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童趣文言文阅读答案

  • 童趣文言文

    时间:2019-05-14 15:54:18 作者:会员上传

    童趣 朝代:清代 作者: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 童趣的文言文及翻译

    时间:2019-05-15 13:27:32 作者:会员上传

    导语:文言文翻译并不难,但是一定要多积累,多学习。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童趣的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

  •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学习及答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6:48:52 作者:会员上传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学习及答案(新人教版) 一、1、识记字音。鹤呖怡然
    土砾沟壑虾蟆蹲其身
    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二、

  • 从《童趣》管窥初中文言文教学

    时间:2019-05-13 10:16:20 作者:会员上传

    从《童趣》中管窥初中文言文教学
    2010-11-22 12:50:51|分类: 科组成果|字号 订阅
    摘要:《童趣》这篇文章是初中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让学生

  • 童趣沈夏文言文翻译[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3:17:34 作者:会员上传

    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童趣沈夏文言文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

  • 《童趣》同步练习和答案

    时间:2019-05-14 13:03:18 作者:会员上传

    《童趣》同步练习一、自学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童稚 ( ) 鹤唳( ) 瓦砾( ) 凹凸( ) .....拟作( ) 癞虾蟆( ) 项为之强 ( ) .....藐小之物( ) 冲烟而飞鸣( ) 为( )之怡( )然称快 .... p

  • 《童趣》阅读答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4:06:13 作者:会员上传

    守望童年,陪伴成长,浓缩精华,阅读收藏,让童真童趣永葆新鲜,共享一份温暖关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童趣》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童 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童趣》阅读训练及答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20:50:01 作者:会员上传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童趣》阅读训练及答案(新人教版)
    1.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答:(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

  • 文言文 答案

    时间:2019-05-15 14:12:40 作者:会员上传

    文言文参考答案一 答案:
    1.D(率:作榜样)
    2.A(表被动,指听到的)
    3.D(①表有远见 ③表识人④表仁简)
    4.B(表现的是有志节和识人)
    5. (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

  • 《童趣》学习提纲及答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22:30 作者:会员上传

    《童趣》学习提纲及答案 【教学目的】 1. 能够疏通文意。 2. 探究“物外之趣”。 3. 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

  • 《童趣》

    时间:2019-05-14 18:19:22 作者:会员上传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

  • 文言文阅读答案(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22:16:50 作者:会员上传

    一、【参考答案】 1.①到 ②改变 ③已经 ④因为 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 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

  • 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

    时间:2019-05-14 14:07:40 作者:会员上传

    文言文专题阅读答案 一、答案: 1. A 【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C.详细。D.延请。 2.D 【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 07年文言文答案

    时间:2019-05-15 07:45:00 作者:会员上传

    2007年高考文言文汇编答案 一、(全国卷1) 8、D 9、C 10、D 11、(1)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2)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

  • 假期作业(文言文)答案

    时间:2019-05-14 12:24:08 作者:会员上传

    2013届高三假期作业文言文专题训练题
    参考答案
    一、
    1.B介词,因为。
    2.C②⑤是百姓的行为;⑥是李师中的军事部署。
    3.D分析错误.李师中“不被人所接受而屡次遭贬的原因是“好为大

  • 课外文言文答案

    时间:2019-05-14 12:40:58 作者:会员上传

    1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08:24:33 作者:会员上传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 15篇文言文答案

    时间:2019-05-13 05:22:35 作者:会员上传

    六年级暑假文言文练习一、掩耳盗钟 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10)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