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式基础运算训练题
-
分式的加减运算
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 学习内容:8.3分式的加减运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会进行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
-
初中数学基础练习用 分式运算1-4
分式(运算练习)1题组1:(1)答案:(1)(2)(3)(4)(5)(6)(7)(8)(9)(10)1(11)(12)(13)(14)分式(运算练习)2题组2:;(2)答案:(15)(16)(17)(18)(19)(20)(21)(22)2(23)(24)(25)(26)(27)(28)分式(运算练习)3题组3:;答案:(29)(30)(31)(3
-
《分式》基础测试
?分式?根底测试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v=v0+at(a不为零),那么t= ;2.关于x的方程mx=a(m的解为 ;3.方程的根是 ;4.如果-3是分式方程的增根,那么a= ;5.一汽车
-
高中语文基础题训练
答案解析
1、解析:A.最后一个分号改为冒号,表总结上文;C.“钢琴诗人”需要加引号,表特定称谓;D句号放在引号内。
答案:B
2、解析:“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的引号应改 -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分式及其运算
2021中考数学二轮专题汇编:分式及其运算一、选择题1.计算-的结果为( )A.1 B.x C.D.2.(2020·贵阳)当x=1时,下列分式没有意义的是( )A.B.C.D.3.下列各式中,与
-
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香庙中学王小龙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它是在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上学习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同时结合
-
15.2 分式的运算 教案
分式的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乘方的运算性质,能运用分式的这一性质进
-
《分式》拓展训练教案
《分式》拓展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分式相关知识,提高对分式的意义、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的理解和运用; (2)提升运用分式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技
-
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5篇材料]
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
-
“分式的运算”教学反思[推荐5篇]
分式运算教学反思
分式这章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它是整式四则运算的进一步发展,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分式四则运算时,实质是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因此学生 -
八年级数学《分式》(分式运算_分式方程)练习题
《分式》训练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化简: (1)(2)(3)(4). 2.计算; ①②3.先化简:;若结果等于,求出相应x的值. 4.如果,试求k的值. . 5.(2011•咸宁)解方程6.(2010•岳阳)解方程:7.(2010•苏州)解方程:8.(2011•苏
-
分式奥数题
分式 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分数相类似,例如,分式的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即分式只有在分母不等于零时才有意义;也像分数一样,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
-
2012下西华基础会计训练题
2010下西华基础会计训练题 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 2010年12月甲公司发生下列部分业务: 1、乙公司投资200000元,购买资本120000元。 2、购入A设备一台并投入使用,增值税发票
-
112分式的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2分式的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式: 本节课教材“分式的乘除法”。首先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出分式的乘除运算,这样安排自然、和谐,体现了教学的应用性和教学
-
15.2 分式的运算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掌握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2、能熟练地运用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体会类
-
基础的八年级奥数训练题
基础的八年级奥数训练题【6篇】(1)1、小张与小王早上8时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人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
-
基础题
基础题
1、发布产品和商品时,某处信息填错了,能修改吗?
产品发布完成后,只有在24小时内可以操作修改。商品可以随时修改
答案解析:"产品发布完成后,只有在24小时内可以操作修改。 -
基础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一、从记忆规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