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向量的德育数学教案
-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教案:向量
1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向量》出现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五章第1节。本节内容是传统意义上《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
-
数学 -复数的向量表示 -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 (2)理解并掌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点的集合、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
渗透德育的数学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2、使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数学的
-
2013白蒲中学高一数学教案:平面向量:19(苏教版)
第十九教时教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复习《教学与测试》76、77课目的:通过复习、小结要求学生对两个定理的掌握更加牢固,应用更自如。 过程:一、复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斜
-
向量 说课稿
《向量的加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向量的加法》是《必修》4第二章第二单元中“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课。本节内容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及应
-
向量说课稿
向量说课稿 向量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就是运用坐标这一量化工具表达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为研究平面中的距离、垂直、角度等问题提
-
向量解题技巧
一、怎么样求解向量的有关概念问题 掌握并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 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若ab,bc,则ac; (2)两向量a、b相等的充要条件是ab且a、b共线; (3)ab是向量ab的必要
-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8)
第十八教时
教材:余弦定理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余弦定理及其证明,并能应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过程:一、复习正弦定理及正弦定理能够解决的两类问题。提出问题:1.已知两边和它们的 -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21)
第二十二教时
教材:复习一——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
目的:通过复习对上述内容作一次梳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到一个
新的水平。
过程:
一、知识(概 -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3)
第十三教时
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过程:
一、复习: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加、减、 -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5)
第十五教时
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移的综合练习课
目的:使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意义、运算有更深的理解,并能较熟练地处理
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的问题。
过程:
一、复习:
1. -
高二数学教案设计:圆的方程+高等数学教案: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高二数学教案设计:圆的方程一、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2)掌握圆的一般方
-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24)5篇
第二十五教时
教材:复习四——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目的:要求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理解更清晰,并能教熟练地应用于平
行、垂直等问题。
过程:
一、复习:
1.定义、其 -
证明向量共面
证明向量共面已知O是空间任意一点,A.B.C.D四点满足任意三点均不共线,但四点共面,且O-A=2xB-O+3yC-O+4zD-O,则2x+3y+4z=?写详细点怎么做谢谢了~明白后加分!!!我假定你的O-A表
-
向量空间证明
向量空间证明解题的基本方法: 1)在立体几何图形中,选择适当的点和直线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中 2)若问题中没有给出坐标计算单位,可选择合适的线段设置长度单位; 3)计算有关
-
向量证明重心
向量证明重心三角形ABC中,重心为O,AD是BC边上的中线,用向量法证明AO=2OD (1).AB=12b,AC=12c。AD是中线则AB+AC=2AD即12b+12c=2AD,AD=6b+6c;BD=6c-6b。OD=xAD=6xb+6xx。(2).E是AC
-
向量概念教案
向 量 教学目的: 1.理解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向量的模的意义; 2.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会用字母表示向量; 3.了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和相等向量的意义,并会判断向量间平行(共线)
-
向量的应用研究
平面向量是高中新教材的重要内容,它既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又体现了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从而将数和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以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为载体,以数形转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