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面向量复习题
平面 向 量
向量思想方法和平面向量问题是新考试大纲考查的重要部分,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题型多为选择或填空题,数量为1-2题,均属容易题,但是向量作为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三角、函数、导数、解几、立几等问题解决中处处闪光。最近几年的考试中向量均出现在解析几何题中,在解析几何的框架中考查向量的概念和方法、考查向量的运算性质、考查向量几何意义的应用,并直接与距离问题、角度问题、轨迹问题等相联系。近年考纲又新增“平面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试题进一步要求我们具备多角度、多方向地分析,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创新,而不是去做大量的模仿式的解题。一个问题解决后,不能匆匆而过,回顾与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目的价值。除了要重视一题多解外,更要重视一题多变,主动探索:条件和结论换一种说法如何?变换一个条件如何?反过来又会怎么样?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一、高考考纲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二、高考热点分析
在高考试题中,对平面向量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理解和运用其直观的几何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其二考查向量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
其三是和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考查向量与学科知识间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高考命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知识的交互渗透,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由于向量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知识的媒介.因此,平面向量与其他知识的结合特别是与解析几何的交汇、融合仍将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同时它仍将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附Ⅰ、平面向量知识结构表
1.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律
1此类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与性质,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能熟练进行向量的各种运算,熟悉常用公式及结论,理解并掌握两向量共线、垂直的充要条件。1.(北京卷)| a |=1,| b |=2,c = a + b,且c⊥a,则向量a与b的夹角为
A.30°
B.60°
C.120°
D.150°
()
2.(江西卷)已知向量
A.30°
(1,2),(2,4),||
B.60°,若()
C.120°,则与的夹角为
2()
D.150°
3.(重庆卷)已知A(3,1),B(6,1),C(4,3),D为线段BC的中点,则
A.
与的夹角为()
444
4B.arccos C.arccos()D.-arccos()
2555
5
4.(浙江卷)已知向量a≠e,|e|=1,对任意t∈R,恒有|a-te|≥|a-e|,则
arccos
()
A.a⊥e B.a⊥(a-e)
C.e⊥(a-e)D.(a+e)⊥(a-e)
.(上海卷)在△ABC中,若C90,ACBC4,则BABC 2.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
1.(湖北卷)已知向量a=(-2,2),b=(5,k).若|a+b|不超过5,则k的取值范围是
A.[-4,6]
2.(重庆卷)设向量a=(-1,2),b=(2,-1),则(a·b)(a+b)等于
A.(1,1)
B.(-4,-4)
C.-4
D.(-2,-2)
()
()
B.[-6,4]
C.[-6,2]
D.[-2,6]
()
3.(浙江卷)已知向量a=(x-5,3),b=(2,x),且a⊥b,则由x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A.{2,3}
B.{-1,6}
C.{2}
D.{6}
例4.(2005年高考·天津卷·理14)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1)和点B(-3,4),若点C在∠AOB的平分线上且||=2,则OC=。
5.(全国卷)已知向量OA(k,12),OB(4,5),OC(k,10),且A、B、C三点共线,则k=.6.(湖北卷)已知向量a7.(广东卷)已知向量a
(2,2),b(5,k).若|ab|不超过5,则k的取值范围是
(2,3),b(x,6),且a//b,则x.3.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ABAC
),[0,),则1.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AB||AC|
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A.外心的()B.内心
C.重心
D.垂心
2.(辽宁卷)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P在对角线AC上(不包括端点A,C),则AP等于()
A.(ABAD),(0,1)
B.(ABBC),(0,C.(ABAD),(0,1)
D.(ABBC),(0,
3.已知有公共端点的向量a,b不共线,|a|=1,|b|=2,则与向量a,b的夹角平分线平行的单位向量是.
