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苏联三次改革的比较
-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苏联在二战后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但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学习目标
掌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和影响。 二、学习过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税费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税费改革
(一)唐代中后期杨炎推行的两税法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以杨炎为宰相。杨炎面临着土地兼并严重,吏治败坏,农民负担沉重,国家财政面临危机等情况,因而 -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反思 讲完九年级下册第十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觉得这一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回想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采用直观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
-
苏联亡党
保持政党先进 坚持不懈为党的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 ——观《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有感近日,组织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纪录片,共‚苏联最后的日子,世纪
-
苏联亡党亡国
《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观后感 2014年4月4日我系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群众路线专题教育片《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全面推动系党员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2011年
-
苏联亡党亡国
原因有两个:1、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戈而巴乔夫在政治领域的改革上,用多党制代替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 2、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过分注
-
苏联亡党亡国
“苏联最后的日子 —— 世纪大悲剧引起的反思”、“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 —— 多党制引发的恶果”、“被‘休克’的国家 —— 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阿尔巴特街的迷墙
-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
-
新课程改革三次学术争论的回顾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三次“学术争论”的回顾与反思
孙传远一、新课程改革三次“学术争论”的回顾
新课程改革以来发生了三次大的“学术争论”。
第一次争论:是否存在“轻视知识”的教 -
苏联解体观后感
苏联解体观后感 苏联解体>观后感(一)今天我们看了关于苏联解体的纪录片,了解到了苏联解体的悲惨事件的前因后果,令我深有感触,而且对社会主义制度,苏维埃共和国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
-
苏联电影观后感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观后感通过观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纪录片,使我对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内幕有了进一步了解,思想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影片通过20 -
苏联亡党亡国21
《苏联亡党亡国20 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观后感小学教师:钟建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居安思危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界牌镇
-
苏联解体读书笔记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已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
-
苏联亡党亡国观后感(★)
加强党员教育保持政党先进
坚持不懈为党的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
——观《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有感近日,公司组织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纪录片,该片全景 -
苏联民族问题12
苏联 1、 苏联民族问题的起源 苏联的前身是沙俄帝国。早先的沙俄帝国是由最初的莫斯科公国向外不断扩张而逐渐形成的,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俄,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
-
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的基本历程。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难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
苏联解体观后感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观后感近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纪录片。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有三个层次: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苏联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