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苏教版四上练习4
-
苏教四上期末试卷2
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测试卷 小学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识字写字 (16分) 1. 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注意写得正确、工整。(4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拼音,填写字词。
-
苏教版四上《练习4》教学设计(汇编)
黄麓镇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者吴莉莉练习四 教材简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
-
四上词语练习
找错别字并改正。 遍织( ) 幸劳( ) 照跃( ) 烦脑( ) 摇摇相对( )智会( ) 饮诵( ) 厉志( ) 镇惊( ) 忠心祝愿( )真臧( ) 优导( ) 消毁( ) 期侮( ) 意然决然( )沉侵( ) 糕并( ) 铁练( ) 成罚( ) 青出于澜( ) 娇傲( ) 夜暮
-
练习4 教后反思[推荐五篇]
《练习4》教学反思:
《练习4》口语交际不仅是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学生合理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课前,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漫画,让他们初步了解漫画这 -
苏教一下 识字4 教学设计
《识字4》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几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
-
四上4《一路花香》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
二、 阅读提升 (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
-
关于苏教二册《练习7》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 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2、 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4、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
-
四上1-7练习解释
练习一: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风》 唐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 练习二:以身许国 碧血
-
苏教语文八下4.18口技教案4
十八 口 技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文章先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
苏教二下识字4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
二下识字4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第一组词语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眼睛有关;第三组词语都与冰有关;第四组词语与水有关。课本的最上部位有两个表,以
-
苏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4草》教案 (7)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第4课 草》教案2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的高大形象。 3、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
苏教语文八下5.22《散步》同步练习9
《散步》同步练习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 1、注音(4分) 霎时( ) 分歧( ) 酷冬( ) 熬过( ) ....2、理解句子含义(4) ①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
苏教语文八下4.16《孔乙己》同步练习11
《孔乙己》同步练习【课内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唐( ) 附和( ) 不屑置辩( ) ...阔绰( ) 羼水( ) 戕害(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认为不值得争辩。( ) ②自以为纯洁
-
苏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一、 二单元练习
一 二单元练习姓名:一、听写词语 20个
二、写出以下省份的简称
福建广西广东
浙江河北山东
你还能再写出3个吗?
三、组词
系:露:
组资练
祖姿炼
四、句式训练
1、我轻 -
会计练习4
一. 单选题 (共40题,共40分) 1.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票据和结算凭证填写要求的是______。 (1分)A.票据的出票日期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B.中文大写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C.阿拉伯小
-
练习4 氢氧化钠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第 2 页 共 2 页
-
整理与练习4
整理与练习3
教学内容:开展“探索与实践”和“评价反思”,完成书本第35页第8、9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