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教版数学教案及反思
-
人教六年级数学教案
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2012年上学期 第一单元百分数(二) 1.百分数的应用(二) 课题一:利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
-
人教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图 形 的 变 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3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2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
-
数学教案反思
《可爱的校园》。教材的知识简单易懂,大部分孩子都已认知。所以我认为,如何利用本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圆(三)
认识圆(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3 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数一数[大全5篇]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镜像对称
镜像对称 教学目标 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 知道镜像
-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找规律_人教新课标-精选文档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规律,认识规律,掌握找规律(“核心”是重复的)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探究图形以及周围事物中简单
-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教学反思
今年我任五(二)班的语文,有的学生是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带着的,我对他们以及他们对我都很了解了。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早上,我精神百倍地走进教室,上回顾拓展一的交流平台。要求交流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扇形 |人教新课标(2014秋)
课题:扇形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教学目标: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认识扇形。2、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3、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圆 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2014秋)
解决问题《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例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图形面积的计算。2.培养学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推理教学设计
简单推理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 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扇形统计图(一)
扇形统计图(一) 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学会看扇形统计图,并掌握它的特点。 3.激发学生求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平均数
教学内容:
平均数例1、2(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 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教案 比较数的大小1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