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历史必修1期末考试题
-
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题
安顺行知京华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高一地理必修2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
-
七年级上册历史历年期末考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A.云南省B.浙江省C.北京市D.陕西省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
-
2012~2013学年度初二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历史期末考试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D、《宪法》
2、 -
2012-201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题
2012-201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1、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效仿,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 -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试卷
必修二模块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A、石斧、石锛的
-
期末考试题
期末考试题——公共关系调研与策划
题目:每2名同学组成一组,寻找策划对象,请你对策划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公共关系工作的四步:调查、策划、实施、评估撰写策划文案。
要求:
制定调 -
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其特点是明显的()和(),往往与社会上一定()相对应。
2、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的基础上,通过()、()、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合集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的历史考试并不难,考生们能多做试卷熟悉知识点,自然就能考高分。下面是 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1.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魏 -
历史必修三
必修三1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宏观大背景是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主要的派别有哪四家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3、儒家学派的开创者是谁
-
历史必修第二册
时间检索-2
——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的历史性飞跃,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 -
历史必修一
1. I can't remember _____________ made the teacher give Mary the permission to leave the class earlier. A. that it was what B. what it was that C. what was it
-
2013-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8、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一 -
弟子规期末考试题
《弟子规》期末试题 一、根据下面提示写出句子。(30X0.5=15分) 1、《弟子规》原名《_____》,其总序为“弟子规,_____,____,____,泛爱众,____,有余力,____.” 2、《弟子规》中告戒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
-
2014线性代数期末考试题
线性代数期末考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
电子商务期末考试题
电子商务2011-201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的网络营销产生的现实基础。
2企业站点实质是以()为导向的企业网站。 3网上调研的最基本方法是()4()网 -
期末考试题(六)
2010——2011年上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
执政为民
2.“ -
期末考试题(五)
2010——2011年上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题(五)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1.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继承和发展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