4.已知直角坐标系内有三个定点A(2,1)、B(0,10)、C(8,0),若动点P满足:OPOAt(ABAC),tR,则点P的轨迹方程。
4.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函数等知识的结合当平面向量给出的形式中含有未知数时,由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可以得到关于该未知数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有关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的综合问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转化为代数运算,其转化途径主要有两种:
①利用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②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公式和性质.1.(江西卷)已知向量(2cos
xxxx,tan()),(2sin(),tan()),令f(x).224242
4求函数f(x)的最大值,最小正周期,并写出f(x)在[0,π]上的单调区间.2.(山东卷)已知向量
m(cos,sin)
和
n
sin,cos,,2
,且
mn求
cos的值.28
3.(上海卷)已知函数
f(x)kxb的图象与x,y轴分别相交于点
A、B,22(,分别是与x,y轴正半
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函数g(x)
x2x6.f(x)g(x)时,求函数
(1)求k,b的值;(2)当x满足
g(x)
1的最小值.f(x)
【反思】这类问题主要是以平面向量的模、数量积、夹角等公式和相互知识为纽带,促成与不等式知识的相互迁移,有效地考查平面向量有关知识、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及综合解题能力。
5.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与融合由于向量既能体现“形”的直观位置特征,又具有“数”的良好运算性质,是数形结合与转换的桥梁和纽带。而解析几何也具有数形结合与转换的特征,所以在向量与解析几何知识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已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
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结合通常涉及到夹角、平行、垂直、共线、轨迹等问题的处理,解决此类问题基本思路是将几何问题坐标化、符号化、数量化,从而将推理转化为运算;或者考虑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利用其几何意义解决有关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1、运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处理解几中有关平行、共线等问题
运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来处理解几中有关平行、共线等问题思路清晰,易于操作,比用斜率或定比分点公式研究这类问
题要简捷的多。
2、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处理解几中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等问题
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可以把有关的长度、角度、垂直等几何关系迅速转化为数量关系,从而“计算”出所要求的结果。
3、运用平面向量综合知识,探求动点轨迹方程,还可再进一步探求曲线的性质。
1.(江西卷)以下同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 ①设A、B为两个定点,k为非零常数,|
PA||PB|k,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
(),则动点P的轨迹为椭圆; 2
②设定圆C上一定点A作圆的动点弦AB,O为坐标原点,若③方程2x
5x20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
x2y2x2
1与椭圆y21有相同的焦点.④双曲线
25935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3,1),B(1,3),若点C满足OC0AOB,其中,R,且
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A.C.3x2y110B.(x1)2(y2)25 2xy0D.x2y50
2.已知平面上一个定点C(-1,0)和一条定直线l:x=-4,P为该平面上一动点,作PQ⊥l,垂足为Q,
(PQ+2PC)(PQ-2PC)=0.(1)求点P的轨迹方程;
PC的取值范围.(2)求PQ·
第二篇:平面向量说课稿
平面向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的教学,所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四,教学内容为第74页至76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突破,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着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等就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运算率),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是在学生了解了物理学中的有关力,位移等矢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向量的深入学习.为学习向量的知识体系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2教学结构
课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一课时,首先从实际例子出发,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
等向量等基本概念.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同时深化其认知过程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将这样安排教学:将本节教学中认知过程的教学内容适当集中,以突出这节课的主题;例题,习题部分主要由学生依照概念自行分析,独立完成.3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共线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向量,能读写已知图中的向量.会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线,相等.(2)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
重点难点突破
