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语文必修五一轮复习
-
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精选5篇)
必修五 本单元课文篇目有:《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节选)》知识整理 一、通假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内
-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训练古代诗文阅读]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训练(四)——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组:(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
-
假期作业必修五unit3复习
高二寒假作业《必修五Unit4》(1300)
设计人: 李莉审核人:高二英语组序号:3
Ⅰ单词拼写:将答案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We are____(乐观的)that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will unify i -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
1(1)目吴会于云间 目 为名词作动词 恭疏短引 疏 名词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犹有未树也(树、n.作v.树立) 臣少多疾病
-
2011届政治新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教案:政治生活(五)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新人教必修2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63、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主权。 (2)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必知技巧 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
-
201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劝学(人教必修三)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
《劝学》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 -
2017届高考语文语病一轮复习(五)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017届高考语文语病一轮复习(五) 表意不明 【类型讲解】 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
-
语文必修五文言总结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 -
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推荐]
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1、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题为《忠义水浒传》 , 通行本简称《水浒》 。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
-
打印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免费版教案全集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计划 【教材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必修五
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文学常识汇总
温馨提示:识记时重点记忆下划波浪线的部分 《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 -
必修五
必修五
1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2逼上梁山 ;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3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4没精打采;形容精 -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陈情表(新人教版必修5)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鸿门宴(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一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一《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一文言文五篇范文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一文言文
【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何厌之有(“厌”通