篇)
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学习,使我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下面我谈一谈自己体会: “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课程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0年10月11日至2011年11月4日) 题目: 一、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