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化学必修一离子方程式
-
必修一离子方程式总结五篇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常见错误
1.主观臆断,不符合客观事实
如: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写成:Na+Cu2+=Cu+2Na+
应先考虑: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生成的OH-再与Cu2+反应生成Cu(OH) -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NaOH + CO2 ==== Na2CO3+ H2O
离子方程式:CO2 + 2OH-CO32-+ H2O
2、在标准状况下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NaOHNaHCO3
离子方程式:CO2+ OH- -
离子方程式练习5篇范文
离子方程式练习
1.铁和稀硫酸:
2. 铝和稀盐酸:
3.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4.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5.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6.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7.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8. 苛性钠暴露在 -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步骤:
(1) 写: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 拆:把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其它写分子式。
(3) 删:删掉反应前后不变的离子。
(4) 查:检查离子方程式等号两边:原子个数、 -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 在离子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的相对大小有时候决定反应的实质、产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辨析这些反应,才
-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 在离子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的相对大小有时候决定反应的实质、产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辨析这些反应,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突
-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
第三节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解质化学反应的本质
2、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3、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正确将 -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总结
常见离子方程式总结
1.Na+ H2O:2Na+ 2H2O= 2Na++2OH-+H2↑
2.Cl2+ H2O:Cl2+ H2O= H+ +Cl- +HClO
3.Na2O2+ H2O:2Na2O2+ 2H2O=4Na++4OH-+ O2↑
4.MnO2+HCl:MnO2+4 H++2Cl-=Mn2++ Cl2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案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案 08化学(2)班 18号 陈雪 一、教学目标: 1. 2. 3. 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案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微课教案 江西省安义中学 熊青平说明:本微课主要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部分书写实例在本教案中没有写出,但在ppt文件中有。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离
-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教案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熟练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要求重点掌握离子共存问题以及存在的离子推断题 2、 过程
-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讲解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 在离子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的相对大小有时候决定反应的实质、产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辨析这些反应,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突破难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各章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
-
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0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一、离子反应的类型和发生条件(1)复分解反应类型:在溶液中离子间发生互换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物质(水、弱酸、弱碱)。(2)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生成新的离子或物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离子方程式专题练习-普通用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离子方程式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方程式书写教学案[推荐五篇]
离子方程式书写 考纲要求: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应用离子的化学性质,书写新情境下的离子方程式。 2、能依据书写规则对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
化学必修一2015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