由于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本章的基础.为了本章后面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掌握向量的概念,要抓住向量的本质:大小与方向.所以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是这节课的重点.本节课是为高一后半学期学生设计的,尽管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多数学生对向量的认识还比较单一,仅仅考虑其大小,忽略其方向,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我认为向量概念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多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相等的有向线段让学生进
行辨认,加深对向量的理解.三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突出以下两点:(1)由教材的特点确立类比思维为教学的主线.从教材内容看平面向量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物理学中的有向线段,矢量的概念类似.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类比作为思维的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发生与发展的过程.(2)由学生的特点确立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法
通常学生对于概念课学起来很枯燥,不感兴趣,因此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要多表扬,多肯定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到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四 教学过程设计
Ⅰ知识引入阶段---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由生活中具体的向量的实例引入:大海中船只的航线,中国象棋中”马”,”象”的走法等.这些符合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由实例得出有向线段的概念,有向线段的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明确知道了有向线段的起点,方向和长度,它的终点就唯一确定.再有目的的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向量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3)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在得到概念后进行归纳,深化,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向量的要素是什么? ②向量之间能否比较大小? ③向量与数量的区别是什么? 同时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和学习的主题.Ⅱ知识探索阶段---探索平面向量的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1)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即共线向量,并且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规定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平行向量不一定相等,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即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条件.(2)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道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
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顶点
C.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
D.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 III 知识应用阶段---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解题方法(1)分析解决问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相等的概念.抓住相等向量概念的实质:两个向量只有当它们的模相等,同时方向又相同时,才能称它们相等.进而进行正确的辨认,直至最终解决问题.(2)归纳解题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归纳以下两个问题: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它只与零向量相等;②两个向量只要它们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就是相等向量.一个向量只要不改变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任意平行移动的,即向量是自由的.Ⅳ 学习,小结阶段---归纳知识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本阶段通过学习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技能,方法的一般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1)知识方法小结 在知识层面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要抓住向量的本质:大小与方向,对它们进行类比,加深对每个概念的理解.在方法层面上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探索过程中用到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如:类比,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2)布置课后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习题2.1第1,2,3题.
第三篇:平面向量概念教案
平面向量概念教案
一.课题:平面向量概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向量的物理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一些基本概念,能正确进行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
