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
-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我们将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去赵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2分) A.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赠送(zēng
-
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作文精选
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作文精选其一:我是小小推销员
“晚上作业不怕难,就怕看灯来找难,不怕不怕我知道,新型玻璃来帮忙。”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推销员,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种能使 -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感受媒体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感受媒体 教学题目:感受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媒体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多媒体的内涵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过关测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9分)1、选出每组中字形或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 )A、洗濯(zhuó) 厄(è)运 嬉(xī)戏 蜕(tuì)变B、风韵(yùn) 扒(pā)窃 庸(yōng)人 姊(jiě)妹C、蹂躏(lìn) 奢(shē)望
-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复习一、字词部分 妥帖贴补惊慌说谎一贯习惯 贪婪贫穷机械 戒心推敲 礼貌 多音字:济济南接济蒙 蒙骗 蒙蒙亮 二、《成语故事》 1 《成语故事》分别讲了_《自相矛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三单元作文
★秋天的图画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真美啊!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
秋天的雨细细的、斜斜的,像一根根细细的线,他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带走 -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备课: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讲: 11 《中国石拱桥》学案 学习目标 1、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认识几种说明方法。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本文说
-
苏教版语文三上第5单元教案
14 “东方之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新版2017-2018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范文]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17.猫/郑振铎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
-
大兴中学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补偿题(五篇范例)
大兴中学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补偿题
班级姓名
一、基础整合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酝酿镶边唱和 枯涸
(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黄yùnzhù 蓄níng 神清liè
2. -
新版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2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一、中心: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
-
测评网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复习试卷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复习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绽开眩目凹凸嶙峋....
伫 -
八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实验中学2009届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基础知识(16分)1、注音或写汉字。(6分)狭隘()悲天悯人()富贵不能淫()...zhēn()酌热 chén ()一劳永 yì ()2、找出下面词语中
-
六年级音乐上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北国豪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 过程与方法: 能自主参与与各项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
-
八上第三单元作文
例文 校园一景 学校办公楼前有四个花坛,一个梅花形的,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长方形的,四个花坛连成一片,景色优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花坛中各有一棵青葱翠绿的雪松,远远望去,犹
-
五上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 本单元字词: 矛盾 楚国 买卖 锐利 墙壁 逼真 神韵 腾空 戳穿 围观 腮帮 推辞 唬人 霎时间 佩服 推敲 贫寒 和尚 郊外 皎洁
-
八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八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懵懂(měng) 阿房(fáng) 万籁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