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书论金石名言100则
-
精选书论之金石名言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
-
学书论
学书论 学书大原在执笔得法,法得,虽蜂临近代名人书亦佳,否则日摹钟王,去之远甚无益也。 凡事有志竟成,况学书一道,今见岂不如古哉?按《九成》、《皇甫》、《虞恭公》等碑皆晚年书,初
-
王羲之书论
自论书 (传)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
-
王羲之书论
传世王羲之“书论”有《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等。这些“书论”曾载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韦续《墨薮》,宋朱长
-
中国古代书论纲要
中国历代书论精选集 一、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二 、索靖·草书状四 、赵壹·非草书 五、崔瑗·草书势(含今译) 六、蔡邕·篆势、笔论、九势 七、虞龢 论书表 八、论用
-
王羲之《书论》及译文
王羲之《书论》及译文 王羲之《书论》载于朱长文《墨池编》等书。其论既承卫铄,又继蔡邕,重要的是“字居心后”,“意在笔前”之“心”、“意”之说。 “心”、“意”指的是
-
中国书论学习笔记
中国书论学习笔记 一、论书法之本质与功能 1、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蔡邕《九势》 ①肇——起始、起源。 ②阴阳——指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内含
-
张怀瓘书论
张怀瓘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活动于开元(713-714)间,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对自己书法十分矜恃,自称
-
行书书论析要
行书书论析要 行书广泛应用于各种书写场合,但是历代书法论文中却几无专论行书之篇什。清代刘熙载《书概》即总结说:“行书行世之广,与真书略等,篆隶草皆不如之。然从有此体以来
-
於右任书论
於右任書論 以社會需要之迫切,與民族文化所寄托,家有至寶,若不返而求之,非特不能保守,亦且無形退化;非特不能應天下之變,恐將發生極端之搖動,有與所載俱墜之虞。然其廣大以永其傳,因
-
周作人:灯下读书论
周作人:灯下读书论 以前所做的打油诗里边,有这样的两首是说读书的,今并录于后。其辞曰:饮酒损神茶损气,读书应是最相宜,圣贤已死言空在,手把遗编未忍披。未必花钱逾黑饭,依然有味是
-
忠诚金石开
忠诚金石开,功名垂竹帛
——读《忠诚的足迹》有感
科技处2科骆宏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诞生过无数灿烂的“当代”的忠诚!我们祖祖辈辈也都是受到“忠诚于国、忠诚于民”的文化熏 -
历代书论精粹-米芾(5篇)
米芾《海岳名言》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词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
-
书论节摘供学习参考
书论节摘 (供学习参考) 研习书法不能不讲究方法。孙虔礼根据他个人实践的经验总结,以为“执”、“使”、“转”、“用”最为重要。所谓“执”,就是执笔;“使”,即是运笔的上下左
-
04325中国书论考试大纲
高纲117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325中国书论 南京艺术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 1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重点了解中国书论中关于品评与欣赏的理
-
金石文化结构解析
金石文化结构解析金石文化结构解析图的原型是一把金钥匙,将金石文化各项理念科学系统的整合其中:
一、 象征意义
以金钥匙作为鞍山烟草企业文化结构图的原型,灵感来自于鞍山的 -
金石之恋感人故事
1 陈阳有个古怪的爱好,喜欢金石印章。 每当捏着一方玉石或者象牙的印章,看着上面反写的繁体篆刻字,他的心里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的悸动,仿佛那每一个名字或者每一句话都在诠释着
-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精选5篇]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一)日本作家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据说是许多图画书爱好者必读的“圣经”。此书有六部分内容组成:一、图画书的知识与观念。二、图画书的选择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