2、让学生经历类比方法学习向量及其几何表示的过程,体验对比理解向量基本概念的简易性,从而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3、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向量的概念方法源于现实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类型:新知课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向量及其几何表示,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的概念。
2、难点:向量的概念及对平行向量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在物理中,位移与距离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
2、在物理中,我们学到位移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量吗?
3、在物理中,像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矢量。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而把那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数量。
(二)讲授新课
1、向量的概念
练习1 对于下列各量:
①质量 ② 速度 ③位移 ④力 ⑤加速度 ⑥路程 ⑦密度 ⑧功 ⑨体积 ⑩温度
其中,是向量的有:②③④⑤
2、向量的几何表示
请表示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5N的力,和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8N的力(1厘米表示1N)。思考一下物理学科中是如何表示力这一向量的?
(1)有向线段及有向线段的三要素(2)向量的模
(4)零向量,记作____;(5)单位向量
练习2 边长为6的等边△ABC中,=__,与 相等的还有哪些?
总结向量的表示方法: 1)、用有向线段表示。
2)、用字母表示。
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1)相等向量的定义(2)共线向量的定义
六.教具:黑板 七.作业 八.教学后记
第四篇:平面向量教案
平面向量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二、复习要求
、向量的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向量的加减法,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的定义,运算律;
3、向量运算的运用
三、学习指导、向量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向量的几何表示法--有向线段表示法是运用几何性质解决向量问题的基础。在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借助于图形性质不仅可以给抽象运算以直观解释,有时甚至更简捷。
向量运算中的基本图形:①向量加减法则: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②实数与向量乘积的几何意义--共线;③定比分点基本图形--起点相同的三个向量终点共线等。
2、向量的三种线性运算及运算的三种形式。
向量的加减法,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都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前两者的结果是向量,两个向量数量积的结果是数量。每一种运算都可以有三种表现形式:图形、符号、坐标语言。
主要内容列表如下:
运算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坐标语言
加法与减法
=
-=
记=,=
则=
-==
实数与向量
的乘积
=λ
λ∈R记=
则λ=两个向量
的数量积
·=||||
cos<,>
记=,=
则·=x1x2y1y2
3、运算律
加法:=,=
实数与向量的乘积:λ=λλ;=λμ,λ=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λ,·=··
说明:根据向量运算律可知,两个向量之间的线性运算满足实数多项式乘积的运算法则,正确迁移实数的运算性质可以简化向量的运算,例如2=
4、重要定理、公式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该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数数λ1,λ2,满足=λ1λ2,称λ1λλ2为,的线性组合。
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任一向量与有序数对一一对应,称为在基底{,}下的坐标,当取{,}为单位正交基底{,}时定义为向量的平面直角坐标。
向量坐标与点坐标的关系:当向量起点在原点时,定义向量坐标为终点坐标,即若A,则=;当向量起点不在原点时,向量坐标为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即若A,B,则=
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符号语言:若∥,≠,则=λ
坐标语言为:设=,=,则∥=λ,即,或x1y2-x2y1=0
在这里,实数λ是唯一存在的,当与同向时,λ>0;当与异向时,λ<0。
|λ|=,λ的大小由及的大小确定。因此,当,确定时,λ的符号与大小就确定了。这就是实数乘向量中λ的几何意义。
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符号语言:⊥·=0
坐标语言:设=,=,则⊥x1x2y1y2=0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
如图,设
则定比分点向量式:
定比分点坐标式:设P,P1,P2
则
特例:当λ=1时,就得到中点公式: ,实际上,对于起点相同,终点共线三个向量,,总有=uv,uv=1,即总可以用其中两个向量的线性组合表示第三个向量,且系数和为1。
平移公式:
①点平移公式,如果点P按=平移至P',则
分别称,为旧、新坐标,为平移法则
在点P新、旧坐标及平移法则三组坐标中,已知两组坐标,一定可以求第三组坐标
②图形平移:设曲线c:y=f按=平移,则平移后曲线c'对应的解析式为y-k=f
当h,k中有一个为零时,就是前面已经研究过的左右及上下移
利用平移变换可以化简函数解析式,从而便于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a2=b2c2-2cbcosA
b2=c2a2-2cacosB
c2=a2b2-2abcosc
定理变形:cosA=,cosB=,cosc=
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的重要而又基本的工具。通过阅读课本,理解用向量法推导正、余弦定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5、向量既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也是有力的解题工具。利用向量可以证明线线垂直,线线平行,求夹角等,特别是直角坐标系的引入,体现了向量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特点。
四、典型例题
例
1、如图,为单位向量,与夹角为1200,与的夹角为450,||=5,用,表示。
分析:
