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夏之绝句阅读答案
-
夏之绝句
夏之绝句 刘建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善于捕捉瞬间的感受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丰富的联想和新鲜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自我阅读,
-
《夏之绝句》教学设计
内蒙鄂尔多斯准格尔旗 包金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标注生字、了解大意。
-
《夏之绝句》初中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
-
《夏之绝句》教案初中语文教案5篇范文
2.体会课文用清词丽句所营造的意境,欣赏文中优美、精练而妩媚的文字及灵活多变的句式。[自读程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查字典,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褶裙门
-
《夏之绝句》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教学设想 简媜的散文是一种诗质散文,并不以见识广博、字句老辣取胜,而是以敏于感受、巧于构思、富于联想、精于炼字造句见长。这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在学习
-
夏之绝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夏之绝句 - 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2005-10-16 11:20:00 来源:文领网 作者: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建议 一、关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从孩童
-
杜甫 绝句特色之拗体
拗体在杜甫的绝句诗里 出现较多,特别是以七绝为甚 。前人对杜甫的诗七绝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原因之一,便是拗体太多而不中格律。杜甫写的七绝是比较随便的,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日常生
-
科技之夏总结
2011福海县一农场“科技之夏”工作总结 “科技之夏”活动作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组成部分,侧重于生产季节的现场指导,是对“科技之冬”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这几年来,我县通过“
-
英语之夏演讲稿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Laibin and I am from English education class 2 of 2012.It’s my honor to be here.Before my speech, I want to ask two questions. First,
-
夏之庭读后感
本书从三名小学六年级的男童观察一名独居老人的生活开始,三名少年最早的动机,是想抓住死亡的的瞬间,透过监视,好细看一名看起来如行尸走肉般的老人,是如何「死」的。 没想到,在「
-
天山之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过程与
-
夏虫之夏抒情散文
武汉的夏,无疑是对“火炉”最贴切的诠释了,作为“钢都”也真是物尽其用,要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想武汉人必是有话语权的。身处极寒之地的苏联人以钢铁般的意志重新为其定义,但究
-
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近一行白鹭上青天。--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远 门泊东吴万里船。--近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 2、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
-
绝句
《绝句》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庄培芳 教学内容: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学说明: 本诗是《绝
-
绝句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
-
绝句
《绝句》整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
-
绝句
绝句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
-
绝句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2、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重难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