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年级句子专项练习题
-
六年级句子练习题
句子
一、楼下经常有人随便倒垃圾,假如让你写一条标语在墙上,提醒人们不要在这里倒垃圾。下面几条标语中第条更合适?
1、 在此倒垃圾可耻!
2、 请讲究公共卫生!
3、 请自觉一点,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句子专项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句子专项练习题 改变句型: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
-
句子专项练习题(最终版)
句子专项练习题 2015年1月2日高年级上课用 一、把“的、地、得”准确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 1、我( )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 )。 2、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
-
小学六年级修改句子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修改句子练习题一、修改病句:1、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2、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3、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28、我的家庭作业做完
-
句子专项训练(练习题+答案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 一.改变句型: 1.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2)为了把祖国建设
-
句子专项训练(练习题+答案版)
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 一.改变句型: 1.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2)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
-
苏教版六年级句子专项练习
楚州区宋集乡小学六年级复习课教学案 时间: 6月4日 学科: 语文 设计: 谷柱 复习内容:句式变换 修辞手法 修改病句 复习要求:复习句式变换的方法 判断修辞手法 复习修改语段的方法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句子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专题三六年级下册句子专项练习一、按要求写句子。1.缩句。(1)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2)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句子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句子专项一、我来精挑细选。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A.唐孟浩然B.宋苏轼C.唐王维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A.唐杜甫B.宋朱熹C.唐杜牧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句子练习题
一.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相转换。 1. 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习题 (一)、将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句子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老师是春蚕,是红烛。( ) 2.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 3. 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 4.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 5.军需处长
-
201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练习题
201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练习题(新人教版) (13)写一个表现母爱的句子,用上“凝聚”这个词语。 班级: 姓名: 分数:一、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和“把”字句。 (1)妈妈,晚饭我已经烧
-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练习题
所有句子题直接用修改符号改。 一、改病句 1、我们要改掉挑食、偏食的坏习气。 2、下雨了,我们撑着五颜六色的红伞回家。 3、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4、下课了,校园里顿
-
2018年暑期四升五句子专项练习题
暑期四升五句子专项练习题 一、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和“把”字句。 (1)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把”字句:“被”字句: (2)水手从河底捞上了铁牛。“把”字句:“被”字句: (3)人们打
-
六年级总复习练习专项练习题—修辞
六年级综合练习——修辞 一. 各种修辞方法: 1.比喻: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说明抽象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句要具备的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像,如,似,像…….一样,好比,仿佛,宛如等) 2.排
-
部编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专项练习题
部编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专项练习题1.我们经常用龚自珍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那些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2.大自然虽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
-
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子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子专项练习一、修改病句: 1、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2、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 3、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4、同学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