以,为邻边,为对角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把向量在,方向上进行分解,如图,设=λ,=μ,λ>0,μ>0
则=λμ
∵||=||=1
∴λ=||,μ=||
△oEc中,∠E=600,∠ocE=750,由得:
∴
∴
说明:用若干个向量的线性组合表示一个向量,是向量中的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通常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来处理
例
2、已知△ABc中,A,B,c,Bc边上的高为AD,求点D和向量坐标。
分析:
用解方程组思想
设D,则=
∵=,·=0
∴-6-3=0,即2xy-3=0①
∵=,∥
∴-6=-3,即x-2y1=0②
由①②得:
∴D,=
例
3、求与向量=,-1)和=夹角相等,且模为的向量的坐标。
分析:
用解方程组思想
法一:设=,则·=x-y,·=xy
∵<,>=<,>
∴&nb ∴
即①
又||=
∴x2y2=2②
由①②得或
∴=
法二:从分析形的特征着手
∵||=||=2
·=0
∴△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Aoc=∠Boc
∴c为AB中点
∴c
说明:数形结合是学好向量的重要思想方法,分析图中的几何性质可以简化计算。
例
4、在△oAB的边oA、oB上分别取点m、N,使||∶||=1∶3,||∶||=1∶4,设线段AN与Bm交于点P,记=,=,用,表示向量。
分析:
∵B、P、m共线
∴记=s
∴①
同理,记
∴=②
∵,不共线
∴由①②得解之得:
∴
说明:从点共线转化为向量共线,进而引入参数是常用技巧之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向量重要定理之一,利用该定理唯一性的性质得到关于s,t的方程。
例
5、已知长方形ABcD,AB=3,Bc=2,E为Bc中点,P为AB上一点
利用向量知识判定点P在什么位置时,∠PED=450;
若∠PED=450,求证:P、D、c、E四点共圆。
分析:
利用坐标系可以确定点P位置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c,D,E
设P
∴=,=
∴
·=3y-1
代入cos450=
解之得,或y=2
∴点P为靠近点A的AB三等分处
当∠PED=450时,由知P
∴=,=
∴·=0
∴∠DPE=900
又∠DcE=900
∴D、P、E、c四点共圆
说明:利用向量处理几何问题一步要骤为: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②设点的坐标;③求出有关向量的坐标;④利用向量的运算计算结果;⑤得到结论。
同步练习
选择题、平面内三点A,B,c,若∥,则x的值为:
A、-5B、-1c、1D、5
2、平面上A,B,D,c点满足,连Dc并延长至E,使||=||,则点E坐标为:
A、B、c、D、或
2、点沿向量平移到,则点沿平移到:
3、A、B、c、D、4、△ABc中,2cosB·sinc=sinA,则此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以上均有可能
5、设,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
①-=0
②||-||<|-|
③-不与垂直
④·=9||2-4|2中,真命题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ABc中,若a4b4c4=2c2,则∠c度数是:
A、600B、450或1350c、1200D、300
7、△oAB中,=,=,=,若=,t∈R,则点P在
A、∠AoB平分线所在直线上B、线段AB中垂线上
c、AB边所在直线上D、AB边的中线上
8、正方形PQRS对角线交点为m,坐标原点o不在正方形内部,且=,=,则=
A、B、c、D、填空题
9、已知{,|是平面上一个基底,若=λ,=-2λ-,若,共线,则λ=__________。
0、已知||=,||=1,·=-9,则与的夹角是________。
1、设,是两个单位向量,它们夹角为600,则·=____________。
2、把函数y=cosx图象沿平移,得到函数___________的图象。
解答题
3、设=,=,⊥,∥,试求满足=的的坐
14、若=,-=,求、及与夹角θ的余弦值。
5、已知||=,||=3,和夹角为450,求当向量λ与λ夹角为锐角时,λ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c2、B3、D4、B5、D6、B7、A8、9、10、11、12、y=sinx1 13、4、=,=,5、λ<,或λ>且λ≠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A
第五篇:平面向量的应用
平面向量的应用
平面向量是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很好工具,它具有良好的运算和清晰的几何意义。在数学的各个分支和相关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
一、用向量证明平面几何定理
例1.用向量法证明: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已知:如图1,AB是⊙O的直径,点P是⊙O上任一点(不与A、B重合),求证:∠APB=90°。
证明:联结OP,设向量OAa,OPb,则OBa且PAOAOPab,PBOBOPab PAPBb2a2|b|2|a|20
PAPB,即∠APB=90°。
二、用向量求三角函数值
例2.求值:cos图
1解:如图2,将边长为1的正七边形ABCDEFO放进直角坐标系中,则OA(1,0),
224466AB(cos,sin),BC(cos,sin),CD(cos,sin),777777 8810101212DE(cos,sin),EF(cos,sin),FO(cos,sin)777777246coscos 777
又OAABBCCDDEEFFO0
图
21cos24681012coscoscoscoscos0 777777
86104122cos,coscos,coscos又cos 777777
24612(coscoscos)0777 2461coscoscos7772
三、用向量证明不等式
222例3.证明不等式(a1b1a2b2)2(a1a2)(bb212)
证明:设向量a(a1,a2),b(b1,b2),则|a|
与b的夹角为θ,cos
又|cos|
1222则(a1b1a2b2)2(a1a
22)(b1b2)22a1a2|b|b1b22,2,设aab|a||b|a1b1a2b2aa2122bb2122
当且仅当a、b共线时取等号。
四、用向量解物理题 例4.如图3所示,正六边形PABCDE的边长为b,有五个力PA、PB、PC、PD、PE作用于同一点P,求五个力的合力。
解:所求五个力的合力为PAPBPCPDPE,如图3所示,以PA、PE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AOE,则POPAPE,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PO||PA|b,且O点在PC上,以PB、PD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BFD,则PFPBPD,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PF|3b,且F点在PC的延长线上。
由正六边形的性质还可求得|PC|2b
故由向量的加法可知所求五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b2b3b6b,方向与PC的方向
相同。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