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金匮要略脾胃思想
-
金匮要略脾胃思想[5篇范例]
金匮要略》中的脾阴虚证治
中国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614000)汤一新 熊维美
日本国神户东洋医学院(541)邵 辉白 莉《金匮要略》对脾阴虚证未尝直接论述,但记载了脾阴虚多种兼证及不 -
浅谈《金匮要略》
浅谈《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祖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籍,为东汉张机所著,全书总结了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其用方精当,用药严谨,用法灵活, -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一.【填空】
1.《金匮要略》首创了
2.《金匮要略》前22篇共载方剂
3.《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
4.“治未病”包括:
5.病者素不应 -
金匮要略讲稿
金匮要略讲稿 目录 金匮上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续伤寒霍乱篇...................................................... 8 四逆加
-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4J——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上工:高明的医生
治未病:治未病的脏腑
五常:五行
风气:自然界的气候
元真:元气或者真气
客气邪风:泛指能令人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疢难:疾病
干忤:侵 -
《金匮要略》论文
《金匮要略》中痹症辨证论治的特点
摘要:《金匮要略》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症进行辨病辨证分析和方药论治,在病因病机上提出“外因重湿邪”、“内因重视肝脾肾”的观点,在治 -
金匮要略A(推荐五篇)
《金匮要略》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
2、“脉得 -
金匮要略复习
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
风湿在表 麻杏苡甘汤
风湿兼表气虚 防己黄芪汤
风湿兼阳虚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大便坚)
表里阳虚甘草附子汤
百合病的正治法:郁热或余热耗伤津液,阴虚内 -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 《金匮要略》自问世后,其理论精奥,其方效而多验,被奉为经典之作,历代医家无不研习之,正如清李彬在其序文所言:“不读《伤寒论》者,不可与言医,不读《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
实脾:即调补脾脏。
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王。
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误用补法,使病邪更盛,谓实实。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
疢难:此指疾病。
养 -
浅谈《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思想(5篇)
浅谈《金匮要略》之治未病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
-
简单自我按摩护脾胃
简单自我按摩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运化饮食和水谷的脏器,也就是说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是依靠脾胃来完成的。脾胃强,则气血生化有常,气血旺盛,所以才能“吃嘛嘛香”,面色红润,肠胃
-
2009年脾胃专科工作总结
2009年脾胃专科工作总结 2009年度脾胃病专科共收治病人503例,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病211例,慢性胃炎243例,食管炎21例,胃息肉10例,胃癌12例,食管癌6例,中医参与率100%、治疗率71.5%以
-
复习资料-金匮要略选读
金匮要略选读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
A百合地黄汤B栀子豉汤C酸枣仁汤D甘麦大枣汤E甘草泻心汤
2、虚劳病中“缓中补虚”的代表方剂是:
A薯蓣丸B肾 -
金匮要略B[推荐5篇]
《金匮要略》试题(B卷)
一、 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金匮要略》在明确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其杂病辨证的核心是
A、六经辨证B、八纲辨证C、脏腑辨证D、卫气营血辨证
2、“夫 -
金匮要略用药分析
金匮要略》用药特点分析
《金匮要略》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是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妇科学的鼻祖。在药物运用方面有诸多特点,特别在专药应用、 -
金匮要略读书1
读书笔记——《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治未病的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
金匮要略思考题[5篇范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整体观念答: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体与外界自然环境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
2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早治,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